书城科普读物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战争悬案之谜
46964200000029

第29章 现代世界战争县案破译(1)

伊拉克飞机飞往敌国伊朗之谜

1991年1月21日,即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继续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的轰炸进入第4天,多国部队空军最高指挥官查尔斯·霍纳中将开始对空中作战情况大惑不解起来。自海湾战争爆发以来,伊拉克空军的770架飞机,除一小部分以外,其余却毫无踪影,成为这次战争最大的谜。据有关人士分析,伊拉克空军的主要飞机已经疏散到过去的交战国伊朗。这使多国部队对伊拉克拥有这些完好的飞机感到紧张。如果应该在初战中消灭的伊拉克空军的主要力量依然完好无损,那么,这必将对尔后多国部队开展夺回科威特的地面作战产生严重影响。

1月26日,伊朗官方通信社报道,有7架伊拉克飞机飞入伊朗领空。伊朗国最高安全委员会还发表一项决定:“鉴于伊朗在战争中的中立立场,委员会警告双方不要以任何形式利用伊朗领空。如果任何一方飞机在伊朗领土紧急着陆,都将被没收,直至战争结束”。伊拉克当时也承认有7架飞机“被迫降在伊朗”,并要求伊朗放回飞机和飞行员。但是在伊朗发表上述声明后,伊拉克方面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而美国国防部官员则证实,至少有24架伊拉克飞机飞到了伊朗。

1月28日,英国军方人士称,在过去3天内,已有大约100架伊拉克作战飞机和运输机飞到伊朗。第二天,美国驻沙特部队发言人帕特·史蒂文斯准将在北京时间凌晨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包括一批最先进的米格一29战斗轰炸机在内的89架伊拉克飞机飞到了伊朗,其中有39架战斗轰炸机和50架军用和民用运输机。

据悉,在1个月的时间里,伊拉克的137架飞机先后飞抵伊朗,这引起多国部队和世界舆论界的密切关注和对此举真实意图的种种猜测。主要有:避免遭到追击,认为多国部队的飞机不会追入伊朗境内;把伊朗作为一个执行出击任务的“安全港”,从背后袭击海湾战争中的多国部队;萨达姆企图把伊朗拖入这场战争的一种策略,挑起多国部队去袭击在伊朗领土的伊拉克飞机;海湾战争开战不久,萨达姆枪决了未遂政变的空军司令和防空军司令,失望的空军人员叛逃伊朗;萨达姆为保留空中力量而玩弄的一个花招,把伊朗作为一个“安全港”。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飞机为何飞往原来的交战国伊朗,只有伊拉克愿意公布他们的真实意图时,才能回答人们的种种猜测。

“爱国者”到底击中了几枚“飞毛腿”

据美国官员宣称,海湾战争进入第5天,也就是1991年1月21日当地时间零点45分,伊拉克向沙特阿拉伯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发射的7枚“飞毛腿”导弹,4枚射向沙特首都利亚德,2枚瞄准宰赫兰空军基地,1枚落在了宰赫兰东北方向的海湾水域。连同3小时之前发射的3枚,伊拉克共向沙特发射了10枚“飞毛腿”导弹。对此,美军则发射“爱国者”导弹进行拦截,其中9枚“飞毛腿”在飞行途中被“爱国者”导弹击毁,另一枚坠落海中,“不需要拦截”。一时间,“爱国者”导弹成为世界瞩目的明星,美军称它是“飞毛腿”的克星。

“爱国者”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于1967年开始为美国陆军研制的高空中远程地空导弹。1980年投入批量生产,1984年开始装备美驻欧陆军部队。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在沙特的利亚德和宰赫兰共部署60个“爱国者”导弹发射架,在以色列部署2个连的兵力。另外,挪威还在土耳其部署了“爱国者”导弹,以保卫土耳其的英契尔空军基地。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共向沙特、巴林和以色列发射81枚“飞毛腿”导弹。多国部队发射158枚“爱国者”导弹拦截其中的47枚“飞毛腿”,其中45枚拦截成功,成功率高达96%。未拦截的是那些落到海中或是无人居住的沙漠中的“飞毛腿”导弹。只有少数几枚由于预警系统未能发现而击中多国部队的目标。其中1枚击中了宰赫兰机场,造成28人死亡。

“爱国者”成功拦截“飞毛腿”的卓越表现,促使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地基反导系统研制的加速进行。布什总统下令将“星球大战”计划的重点由天基激光武器向“爱国者”一类地基反导系统倾斜。美国国防部决定将1991年度用于战术导弹防御研究和发展计划的2.18亿美元,增加至1992年度的6.02亿美元。

正当“爱国者”导弹的狂热浪潮方兴未艾之时,从美国国内透露出一些惊人的消息。首先是陆军在审查“爱国者”导弹140本录相带后,在众院听证会上宣布“爱国者”的47次拦截行动,只有24次摧毁“飞毛腿”导弹弹头。并将“爱国者”导弹在沙特的拦截成功率由80%降为70%,在以色列的由50%降为40%。然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波斯托尔在研究陆军的报告后得出的结论是“爱国者”导弹在47次的拦截行动中,仅有4次摧毁“飞毛腿”导弹,有过硬证据的仅占9%。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轰动。但是,美国国防部为保护海湾战争胜利成果,已明令禁止继续讨论此事。尽管如此,“爱国者”到底摧毁几枚“飞毛腿”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它不仅影响到“爱国者”的订货与生产,还涉及到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究竟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

赤壁之战曹操缘何败北?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缘何败绩?过去学术界几乎都说是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的策略的结果。

但是,《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中并未提到赤壁之战中孙、刘采用火攻之事。据载:“(建安)十三年,秋八月,公南征刘表……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中另一处记曹操给孙权的书中亦云:“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是曹操有意掩盖这次战斗败绩一的原因,还是由于疾病的关系,引军自还呢?

近年来,学术界把这个问题挑开了。1981年第11卷第2期的《中华医史杂志》发表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

(1)根据历史记载以及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血吸虫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疾病。《周易》卦象“山风蛊”以及7世纪初叶的《诸病源候论》中已有类似的记载与描述。1973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具肠壁和肝脏组织都发现有血吸虫虫卵,说明当时血吸虫病已相当流行,连软侯之妻这样的贵妇人也难以幸免。而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2)从时间上来说,赤壁之战时间双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3)那么,同是在水上作战,同是在疫区内转移与行军,为什么孙、刘军队不染上血吸虫病呢?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后,体内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感染的血吸虫病多数是属于慢性的,急性期早已过去,特别严重者也早已死亡。而曹军刚到南方安营扎寨,士兵不适应疫区环境,急性血吸虫病突然发作。

有的同志不同意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曹军败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至于“疫病如何,更有待考查”。(《文汇报》)1982年5月25日,季始荣:《曹军兵败赤壁是由于血吸虫病吗?》)理由是:

(1)曹操训练水军的地点不在血吸虫病流行的疫区。据历史记载,曹军训练水军地方应在黄河以北的邺(今河南安阳县境),那里没有血吸虫病,时间又是春正月,气候寒冷,不可能感染血吸虫病。曹操当时紧紧追赶刘备,途经江陵停留较久是有可能的,但江陵不是水军基地。曹军驻留江陵时,不是隆冬时节而是晚秋之时,所以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是极少的。

(2)史载,曹操水军除自己在邺所培训外,主要来自刘表,他们大多是湖北人,世居于血吸虫病流行区,具有免疫力。另外,刘璋补充给曹操的兵卒是四川人,亦是来自血吸虫病疫区,也具有一定免疫力,把曹操、孙刘联军的免疫力分为急、慢血吸虫病的两种不同人群也是不妥当的。

(3)血吸虫病潜伏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因天气冷热,时间长短有异。但潜伏期长,发病症状较轻,曹军在江陵或行军途中即使感染血吸虫病,到十二月(阴历)才发病机会已经很少,就是发病,症状也不会重。至于说引起许多官兵同时发病,导致军事上全线退却,那就更难想象了。

乔治将军的不解之谜

1893年6月22日下午3点34分,英国皇家海军旗舰“维多利亚号”被撞,然后沉到了海底。它是在地中海特里波利港附近沉没的,许多人在这次撞船中丧生,其中包括司令员——海军中将乔治·特里翁爵士。

据调查,这次严重的撞船事故是由于执行了司令员乔治爵士的错误命令造成的。当时,他命令同一中队的两艘战舰——旗舰“维多利亚号”和另一艘战舰“坎普顿号”互相向内向前转向。这道让人不知所措的调动令,使整个舰队混乱不堪。直到他发现两艘战舰即将相撞时,才匆忙下令“维多利亚号”殿后。

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经验、航海家兼舰队司令的乔治将军怎么会下了这么。道灾难性的调动令。

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乔治将军所在的旗舰和“坎普顿号”相撞的时刻,乔治夫人正在伦敦伊顿广场她的家里举行招待会。3点30分过后不久,客人们看到乔治将军的身影明白无误地穿过客厅。当客人们表示他能来参加招待会真是太好了的时候,乔治夫人则告诉客人们,她的丈夫正出航在外,没能参加招待会。她没有看到将军的身影,可是有几位客人后来却坚持说和那身影说了话,完全可以肯定那人就是乔治将军。

这件事成了不解之谜。有人认为,也许是乔治将军知道自己面临死亡,将“灵魂”托附给了家里,从而以某种方式在客厅里显示自身即将消逝的身影吧。

全副武装的军队为什么会失踪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失踪的现象。按照唯物主义及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观点,认为某个个人的失踪,往往和能使人灭顶的天灾以及刑事案件有关。然而,在世界历史上,由成百上千人组成的全副武装的整支军队突然失踪的事也不止一次地发生过。

史载最早的一宗整支军队的神秘失踪,发生在1711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一天晚上,一支4000多人的西班牙军队在比利牛斯山区扎营,计划第二天早晨在该处与另一支部队会合。但当前来会合的部队按时到达后,只见原扎营的军队点燃的灶火仍在燃烧,火炮和车辆均安然无恙,但这支军队的4000多人却全部失踪了。西班牙军队在该地区搜索了几个月,始终找不到半点线索。

最令人震惊的失踪案发生在本世纪初的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第二年,即1915年8月12日早晨,在土耳其的沙尔瓦湾(的)地区,英国军队和土耳其军队进行了一次空前激烈的战斗。当时,该地区睛朗无云,视线清晰。激战之后的下午,天空中突然出现了7、8朵浅灰色的云朵,这些云朵离地面约150米,呈60度倾斜,不偏不倚地笼罩在土耳其军队占据的60号地上。就在这些云朵的下面,另一团云弥漫在地面上。它呈长方形,长约240多米,高约65米,宽约60米。这是一团密度极高的云。

由数百人组成的英国皇家诺福克军团第五营慢慢朝士军占据的60号高地推进,他们毫不犹豫地走进云里。约半小时后,这团停留在地面上的云突然腾空而起,并和天上的其他云朵会合,朝北移动。15分钟后,云朵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云过之后,第五营的250人便神秘地失踪了。

当时,在距60号高地不远的另一高地上,英国士兵莱兹查特、纽纳斯和纽曼以及另外22名士兵目睹了这一幕奇景。50年后的1965年,他们3人联合发表一项声明,描述了他们当时所见的一切。他们一致认为这支军队的失踪与诡谲的云团有关。

这毕竟只是一种“认为”,科学的结论是怎么的呢?

古代驱兽作战始于何时?

传说我国古时候,有过许多在战争中使用飞禽猛兽打仗的故事。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描写商、周之间改朝换代的战争,就描写了各种人物使用兽魔禽妖互争高低的趣事。例如美子牙骑四不像、闻太师骑墨麒麟·黄天化骑玉麒麟,李老君骑青牛,普贤真人骑白象,慈航道人骑金毛犼,赵公明骑虎,黄飞虎骑五色神牛,申公豹骑虎。郑伦和崇黑虎骑火眼金睛兽,二兽大战,郑伦还放出三千乌鸦兵。崇墨虎与苏全忠大战,崇黑虎放出铁嘴神鹰将苏全忠坐骑眼睛啄伤,全忠因此跌下马来,当了俘虏。当然《封神演义》只是小说家言,虚构成份很多,不能信以为真。而且《封神演义》中有些野兽如麒麟,火眼金睛兽,狴犴等,都是传说中的动物,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些动物,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

那么古代,是不是真的有过驱兽作战的事例呢?据《战国策》、《史记》等记载,公元前279年,燕国攻打齐国,包围齐国的即墨城已有三年,齐国守将田丹,一方面麻痹敌人,另一方面不断激发城内士兵和民众对敌人的仇恨,鼓舞士气,并且作好了决战的准备,暗地里搜罗了1000头牛,牛身上披着大红大绿的褂子,角上捆上两把尖刀,牛尾上系着浸过油的粗麻绳子,半夜里战斗开始,1000多头牛尾巴上的油绳全被点燃,被火烧痛的占拼命狂奔,后面数千名壮士挥刀砍杀,燕国士兵一个个从梦中惊醒,被黑压压冲来的怪兽吓得魂飞魄散,燕军阵地大乱,死伤无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火牛阵”。

“火牛阵”之战是战争中运用家畜打胜仗的范例,其实古人作战都骑用战马。马、牛、羊、犬这些都是人们通过长期驯养的畜牲,从严格的意义上已经算不上是野兽了。

有人提出,我国最早驱使野兽作战,并见诸史载的应是先古时黄帝和炎帝之间为争夺中原而展开的一场大战。据《列子·黄帝》云:“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躯、虎为前驱,雕、鹗、鹰、鸢为旗帜”。飞禽猛兽一起上阵,其战斗之酷烈,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也有人认为,黄帝和炎帝之间作战驱用的禽兽中狼、豹、熊、虎、鹰、雕等现在动物园中尚能见到,其余几种仅仅是传说中的动物,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因而细考起来,也当不了真,更有人认为,先古时期的这场大战驱用的这些猛兽,并不是真正的猛兽,而是以猛兽命名的一些“战斗团体”,也就是说:是以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之间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