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学习和运用心理学是保持部队安全稳定、预防和减少恶性事故、案件发生的需要人的心理结构包含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如果消极因素在心理结构中起支配行为的作用,就容易导致事故乃至犯罪。这就为运用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减少事故、犯罪提供了可能。部队特殊的使命、严格的训练、严明的纪律,使军人面对比普通人更大的精神压力,可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引发恶性事件或政治案件。如忽略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势必会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军营特殊的生活环境、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经常会给官兵带来心理紧张和焦虑。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部分士兵,尤其是独生子女兵到部队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适应困难。在青年官兵中存在着生理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现实心理压力过强而自身心理承受力较弱,活动有限而交往需求强烈,期望值过高而挫折准备不足,智力发展较快而个性不够完善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使部队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对待奖与惩、义与利、成长进步、人际交往、性、婚姻等问题上,存在着诸多的心理问题。有的青年官兵仅仅因为和战友发生口角,情绪失去控制而发生违法违纪事件。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已成为威胁部队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根据部队有关的案件分析发现,60%~70%的案件或事故是由心理障碍患者所为,且已经给有关部队的建设造成一定影响。为此,针对当前官兵因心理问题引发案件事故的新情况,在官兵中广泛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提倡带兵人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官兵的个性心理特征,运用科学手段早期预防和发现官兵的心理问题,及时矫正部分官兵的不健康心理,对消除不安全因素、超前预防事故案件、保持部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遵循官兵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正确方向,是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官兵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军人。
根据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及当前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和基层官兵的思想、心理特点,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针应当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思想教育为主导,以心理教育为基础,把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打得赢、不变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与战场适应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为贯彻上述方针,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继承和发扬我军政治、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不能把心理科学摆到“万能”的位置、用心理疏导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教育中正确处理好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是两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它们在内容、目标、层次方面是有区别的。思想教育是要使教育者明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伦理道德领域中的是非善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它处于军人整体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而心理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优化心理素质结构,增强心理承受力,发挥心理潜能和保持心理卫生。它处于军人整体素质教育的低层次。按照整体素质教育结构的层次理论,高层次素质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低层次素质,另一方面,又对低层次素质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其中蕴涵了许多体现心理学原理的做法。因此,在军人心理教育中,既不能以思想教育替代心理教育,也不能用心理教育取代思想教育,而应当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导,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实现思想教育与心理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教育在继承中创新,使心理教育在升华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又要遵循心理科学的规律,把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准确把握官兵的心理变化,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又提高心理疏导的有效性。
2.从部队的实际出发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已成为国民的共识。毫无疑问,军队的发展,应当以兵为本。军队的任何形式的心理教育与疏导,都应以育人为终极目标,不能随意进行,更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教育内容和实际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在驻藏部队中有没有生命力,关键看它能否为广大官兵所接受。开展这一教育,首先要充分考虑驻藏军人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要以兵为本,长善救失。应从最基础的心理学常识学起,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要结合驻藏军人实际情况,增强教育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趣味性,注意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环境下官兵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应从解决军人的认知问题出发,坚持正面教育,努力使他们明确在思想上及心理上应当培养、坚持什么,应当检讨、唾弃什么。要努力把广大官兵培养成为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军人。
3.疏导原则
疏导,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所谓疏导,是指通过平等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对来访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疏通和导向。心理教育与疏导是辅导人员在思想上、心理上“帮助”来访者的过程,而不是命令或训斥来访者的过程。辅导者对来访者反映出的问题或障碍,应通过交流或询问,准确找到症结及诱因,用大小道理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他人成功的事例进行耐心解释引导。当辅导人员以深厚的同志情、战友爱,用满腔热情的话语使来访者产生情绪体验而感动时,往往一两句话,就能敲开他们心中的门锁,弱化消极心态,强化积极心态。
4.交友原则
与人为善,官兵一致。辅导者决不可以“官架子”或“教师爷”身份对待来访者,要对来访者绝对信任,像战友、朋友、兄长、大姐一样地对待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影响对方。
5.保密原则
恪守公德,保护隐私。辅导者应当保守来访者包括个人隐私甚至肮脏念头或习惯的一切秘密。这是心理辅导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成功的关键。
6.实事求是
正确区分官兵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的正确思想路线。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相关性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有思想问题的人,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虽然不一定有思想问题,但若不及时疏导,则可能导致思想问题。这说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应当把教育的着眼点,首先放在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上。即使是思想问题,从心理层面入手进行教育和疏导,则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纳入日常学习、生活、训练的范畴,贯穿于驻藏官兵生活的始终。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越来越多,外军的心理卫生教育也很普及。海湾战争时,美军就组建了一个108人的心理咨询顾问团,专门做参战官兵的心理保障工作。相比之下,我军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因此应突出驻藏军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入手,采用日常教育渗透和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使广大军人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保持军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军人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部队军事生活及未来战争空前激烈残酷的战场环境、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前提和条件。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官兵认清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真正使军人在心理与行为上去主动适应部队及社会生活。
2.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疏导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是指心理工作者对有心理障碍者,采用语言、动作、感觉和想象的办法,使其压抑在内心的郁结得以宣泄和解脱,心理冲突得以缓解和消除。具体的方法是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先用语言启发或暗示,鼓励其尽量倾诉内心的痛苦体验,然后作出分析诊断,再与其一起讨论其身心障碍产生的根源及形成过程,使其建立正确的认知,激发利用其内部有利因素,培养自我领悟、自我认识、自我矫正的能力,引导其认知活动朝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促进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阐述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办法,并要求其实践。与此同时,心理工作者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均应取得参训人员的认可,在指导实践中尽量做到具体、善诱,必要时亲自示范。理性教育是心理疏导的基础,在进行解释、说服、保证、劝告、制止、转移、暗示、讲理等过程中,改善参训人员的心理状态,以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