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是人类行为的总指挥部。它有完善的组织结构,是动物进化发展所形成的最高级器官。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是人类心理共同的本体。然而具体到每个人,实际上都存在极细微的差异。对脑电图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波形特点。个体之间的基本神经过程中,发生速度、平衡程度、转换灵敏度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人脑存在的这些遗传素质的差异,构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自然条件和前提。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遗传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遗传素质影响人的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第二,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人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2.军人心理的社会基础
脑好比是生产心理的加工厂,如果没有原料,脑就无法生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脑通过加工客观现实才产生心理。因而,人的心理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
军人在入伍前至少已经在军外社会中生活了10多年,已形成了初步的世界观和鲜明的个性。即使到了部队,军人也要与家庭、社会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入伍前的社会生活条件奠定了军人心理发展的基础,入伍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影响着军人心理发展的方向。但是,军人自穿上军装踏进军队大门之时起,就不断接受军队特定的社会生活的影响,接受军队的政治、道德、职业的指导,完成由民变兵、由普通老百姓转变成合格的军人的过程,在军队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军人的鲜明个性。军队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主要表现在军队的军事活动、经济条件、集体规范,军人的道德规范、价值体系、人际关系等方面。其中,军事活动对军人个性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军事活动具有社会、政治的性质,在不同性质的军事活动中形成的军人心理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
军事活动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分为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执行日常勤务活动和战斗活动。现代军事活动虽然有多样性,但最基本形式依然是训练活动和战斗活动。军事活动在组织、目的、手段和动机方式、方法等内外部条件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军事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和平时期是进行战斗行动准备;在战时,则是粉碎敌人。军事活动的手段是武器和技术兵器。在军人的军事活动动机中,对祖国的热爱、责任感、集体主义感、军人荣誉感,对敌人的仇恨等具有特别的意义。正因为军事活动的这些特点,它制约着军人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战斗活动是在战争条件下实施军事活动的一种形式,由于作战地域、作战形式不同,都将使军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是战争对于军人来说,却存在生命的危险性。尤其在现代战争中,战争的突然性、残酷性更加强了对军人心理的影响。在现代战斗活动中,军人要提高战斗活动的效率,必须建立起与战斗情况和随行任务的要求相适应的心理机能,如良好的行为动机,认识过程的高度发展,情感、意志的稳定性,熟练的战斗技能,稳定的心理状态等等。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相适应的集体心理机能,即需要全体人员的相互理解、互相信任、团结互助和协作配合。
军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也影响军人心理特征的变化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军事活动的专业化、自动化、智力化,以及这些变化的重要性的提高。在军事史上起初军人的活动相对简单,并带有极大的体力负担,而在现代条件下,军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智力活动。军事活动对军人心理特征的影响也起了质的变化,使军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由经验型向知识型、智力型转化。
由此可见,军人的心理特征是在军事活动中锻造出来的,离开了军事活动,就没有军人的个性,人也就不成其为军人。军事活动的复杂性,锻造了军人的机智和灵敏;军事活动的艰苦性,锻造了军人的勤俭和质朴;军事活动的危险性和残酷性,锻造了军人的勇敢和无畏;军事活动的纪律性,锻造了军人的沉着和严整;军事活动所赋予的崇高使命更培养了军人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勇敢献身的精神。
二、军人的心理
军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军人与一般人的心理过程是一致的,都包含有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这是“共性”。但是,在这些心理过程中,军人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出军人的个性。军人的个性是在入伍前已经形成的心理机能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1.军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军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军人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等,这就产生了感觉和知觉。军人经历过的事情,时过境迁,但还能记住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叫记忆。军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能凭借着人所特有的语言,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思维。军人对事物的认识,还能创造出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这就是想象。此外,在军人的各种心理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一种普遍性的心理特征-注意,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情感过程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军人在接触、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并不是冷漠地、无动于衷地、消极地认识世界的,而总是伴随着苦、怒、哀、乐、惧、欲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军人的情感状态主要表现有3种形式: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表现比较微弱、而持续时间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激烈的、时间短暂的体验称为激情;应激是军人在困难甚至危险的情境下产生的情绪状态。军人比较复杂的高级情感可分为3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如道德感对军人在战斗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军人的道德感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军人的义务感、荣誉感、自尊感等。
3)意志过程人在实现预定目的时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军人为了要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自觉地坚持所进行的活动,谓之为意志的行动。军人在从事某种意志行动时,首先要确定目的,下定决心,并且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然后就要执行已有的计划,来达到既定的目的。这种下定决心、选择方法和执行计划的整个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军人的意志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所有这些都是心理现象,或叫做心理过程。它们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人在认识和意志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情感,在任何的意志行动时,总是从一定的认识和情感出发的,人的意志和情感又都可以对认识过程发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又是各式各样互不相同的。各种心理过程,作为人脑反映现实的形式,是人类共有的。
2.军人的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的重要方面。个性倾向性给军人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提供了动力,并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和积极性。军人的个性倾向性主要指军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1)军人的需要与动机需要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欲望和追求,常以愿望、动机、目的、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对于军人来说,需要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性需要;二是社会性需要。具体说来,军人的需要可分为8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文化娱乐的需要、知识和技术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根据笔者的调查,军人的需要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改善生活条件方面的需要。干部战士对改善部队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比较强烈,要求改善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有:伙食条件、住房条件、医疗条件、工资收入、环境卫生条件、娱乐条件。工作、学习方面的需要。当代军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十分强烈,他们追求胜任工作,追求有一技之长,渴望成才。我们调查过1万余名干部战士,95%都渴望掌握一门或几门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其中60%较好地坚持了自学。政治、进步方面的需要。一般要求是政治上得到信任关怀,获得一定的荣誉、尊重和地位。在一次调查中,120名干部有80%认为物质待遇和政治上的进步相比是次要的,他们要求有工作目标,以便积极进取。
需要和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具有鼓起干劲和指导方向的作用。研究表明,活动的结果如何,不仅取决于能力,而且与动机及其强度有关。
军人的动机像需要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心理内部构成一个动机系统。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自然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把动机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卑下的动机;军人的动机还可分为情境性动机、理智性动机和情绪性动机。
军人的行为与其需要、动机相联系,由需要产生动机,由动机推动和维持行动,最后实现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发现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奥秘,明确指出:“驱使人们产生积极活动的精神动力,离不开人们一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和追求。”
2)军人的理想理想是指同奋斗目标相联系并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理想是军人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军人前进的巨大动力。理想是同一个人的世界观紧密联系的,世界观不同,理想就不一样。军人的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但就结构来讲,一般由4种内容组成。生活理想,即是指军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军人对生活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但他们更偏重精神方面,笔者调查的300名青年军人,有89%把政治上的进步、知识水平上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看得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职业理想,即是指军人对未来工作部门的种类的向往。据调查,由于军队的职业性质不同,军人的职业理想大多数偏向于退役后的职业想象。道德理想,即是指军人关于自己道德面貌的想象,或向往的理想人格、道德榜样。从调查看,军人所向往的道德榜样可分为3种类型:要么是以群组形象作为自己的道德榜样,这些军人能以自己所敬佩的多种人物道德品质的综合作为培养目标;要么是以最敬佩的个人作为理想人格;要么干脆没有所敬佩的人。社会理想,即是指军人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包括对未来的政治结构的要求,以及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等。
3)军人的价值观军人的价值观就是军人对待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我们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而,集体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是军人价值观的核心。
军人对待自己价值的态度是为他人作贡献,是献身。军人的牺牲绝不仅仅在战场,即使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去边疆海岛执行守卫任务的时候,当需要他们长期在军队工作而家庭又有实际困难的时候,当抢险救灾需要他们奋不顾身的时候,我们的军人很自觉地把一切服从于更高的价值目标。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使他们把自己暂时的、具体的得失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样的诗句,正道出了我们军人的心声。军人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走上战场,走向边疆、高原,并以此为自豪。3.军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军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几个方面。
军人的性格是军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军人区别于一般人的集中表现。军人的性格具有一般人的性格特点,如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性格特点,独立型和顺从型的性格特点,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的性格特点等。军人在对集体、个人、军事活动、作战等态度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以及在情绪、理智、意志、气质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也有和一般人相类似之处。但是,军队生活的陶冶,使军人形成了鲜明的、具有突出特点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勇敢、机智、灵活、果断、顽强、坚韧、自制、纪律性等方面。
1)勇敢勇敢是军人性格的第一要素,是军人最可贵的品德。“无角的绵羊受欺压,有刺的黄蜂不可侮”,“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敢是一种震慑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了勇敢才能在战斗中形成一股强大突击力、摧毁力,进攻时猛打敢冲、排山倒海;防御时以十当百、众志成城;迂回分割时狂进猛插,宛如行蛇利刃;追歼逃敌时猛打狂追,犹如摧枯拉朽。
2)机智灵活一个称职的军人,不仅要勇敢,还要有智谋。机智灵活就是军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在战争中的充分发挥,它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智力水平上。在这个基础上,军人不同于成见,不因袭传统,不拘泥于机械的条条和框框,勇于向陈旧的智慧挑战,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能随着战争的发展变化而不断适应战争的需要。
3)果断顽强军事行动雷厉风行,要求军人具有果断的性格,行动紧张、迅速、干脆、利落。果断的行动可以赢得战胜敌人的主动权,而那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则可能贻误战机。军人还需要顽强,顽强就是一种硬劲,尤其在严重残酷、危急时刻,军人一定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概,真正拿得出、挺得住、过得硬。
4)坚韧由于军队担负着特殊任务,不仅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而且有些困难是长期存在的。困难的严酷性和长期性锻造了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比如在坑道防御中,部队在坑道中生活,不仅要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还要同潮湿、阴暗、干渴、饥饿、蚊虫、伤病等困难作持久的斗争。这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而对于军人,他们必须而且也能够忍受。
5)自制军队生活紧张、艰苦,战场情况复杂、险象环生,这就要求军人无论多么艰苦,要自觉克制怕苦怕累的情绪;无论是胜利或是失利,要克服盲目乐观或悲观泄气的情绪;无论情况是多么危急,要防止惊慌失措;无论伤残多么严重,要克制精神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痛苦。军人就是在平时和战时的锻炼中,形成很强的自制力。
6)纪律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军人性格的重要特征。学校有校规,工厂有厂规,农村也有乡规民约,但就地方上的这些规章制度同军队的纪律相比,在要求的程度上和范围上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