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46959500000004

第4章 概论(3)

驻藏军人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

上两节,我们探讨了一般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及军人的心理,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本节对这些问题加以概括性的描述。

一、军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驻藏军人应具有的心理特征、军队特定社会角色要求以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驻藏军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1)智力正常,能保持良好有效的工作状态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诸能力的综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智力差异,然而就青年官兵来说,大多数人的智力是正常的。智力正常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

2)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良好的适应性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保持最佳身心功能状态、最大限度发挥心理潜力和优势、出色完成各项社会职能、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重要基础。军人所处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变化还很大,因此要求军人根据所处的现实环境、自身的客观条件,对各种变化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反应。对变动着的环境能否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特别是驻藏军人,只有积极地适应驻地社会、地理环境及军事生活,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抗应激能力,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并且在生活中显示出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即具有独特性。驻藏军人只有认识、情感、言行、举止都符合他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拥有完整协调的人格,在生活中才能积极地适应社会,有效地应对各种心理社会应激。

4)积极稳定的情绪在生活工作中,能进行自我调节,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的心境,积极向上,精力充沛,心胸开阔,热爱军事集体,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有较强的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5)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军人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合作,能够接受、接纳他人,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与战友交往中能以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抚和友谊,能够保持和发展融洽的战友情谊,并与军事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

6)健全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的军人应意志坚定,毅力持久,行为果断,有很强的坚韧性和自制力。在学习、训练、执勤、战备等任务中不畏困难和挫折,知难而上,持之以恒;需要作出决定时,能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为了达到目的,能够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7)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军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既有自尊心,又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也能结合部队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当然,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但它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驻藏军人在运用这种尺度对照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心理疾病。因此,不能仅从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其次,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军人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到严重的心理疾病之间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带。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其三,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随之改变。

二、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决定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尤其在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疾病中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从心理障碍病人的家属中发现,患者家族中心理障碍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相同疾病的发病率也越高。虽然遗传是先天性的,但是也存在后天性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遗传性是否能显现,还要看病人病前和发病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躯体疾病因素脑以外的躯体疾病,如细菌、病毒感染,中毒或训练外伤,可以由于各个器官的功能障碍而影响到脑的功能,或是由于它们的功能变化而使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引起心理障碍。症状的产生可能受电解质代谢异常、酸碱平衡失调、代谢产物蓄积、微生物毒素、维生素缺乏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此外,还与病人的遗传素质、神经功能状态、性别、年龄等个体差异有关。

3)生化因素患有各种心理疾病时必定伴有神经系统的形态或生理生化方面的改变。据研究发现,中枢神经递质中的肾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等代谢失常,可诱发心理障碍。例如,病毒感染、自体免疫功能障碍、细胞中毒、细胞生长发育障碍、中枢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均能导致继发性多巴胺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2.心理学因素

1)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经不起挫折是部分官兵引起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例如,有一战士,连续几次报考军校没考上,便觉得无脸见人,心情沮丧,整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内心压抑、失眠、早醒、乏力、精神不振、纳差,体重明显下降,兴趣下降,看任何事都觉得灰蒙蒙的,心烦意乱,焦虑不安,易流泪,自卑,有明显的厌世观念等,最终患了抑郁症。

2)需要未满足官兵的正当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心理失衡,诱发心理障碍。比如入党的愿望、立功的愿望长期不能实现,恋爱屡屡受挫等,都是心理障碍的诱因。

3)长期压抑和思想负担过重有些官兵患心理障碍是因为心里话不敢讲,不愿讲。思想上有矛盾,对事物有看法,一定要找人倾诉。若长期压抑,就像背了个大包袱,思想负担越来越重,当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心理障碍的形式表现出来。

3.社会学因素

1)军人的婚姻家庭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军人的婚恋、家庭问题较以往增多。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年官兵,性的意识以及对异性的向往比较强烈,如恋爱受挫,可引发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部分干部由于面临夫妻分居,长期不能相聚,或夫妻感情不和等家庭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则影响其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发生心理障碍。

2)军人晋升和走留问题战士入伍都带有一定的动机,如考学、入党、转士官等,干部也希望满足其晋升、提职的愿望,以实现其人生目标。若这些愿望不能实现,就有可能引起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此外,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转业或退役,是几乎每一个军人迟早都要面临的问题,对后路的忧虑,也是促发心理障碍的诱因。

3)军人间的人际关系问题由于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原则在经济生活中的普遍运用,容易带来人际交往中的功利化、庸俗化倾向,对军队健康纯洁的内外关系可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由于军队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不同,同学、战友、老乡观念比较浓厚,易造成人际关系敏感。

4.高强度训练和执行特殊的任务

1)危险军事行动是敌我之间的生死搏斗,每个官兵都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战斗。战争充满着危险,而危险因素的存在会使官兵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有些官兵会产生恐惧感,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2)紧迫感战争或和平时执行某种特殊任务(如抢险救灾)时,要求部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行动中需要每个官兵高速、高效地完成任务,这就会使官兵产生强烈的时间紧迫感;随着各种高新武器逐渐出现并装备于部队,当这些武器带来威慑力和杀伤力的同时,也给武器使用者带来新的心理压力,可导致官兵心理障碍。

3)超负荷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高强度的作战行为,以及其他特殊任务,如高强度训练、跋山涉水、负重远行等,加上睡眠不足、供给不足,可使官兵体力和心理负担加重,有些官兵会出现心理障碍。

4)挫折在训练、作战、执行特殊任务时对官兵有相当高的要求,而限于各人素质的差异,总有一些人在活动中受挫,个别人还会发生伤亡事故。这都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自责等负面情绪,从而可能发生心理障碍。

军人心理需要、动机与心理挫折

个体的行为是由动机所驱使,而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现实社会中,军人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理想或追求,有各自的奋斗目标,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事事如意。有人说:“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人生是本难读的教科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生存,总会遇到矛盾、冲突、挫折和失败,不论社会文明如何进步,也不论个体的权势、地位、能力及威望如何高强,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实现其理想或追求,满足其所有需要。多数情况下,需要和动机并不能顺利实现,从而产生挫折,导致相应的心理防御反应。

军人的需要

一、需要

需要是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是机体的一种内部状态,是人类对维持其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条件及相应社会生活的反映。它表现出个体对生活和发展条件的要求,反映了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平衡及稳定的要求。个体在与现实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无时无刻不受到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某种不平衡状态,从而产生需要、动机和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概括地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需要,正是由于个体的种种需要,推动着人们按一定的方式、不同的动作和行为去积极地从事各项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不同的需要。如对衣服及食物的需要,对安全和爱的需要,对文化和生活水平的需要,对科学技术和劳动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生产、劳动、娱乐、学习和创造等各种活动。因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需要的满足与否,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在心理学中有关人的需要的理论,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将人类的主要需要概括为5个层次。

1)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各种需要中最原始、最基本、最需优先满足的一种,如人们对食物、水分、性伴和睡眠的需要等。

2)安全需要个体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对稳定、秩序、安全、保障、免恐吓和痛苦折磨的需要。安全需要得到了满足,个体就会有安全感,否则就会引起危险及恐惧。

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就是个体要求参加一定的组织,希望归属于某一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受到组织和团体认同的需要。个体对伴侣、家庭的需要,希望有知心朋友,和同事及领导及时沟通,保持友好关系等也属于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包括渴望得到爱,并把爱给予别人,实质上也是一种归属需要。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体验到集体或家庭的温暖,否则便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失落感及自卑感等。

4)尊重需要是指个体对自我尊严和价值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我的尊重,如自主、自强、自信、渴望独立和成就、自由、实力等;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得到重视、赏识、赞扬、理解、支持和拥护,渴望名誉和威望等。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自信心,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成就,否则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压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5)自我实现需要是指追求实现自我内在价值,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天赋,实现理想自我的需要。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不相同的,如一位医生刻苦努力想成为一代名医;一名体育工作者奋力拼搏想成为体育明星;一个文学爱好者夜以继日地构思想成为著名作家等。这种需要往往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一旦实现,他们就会获得最高层次的享受、满足和快乐。

马斯洛认为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但个人的需要结构发展过程不是阶梯式的,较高一级需要的出现并不要求低级需要得到完全的满足。他认为,基本需要满足并且具有坚强而健康人格的人,可以为了理想而牺牲一切。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宣告结束,各层次需要相互依存与重叠,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需要仍继续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较轻而已。另外,各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如婴幼儿期主要是生理需要占优势,逐渐产生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到了少年及青年初期,尊重需要日益突出;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需要开始占优势。

二、军人的需要

现在部队官兵的需要和上述理论基本是一致的。就总体而言,战士有3个级别共9种需要。1.低级的需要1)生理的需要主要是饮食、睡眠和性的需要。在性方面,因军营中性别单一,而青年战士正处于青春期,性的意识比较强烈,喜欢谈论情爱和性方面的奇闻趣事,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沉浸在对异性朋友的回忆和思念中,常有性的需求和幻想,并出现手淫、性梦等。

2)安全的需要西藏高原环境气候恶劣,驻藏官兵常有对生理疾病的恐惧和忧虑,缺乏安全感;又因为远离家乡,对家人、家庭平安的担心;以及对自己将来职业是否有保障等忧虑。

2.中级的需要

1)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要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驻藏战士希望在军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或掌握一两门专业技能。

2)爱和归属的需要因军营大多地处偏远,战士恋爱的需要和对家庭的思念比较强烈,同时也希望得到战友和干部的爱,希望得到集体的友谊和帮助。

3)交往的需要战士离开故乡和亲友,来到新的生疏环境,迫切希望结识新的朋友。

4)自尊的需要战士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珍视自己的名誉,自尊心很强。

5)文化娱乐的需要因物质环境的匮乏,驻藏战士乐于参加各种集体娱乐活动。

3.高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