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46887900000022

第22章 好心理成就一生(1)

人的一生除了吃饭、睡觉等基本生理需求外,还承担着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使命。比如学习、工作、交际等,这些既是一个人的社会性使命,也是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载体。在学生阶段,拥有一个好的心理,才能正确应对诸多学习心理问题的困扰。结束了学生时代,在择业时也会面临着诸如择业焦虑、择业与爱情之间的抉择等心理问题。这时,也需要用良好的心理去引导自己。参加工作后,在处理与同事、领导、客户、下属等各种关系时,在参与各种交际活动时,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洞察力,如此,才能在工作和交际中游刃有余,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一生。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人成就一生的基石,而拥有一个好的学习心理,更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是,由于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很多在校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普遍受到了学习心理障碍的困扰,如考试焦虑、学习疲劳、厌学、逃学等。本章将重点介绍大、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调适方法。

一、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有些家长采取奖励和惩罚的措施来逼着孩子学习,殊不知,家长的监督和“专政”,不但不能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导致孩子厌学。其实,孩子不是生来就对学习不感兴趣,相反只要措施得当,孩子非但不会厌学,反而会产生很强的学习动力和恒心。

当前,小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对于那些喜欢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乐趣,但对于大多数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就索然寡味了。而且越到高年级学习心理问题越严重。

调查显示,在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中约12%左右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中存在学习心理问题的占到30%左右。心理专家说:“小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严重,应及时进行引导和调适。”

甜甜天资聪颖,接受能力快,打球、跳绳、跑步样样在行,并且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可就是贪玩、不爱学习,对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很差,上课经常打不起精神,作业也常常拖拉不做。下课铃一响,他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说起玩来,他头头是道。老师多次与他谈心,结果还是左耳进、右耳出,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

和甜甜一样,很多小学生一谈起玩来,说得头头是道,可说起学习时却显得无精打采。心理专家认为,学习内容脱离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家长期望值太高和过早的“智力开发”等,都是造成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如果上小学的孩子也像甜甜一样无心学习,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兴趣,取得好的成绩呢?心理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适:

1.经常让小学生体会成功

兴趣总是和成功连在一起的。要使孩子提高学习兴趣,首先要使他尝到成功的滋味。

(1)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后的乐趣。指导孩子做作业时,可以先让他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使其体会到成功感,增加信心,然后再让他做较难的题目。一旦学习方法改进了,成绩有所提高后,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增强的。

(2)合理安排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刚开始时,时间不易过长,中间一定要有几分钟休息,让他活动一下,放松头脑和心情。

(3)做功课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的帮助解决困难。应让他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有困难的时候,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他独立思考,不要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

2.不要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不能强迫孩子学习,不要使他感到学习是件“苦差事”,以致潜意识中产生反抗的情绪,学得快忘得也快。家长更不能责骂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学习情绪,乃至对整个学习生活失去兴趣。父母应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按照孩子自身学习兴趣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成绩不好时,想方设法给以鼓励、引导,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便可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不要与别人攀比

当孩子取得一点儿进步、成绩有所提高时,要善于表扬,不能吝啬赞美语,更不能与别人攀比,否则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自觉地放弃进取。

4.要善于捕捉一切时机,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

5.为孩子布置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喜欢看书,不断学习,经常带孩子看看书展、逛逛书店,不时买几本自己喜爱的书或为孩子买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心语提示

心理学不仅提倡个人学习应刻苦、有毅力,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情绪状态,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正常情况下,学习不在于时间,而在于单位时间的效率,而效率的关键是情绪。所以,学习的关键在于愉快、放松、恒心、方法。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中学是一个人求学生涯的黄金时期,社会和家庭都希望孩子在这一时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然而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对中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中学阶段,中学适应困难和学习压力过大是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学习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但对学生不利,而且还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中学适应困难

当孩子带着新鲜与好奇跨入中学校门之后,由于以前在小学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与中学的学习要求有所不同,因而会使孩子产生学习上的不适应,并导致心理上紧张和焦虑,结果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根据调查结果,中学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科增多的不适应。孩子进入初中后,增加了许多没有接触过的学科,这些学科与小学课程的差异使他们对新的学习内容不适应。

2.对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进入中学后,就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而不再是小学时的依赖式学习。比如记笔记,小学生一般是按照老师的板书全盘照抄,而中学生则要学会自主安排记笔记的内容。

3.对教师集体的不适应。在小学,由于学的科目少,基本上班主任是中心。而到了中学,班主任老师不再是惟一,各学科的老师都有自己的要求,有的孩子就不知道该听哪位老师的话,从而出现不适应情况。

4.对活动减少的不适应。孩子到了中学,课时加长,学习任务加重,用于写作业的时间也增多了,从而课余活动的时间相应减少,这也造成了孩子的不适应。

初入中学的学生之所以会感到众多不适应,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已有的心理结构和全新的信息输入不相符,以致产生适应的不平衡。面对中学生的入学不适应问题,心理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适:

1.做好心理准备

在孩子入初中前,父母应该先向孩子介绍初中学习的有关事宜,让孩子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以缓解和消除孩子因不了解中学实际情况而产生的紧张心理。

2.制订学习计划

父母应利用孩子的新鲜好奇心理,帮助孩子重新制订学习计划。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都渴望在全新环境里有个全新的自己。而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帮助孩子总结小学阶段的所得与所失,并对未来的中学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希望,帮助孩子制订新的学习计划。

此外,还要与孩子探讨新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更快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

3.适中的期望值

很多时候,家长的期望值过高,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以致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因此,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适中的期望值,避免不求实际地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4.经常与老师沟通

通常来说,孩子上中学那段时期也正是父母事业的黄金时期,有些父母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也因此而对孩子在校的情况丝毫不清楚,这往往会造成孩子学习生活上的漏洞,因此,父母与老师的沟通是有必要的。

(二)学习压力过大

当孩子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课程的增多,难度的增大,不少孩子感到学习有困难,再加上中考的高标准、高要求,学习压力大已成为许多孩子在学习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据调查显示,37.6%的学生存在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

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自身压力。主要由于学生自身学习动机强烈,自我期望值和自我奋斗目标过高而使自己感到学习压力过大。二是外在压力。主要是学习者以外的因素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如功课与作业的压力、考上好学校的压力。针对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适:

1.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尽管正当的功课与作业是必需的,但是有些毫无意义的课没有必要给孩子上,因为只会占用孩子宝贵的时间。除了学校和老师要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外,家长也应积极配合,把孩子从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

2.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

由于成绩是学校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再加上父母也很重视,因此分数就给孩子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其实,分数不过是对孩子一个阶段学习的考察与检验,是孩子以后调整学习目标的一个参照物,把分数当作评价孩子好坏的惟一标准是可取的。因此,学校和老师不要对学生“以分数论高低”,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3.合理调整期望值

现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尤其迫切。于是,大多数孩子都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压力。那么,父母就要用新时代的人才观去看孩子,不能单一地希望孩子考名校,得高分,而是根据孩子自身的智力、非智力条件,确立合理的期望值。

心语提示

要想中学生拥有健康的学习心理,一方面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则要运用教育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矛盾进行适时的疏导,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寒窗十载,一路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很快又发现,大学里虽然没有中学那样的学习压力,但也存在着诸多令人苦恼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发现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从而也失去了学习兴趣,一味消沉;有些大学生觉得终于摆脱了束缚,可以彻底放纵了,于是整天泡在网吧里,到考试时却不得不冒着风险作弊……大学生发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他们忽然从紧张的中学来到相对轻松的大学,会觉得无所适从,就转而开始玩乐起来,不再学习,到考试时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学到,不得以而冒险作弊,事后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这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专业抗拒

经过高考的选拔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去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专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于是便产生矛盾心理,感到前途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并时常表现出紧张和焦虑,这就是专业抗拒。心理专家认为引发学生专业抗拒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专业错位而苦恼

专业错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分数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未能如愿地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二是所学的专业正是自己所报考的专业,但是当真正接触这个专业时,却发现与想象的相差甚远。这样就会产生沮丧、懊悔等消极情绪。

2.对专业前景的悲观

有一些专业,比如一些基础学科,被称为“冷门”,报考的人数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或者该专业的就业市场已接近饱和,将来不好找工作。有了这种消极心理,选择“冷门”专业的人自然不会对本专业产生兴趣。

3.对热门专业的追求

有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课太陈旧,所讲的理论都已过时,因而花更多时间去学英语、电脑、金融等“热门”知识,为了开拓视野,跨专业去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是好事,但为此而放弃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却是一种损失。

4.忽视学习方式的调整

大学在学习上对学生的要求与中学不同。中学要求的是服从性学习,而大学要求的是学生能够质疑和创造。因而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未能及时适应,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同时又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从而造成被动学习,以致失去学习兴趣。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心理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适:

1.正确处理专业与兴趣的关系

专业错位,实际上是专业选择与个人兴趣的不符。当专业与兴趣相冲突时,可以在不放弃自己专业的同时,再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考取第二专业学历。

2.自觉培养专业兴趣

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史和前沿科学知识,因为要想对某一专业感兴趣,首先要对该专业有所了解。此外,还可以参加各种知识应用性活动,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这样就能够体验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和趣味所在。

3.积极调整学习方式

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自学和独立思考,老师也极少给学生以直接指导,这与中学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而且在大学里,学习时间大部分由学生自己掌握。这会使刚升入大学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所以有必要积极调整学习方法。

4.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为了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而做出的想象和设计。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贡献人类、贡献社会作为奋斗的目标。而肩负着历史重任的大学生,必须把理想植根于自己成长的时代与社会现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