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46887900000023

第23章 好心理成就一生(2)

(二)考试作弊

根据对某些高校的不完全统计,因考试作弊而受处分者约占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三。而实际人数却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如果任作弊之势肆意蔓延,就会给学生、学校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作弊行为侥幸脱险,没被发现,那么作弊者以后就会放松学习,而抱着平时混、考试作弊的思想来虚度大学时光,然后头脑空空地步入社会,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侥幸心理在作祟

侥幸心理是作弊者的主要心理动因之一。作弊者在作弊时也会担惊受怕,但是他们更希望能够幸运地逃过监考老师的眼睛,便因此铤而走险。虽然他们也时常自我安慰,但他们清楚自己是在冒险,所以内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这更会影响其考场上实际水平的发挥。

2.纪律观念淡薄

有一种观念在大学生中很流行,就是把所学的课分为重要与不重要两类,对于重要的课认认真真学,规规矩矩考;对于不重要的课,则马马虎虎、蒙混过关,实在不行就作弊。有的甚至认为,反正这门课不重要,监考老师也会通融一下,不会太严的。

3.厌学心理

如果探究考试作弊的深层原因,那就是与厌学心理有关。不想学但又害怕拿不到文凭,所以只好在考试上搞小动作了。厌学心理的产生,一是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二是受一些消极思想的蛊惑,认为成绩再优秀也未必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三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认为与其窝在教室里学习,还不如做一些实际的事情,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

为了杜绝学生的作弊行为,心理专家建议:

1.明确学习目的

要想杜绝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不仅需要学校明确考试制度,加强对考场纪律的管理,还需要学生个人对学习和考试有个正确的认识,做到真正自觉、自愿地遵守考场纪律。作为学生要清楚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2.注意朋友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朋友一定要慎重,如果经常与一些考试作弊的人混在一起,时间久了,自己便在不知不觉中也产生一种作弊倾向,所以,如果不想因受别人的影响而陷入作弊的陷阱,就要做到慎重交友,多和那些好学生交朋友,自然有助于修炼自己的品行。

3.严格把守考场纪律

对于某些想作弊的大学生,考试时要尽可能消除一切有利于作弊的因素。监考老师要尽职尽责,严肃考纪,让那些想作弊的学生无机可乘,这是防止考试作弊的最有效方法。当然,要从根本上肃清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除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外,还要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地学习,全面、充分地备考。

心语提示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也许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系统性地接受教育的机会了。大学也是一生中学习能力转变最大的时候,是把“基础学习”和“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四年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心理状况,让自己成为一个擅长学习、心理健康的人。

四、如何应对考试焦虑症

考试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考试的内容、手段、方式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它在评价教育质量、衡量教学效果、鉴别人才素质和选拔人才等方面的功能却很少改变。不仅教育活动离不开考试,而且其他社会领域里的考试行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学生因考试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正常心理反应。问题在于有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在考试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而有的学生由于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对考试焦虑缺乏有效的调节,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对广大学生来说,除了平时认真刻苦学习外,还要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训练和调适。

在中学时,父母对小蒙就抱着很大的期望。由于学习好,老师也很重视她,所以不管市里、区里或学校里有什么竞赛活动,老师都让她去参加。为此,她感到学习压力很重。每次参加竞赛前,老师都要让她做很多套模拟试卷,虽然这对她的学习很有帮助意义,但她感到压力巨大,简直快崩溃了。

老师当然是为了她好,她也认为应当对得起老师,所以惟恐竞赛失利,每次竞赛前都抓紧每一点儿时间复习。但她在潜意识里对这种竞赛性的考试是反感的,尤其对数理化的竞赛更是头疼。而老师却总是对她说,这是一种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她的重视。要她挨个参加所有的竞赛,她也只好硬着头皮复习备考。

每逢竞考,考前的几天她都要复习到深夜。有天晚上,她正在家里做题,复习第二天竞赛科目的内容,那天正好邻居在请客喝酒,猜拳行令的声音很大,吵得她无心复习下去。她又急又气,心中狂躁不已。就是在那时,她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怨恨:一恨老师总让她参加各种竞考,让她身心疲惫:二恨邻居家整夜吵闹,扰乱了她的复习;三恨父母不该让她去读这个压力巨大的重点中学。

在这种焦虑、怨恨的情绪状态下,她一夜都没睡着,第二天在考场上差点儿睡了过去,当然不会考好了。从此以后,她就经常失眠、多梦,梦中总是在做数理化的竞赛题,要不就是梦见考试时交了白卷。那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她考得很不好,每科平均分数仅七十分。以后,只要临近考试期间,她就总是焦虑、心慌和彻夜失眠。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以称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在考试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

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反应,如心跳加快、额头出汗、手足冰凉,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缺乏信心、胆怯和自我否定等心理。

学习与考试焦虑是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和性格内向敏感、学习方法不灵活的同学,更易产生此类问题。如果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的症状,矫治起就更费力,需进行多方面、较长期的咨询和治疗。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与困难,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就必须克服困难。而困难的出现与克服,会引起人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发展到严重时就会使人感到恐惧,形成焦虑。

因此,焦虑是难免的,但焦虑的产生与焦虑的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缺乏自尊心和上进心的人,也许对重大考试都可以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心理和生理上没有显着的反应;而自尊心强的学生对一般性的小型考试,也可能会寝食难安,产生焦虑。

心理专家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适考试焦虑症:

1.改变认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

考试仅仅是达到理想的一个手段之一。重要的不是一次的成败得失,而是锲而不舍的努力,须知“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人”。考试前要把对考试结果的患得患失转化为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这样才能减轻考试带来的压力,淡化应激,增强自信,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有许多考生学习没有计划性,胡子眉毛一把抓,到最后忽然发现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有复习到,而考试又马上临近了,自然会着急上火,寝食难安。因此,在考试前的一段时期内,考生要制订出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这样会使自己有一种充实感,从而带着自信走进考场。

3.学会自我暗示

考试前,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我复习得很充分,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找出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进行自我暗示,可以增强信心,稳定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考试中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害怕,要知道自己不会做别人也不会做。这样的暗示可以稳定住自己的情绪,转败为胜。

4.焦虑症严重的应及时寻求亲人、老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严重时可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考试焦虑的人往往在生活中遇到其他困难觉得难以应付时,也同样较易产生焦虑情绪。经常焦虑者可能养成一种焦虑物质,其特点为性格脆弱。

心语提示

适度的焦虑与紧张有助于集中精力,使思维更加灵活,知觉更加敏锐,学习效率更高。然而过度焦虑则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会对考试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就是说,考试焦虑的产生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关键是考生要学会自我调适。

五、如何调适学习疲劳

学习本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人生没有比寻找智慧更快乐的事情了。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感受到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才能真正将快乐进行到底。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面临着升学和就业压力,使得原本快乐的过程变得沉重起来,继而出现了学习疲劳现象。

学习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从事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兴趣下降、动机减弱、身心不适等现象。

一位母亲说,儿子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平时学习十分上进,但自从进入高三后,各种测验、模拟考试接踵而来,儿子却无精打采,一副病焉焉的样子,有时还千方百计逃避这些考试,后来连课也不想去上了,早上赖在床上不起,复习资料一大堆放在那里,他碰都不想碰一下。父母催促他学习,他的态度却时冷时热,一会向父母保证肯定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一会又央求父母不想考了。母亲一听儿子不想考了,焦急万分,怀疑儿子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于是带着儿子去看医生,医生问明情况后告诉她,她儿子这种状况这是学习疲劳的表现。

心理专家认为,在连续紧张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多孩子会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疲劳现象的出现是人大脑产生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它向人体发出一种需要暂停学习,进行调节休息的信号。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整和休息,疲劳的程度就会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变化。

学习疲劳最初具体表现为学习精力不集中、听课走神、记忆力差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继而会出现呵欠连天、老是打瞌睡、反应迟钝、学习错误率增高、学习速度明显减慢;如果还没有进行调整就可能出现心理功能下降、思维停滞、精神萎靡,出现头昏、头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等症状。

学习疲劳是持续过度的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的倦怠,它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学习疲劳大致可以分为学习生理疲劳和学习心理疲劳两大类。但事实上二者密切相关,难以截然区分。

学习生理疲劳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是因为长期学习导致大脑皮层细胞产生强烈兴奋,消耗大量能量,致使兴奋性降低而转入抑制状态,从而导致学习疲劳。学习生理疲劳的表现主要为:视力减弱,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不足、失眠等。

心理的疲劳一般不像身体疲劳发生的那样迅速,所以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能够较长时间地持续学习而不感到十分疲劳。但是,集中精力持续学习时间过长,就会产生疲劳,使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

心理专家指出:需要紧张的注意、积极的思维和记忆的学习活动,都容易发生疲劳。不愉快的作业比愉快的作业更容易疲劳,学习内容的单调也会引起心理的疲劳。另外,在异常的气温、湿度、缺氧、噪音、光线不良等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学习,也容易疲劳。

疲劳的引起是有个别差异的。由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不同,如身体的强弱、能力、气质、兴趣、习惯的不同,都能影响疲劳的发生。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警惕孩子的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如果发现自己的“累”属于学习疲劳,心理专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预防和克服:

1.确保劳逸结合

休息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应该适当地休息一下。一般学习一个小时后,就离开学习的环境,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不要休息时也伏在桌上背单词,背公式,要注意劳逸结合。连续“奋战”只会影响后面的复习。

2.减轻压力

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使自己精神上有压力。要对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对自己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从分数上的高低来衡量。对自己的成绩要做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过去和现在比。

3.培养坚强的意志

要经常告诉自己“胜不骄,败不馁”,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同时,也应该经常外出参加活动,增加接触素材,从而形成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打开思路。当处于一种愉快的学习状态时,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这时心理上的疲劳症状就会很快得到消除。

心语提示

不应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不应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学习,因为那样只会使自己更累。要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吸取知识、掌握技能、成人成才的过程,这应该是一个庄重、漫长、艰辛,但又充满快乐的过程。要知道,只有学习,才有助于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取得更大的成就。

六、解析逃学与厌学心理

厌学与逃学现象在大、中、小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中尤以中学生最为严重。中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一个面临着巨大升学压力的阶段,家长望子成龙,学校紧盯升学率,都会给其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学习的枯燥无味,老师的严格要求,就使很多中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严重的发展到逃学。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交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不仅难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还会因为课程的增多、信息量的增大而使其产生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厌学现象。

白奇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就在家人的溺爱与纵容下无所顾虑地玩到大。上了中学,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可就像考试与他无关一样,白奇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入紧张的复习当中。他整天依然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整天想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时还在课上睡觉,或者做些无关的小动作,要么就是在班里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