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影响一生
46887900000019

第19章 心理伴你一生(6)

2.心理矛盾与冲突

更年期的许多变化,也有一部分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许多症状,如女性产生的一些人格上的变化:敌意、忧郁、自责、感情控制力减低,爱、恨、嫉妒等感情比以前强烈,出现神经质的情绪反常等等,也在这个时候达到高峰,这可能是巧合,并不是停经造成的,还有更深层的心理上的原因。

首先,年龄角色引起的心理困扰。多数女性对停经期是有些思想准备的,但对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准备则不足。首当其冲的是无法接受“准备变老”的观念。

情绪变化最大的女性,往往是把自己的青春偶像化了的人,固守女性的魅力是青春美貌的观念,所以她们不愿意接受成为中老年人的事实,并公开加以反抗。或者用化妆、服饰来掩饰自己。一旦这些不能奏效,就会带着许多遗憾进入中老年期,变得忧虑、激动、懊悔、痛苦和悲观。

更严重的也是适应力最差的、本来就有轻微神经质性格的女性,这时期可能变得精神抑郁,怀疑自己有种种疾病,直到最后真的出现各种精神不良症状。

其次,对中老年期人生课题的适应。发现自己已经进人衰退期后,女性觉得青春易逝,人生短促,进而感到前途渺茫。

由于子女的长大远离与分离,使这些母亲面对突然冷清下来的家,感到凄凉,过去有干不完的家务,现在家庭出现变化了,空闲也成了难以对付的难题,随着热闹忙碌的家庭忽然空虚,不安情绪也就油然而生。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女性的人生课题转变中都会如此。凡是只会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如母亲,并演得很好、很出色的人,一旦子女离开,就会极度不安。相反,平时能充当多种角色,如朋友、母亲、同学、同事的人,其可塑性就比较强,适应性也比较好。

另外,平时独立性比较强,有自成体系的兴趣圈子的女性,到了更年期仍能开拓自己的志趣范围,则烦恼忧虑就比较少。

女性更年期的主要症状有:

代谢紊乱,如体形肥胖,食欲亢进,血糖升高,糖尿,轻度浮肿,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阵发性面部潮红,头颈胀热汗出,皮肤感觉异常,关节酸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包括心悸,血压高或血压不稳;性生理改变,包括外生殖器萎缩,阴道粘膜变薄,月经变化,性功能减退或亢进。

女性更年期已为人们所熟知,而男性的更年期则常常被忽略。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由性腺发生退行性改变,使雄性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

这种改变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则因为机体的调节不平衡或适应能力较差及雄性激素少,表现出以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

抑郁、焦虑、猜疑、心悸、心律失常;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多梦、健忘、易激动;性欲减退、阳萎、早泄、遗精;体胖、头发变白稀疏、齿松易落。

因为男性更年期容易被忽视,所以很多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被误诊为“神经衰弱”。心理专家建议调适更年期综合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认识到这只是一个人生的必经阶段,因此要调整好心态、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建立和睦的家庭和人际关系,同时要积极投身于自己喜爱的事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2.提倡合理营养,饮食以低盐低糖,及低脂肪食物为主,但又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足量的纤维素及矿物质的摄入。

3.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4.要坚持锻炼,以保持骨骼韧带的弹性和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要保持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防止早衰。

5.另外,家人也应该了解中老年人的更年期症状。对他们的行为或情绪上的异常变化要充分理解,及时给予安慰并避免无谓的争吵。

心语提示易怒、发脾气是更年期到来的前兆,女性在这些现象出现之前就要经常提醒自己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有什么怨气和烦恼,那么不妨向可信赖的、头脑冷静的人倾诉心里的郁结。如果没有合适的对象,还可以进行自言自语式的自我倾诉。对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是对更年期综合征的预防良药。

四、走出“失业综合征”

工作不仅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也是自身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失去了工作,面临的不仅是经济危机,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失衡,个人价值观的丧失,自尊心的损伤这些都会使人产生比经济危机还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工作与人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失业在我国是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产生的新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没有失业一说,工作被称作“铁饭碗”,只要有正式工作,那么就什么也不愁,什么也不用考虑,即使不太满意眼下的工作,为了享受“大锅饭”也不愿放弃。

对于部分中年人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一旦失业会很不适应这种新变化。而且中年人肩上的担子很重,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几口指望着自己来吃饭,如果失业,就会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生活水平下降,容易产生沮丧、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状态中。

这时的中年人如果得不到社会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抚慰,就很容易导致失业综合征。

王小雅,今年35岁,是某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由于王小雅的音乐天赋很高,再加上技术纯熟,所以经常担任小提琴独奏,很受观众的喜爱。再加上她的工作舒适高雅,薪水丰厚,所以她过得轻松而惬意。

可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去年王小雅所在的乐团破产了。失业后,她并没有很快找到工作,便整天都处在忧伤、抑郁、暴躁的状态中,动不动就大发脾气,乱摔一气。虽然丈夫收入很多,足够一家人的开销,并且还绰绰有余,但工作权利的失去,社会地位的丧失,脱离集体的孤独感,在家的无所事事,以及无所寄托的空虚感,使她的精神非常压抑。

家人看到这种情形,就劝她再找份工作权当散散心,但这时的王小雅却什么也听不进去,只会发脾气,觉得是社会因自己的无能而抛弃了自己,终日沉浸在失业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很多中年失业者,都会因为失业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感觉自己很无能,很失败,像个社会的弃儿。有些失业者不敢在亲戚朋友中间露面,怕丢人,于是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生闷气,怨愤得不到发泄,就把气都撒在家人的身上,给家庭也带来不和谐的因素。如果失业者长期处于失业的不良情绪中,就会给其身心带来危害。

其实,失业并不可怕,只要能重新树立就业的信念,并积极进行就业培训,就业也不是难事。怕的就是失业后一蹶不振,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上有缺陷,就是能力再强,也会影响能力的发挥。相反,只要一个人具备了坚韧的性格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精神,那么任何磨难和打击都不会使他轻易放弃。

在大多数情况下,失业者都会产生颜面尽失、自暴自弃、刚愎自用等消极心理,表现得抑郁、沮丧、怨天尤人。如果不能从行动上来改变自己,就必然会陷入到巨大的心理落差中去。成功者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不逃避或歪曲现实。只有抛弃自暴自弃的心理,乐观生活,积极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才是调节失业综合征的关键所在。

在市场经济时代,失业和就业都是暂时的,不可能永远失业,也不可能抱到“铁饭碗”。失业者首先要战胜自卑,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开端。还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拥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后,就能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把注意力转移到通过努力实现再就业方向上来,只要发掘自己的潜力,一定能找到一条再就业之路。

莎士比亚说:“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用情感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过去的永远过去,重要的是正视现实,从头再来。

从那些失业者再就业或创业成功的例子来看,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豁达的处世心态。所以,要想成功地再就业或创业,就必须忘掉过去,重新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心语提示

不应把失业看作人生的失败,而应把它看作人生的一次洗礼,它会使人更坚强。无论是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还是准备再就业的失业者,都要调整好心态,抓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创业或再就业成功后,对工作要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一定能找回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五、中年人的自我心理保健

中年人出现早衰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七情过盛,用脑过度造成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种情绪。凡事多思,情绪反应复杂,长期集中、持续、紧张地用脑,又不能做到劳逸结合,就容易导致多种身心疾病的发生,所以中年人要学习点儿心理保健知识,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中年人应该多了解些该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知识,特别是更年期容易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有了一定的知识和心理准备,中年人才能以较好的心态去接受现实,调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中年人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都危害着人的心身健康,尤其是中年人,心身都有着很大的压力,稍有什么冲突,就可能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

情绪是主观的,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情绪施加影响,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外界及自身的一些变化,并积极去适应它。不要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设置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以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和频频受挫的不良心境中。因此,中年人应保持乐观的情绪,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年人走上社会多年,已拥有了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个网络主要包括工作关系网络、朋友网络、家庭关系网络。

在处理同事、上下级关系方面,应以大局为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可暂时放一放,不能操之过急;与朋友交往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待人刻薄,落井下石,将会被朋友所鄙弃;家庭是中年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在任何时候,配偶、父母、子女等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

中年阶段的个性虽然趋于成熟,但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此时再说培养良好的个性也为时不晚。良好的个性应当保持,而不良的个性则需要改造。不良的个性常导致心理冲突或加剧冲突,不利于正常的社会适应,容易造成身心疾病。进入中年往往性格由外向转向内倾,兴趣趋向单调,交往趋向收缩,这些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应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培养更广泛的兴趣。

中年人大多有紧迫感。如果能正确对待这种紧迫感,有效利用,催人奋进,当然最好,但有些人却在这种压力下急功近利,当难以成功时,又往往烦躁郁闷、意志消沉,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中年人一定不要把紧迫感变成紧张感,应保持生活的节奏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防止早衰。

中年人还要注意学习调节情绪的技巧,不能依靠强制来压抑情绪,而应从解决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入手,调整心态,从根本上来调节,必要时采取一些心理防卫手段,以避免和减轻有害情绪的危害。

另外,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要充满幽默感,也要学会笑。心理专家认为,充满喜悦的笑,是人的良好情绪的反应。笑是一种特殊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操,可以驱散心中的积郁,让人愉快、乐观。

心语提示

40~60岁这一年龄段称为中年期。中年期是事业的黄金期,但也是身心负担最重的时期。肩头的社会家庭责任,工作中的升降沉浮,子女的抚养教育等,都让中年人感到沉重的压力。人到中年,心疲神累,如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必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中年人应学会自我心理保健,以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充沛的精力。

老年人逐渐退出了家庭和社会的舞台;生理功能开始衰退,出现了视力和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一系列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就会导致一些老年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精神不振、生活兴趣低下等,以致出现生理与心理上不健康的现象,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心理专家提示,只有在心理健康前提下的生理健康才是高水平的健康,讲求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是为了构筑老年人的高水平的、全面的健康,使老年人在辛劳一辈子后仍能安享晚年。

一、老年期心理基本特征

健康的老年人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呢?健康的老人应该是人格健全,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刺激。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高兴时能有节制地寻求欢乐,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

人到老年后,不仅生理方面产生显着变化,心理上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表现出老年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

脑功能下降是老年人较常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的交织。精神易兴奋多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章,感到苦闷,无法解脱;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惹。

精神易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体现,同时常伴有躯体疲劳,容易情绪不良,表现为无端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即使休息后也不能缓解,一看书就犯困,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智力、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记忆减退,远事记忆相对较好,思维呆板。

到了老年期后,各种躯体疾病也接踵而至,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老年期也是“丧失期”,丧失地位,丧失金钱,丧失健康等,这些都在加重着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等,使本来就充满孤独、压抑、忧郁的老年期心理状态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危机四伏。

一天夜里,某医院的急诊室接诊了一位喝毒药自杀的老人。老人今年已近80岁,老伴死后,独自居住在儿子家的后院里。傍晚,孙子去喊奶奶吃饭,结果发现老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身边倒着一个空的毒药瓶子。老人被迅速送到了医院,在院方的全力抢救下,老人曾清醒过一段时间。清醒时老人告诉医生,自己的几个儿女都很孝顺,逢年过节总是提着大包小包来看她。可近来,她总是灰心丧气的,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再加上眼睛不好看不清东西,就想死了算了,不能再拖累儿女们了。由于毒药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老人还是离开了人世。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这位老人的情况属于抑郁症。通常,人们往往只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而不认为老人的心理问题是疾病,所以很少与老人进行心理沟通。要想及时发现老人的心理问题,就需要静下心来观察老人,一旦发现他们情绪低落,经常说“活着没意思”时,就应该及时和老人积极沟通,抚慰他们,让他们感到他们活着对社会、对家庭还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