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46797700000019

第19章 性格决定命运,家长,你知道吗(2)

这些事例说明,我们许多孩子既不会珍惜自己身体和生命,也不会珍惜他人;既不会关爱自己,也不会关爱他人。

为什么孩子对自己如此漠视,对他人如此冷淡。有关专家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源还在于父母和家庭。

造成孩子既不会爱自己,也不会爱别人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在错误观念支配下,对孩子无原则地爱。现代家庭,421现象十分普遍,孩子受到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父母众人的呵护。从小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于接受爱,关心他人的意识很少,甚至没有。一旦这种“爱”的力度在孩子看来有所减少,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包括用伤害自己身体和他人情感的办法来向父母“索取”。

同时,家长在给孩子关爱时,忽视了让孩子学会孝敬长辈,尤其是没能有意识地给予孩子表达孝心和爱心的时间和机会。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无须回报”,故而对孩子缺乏责任心和孝心的表现抱无所谓的态度,使他们忽视对孩子爱护自己、关爱他人的教育。

此外,20世纪90年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强调“个人价值”,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于是,父母就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孩子的压力其实还是很大的,因为他们在受到祖辈、父辈关爱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他们的期望,形成不小的压力。当外部要求过强、外在标准过于苛刻时,焦虑和压力就会迫使青少年觉得难以达到家庭、社会要求,自己和父母都没有找到缓解焦虑的途径,孩子往往就走向了极端。

据心理学者分析,孩子不知道自爱,也不知体贴人的原因还由于缺乏情感教育。在目前的家教中,有些父母过分重视智力培养,日后孩子一旦在学习上受挫,就轻视自己;父母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孩子的社会化智商低下,不会待人接物,不知与人和睦相处,长大后社会适应的能力就差,遇到困难就容易自暴自弃。父母不让孩子接触那些不愉快、令人悲伤的事情,致使孩子对别人包括父母的痛苦无动于衷。

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要让孩子关爱自己,关心别人,首先要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就要加强情感教育。让他们懂得得到爱,还需要付出爱。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在其周围还有许多需要给予帮助、关怀、爱抚的人们,学会关爱他人。

其次,要让孩子看到父母所谓应该如此的行为中的“不应该”因素,当父母为孩子做某件事时,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作出的某些牺牲。让孩子从小就体味到父母的奉献与慈爱,产生孝敬之心、回报之情。

另外,培养孩子关爱自己、关心他人、体贴父母的品质应该早些着手,最好从学龄前开始。

让孩子学会关爱自己,珍惜别人,才会有美好的人生。

被束缚翅膀的孩子能长大吗

在自然界,当小动物大点的时候,动物妈妈总喜欢把它们赶出去,让小动物自己去寻找食物,自己去结交朋友,所以,再弱小的动物,都能一代一代地生存繁衍下来。在我们人类社会,家长也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有的在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也是鼓励孩子自己成长,自己学会生存,但有的父母总喜欢把孩子紧紧地捆在身边,这样有好处吗?

故事一:高玲的父母对孩子管教非常严格。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品德方面,都给予非常严格的规定。上学、放学时间严格规定,一旦超过规定时间都会受到盘查甚至打骂,以致高玲一旦发现超过了规定时限就十分紧张地寻找借口,以便过关。对高玲的交往父母也严格限定,不允许她和男生交往,等等。有时上街买东西,妈妈也不允许高玲发表意见,一切都得听妈妈的安排。

孩子大了,他们就有自己的世界,需要自己独立地面对问题,自己独立地处理问题。只有通过逐步地让孩子自己动手,才能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才能学会面对团体,处理同学之间的问题。

在故事中,家长对孩子不是不爱,他们怕孩子结交坏人,所以限定她的时间;他们怕孩子没有见识,所以什么都要替孩子拿主意;他们怕孩子乱花钱,所以限定孩子的经济权利。但家长所有由“怕”构成的“爱”,结果是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使他们不能健康成长。

家长是爱孩子,但很多家长又抱着传统的观念,把家长摆在权威的角色,而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的个体,导致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走向扭曲。实际上,父母是已经社会化了的人,而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爱,但父母对孩子的爱,要爱得恰到好处,如果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意志去要求孩子,要孩子屈从父母的命令,屈从于某种权威,孩子自然会感到不适应。此时,轻则摧毁了他的创造能力,重则产生出反抗心理,形成扭曲的性格。尤其当他觉得需要自由,渴望自主,却受到权威们对他进行侮辱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出对抗心理。如果不加纠正,甚至火上浇油,事情就可能越走越歪,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平等地位的人看待,就会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放开束缚孩子的双手,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这个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

故事二: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是因为他有一位尊重孩子选择的母亲。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具,他很好玩,全给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教师请来了他的妈妈。教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爱迪生的妈妈却说:“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

爱迪生的妈妈相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给了孩子发展的空间。事实证明她的做法是对的。只有让孩子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发挥出特长。如果孩子的自由被限制,那就谈不上发挥能力,更不可能成为有特殊才能的人。

怎样既能够保证父母“牵住”自己的孩子,又能够让他展开自己的翅膀,在自由的空间自在翱翔呢?

第一,家长应该从小就为孩子奠定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孩子自觉性和责任心。父母不应该只简单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和为什么不能那样。

第二,帮助孩子建立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作息制度等。规则建立以后,更为重要的是遵守规则,形成自觉。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在自由生活的同时遵守生存的基本规则。

第三,培养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他就会很有信心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面对困难也能够想尽办法去解决,因而也就能够让父母放心地把他放到社会上去经受考验。

给孩子一片天空,他就能自由成长;帮助孩子锻炼出坚强的翅膀,他就能不畏惧任何风暴,在大风大浪中展翅飞翔。

过程和结果谁更重要

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人们只羡慕成功的鲜花,却不知道鲜花背后的汗水与辛劳。

这道出了成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任何事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有一个过程,有一个结果。但人们往往只愿意看到成功,忽视了成功的过程;人们不想失败,更蔑视失败的过程。

所以,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总是鼓励孩子要取得成功,却不愿意耐心地等待孩子在取得成功道路上的艰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