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脊柱病多责之于脾、肾二脏。针刺腕顺一、二穴,通过属兑宫的“金”来联系脾、肾,从而实现对脊柱功能的调整。从整个腕顺一、二穴区来看,涵盖了后溪穴区,而后溪穴对应坤卦,乾健坤顺,所以刺腕顺也有取坤土之意。奇经八脉体系中,后溪通督脉,也可以作为治疗脊柱疾患的参考。
腕顺一、二穴治疗近视,乃从补肾的角度入手。从图中的掌诊来看,腕顺一、二穴所在的区域属于肾水区域,而在十四经中则属于少阴君火所在的区域,所以有水火互调的作用。请读者参阅《辨证录》中陈士铎的论述:
人有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近视则蝇脚细字,辨析秋毫,远视则咫尺之外,不辨真假,人以为肝血之不足,谁知是肾火之本微乎!肾火者,先天之火也,是火存于肾水之中,近视之人,既非水之不足,何致火之无余?不知先天之火,天与之也,生来火微,火者光焰自短,盖眼目之中,不特神水涵之,抑亦神火藏之也。故凡光能照远者火也,试看江上渔波之中,渔火明透于数十里之外,水气烟岚不得而掩之也,如渔火细小,则光亦不大,而若隐若现之象矣,可见火盛者光照远,火衰者光照近也。近视之人,正神火之微耳,神火藏于目中,而发于肾内,治近视之病,必须补肾火为主。然而火非水不养,虽近视之人原有肾水,然能保其后天之不斫削乎?水中补火,不易之道也。
【手解穴】
部位: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即屈小指,使其指尖触及手掌处。
解剖:肾脏敏感神经。
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而引起的一切麻木以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即屈小指,使其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用三棱针刺血立解;用毫针刺十分至二十分钟全解。
解部:肾脏敏感解部。
解语石注
1.手解穴为心手少阴脉之少府穴。少府者,少阴心脉脉气之府,少阴心脉脉气所聚。少阴本为君火,阴经荥穴也为火性,火中之火,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晕针时神散,针心手少阴脉之火穴,来通府室之路,董公未明言。
对于手解穴解晕针的机理,若认为“病变于色者,取之荥。晕针时脸色必变,此亦是手解穴解晕针的道理”(《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是值得商榷的。若病变于色,皆能取荥穴,那么黑变病、白癜风等病难道都能够用十二经的荥穴治愈?并且晕针的时候脸必变色吗?
晕针的处理办法很多,针人中、刺激井穴、针足三里,甚至口含凉水扑面都能解晕针,这些都是解晕针的办法,但不能以“病变于色者,取之荥”来解释。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出自《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岐伯原意的第一层意思是想说明百病生于六淫之气,而气合有形而脏有名,我们知道,五脏应四时,而一日内也有四时,子午卯酉之时分之,而人形不合于一日分之四时则病,故“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第二层意思是想说明五脏五变,人有二十五输,以应五时而有五变,五变应五输;第三层,岐伯原意是想说明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这是从篇名的顺气一日亦主四时来分一日是春夏秋冬长夏之五时的用针的。“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的意思,仅仅说明春刺荥而已,并非所有的病变于色者,均应刺荥穴来治疗,更不能解释为晕针必色变。
2.手解穴的主治中,除了解晕针外,还能解“下针后而引起的一切麻木以及气血错乱之刺痛”,其道理还是在安心君归府室之路,使心君归府来达到调整气血之平衡。此达府室之法,也可用于脑损伤,甚至植物人状态,辨证为心脑通道不畅,神不归心。
3.心手少阴脉之火穴为何为肾脏敏感解部?这个是从八卦图的“火水未济”和“水火既济”两卦来考虑的。水之体在肾脏,而用在心火,乾坤交互成泰,其用为水火。《外经微言》中陈士铎非常清楚地论述了水火互用之理。运用手解穴的原理请参阅掌诊三合局图,结合此水区有少阴君火所过的情况,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4.手解穴应用,在前辈的经验中也有记载。本穴是治疗针灸后气血错乱的专用穴,这时被针的部位应有红肿的现象;也可以用本穴来治疗因外伤疼痛所导致的沮丧及躁动,本穴可以镇痛及镇静。治疗因晕针所造成的害怕、颤抖、面色惨白、冷汗等时,还应让病人高举双腿,额头上放一方冷毛巾来抚平情绪。术者自己一定要沉着。这时也可艾灸足三里穴,让血回流到脑部。如果晕针很严重,可用汤匙去压病人的舌根,使其呕吐,胃气因而上升,同时也让气上举回到心脏。
医案举隅
1.一人年40岁,腰痛3年,加重10天,腰部以胀痛为主,伴巅顶痛,心胸烦热,夜不能寐,腰椎CT无异常,小便黄,舌尖红,苔白,脉弦。
第一日,先针左少府(手解穴),后针右少府(手解穴),针完后头痛消失,又针左太溪。均留针30分钟。
第二日,述当晚安睡,头痛未作,腰痛减轻,小便变清,脉似无变化,又针1次,其痛消失。
第三日,脉平痛消,至今已过1周,胸闷未作,二便可,眠安。
2.学员的亲戚,男,18岁,长时间运动后,肌肉酸痛,双足无力不能站立3天,西医检查无异常,用补脾药无效。切脉见左寸稍沉,余脉稍大,嘱其自己用手捶打足解穴,掐手解穴及中白穴,2小时后,电话告知无异常,行动自如。
【土水穴】
部位: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内侧。
解剖:拇指对掌肌,桡神经,脾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胃炎、久年胃病。【增】手指、手掌疼及手骨疼(对治)。
土水放黑血,七日一次,治鼻蓄脓。
取穴:当拇指第一掌骨之内侧,距该掌骨小头一寸处一穴,后五分处一穴,又及五分处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三分,每用一穴即可。
解部:脾分支解部,肾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本穴在1968年《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原版上,袁国本师伯是以钢笔字记载的。
土水穴,从穴名来看,关乎脾、肾二脏。久年胃痛多因肝脾不调、脾肾俱虚所致。脾肾同居下焦,脾为孤脏,脾虚生化无源,四脏皆虚。
脾足太阴脉虚,肝木来乘之则痛,而肺金来克复。土水穴在肺手太阴脉上,又合于后天八卦的艮宫,艮宫对应天留宫,应在立春,而象以凶风。《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所以董氏针灸奇穴取土水穴名,其取象、取用都合于理达于道。五行中的土、水、木三行也为万物生长之理。杨维杰师伯以《灵枢·经脉》手鱼际青赤来诊断胃肠病也很有道理。从理论上说,手鱼际的范围,包括土水穴、鱼际穴、重子穴、重仙穴,它们都可以诊断胃肠道疾患。若以五输穴理论中荥穴夹输穴的夹穴理论来解释,也无不可。
本穴赖师伯认为可以减肥,也用于治疗胃绞痛。
笔者常配灵骨穴,用于虚性腹胀,类似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作用。用治肺癌有虚热表现者,类似于应用麦门冬汤的思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为肺肾解部可以治疗一些以寒热错杂、燥湿相混病机为主的病症。曾治一肺癌病人,精神萎靡、食少纳差、咳喘痰多、面色潮红、全身虚热、六脉洪数,以毫针在此穴泻血分气分交界处邪热,后补三里等穴,以白虎人参汤加味与麦门冬汤间隔使用,补泻兼施,近期效果良好。
三三部位(小臂部位)
【其门穴】
部位:在手横纹后两寸处,桡骨之外侧。
解剖:此处为拇短伸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支,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当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两寸处是穴。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深二分至五分。
解部:肺支解部。
【其角穴】
部位: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后四寸(距其门两寸)。
解剖:此处为拇短伸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支,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当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四寸处是穴。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深二分至五分。
解部:肺支解部。
【其正穴】
部位: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六寸(距其角两寸)。
解剖:此处为拇短伸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支,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当桡骨之外侧,距手横纹六寸处是穴。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深二分至五分。
应用: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共享(即一用三针)。
解部:肺支解部。
解语石注
此三穴合论。
1.此三穴是董氏针灸奇穴中最有韵味的一组穴,三穴的命名大有深意,且能体现董氏针灸的博大精深。在1968年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里,董公有段自序非常耐人寻味:“董氏先祖所传医术异于十四经脉络,所设穴道部位与上述三六五穴略有不同,治法亦异,重针轻灸,功效显着,盖另有渊源,自成一派也。奈遗著毁于兵燹,至深遗憾。景昌年幼少忆强,幸获先祖面授,尚能牢记‘要诀’……”从董公的自述中可知,董氏先祖传授董公要诀,而很多穴位却不复存在了,幸有董公通过记忆的要诀来推测穴位。所以笔者认为,1968年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最能代表古老的董氏针灸,1973年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命名的制污穴、妇科穴、感冒穴等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穴名,自然只能解释穴位的主治,而不能从穴名来考证董氏针灸奇穴的源流了。而从其门、其角、其正三穴的命名可知,董氏针灸奇穴的命名来源于星象,而董氏针灸针术则来源于道家。
考《说文解字》,“其”作“萁”,这三穴可理解为萁门、萁角、萁正。而在脾足太阴脉上,血海上六寸也有一个萁门穴,疑董门先祖为避开与下肢穴名的重复,改“萁”为“其”。此三穴虽在大肠手阳明脉和三焦手少阳脉之间,但大肠手阳明脉和肺手太阴脉表里相通,故也作用于肺,解部为肺支解部。
我们看二十八星宿图,从左侧看,东方七宿萁、尾、心、房、氐、亢、角,加上南方七宿的第一个轸星,而“轸”的读音和“正”相近。所以,从这条“帝出乎震”的东方苍龙来看,刚好对应成萁门、萁角、萁轸三穴,而因为读音近似故现代写成其门、其角、其正三穴。董氏针灸奇穴中还有很多穴名来自星宗,后面会有论述。董氏针灸奇穴能算得上“句中有图,言下见象,或半或约,无余无失”(《丹元子步天歌》清代天算家梅文鼎语)了。所以,用“星光灿烂”来形容董氏针灸奇穴一点都不过分。
2.根据《开元占经》、《果老星宗》的干支配星来看,在干支化合中,地支除了有三合局外,还有三会局。传统认为三会局的力量更大,更证明了帝之苍龙出乎震之王相,东方三会木局中是寅卯辰三支会木局,轸应对为卯,寅对萁尾,辰对萁角,这样就完整地解释了三其穴的化木局作用。三会局之体为木,其用为火,而其在腕部,腕踝针中也有用此穴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记录,同时,和上古时俞跗炊穴定窍,以脉气发现穴位的古义也相符。
三其穴的主治更能体现此三穴的木火之性。穴在大肠手阳明脉和三焦手少阳脉之间,而主治是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等。从这些病症来看,均能以泻阳明大肠之火和少阳三焦之火来治疗。三其穴的解部是肺支解部,有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作用来治疗大肠疾患,二是根据针向的不同来泻三焦之火,三是(木)火平则肺金安,腑通则脏安。在陈渡人师伯《景昌奇穴——针灸穴位及医案》中,记载运用三其穴凡七见,可见董公深谙此理。
3.三其穴的针法,是董氏针灸奇穴中少有规定三穴共享的穴组(即一用三针)。不像其他穴位,能用一针的就不用倒马,能用两针倒马的就不用三针倒马。吾师全民先生的经验,是从大肠经三穴共享平刺向少阳三焦经,对痔疮、脱肛效好。盖一泻三焦和大肠之火气,而因手足太阴脉相通,恢复脾升之功能而治肛门之患。从1964年董公下针来看,那时候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为主。陈渡人师伯1964年医案记载:三奇穴主治急性痔疮、女人赤白带下、胃肠炎、子宫炎、腹部胀满,手术针二分。可见董公早期以此三穴治疗胃肠炎、腹部胀满及妇人病等。
对于三其穴的针法,笔者认为刺向三焦手少阳脉可泻三焦相火,刺向大肠手阳明脉可泻大肠之火,也可以三棱针微刺出血。
4.此三穴前面已经说过,是董氏针灸中设穴最有韵味的一组,体现了木性。那么,总结此三穴的主治,就很有必要了。经过总结,此三穴主治痰饮、水湿疾患,类似于经方之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之效。
笔者用三其穴,治疗过不少手掌湿疹患者,对于“三高”偏于湿热型者效果很好,成为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穴,也成为笔者临床治疗时的排毒圣穴。当今社会物质丰富,饮食偏于滋腻,但人们大多精神压力大,紧张、压力、过劳、过食等都容易造成气滞血瘀、食积湿毒等“富贵病”。
如果病人看起来精气神似乎很足,面红,挺着将军肚,则多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便秘、头痛、腹胀,甚至哮喘、肥胖、闭经、痤疮等,针三其穴后,大多感觉气机通畅而精力充沛。此即以泻为补,通腑安脏,如同用经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者大黄虫丸能祛除体内有害的痰饮、瘀血、食毒一般,三其穴作为治疗此类病症的首选穴就没有疑问了。
医案举隅
1.小姨夫,小学校长,49岁,应酬多,大腹便便,经常服用降压药,痔疮疼痛出血准备做手术,痔核5cm,向外脱出。取左右三其穴刺血各1次,第5日自摸已消失,嘱戒酒,配服桂枝茯苓丸。随访半年血压控制良好,痔疮未复发,自我感觉良好。
2.同村玩伴,40岁,重体力劳动者,同样为痔疮伴便血脱肛,取三其穴刺血两次,针百会,第2日便血消失,第5日痔核消失,脱肛好转,嘱用补中益气丸。
【火串穴】
部位:在腕横纹后三寸,两筋骨间陷中。
解剖:有总指伸筋,骨间动脉,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副神经。
主治:便秘、心跳、手下臂痛。
取穴:手平伸,掌向下,从腕横纹中央直上三寸处取之,握拳屈肘掌心向下,现凹沟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应用:左手下臂痛针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针左手穴。
解部:肺分支解部,心之副解部。
【火陵穴】
部位:去火串穴两寸。
解剖:有骨间动脉,桡骨神经之后支,心之副神经。
主治: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增】腿坐骨神经疼。
取穴:手抚胸取穴,距腕横纹五寸,当桡骨与尺骨之间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解部:心之副解部。
【火山穴】
部位:去火陵穴一寸五分。
解剖:有骨间动脉,桡骨神经之后支,心之副神经。
主治: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
取穴:手抚胸取穴,距腕横纹六寸五分,当桡骨与尺骨之间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应用:左手抽筋取右手穴,右手抽筋取左手穴;胸部发闷发胀及痛,则火陵、火山两穴同时用针,但只可单手取穴,即用右手穴则不用左手穴,用左手穴则不用右手穴。
解部:心之副解部。
【火腑海穴】
部位:火山穴上两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
解剖:有拇长屈筋,桡骨动脉,中头静脉,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副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感冒、鼻炎、坐骨神经痛、腰酸腿酸。
取穴:手抚胸取穴,距火山穴二寸,当长桡腕伸肌与短桡腕伸肌之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