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董氏针灸注疏
4652600000030

第30章 董公景昌医案语录注评38则(1)

依师父全民先生传授,目前手头上有董公医案五百余则,这些医案跨越十年时间,分别记述了董公十年间的用穴特点和董氏奇穴的发展历程,使人感受到一代针圣的博大和董氏针灸临床的神效。从陈渡人师伯针灸医案《景昌奇穴——针灸穴位及医案》到恩师跟师时亲历之医案,加上其他师伯、师叔所提供给恩师的董公下针医案,这些医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历述了董公针下的神奇。恩师大恩大德,一并传授于笔者。

参考董氏针灸已出版的书籍,如赖金雄师伯《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杨维杰师伯“董氏奇穴讲座”三书(《董氏奇穴讲座:穴位学》、《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及《针灸宝典》)、胡文智师伯《最新实用董氏奇穴全集》、胡丙权前辈董氏针灸四书(《董氏针灸图谱治疗学》、《董氏五行刺络疗法》、《董氏奇穴全集验证》、《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这些宝贵的医案和论述,以董公医案为核心,让笔者能从多角度、多视野、跨越十年整体地去看待董氏针灸。通过医案对比与临床验证,方知目前大陆流行的董氏奇穴,已经远远偏离了董氏针灸的范围,甚至连董氏奇穴的“守形”都谈不上,遂决定公布董公针灸医案语录38则,取火地晋大象之意,让读者了解真正的董氏针灸和董氏奇穴。

1.心下胀

一军人,心下即胃部胀满,为胃水气不化也,针姐妹穴及通心穴,立无胃鸣,水行也。

解语石注

此病人为虚痞,董公针姐妹穴,姐妹穴解部为六腑及肾分支解部,通心穴在内踝正中央下二寸前开一寸。姐妹穴作用于六腑和肾,通心穴作用于心火。下针机理甚明,效即可期。

若兼外感而心下有水气者,姐妹穴就不合适了。

2.冻水胀

一中年人,好打麻将,致左环跳至风市间“漏风”,医治花费十万余元(台币),不效。患者云:患部汗后即冷,十分难受。针两通天、通关及通胃、通肾,半日余而大效,三日而愈。

解语石注

冻水胀,顾名思义,有冻、水、胀三个症状,结合病人好打麻将、疼痛部位“漏风”,现代诊断多为坐骨神经或股外侧皮神经病变及臀部筋膜挛缩发炎。患者花费十万余元,想必各种疗法均用过,而现在可选用的穴位和疗法很多,董公如此下针的思路,即选通天、通关补火,通肾、通胃行水,乃治病必求于本。

3.腰痛

一人因持物弯腰,立致腰痛,俗称“岔气”,先在夹承浆针以止痛,再在患部点放出黑血,立瘥。

解语石注

急性腰扭伤,很简单的病,大家都会治,但是就有一些病例我们不能下针立瘥,董门独特的用针思路在这个简单病例上得以完美体现。夹承浆穴即在水金、水通穴附近,后天八卦属坎应肾,董公针此以毫针行气,后在患部放出黑血以祛瘀,行气活血,下针思想如此。

4.燥秘

张中校,燥秘,下结肠部触可知。人瘦,针刺足千金、五金、门金,用回马针,收奇效。

解语石注

便秘一证,古籍论述颇多,大体分虚实即可,实则以承气泻下;虚则补气,补中益气、大剂白术方均可,无非运化中焦,斡旋气机,增液润肠而已。此案燥秘,针足千金及五金倒马,加门金穴倒马,足千金、足五金为肺解部,用此二穴开水之上源,引高原之水下行,门金穴为胃十二指肠解部,直接疏通胃腑。董氏针灸法天则地的用针思想,董公发挥得淋漓尽致。

5.便秘

一胖妇,大便不顺,针承浆两侧之通泉穴。

解语石注

肥人多湿、瘦人多火,肥妇人便秘,多为脾肾两虚,董公针通泉穴(通泉穴即1973年版后的水金穴)以补肾行水,肾为胃之关,下针思路如此。又宜注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人的体质不同致所患病证不同,用针亦各有不同,如下案。

6.脾约

一清瘦军官,脾约,燥屎如棋盘子,针通天、通肾,十次,大便润,气色由黑而泽。

解语石注

脾约,《注解伤寒论》:“约者,俭约之约,又约束之约。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通天补火、通肾行水,又通天穴在胃足阳明脉,通肾穴近脾足太阴脉,董氏针灸解部法天,十二经脉循行则地,天地一理作用于人,下针有效,面色转泽是治愈的信号。

7.便血

范仲曰:师治便血,每用三棱针点刺其正、其角、其门穴出血,立瘥。(按:本人得是病,用之果效。)

解语石注

此案用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多无争议。选此案重点在于提醒读者,董公临证用三棱针居多,而董门用三棱针之术,也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三棱针虽为泻血之针,但董公用之却有神奇,有出血与不出血之别:出血重在调血,不出血重在调气。读者宜静思其理,进而联想到梅花针、浮针、浅刺诸针的起效机理,则悟天地之间,无非阴阳耳,落实于人,无非气血而已。

8.口歪

一学生,口歪,针三重、地仓、夹承浆、肾泉(膝上外)效。(全民按:肾泉,当为上泉穴,山东口音,“上”与“肾”音相近。)

解语石注

口眼歪斜,为面神经疾患,多针对侧穴位,选针方案很多,唯上、下泉二穴为肺部及面部机动解部,直接对应肺之风寒风热,面部机动不利,三重穴作用于脾,余二穴为局部取穴。

9.肌肉萎缩

一军官,腿部肌肉萎缩,行动不自然,苦无他法。师曰:此血管病也。针其黄、天黄、明黄以治愈。

10.脑神经病

高雄一船妇之小儿,约四五岁,只叫“妈”,余无他证。师曰:此脑神经病也。针百会及镇静二穴。

解语石注

此二案甚为精彩,董门用针简约而不简单。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各种疾病发病的根源,都可落实到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就传统医学来说,万病无非病气病血耳,再推而广之,万病皆为六经病,或者六经合病、并病,再与致病因素痰饮、水气、宿食、瘀血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甚至三种结合。《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思想和治疗大法无非围绕这些展开。第9案、第10案,体现了董门下针握要之法,简约而精准,焉有不效之理?请读者从气血的层次方面去体会二案的精彩。董门用穴诊断和用穴治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气病血病,非此即彼,诊断治疗一气呵成,此中精彩,非董门嫡传难以悟及。

11.背痛

一人背痛,针足中关及通天两穴,立止疼痛。(全民按:足中关,似外三关中穴。)

解语石注

你会考虑这么下针吗?还是守穴下针?听某人说某穴位可治其病就用某穴,看彼书说某穴主某病就用某穴,殊不知人因天地变化分为二十五型人,天地四时变化,寒暑易节,选穴也不同。

12.虚火难眠

针通水穴或通泉穴,或二穴同用。

13.失眠

针通水、通泉、承浆。

解语石注

失眠一症机理复杂,但无非阴阳而已,表现为虚实之不同。通水、通泉二穴的解部,分别对应肾中水火,犹交泰丸使水火既济矣;二穴在胃足阳明脉上,胃不和则卧不安,犹如半夏汤通阳引阴。失眠一症变化甚多,以此穴位加减治疗,必有良效。

14.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致一至二脚难行,针驷马穴。

解语石注

驷马穴解部为肺、肝,肺主皮、肝主筋,周围神经疾患多由此源下针,焉有灵骨、大白二穴能统治之理?结合重子、重仙二穴,上三黄三穴,来思考治疗某些坐骨神经痛的机理,则更为全面。万病无非五行中某行或亢或害,或某行不承不制,调气血偏胜而补泻之,明阴阳虚实而外内之,董门掌诊、面诊结合脉诊及其五音的闻诊,均能断病下针。

15.脚跟行不着地

一小儿,行路脚跟不着地,师断为脑神经性疾患,针正会及镇静穴。

解语石注

此案宜与第9案、第10案共参,由此可见重公下针的简约和精准。

与现在某些针者一次动辄数十针的针法不同。后者看似有理,实则无理,看似多下针、多取穴诸经互调,实则害人不浅而不自知。

16.四指见五指

一人,将手四指看成五指,因患糖尿病使然。针明黄穴,转针即见四指。

解语石注

此为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多有周围神经病变、眼底动脉硬化等,现代医学治疗无非营养神经而已,但效果并不满意。董门用针,或光明穴,或三叉穴等,均可有效;但明黄穴,随针刺深浅不同,则解部分别对应肝、心、肾,一针有多针之效。

17.鼻炎

针驷马穴,三针,每针相去一寸,外加通肾穴,心经有病者加通天穴。

解语石注

鼻炎针驷马穴,毫无疑义,但每针相去一寸,就非仅仅守穴了。要知道,驷马三穴是相距二寸的,阴穴求一线,阳穴求一片,临证下针,要以实见为主,不必拘泥。

18.左膝阴痛

针通泉、通水穴,立瘥。(全民按:即水通和水金穴。)

解语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