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此案,旨在告诉读者治疗一些阴痛疾患“王道之法”和“霸道之法”的区别。王道之法一般以关节对应取穴,例如曲池对应膝关节,肩关节对应膝关节等,效果虽然慢,但不失王道;而霸道之法,则多从手臂内侧阴经取穴,或以内关为主穴,或在指关节刺血而强说成排寒等,这不是董氏针法,更不是嫡传针法,只能算自创针法,读者宜甄别。
此病董公选肾解部治疗,是治在少阴;又穴在阳明脉上,可防邪气深入至太阴;二穴能直接对应骨病;而从穴位所在之阳位来看,又能直接从阳引阴。
19.足酸难行
马老副官,67岁,左足外后侧酸痛难行,师为其针通天、通胃无效。曰:非神经性病,为血管硬化。师在昆仑、委中部找到青筋,点刺出血,立瘥。
解语石注
董门治病,非此即彼,无非于气血上着手;远针还是近针,一切以病象决定,而非一些流行董门书籍所述(流行董门书籍,仅为入门教材)。选此案用意,在于让读者窥见董氏针灸的博大精深及用穴思路。
20.疝气
一军官,睾丸部下垂痛连左少腹,在公孙至中都间找青筋放血,立瘥。
解语石注
五间穴治疝是成方,但临证须变通使用,并且这个成方对于部分疝气是无效的,详解见“一一部位”五间穴。早期董公治疝七案,均在下肢脾太阴脉和肝足厥阴脉上用针。
21.左腿麻痛
荣总司机妇,腿麻,不良于行,师针驷马穴立瘥。按:此妇体弱甚。
解语石注
麻为气虚,以驷马穴斡旋气机,气调而立良于行。驷马穴位于阳明少阳之间,生发少阳之气,径补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体弱也不惧针力。
22.乳癌
陈永通云:师治一乳癌已破烂,针驷马穴、三重穴,加贴膏药。
(全民按:陈永通师兄,1964年6月9日拜在董师门下。)
23.脂肪瘤
师曰:治脂肪瘤,宜用明黄为主。余经验,至少可收软坚之功。
解语石注
对于肿瘤的治疗,言未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董门针术为治疑难大病而设,直接调五行,燮阴阳。第22案为恶性肿瘤,驷马穴治皮,三重穴像个大闸,可强化太阴,防止病从太阴入厥阴。第23案,调理明黄穴,肝、心、肾俱调,结合襄阳名医刘厚斋昆陈贝甲汤(二陈汤加昆布、山甲、浙贝),一般两个月可消除多发性脂肪瘤。
24.大趾侧生瘤
一人,大趾侧生瘤,针天皇、通肾(又似血海)数次,瘤由软而平。
解语石注
观此下针之法,大趾侧生瘤多是痛风石或痛风结节之类,围刺和开刀,均非调理之法,而从脾胃经脉入手则效。古来有论痛风属“食毒”
者,可从。
笔者验方:制川草乌各24g,茯苓、萆各30g。可配合针刺使用。
25.尿道痛
一女,尿则疼痛,针李白、云白。
解语石注
思考一下自己下针是否也能如此?针李白、云白也许是个案,但对比其他针法,这样选穴显得相当的王道。远针、近针的运用无非如此,以远治近、以近治远、以远治远、以近治近无成法,一切依人据病选择。
26.腹侧痛
腹侧胀痛,属肺者,针驷马穴;属肠者,针驷马穴加通天穴、通胃穴。
解语石注
我常用门金穴治腹痛、妇女腹痛效好,因为门金穴属于胃和十二指肠,有燥金之性,但远不如上述针法细腻。
笔者经验:腹痛分区取穴下针效好。
27.手酸不能持物
桃园一妇,右手曲泽至腋间,洗衣持物扫地则酸,针侧三里部回马针,立能在地上取起枕头。
解语石注
侧三里、侧下三里穴在少阳阳明之间,径直补阳明、生少阳,也有对应之用,是董公表演给病人看的止痛效穴。现在流行的对应针法,均从《素问·缪刺论》化出;高端选穴,则以《洛书》数变化而出。我们看见的《洛书》图是死的,仅仅属于变化中的一种,死守一个死图,自然就不明活泼用穴之理,反怪《洛书》图是错的。用方也一样,不明其理,到最后只能让中医沦为一种经验医学,只能让针灸用穴沦为一种经验用穴(《河洛精蕴·卷八》前五篇可参)。
28.头晕
一军官头晕,难以弯腰俯首,师针承山至委阳、委中间青筋及胸脊外侧,立舒。按:此为调理膀胱经法。
29.头晕
一男头晕健忘,看书不能过半时,师为其针两腿各三针,留针后一小时而瘥。按:三针穴位似为肾、胆、肝三条经脉之穴。肾穴滋水,胆穴清热,肝穴舒神经。(全民按:似通肾、通胃、通背三穴。)
解语石注
第29案,三穴涵盖了治晕之全:肾穴滋水,如六味方;胆穴清热,如柴胡剂;肝穴舒神经,如侯氏黑散、天麻钩藤剂。针药看似不同理,实则一理。
目前流行的针法,大多是虚则针灵骨,实则背部刺血等,不守穴下针,不依病人下针,还长篇大论其理。选此案,用意在于打开有缘者的心灵之窗,须知天外有天,董氏针灸的精华,远远不止流行的董针书籍所言。
30.脚强难行
一军官,左脚强难行,病部在下腿,师在其胸脊椎左侧,从腰至项点刺出血,立瘥。按:此为调理膀胱经法。
解语石注
此病常见,活血以行膀胱之气。
31.喉梗骨
范仲云:师治一人,喉梗骨两天不下,针三重穴立下。林菊初云:
师治喉梗骨,针三重穴不效者,加针侧三里穴,用垂直针,针尖指向三重穴,而三重穴则用横针。
解语石注
此案的重点在于不效后的加减用穴法。林菊初师伯,董门首座大弟子,于1962年7月1日拜在董师门下。
32.胁痛
一人跌打内伤致胁痛,针承浆左右之通泉穴,两次愈。
解语石注
另案:一徐娘,右胁下痛久,针夹承浆,立瘥。问何由?师曰:肾经气血不正常。
33.半身不遂
蓬莱别馆王君,过补之后久病,今肉坚硬,尿失禁,针驷马加通肾,瘥。
解语石注
此案妙在驷马穴加通肾穴,金水相生之义,详见穴解篇。
34.鼻窦炎
一学生自云患鼻窦炎,针通天及驷马廿余次愈。
解语石注
此案鼻窦炎董公针了二十余次才使其愈,读者是否觉得自己的方法更快?驷马穴加通天穴是调理体质之法,董门判断治愈的标准是体质的改变,并不只是症状的改变,《灵枢·终始》提示了用针之道,就是要我们如何去判断病愈和起效之间的关系——“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顷,取之其经。”
35.语录
师曰:心要细,胆要大,左手如握虎,右手如掌龙。
三棱针治病占三分之一。按:此说可从,祛瘀血之毒也。
用三棱针,以病人体壮为条件,体弱切不可用。
治小儿麻痹的季节:每年春发两季,通常两季即愈。
补泻不说不必尽信,又不必去用。
解语石注
几句简单的语录,说明了针法的重要性,读者应细细甄别,细细对比。胡丙权前辈《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记载用针之法可参:“意境要随心而动,下针前,意先精,而后带动心之意识,可增进念力,手法意念配合一致,猛而粗者为初学,杀而带猛者治惊吓,杀而带劲者是霸针,意而带劲者治筋骨,意柔相随者治脏腑,若能意境神贯注,则为至高无上心法。”这段话字字珠玉,仍不足涵盖董门针法的全部,董门针法是“五”、“六”结合的典范,故而一切长效的针法,均立足于此。
董门针法,不是不注重补泻,而是注重更高层的补泻;不纠缠于复杂的招式,要知道这些复杂的招式,只是手法而已,和针法完全不同,更和心法不同,《素问》、《灵枢》何时何篇曾讨论过这些繁芜的手势?
36.脚痛
一山东老妪,脚连跟痛,及脚面均痛,行难。点刺患部青筋出血,立瘥。
解语石注
此案针法为“见而泻之,无问所会”的典范操作。
37.诊断
师论病全凭看手底相,即看:
手掌青筋暗点也;食指至鱼际穴为肺经;中指至掌心劳宫穴为心经;无名指本节手心部为肝脾经;小指本节手心部及其外侧为肾经。随经取穴。
解语石注
此掌诊没有流行书籍中的复杂,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高端的董门掌诊是干支互化互合,结合五脏在手掌《洛书》图中的反映。男子左右手掌后天八卦图的应用是相反的,也是立体的,故而从《针灸大成》开始,均取男子左手为标本。读者应注意董氏掌诊图左右的差别,不可混淆了左右掌诊之用。
此掌诊法,直看五脏盛衰,然后根据五脏盛衰,依据五脏解部,虚则补之,盛则泻之。依掌诊直通五脏盛衰,当是我董门掌诊的精华所在,而非世俗看掌反应点来断病所能比。
联系到董氏正经的大腿五经,其中所蕴含的五脏解部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38.教动问好
师每治一病,下针之后,必问“还痛吗?”请“动动看”。按:问痛有心理治疗作用,问动有活血作用。
解语石注
“教动”习惯,即后来演变出来的动气针法;“问好”,是时刻观察患者病情。从此条中,我们能感受到董公下针的风采,如亲自观看董公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