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董氏针灸注疏
4652600000015

第15章 董氏针灸穴位精解(12)

从以上引述的两段经文来看,七虎穴也在太阳之外、少阳之后,属肉里之脉,能治疗腰痛。因为夹经作用,故足少阳经筋所过处之病,均可以此穴调整,唯针向不同而主治不同。治太阳腰痛,宜刺血;治足少阳筋病,宜针刺。

董氏针灸奇穴中有以动物命名穴位者,如七虎穴、五虎穴,九猴穴、十二猴穴,驷马穴,双凤穴等。除了双凤穴外,云从龙而风从虎,以虎命名的穴位,均有祛风止痛的作用;猴性纳支为申金;驷马穴之马,应先天八卦乾为马之象。这些穴位将在之后分别论述。

【内膝眼穴】【外膝眼穴】

主治:舌麻。

解语石注

内、外膝眼二穴,在1968年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是袁师伯用钢笔补充的,只有主治。大抵膝关节腔取象类口腔,针刺进入膝关节深部以治疗舌麻,属比类取象治疗法。吾师全民先生言:“内外膝眼主治舌麻,与膝关节的上下唇穴彼此对称,与膝内侧的失音穴及膝外侧解部为牙神经的侧三里及侧下三里穴,遥相呼应。”

【外三关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

取穴: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连线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中点又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解部:肺之神经。

解语石注

董公临床多以此三穴治疗各种肿瘤,比如脑瘤、乳腺肿瘤等。笔者经验不多,以此治过乳腺恶性肿瘤,惜未见效果,想必自己的针力不足,以后还需加强。但配上三黄穴或足千金、五金穴治疗脂肪瘤效佳。

【光明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内踝尖直后一寸之上二寸处。

主治:眼散光及眼障。【增】眼皮神经麻痹,睁开无力。

解剖:肺、脾神经。

取穴:当内踝尖之直后一寸又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解部:肺、脾解部。

解语石注

此穴近复溜穴,治疗上述疾患,复溜穴也有此功效,其主治更为宽泛。

肾关穴配光明穴,对飞蚊症属肾虚者确有良效;但夹杂痰饮者,宜先祛除上泛之痰饮,再针刺本穴组,不然效差。本穴组,治疗眼球疾患引起的青光眼、白内障效果不错,但是需要坚持治疗。

八八部位(大腿部位)

大腿穴位乃董氏针灸奇穴的重中之重。而在十二经脉中,此部位穴位较少。关于大腿分经,以胡丙权的大腿分经图(《董氏五行刺络疗法》)最为准确,也符合陈渡人师伯医案记载之大腿分经图——仲云:

(董)师将大腿分为四(条)主要经路:

正中为心经;外侧为肺经;内侧为肾经;肾经内后侧为胆肝经。

有人传董氏针灸五行穴也由此化出。

【通关穴】

部位:在大腿正中线的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心脏病而引起身体各部之风湿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在膝盖横纹上五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解部:心之总解部。

【通山穴】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二寸。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同通关穴。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股骨上,距通关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解部:心之总解部。

【通天穴】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四寸。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同通关穴。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股骨上,在通山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不能双足六穴同时下针,仅能双足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针,高血压者双足只许各取一穴。

解部:心之总解部。

解语石注

此三穴出于道家。通天穴在上,通山穴在中,通关穴在下。关、山、天是道家修炼的三个层次。古人辟谷如吕祖言:“欲长生,腹中常清,欲要不死,肠无渣滓。”辟谷之辟,古来皆言“辟”作“避”,有避免之意。而李阳波在《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中的观点笔者认为很正确。书中认为辟作“开辟”讲,开辟通往谷神(《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之路。既然能开辟谷神之道,何须再去清肠不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之方,是为了“学道辈”有疾所设,而董氏针灸奇穴里的这三个穴位,也为修炼所设。现将李阳波《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的观点简录如下:“通常玄关是关闭状态的,通往玄牝的道路没有打开,这时候人必须要食五谷杂粮,来与谷神保持联系,以求不死。但是修炼者在修到玄关打开后,情况就不同了,人与谷神直接保持了联系。所以,辟谷的辟,是开辟之意。”在董氏针灸中,“通”字也有开通、开辟的意思。

杨维杰师伯将“通”字译为“penetrating”,有正在“穿透”之意;巴顿师伯则译为“passing”,有正在通过之意;而吾师全民先生译为“opening”,意为正在打开,与开辟之意相若。笔者从恩师之意,在道藏里找到了答案。

在董氏针灸中,此三穴最下一个是通关穴,向上为通山穴,最上为通天穴,是道家修炼的三个层次。穴位在胃足阳明脉,直接开辟玄牝之门,也是道家的重阳思想(解部为火)的一个体现,更是《道德经》

清静的表现。所以,董门中有人以下肢五行穴来打通人体经络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个打通的办法值得商榷的地方甚多,多不可取。没有修性的基础,直接去修命,随着层次的增高,见“魔”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并不能否认董氏针灸奇穴出于道家的渊源,只在于人善用与否。

董公以此三穴治疗下利清谷、阳虚衰败的医案,赖金雄师伯在《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中有记载。赖师伯的解释是补火生土,以董氏针灸奇穴解部为心火的作用来补胃足阳明脉之土,而肾为胃之关,故而能治疗下利清谷之患;那么反过来想,根据体用关系,通关、通山、通天三穴,其体在胃脉,其用在心火,以补胃子之实,来实母之虚,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解部”在“心”的原理了。

《针灸大成》对于伏兔穴治心病的记载,也不过是上述道理中的一隅而已。

对于不少膝关节疼痛的情况,从陈渡人师伯记载的医案来看,董公从没有直接去耗散心包手厥阴脉的脉气,直接调动心火的“御林军”——心包脉来治疗膝关节疼痛,而是在体木用火的通关、通山、通天三穴当中,任选一或二穴来补火。我们再思考一下董公在手前臂及上臂内侧的心及心包脉区域不设穴,而在小腿内侧仅设六穴的原因,就知道董门先祖不是不知道心包手厥阴脉能够治疗膝痛的道理,而是根本不想去耗散人体的先天之气。希望各位针者避免《难经》所言之“中工之害”。

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作用于火,天皇、地皇、人皇三穴作用于土,是调理体质的好穴,唯不能过度。董氏针灸奇穴所设,是根据因象成数、象变数变的原理设定的,不能一概守其形而粗其工,宜细分人之虚实,来决定下针数目。

通天一线三穴是关心包脉,内关一线是开心包脉。

笔者用这三穴的指征是左寸虚、右尺弱,偏于火虚。

【姐妹一穴】

部位:在通山穴向里横开一寸后直上一寸。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通山穴向里横开一寸后直上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解部:六腑解部,肾分支解部。

【姐妹二穴】

部位:在姐妹一穴直上二寸五分。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姐妹一穴直上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解部:六腑解部,肾分支解部。

【姐妹三穴】

部位:在姐妹二穴直上二寸五分。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姐妹二穴直上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应用:姐妹一、二、三三穴(两腿共六穴),通常同时取穴下针。

解部:六腑解部,肾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此三穴穴名一目了然,可治疗妇人病。其主治理论依据也出于道家思想。靠近心火脉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介于内侧的肾水之脉和心火之脉之间,有水火同调的作用,以此来调理女人内分泌系统,效果很好,只是不太方便下针,多被忽略。

【感冒一穴】

部位:在姐妹二穴向里横开一寸。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主治:重感冒、发高烧、发冷、感冒头痛。

取穴:当姐妹二穴向里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五分。

解部:六腑解部,肺之分支解部。

【感冒二穴】

部位:在姐妹三穴向里横开一寸。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主治:重感冒、发高烧、发冷、感冒头痛。

取穴:当姐妹三穴向里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五分。

应用:感冒一、二两穴同时取穴,针向腿中心斜刺。

解部:六腑解部,肺之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此二穴,主治如名,因有其他穴代替,这二穴用得越来越少了。

《灵枢·邪客》:“脾有邪,其气留于髀。”此二穴在腹股沟内侧,又依穴名为治疗感冒的效穴,从此二穴解部为六腑解部和肺之分支解部来看,多为治疗虚人(肺脾虚)感冒而设,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胃肠型感冒,而非所有的感冒均能治疗。

笔者经验:(1)阳性发热,少商穴刺血、五岭穴刺血效果好,但要注意顾护阴液、补充津液,董公常在给病人刺血后用六味地黄丸善后。(2)阴性发热,属于小建中汤证、理中汤证、补中益气汤证、四逆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等的虚性发热者,我董门也有治疗的有效穴位,比如感冒二穴加土耳穴,就是治疗阴性发热的效穴。并非所有的发热都要去刺血,这点对于初学者很重要,希望各位临床中能分清发热的阴阳属性。

【通肾穴】

部位:在膝盖内侧上缘。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阳痿、早泄、淋病、肾脏炎、糖尿病、肾亏而引起之头晕及腰痛、肾脏病之风湿痛、子宫痛、妇科赤白带下。【删】以上全部主治。【增】口干、喉痛、喉瘤。通肾、通胃、通背三穴配合,治全身浮肿、四肢浮肿、脚红肿。

取穴:当膝盖内侧上缘凹陷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解部:肾之解部。

【通胃穴】

部位:在通肾穴上二寸。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同通肾穴,又治背痛。

取穴:膝盖上二寸,当大腿内侧赤白肉际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解部:肾之解部。

【通背穴】

部位:在通胃穴直上二寸。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同通胃穴。

取穴:当通胃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应用: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其中二穴(两腿共四穴)配针,禁忌六穴同时下针;可任取其中一穴为治疗其他各症之补针;也可任取其中二穴为治疗妇人流产之补针,连续治疗半月,即无再度流产之虞。

解部:肾之解部。

解语石注

此三穴为肾水之经。依陈渡人师伯记载,通肾穴以前称为阴里穴,三穴当与现代定位有一寸之差距,当偏向大腿的正中线。若依现代的定位,不能体现出水火互用的特征。以笔者经验来看,此三穴偏向大腿正中线五分,效果更好一些。

1.《陈渡人针灸医案》对三穴记载如下:

阴里穴:在膝上一寸内开五分。主治:腰痛、脊痛、疸病、肾亏。

通背穴:在膝上一寸半内开五分,针五分。主治:背痛及半身不遂。左病针右,右病针左。

通胃穴:在膝上三寸半内开五分。主治及针法与通背穴同。

2.肾水之经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当与下三皇穴主治相比较。

“董氏针灸穴位系列发微”之一,即“下三皇穴和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应用发微”一文,笔者于2008年9月在明医网发表,兹引述如下:

(1)定位:通肾、通胃、通背,此三穴在大腿内侧,杨维杰师伯认为在赤白肉际之处,和胡丙权前辈认为的脾一线是一样的,但胡丙权前辈定位的通肾、通胃、通背三穴似还稍偏大腿内侧三分左右(参见《五行刺络疗法》),这样胡丙权前辈定位的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就不在脾一线了,但还是在脾区,仍和董公脾经补肾的观点相符。包括赖金雄师伯的资料在内,这点各家都没有异议。

(2)从主治看,各家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不同,但通过对下三皇穴和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对各种病症的治疗分析,能看出一些差别。

这两组穴位都作用肾。

从阴阳分,这两组穴都能治疗肾亏(阴虚阳虚表现出的症状,二组穴位的主治都有涵盖)。所以从阴阳上分为两组穴,初看没有意义,实际上也还是有些端倪的,从陈渡人师伯的记载看,通肾穴最早叫阴里穴,偏于治阴虚。

从寒热分,两组穴有不同意义。通肾、通胃、通背三穴能治疗的浮肿包含红肿热痛类的水肿,赖金雄师伯书上说有清热利湿、健脾补肾的作用,通肾、通胃、通背三穴治疗的阳痿,应该是湿热下注类的阳痿。

而下三皇穴没有这种清热功能。下三皇穴治疗的阳痿,是偏于肾阳亏虚的,推测可知,下三皇穴治疗肾阳虚寒类的疾患似乎更为恰当。事实上,笔者临床上也是这样用的,针过不少水肿的病人,包括四例脾肿大病人,都是从这些看似复杂的主治中总结出规律来应用的。

从补泻分也可以找到证据。通肾、通胃、通背三穴以泻肾邪、泻热为主,所以主治中有喉干、喉痛、喉瘤等肾水不上承的病症,陈渡人师伯记载的主治有疸病等,这个类似于封髓丹的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有五苓散的功效;治疗腰背痛有育阴以涵阳的左归丸的作用。虽然方药不能类穴,但从中能看出一些端倪。

3.从《陈渡人针灸医案》来看,董公善用此三穴,常水火互用,水木共疏,金水互生,妙用无穷。

4.面部水金、水通二穴,以前称为通水穴、通泉穴,和此三穴之间,有上下互调之功,水金穴、水通穴是取象(肾)用穴法,与此三穴的运用相似而不同。

5.笔者在师父的指导下,称此三穴为“人体津液发动机”,但凡津液亏虚,津液不上承口面诸疾,比如口干、面部甚至全身脱皮,及内在脾湿泛滥的疾患等,选用此三穴来治疗,验案不胜枚举。

6.此三穴消眼袋属脾肾阳虚水泛者有良效。

【明黄穴】

部位:在大腿内侧之正中央。

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肝机能不够而引起之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白血球症(特效针),消化不良。

取穴:当大腿内侧前后上下之中心点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解部:肝之总解部,心之总解部,心脏之动脉解部;表层属肾之副解部,中层属肝之解部,深层属心之解部。

【天黄穴】

部位:在明黄穴上三寸。

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肝机能不够而引起之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白血球症(特效针),消化不良。

取穴:当明黄穴直上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解部:肝之总解部,心之总解部,心脏之动脉解部;表层属肾之副解部,中层属肝之解部,深层属心之解部。

【其黄穴】

部位:在明黄穴下三寸。

解剖:胆总神经,心之支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黄疸病及明黄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明黄穴直下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应用: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同时取穴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胀大、肝机能不够而引起之各症、脾硬化、舌疮。【增】心脏衰弱、心脏病、软骨突出压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