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部:肝之总解部,心之总解部,心脏之动脉解部;表层属肾之副解部,中层属肝之解部,深层属心之解部。
【火枝穴】
部位:在其黄穴上一寸五分。
解剖:肝胆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黄疸病、黄疸病之头晕眼花及背痛、胆囊炎。
取穴:当其黄穴直上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应用:明黄、火枝、其黄三穴同时下针治黄疸病、胆囊炎。
解部:肝胆解部,心之分支解部。
【火全穴】
部位:在其黄穴直下一寸五分。
解剖:肝胆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脊椎神经。
主治:同火枝穴,并主治脊椎骨痛及足跟痛。
取穴:当其黄穴直下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应用:火全穴配合其黄、火枝两穴下针,亦可治黄疸病、胆囊炎及胆结石(可止痛);火全穴单独取穴治脊椎骨及足跟痛。
解部:肝胆解部,心之分支解部,脊椎解部。
解语石注
此五穴合论。阴穴求一线,阳穴求一片。在阴经的穴位,多在一条线上,根据上下和针刺深浅不同有不同的主治病症;而阳经穴则为一片,有前辈论述穴位为邮票大小,如池琛师伯说:“董先生曾说某些穴位的面积有邮票那样大,针在邮票中心有效,针在邮票旁边也是一样有效的,不可拘泥于一点或豆大的一小块面积。”可参。
此五穴在一条经脉上,明黄、其黄、天黄三穴简称为上三黄穴,治疗范围多从董公所述的主治,唯宜注意针法的深浅。以其黄穴为中心,向下则有火枝穴、火全穴,治疗胆病,向上开则有明黄、天黄二穴,合用则治肝病合并有心火肾水征象的病症,此是取穴大略。
陈渡人师伯医案记载有梯形针法,即依据不同的病症,作用在不同的经脉,而下针深浅不同,类似于梯子状,针刺的深浅,直接关乎效果的速迟和久暂。三黄穴的解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表层属肾之副解部,中层属肝之解部,深层属心之解部。这点以原著为主,其他师伯论述与原著稍有不同。针刺深浅达到要求后,此一线能治疗很多种病。
此三穴能治疗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类似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陆有人拿捏股内收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赵焰中国民间疗法,2001,10:22—23),可作为参考;而台湾张钊汉按摩疗法,也有以按压血海下二寸的位置治疗膝关节内侧疼痛的病例,均有明显的效果。从而可证明上三黄穴对应的肝、心、肾解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临床中,笔者经常会指导病人做自我按压,一般对腰椎间盘疾患的治疗多在太阳、少阳二经取穴,而上三黄穴的调理作用就是从阴引阳。
笔者重复董公及恩师及诸师伯的经验,用此线穴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有良效,其目的不仅仅是止痛,而是消除椎间盘突出带来的水肿。对其他诸疾患的治疗,多以肝立极,从肝主筋、藏血、主风、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推测病理状态,比如肌肉运动障碍的帕金森病、肝风内动的高血压病、藏血功能不好的白血病、妇人肝气郁结证、肝实体病变的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及胆囊炎引起的疼痛等,均选用对应解部的穴组针刺治疗。
上三黄三穴的解部层次极有意思,表层属肾之副解部,中层属肝之解部,深层属心之解部。所以在针刺的时候,可以根据深浅来做出不同的五行,一针含五行的针法效果很大,值得我们临床去深究。
火全穴、火枝穴二穴主治胆囊炎疼痛、足跟痛、腰痛,多和筋伤有关。
大腿内侧区域皮肤敏感,故针刺的时候要注意手法,针具不能粗,宜快而准地针到相应的层次。
【驷马中穴】
部位: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处向前横开三寸。
解剖:肺之总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肋痛、背痛、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击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半身不遂、皮肤病、疮癣。【增】
眼球突出,脸上有黑斑、雀斑、青春痘,白眼珠有红血丝,鼻子不通,饮食过度。
取穴:直立,两手下垂,当中指尖所至处向前横开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解部:肺之总解部,肝之分支解部。
【驷马上穴】
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
解剖:肺之总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肋痛、背痛、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击后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半身不遂、皮肤病、疮癣。【增】眼球突出,脸上有黑斑、雀斑、青春痘,白眼珠有红血丝,鼻子不通,饮食过度。
取穴:当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解部:肺之总解部,肝之分支解部。
【驷马下穴】
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下二寸。
解剖:肺之总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肋痛、背痛、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击后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半身不遂、皮肤病、疮癣。【增】眼球突出,脸上有黑斑、雀斑、青春痘,白眼珠有红血丝,鼻子不通,饮食过度。
取穴:当驷马中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应用:治疗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单足取驷马中、驷马上、驷马下,三穴同时下针,左痛取右穴,右痛取左穴;治疗其余各症,两足六穴同时取之。
解部:肺之总解部,肝之分支解部。
解语石注
驷为房宿(星),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四宿。《国语》里有一段结合天象描绘从初秋到深秋的自然景象:“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语译为:角宿晨见,进入初秋,雨季过去了;亢宿(本)晨见,草木逐渐枯落;氐宿(天根)晨见,小河开始干枯;房宿(驷)晨见,开始霜降;心宿(火)
晨见,天气就感到凉飕飕了。(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
驷马三穴正是应了天象“从初秋到深秋”的金气。而在人则为肺之总解部。大多数肺脉病症、肺脏病症,均可取用,诸前辈论述详尽。
依据肺主治节的功能,能治疗调节人体气机运行,从而治血先治气,治气以调血,气活血行而百病消。《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经脉别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从上述经典证述可知,肺主气而朝百脉,脉为血,肺体为气,也用于血;权衡者,秤锤和秤杆,衡器的通称。《素问·至真要大论》:“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不得相失也。”人身无非气血,故肺有治理调节气血的功能,也就是行使宰相(相傅之官)的权利,来调整人体气血的均衡,也是调之以常的具体表现之一。故“治节”之意,就是治理调节。其他的解释,不是不可以,而是非“治节”本意。
明白了肺的功能,我们再看十二经脉中肺脉之营气,寅时起于中焦,运行的脉气实在手臂,而后接于大肠手阳明脉,其名为肺手太阴脉。而董门先祖认为肺总解部在大腿外侧。从图1中的兑、乾位在西方和西北方可知其体用关系,概言之,即肺在胸腔,其脉体在手太阴脉,而其用在下肢大腿外侧部。对于“震”卦,三个层次一目了然。
驷马三穴解部为肺之总解部,肝之分支解部。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阴阳互为体用。驷马三穴的穴体在胆足少阳脉之内侧和胃足阳明脉之间,胆胃之气俱占,胆应“震”而纳于“甲”,甲胆者风也,生发万物之气。胃也主生气,而对应解部为肺,又主气,体用兼备,合法合理。
以此来思考,自然就理解了驷马三穴的命名之理和取效之道了。
董氏针灸奇穴中以动物命名的穴位有几处。此处以“马”来命名,而“马”对应的乾金,在脏腑气血天圆地方图的西北方,取马之行健之用,来形容穴性之快。在先天八卦中乾为马为首,故而通过调理肺之阴阳来治疗一些头面部麻痹病症,有取象治疗的机理在其间。以此分析,很多看似杂乱的主治,就能串起来了。
《陈渡人针灸医案》记载:“师曰:驷马穴统治全身病。(陈)按:
驷马穴强心活血。金雄云:下针脉数。”强心活血之理,也是由肝主藏血、肺主气而朝百脉的生理功能演化而来的。因为解部在肺、肝,互为体用,肝藏血,肺主气,血为阴,阴主静,静者不动,肺所主之气鼓动肝血方能周行全身,是以肝血为体而肺气为用。以肺气作为立极点,气无血则无以附丽,故气为血之使,血为气之用,关于肺肝的克中有生,互为体用问题,请参阅前章木穴和手千金、五金穴的论述。
吾师全民先生注:唯宜注意,早期的驷马穴,更靠近通关、通山、通天三穴。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董公用驷马穴出神入化,上述主治是其常用,也有意想不到而用驷马穴者。如在肺结核病的治疗中,驷马穴仅在中期阶段使用,后第九章中有董公医案详解可参。
肺主皮毛能治皮肤病。肺开窍于鼻,以治疗鼻炎,取象法治疗口歪面麻等,都在上述穴位的主治和体用中。(吾师全民先生言:河图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甲状腺病,针本穴加通肾一线有育阴化阳之效,配外三关或者足三重穴,可软坚散结。
驷马三穴是美容要穴,须适当配伍。
【下泉穴】
部位:在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
解剖: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
主治:面部麻痹、面部神经跳、口歪、眼斜。
取穴:当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解部:肺部与面部之机动解部。
【中泉穴】
部位:在下泉穴直上二寸。
解剖: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
主治:面部麻痹、面部神经跳、口歪、眼斜。
取穴:当下泉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八分。
解部:肺部与面部之机动解部。
【上泉穴】
部位:在中泉穴直上二寸。
解剖: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
主治:面部麻痹、面部神经跳、口歪、眼斜。
取穴:当中泉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应用:上泉、中泉、下泉三穴同时取穴下针,单足取穴。治疗左面部麻痹用右足三穴,治疗右面部麻痹用左足三穴。
解部:肺部与面部之机动解部。
【金前下穴】
部位:在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
解剖:肺之机动神经,肝之交感神经。
主治:胸骨向外鼓出、肺弱、羊角风、头痛、肝弱、皮肤敏感。
取穴:当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解部:肺之机动解部,肝之交感解部。
【金前上穴】
部位:在金前下穴直上一寸五分。
解剖:肺之机动神经,肝之交感神经。
主治:胸骨向外鼓出、肺弱、羊角风、头痛、肝弱、皮肤敏感。
取穴:当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应用:金前上、下二穴,双腿同时配穴下针。
解部:肺之机动解部,肝之交感解部。
解语石注
此五穴合论。“阴穴求一线,阳穴求一片”,意思是说:应用董氏针灸理论在临床取穴的时候,阴面的穴位,取单个穴的时候要考虑一条线;阳面的穴位,宜在穴位附近的穴区综合考虑。此五穴可看成驷马三穴在膝关节附近的延伸。临床上不宜拘泥于穴,应以眼观、手按为主,有青筋瘀血即刺血,有按压疼痛及肌肉条索状结节,则以针刺为主。
上、中、下泉三穴,宜注意“机动”二字。肺和面部之机动解部,“机动”之意,与肌肉之运动异常有关。诸位前辈都有治疗面瘫、面肌不运动(面具脸)病例的成功经验。临床中,笔者也有以此部穴位刺血治疗面肌抽动成功的病例。而肺部的“机动”,可以理解为肺手太阴脉走向上的肌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笔者曾取此部穴位,治疗过一例对侧肺手太阴脉所过之上臂内侧肌肉动的病人。关于对“机动”的理解,此部穴位能否有镇静作用?惜病例太少,不好强解。
如果笔者对“机动”的理解正确,那么此部穴位结合正会、镇静穴,当能够治疗帕金森类病人,存此以待验证。(师父说:“机动”,如解为肌动,即可。我原解为弹性,亦是指肌肉的弹性,类同“机动”
之意。)
“敲胆经”疗法,不仅仅是单纯地敲胆足少阳脉。陈玉琴的说法是敲击大腿的外侧,而笔者每次让病人敲击驷马部和此部,临床效果好于单纯敲击大腿外侧的胆经,而力度和频率也不宜太过,睡前、起床、午时三刻即可。这对于人体正气的恢复和肺主治节的作用很大,更能用于增肥或减肥、美容和祛斑。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敲击胆经,过则引起脉浮、失眠等症,胆气太旺也容易生出很多的变证。笔者已遇见数个此类病人,多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而治愈。
【九里穴】(即1973版“中九里穴”)
部位: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处直上一寸。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腿之弹力神经。
主治:背痛、腰痛、腰脊柱骨痛、半身不遂、神经麻痹、脖颈痛、眼胀、手麻、臂麻、腿痛、神经无力、心跳,镇静。【增】耳神经痛、口眼歪斜、太阳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此穴为治疗柬埔寨龙诺中风之要穴。(1968年版仅有背痛、腰痛、心跳、镇静)
取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处直上一寸。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半。
解部:肺之区支解部,腿之弹力解部。
【上九里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中)九里穴向前横开一寸半。
解剖:心之神经,肾之神经。
主治:心经之臂痛、眼痛、肾气不足之腹胀。【删】眼痛。【增】
后背痛。
取穴:当(中)九里穴向前横开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半。
解部:心之解部,肾之解部。
【下九里穴】(1973版增加)
部位:在(中)九里穴向后横开一寸半。
解剖:背神经,腿神经。
主治:背痛、腿痛。
取穴:当(中)九里穴向后横开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半。
解部:背解部,腿解部。
解语石注
九里穴的位置在风市穴上一寸。1973年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有上、中、下九里穴,可以九里穴为中心,融合上、下九里乃至风市穴,看做一个立体的“九里”穴组,临床应以眼观手压的实见为主。对于九里穴的主治,除了有风市穴的作用外,吾师全民先生引袁国本师伯之论,论述详尽:中九里穴在风市穴的直上一寸。(1)中九里穴向上斜刺45°,治疗对侧肩臂疼痛;(2)直刺主治脊椎疾病;(3)向下斜刺45°,治疗对侧腿痛。临床常常在治疗中风下肢无力时使用此穴,更能体现其弹力解部的作用,可强化下肢肌力。可谓一言而终矣。
1968年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记载九里穴的主治仅有背痛、腰痛、心跳和镇静作用,到了1973年版,主治范围大大增加,可见这个立体穴组的功效是多么大。而从主治上分析,多半的主治病症是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病变,而这些神经系统疾病与中医的“风”病关系密切,此穴在少阳胆经上,八卦属性为巽卦,所以此穴以祛风为主。我的兄弟,吉林长春的张弛先生也有用此穴治疗风邪引起急性咽痛的经验,即时效果显著,往往随针插入而痛止。
中、下九里二穴,按照穴位推荐的主治病症下针施治,多数有很好的效果。
【解穴】
部位:在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向前横开三分处是穴。
解剖:心脏敏感神经及血管。
主治:取针后气血错乱、血不归经、疼痛、下针处起包;或是西医注射后引起之疼痛、跌打损伤、精神刺激而引起之疼痛、疲劳过度之疼痛。
取穴:当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向前横开三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