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名优绿茶中的球形茶,传统产品是采用单个芽叶经做形而形成圆球形,是绿茶上品,如浙江的泉岗辉白;而现代还出现一种球形茶,是由几个芽叶混合揉搓成形的圆球状,球形大小如儿童玩耍的玻璃弹子,如贵州的雷山银球茶,也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两者的做形技术有所不同。
(1)加工单一芽叶组成的球形茶。①鲜叶杀青并摊凉后,在竹匾上轻揉3~5分钟,至茶汁略出,有黏手感时,采用50℃温度初烘3~5分钟,至加工叶不黏手,下烘复揉3~5分钟,至茶条紧结弯曲后,用60℃左右温度复烘10~15分钟。②炒二青,在锅温120℃左右的斜锅中双手用抛、推并采用压、挤、滚、翻等手法,炒制30分钟左右,至茶芽形成颗粒并初步成型,出锅摊凉后辉锅。③辉锅,仍在斜锅中进行,锅温40℃~50℃,投叶量4~6千克,采用抛、推手法,至茶叶颗粒成圆,表面光滑有白霜后,即完成做形和炒制。目前,该种球形茶已可用球形茶炒干机进行颗粒成圆工序的加工。
(2)加工由几个芽叶组合成型的球形茶。①在鲜叶杀青后,要先轻揉后重揉,使茶汁比一般名茶加工挤出得多,以使茶条有较好的黏性,然后用双手将一定量的茶条在手掌之间旋转搓滚,使其初步呈圆球状。茶条数量根据颗粒大小要求定,一般3~5条。②在锅温40℃左右的炒茶锅内进一步干燥和做形,同样使用轻搓滚手法,随着水分的蒸发,逐步使圆球收缩、定型,形成表面光滑的球形茶。
这种类型的球形茶,生产中也有将揉捻叶放在模子内压制成形,而后进行干燥的。不论哪种做法,这种球形茶都应做到足干,即内外干燥均匀,而表面又不产生焦变。因为多个芽叶组成的球形茶,在做形和干燥过程中,最易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外干内不干,从而造成成品茶贮存中的霉变。为此,应注意在最后的干燥过程中,要多次回潮,多次干燥,使内外干燥均匀,做到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