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保护我们的身体(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46308400000010

第10章 协同与阻抗——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通常,药物治疗效果的大小、不良反应的程度,都受机体和药物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做到合理用药,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反应,实现治疗的目的。

机体因素

药物的作用指机体(或病原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组织结构,在药物的影响下所发生的改变,包括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使机体原有的生理,生化功能得到增强或减弱。药物的作用首先受机体因素的影响。机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素质和个体差异等。

儿童与成年人体重差异大,儿童用药应按体重计算给药量;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代谢功能减弱,用药时应酌情考虑。一般对药物反应的性别差异性不大,但性激素对男女病人的影响不同。另外,对妇女的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时应十分慎重。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效应的影响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每个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如人们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不同就是个体差异的典型例子。

药物方面因素

药物方面因素主要包括剂量大小、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配伍禁忌等。

剂量就是用药的分量,凡能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剂量。药物的剂量分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治疗量)、极量、中毒量。剂量的选择范围,一般在最小有效量以上,极量以下。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小,作用也小;剂量增加,作用也增加,但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作用有质的变化,由治疗作用转为毒性作用。因此,在用药时,不能自作主张,随便增减用药剂量。

同一种药物可有不同的剂型,以适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临床上常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掌握恰当,可达到多种治疗目的,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或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如磺胺甲氧异恶唑(SMZ)与甲氧苄胺嘧啶(TMP)联合应用时,其抗菌效果较各自单独使用时明显提高,副作用减少,故被制成“增效联磺片”,广泛用于细菌感染。但如使用不当,则可降低疗效,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或毒性反应称为配伍禁忌,用药时应注意。

其他因素

一、给药的时间

恰当的给药时间,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一般驱肠虫药,盐类泻药宜在清晨空腹。收敛止泻药、利胆药、胃黏膜保护药、对胃刺激小的抗感染药、肠溶片剂宜在饭前服用(进餐前30分钟)。饭时(进餐后片刻)适用于助消化药、对胃肠剌激特强的药物如铁剂。饭后(30分钟以后)宜服用水杨酸等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催眠药、缓泻剂宜在睡前服用。

二、给药次数

为了维持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需要重复给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存有必要的有效药浓度,保证治疗效果。

每日给药的次数或每次给药的间隔时间是根据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计算的,消除快的给药次数多,消除慢的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一般的口服药物,每日给3~4次,肝肾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减少给药次数,否则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由于耐药细菌和耐药寄生虫的不断产生,在抗感染治疗中造成了困难,有时表现疗效不明显。

药物的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与治疗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药物作用称为不良反应。

一、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副作用是随治疗目的而改变的。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将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作用。阿托品有使心率增快的作用,当治疗内脏绞痛时,心率增快为副作用,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时,增加心率则为治疗作用。

二、毒性反应

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对某一药物敏感性过高时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一般较严重,对人体危害较大。急性毒性反应多损害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另外,致癌、致畸形、致突变作用也属于毒性反应范畴,所以过量用药或延长疗程是十分危险的。

三、变态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是抗原(药物)与抗体结合形成的一种对机体有损害的免疫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严重的变态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故用药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四、后遗作用

指停药以后继续存在或新出现的对患者不利的反应,可能是短暂的,如服用安眠药后,次晨出现的宿醉现象;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甚至是永久性器质性损害,如大量长期应用链霉素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五、继发性反应

又称二重感染,是在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外伴发的不良后果。临床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人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使受正常菌群抑制的真菌乘机繁殖,外来细菌也乘虚而入,引起新的感染。常发生于消化道、肺部、泌尿系等。由于继发感染的细菌常为耐药细菌,并且继发感染时人体抵抗力低,治疗难,死亡率高,故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

六、耐受性和成瘾性

耐受性是由于长期应用某一种药物,必须逐步增加药物剂量才能保持药效不减,有的甚至到中毒量才出现作用。如长期应用巴比妥类药物,必须逐步增加剂量,才可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成瘾性指某些药物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如吗啡成瘾后,停药会出现流涎、呵欠思睡、呕吐、腹痛、周身不适等症状。这类药称麻醉药,应严加管理,控制使用。

合理用药

任何药物都有其治疗作用,却也有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严重的药源性疾病,造成伤残,甚至影响后代生长发育,直至危及生命。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用药引起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者达250万人次,其中50万为严重反应。近年来,住院病人中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因药源性疾病死亡的人数竟是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因此,必须增强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

由于中小学生在解剖、生理、病理、发病及恢复过程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治疗中,不仅仅是用药剂量与成年人不同,而且其治疗原则和方案也有许多区别。

少儿体内含水量较成年人多,且基础代谢率高,膜通透性大,血脑屏障通透性高于成年人,一般药物进入少儿体内即能迅速分布全身,少儿体内多种酶系均未完全成熟,药物在小儿肝内代谢能力不足,以致药物在小儿血浆内代谢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毒副反应。少儿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管分泌率都较成年人低,药物的中毒机会也明显增加。

一、药物的选择

少儿用药应注意年龄特点,针对性要强,种类不宜过多。首先,要看药物对所治疾病的疗效;其次,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还要考虑药品的价格。确有疗效,不良反应少,价廉易得的药物应作为首选药物。

(一)抗生素的使用

使用抗生素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症,全面考虑临床诊断、致病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以及病的儿全身情况。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不要随便应用。用量应适当,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过早停药引起复发。须根据疾病种类及病情,确定不同的剂量与疗程。抗生素的疗效通常在用药2~3天后才能判定,故在治疗过程中,除因病情变化或因药物副作用而需换用其他抗生素外,一般不宜过早更换药物。长期应用抗生素有导致二重感染(霉菌感染和耐药性细菌感染)的可能。滥用抗生素还可因各种副作用而增加患儿痛苦,甚至危及生命。遇有严重感染时可联合用药,但种类不宜过多。

(二)镇静药的使用

小儿高热、过度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情况下可用镇静药,使小儿得到休息,以利于病情恢复。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异丙嗪、氯丙嗪、安定等。一般小儿对苯巴比妥类药物有较强的耐受性,其用量可相对略大。

(三)镇咳药的使用

咳嗽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小儿呼吸道较窄,发病时黏膜肿胀,渗出物较多,较易出现呼吸道梗阻而发生呼吸困难,因此在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时,应多用祛痰药,如氯化铵,少用镇咳药,尤其应慎用作用较强的镇咳药(如可待因),一般只有在咳嗽严重,引起小儿精神紧张和影响休息时才适量用镇咳药。

(四)激素的使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于抗炎、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必须注意避免在病因未确定之前滥用,因为激素有降低机体免疫力及反应性的作用,应用后往往掩盖原发疾病的性质,虽自觉症状好转而疾病却在发展。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对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代谢均有影响,还能影响少儿的生长发育,引起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和类柯兴氏综合征,患儿肾上腺皮质可逐渐萎缩。应用激素时还应注意:必须时再用,并使用有效抗生素;供给充分的蛋白质及热能以防止氮失衡;用药超过10天以上者,停药时需注意逐步减少剂量,不可突然停药,须长期用药者,可在症状改善后改为隔日疗法;有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精神病等疾病时禁用激素。

二、用药原则

明确诊断。根据病史、疾病性质及是否有其他并存疾病,合理选用,既要考虑适应症,还要排除禁忌症。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使用过期变质药物,注意服药方法与配伍禁忌。

三、药品的保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意家庭常用药的备存。药物保存应做到以下几点:

分门别类,做好标记。原包装完好的药物可原封不动地保存。散装药应按种类分开,并贴上醒目的标签,写清存放日期、药品名称、用法和用量,保存说明书。许多外用药对身体有强烈刺激性,误服后会造成严重后果,须严格分开保存并作明显标记。大人、小孩用药最好也分开贮存。

避光、密封、保持干燥。西药大多是化学制剂,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加速药物变质,特别是维生素、抗生素类药遇光后都会使颜色加深、药效降低,甚至变成有害、有毒物质。空气中的氧气能使药物氧化变质;有些药品还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变质,如阿斯匹林是一种最易吸湿受潮的代表药,受潮后便慢慢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产生浓烈的酸味,对胃的刺激性大大增加。所以,日常药品一定保存在暗色瓶中,用后一定要盖紧瓶盖,以防药物氧化变质。药品应存放在凉爽、干燥处。除非有特殊要求,药物不宜置冰箱冷冻,特别是液体药物。

注意药品有效期,定期淘汰。识别有效期的方法如下:批号为960901,表示该药生产日期为2006年9月1日,说明书上可能还印有“有效期2年”,则2年后过期。又如批号为970501,而有效期标为990901,表示该药于2007年5月1日生产,2009年9月1日失效。

从外观判断药品是否变质。有的药品虽未过期,但因保存环境不当而提前过期,或没有标明有效期的药品,可通过观察药品色泽,外形、气味、味道等差别。如白色药片变黄、变黑或出现霉点、斑点,显示已变质失效;冲剂、糖浆等液体药物变味;注射液颜色发黄或加深,变浑浊,粘瓶,出现絮状物;糖衣片失效,往往出现爆裂、异色斑块或斑点、自溶、变黑、发霉、粘连;软膏失效,多出现水化现象或出现颗粒、或变稀、变色、变味、软管鼓胀等;粉剂药品失效,一般变色或结块有霉味;胶囊药失效,常发霉、变软或碎裂;丸药变形、变色、发霉、有臭味。

三、服药期间注意事项

饮食。研究表明,药物如与食物同服,有些食物会使药物的作用增强,有些食物会减弱药物的作用。所以,除特殊药物需与食物同食外,一般应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应遵医嘱。同时,服药期间饮食搭配是否合理对疗效有很大影响。如服中药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服滋补药品如人参等,要忌吃萝卜;服用补血铁剂时,应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增加铁盐溶解度,有利于吸收。

不用茶水服药。虽然饮茶可以助消化、解油腻、利尿等,但茶叶中含有上百种结构复杂的化学成分,如茶碱、鞣酸、咖啡因等,与许多药物可发生理化反应,对抗或干扰药物的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不能用茶水服,服药期间也尽量不饮茶。

不吸烟饮酒。研究发现,烟油中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可增强肝药酶的活性,加速一些药物的代谢和灭活,缩短药物半衰期,使血液中药物浓度降低或丧失疗效。吸烟还能明显地延迟胃内食物的排出时间,使幽门收缩压下降而影响药物的疗效。酒精可以加剧某些药物的多种不良反应,而且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又有一个过程,所以应在服药前1~2日和停药后3~4日内不要饮酒。

妈妈该不该叫醒小华

小华生病了,无精打采的,刚才睡着了,睡得可香呢!所以妈妈叫他的时候他很不耐烦。原来妈妈叫他起来吃药呢!小华说:“等等吧,我还没睡醒呢!”你觉得小华该不该起来吃药?

当人生了病到医院看病时,医生给病人开药总是再三叮咛,一定要按时定量服药。为什么呢?原来药物治病不仅和药量有关系,而且和吃药的时间关系也很大,按时服药才能发挥疗效。如抗生素,需要每隔四小时补充用药,这样药物在人体内始终保持一定浓度,才有好的治疗作用。有些药物还要选择最适当的时机服用,才能药到病除,如患疟疾的人,先要摸清发病的间隔时间,在病发前一个小时服药,疗效就好,所以生了病一定要按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药,病才能很快治好,同学们,要努力配合哟!

用药知识知多少

一、操作目的

通过总结复习本章内容,达到学以至用,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用药。

二、操作步骤

第一,总结学习的内容,看看合理用药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药,看看哪些药要在饭前吃,哪些药要在饭后吃。

第三,找出注射青霉素先要做皮肤试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