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教师公文包-心理咨询百问
46306300000009

第9章 小学老师教育心理案例分析(2)

一个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比较关心自己的言行以及在集体中的地位,尤其注意平时的舆论。如果一个教师不公平地给出他一个考试成绩,他会为此争辩不休,甚至不会考虑到教师的地位与身份;另一方面,一个一直主要关心自己并受到他人喜爱和欢迎的学生,也会接受来自教师或好友的指责、批评。

所以,我们了解学生的不同动机层次便能有效地加强指导,发挥学习能力。当然,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而言,应该经受住失败与挫折,使自己的成就动机阶梯更长远,这样就可以有时间去探索和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个人的潜能。

他们为何不受同学欢迎

这是一位五年级教师给我们带来的她班小A和小B的日记。小A在日记中写道:“全班同学都不和我好,我爱班集体,但大家都不爱我,我很苦恼。”小B在日记中写道:“我好像不是这个集体中的人,李××小组不和我一起跳皮筋,张××她们不叫我与她们一起玩,虽然我表面上很不在乎,但心里很不好受。”这位老师进一步介绍道:小A和小B都是女孩,学习成绩都不太好。小A很少对其他同学的活动发生兴趣,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在一些事情上从不让步,不懂得照顾别人的利益,经常用武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常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她还经常乘同学不注意时,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一旦同学发现索要时,她会乖乖地退还。小B性格内向,离群,不愿意与人合作,因此在班里也没有好朋友。

小A和小B属于典型的不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某些不利因素造成的。在小学生中主要是学习不好或行为举止不适应造成的。这种情况不同于儿童孤独症和社交恐怖症,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社交认识,增进社交兴趣,加强行为训练等来改善。不受欢迎的儿童一般有两类:一类为受排斥者,一类为受忽略者。对受排斥者要训练他们减少与同伴的主动冲突,减少一些过嫌行为。同时,增强他们对同伴的兴趣,理解和学会与别人合作。对于受忽略者要训练他们学会与同伴建立感情联系的能力,学会建立友谊,增强与其他同学主动交往的能力。对于被排斥者、被忽略者的具体指导,专家们认为一般有三种方法,即口头指导、角色扮演和正向行为强化。

口头指导。这是研究者依照预定的目标,用口头言语指导儿童与同伴进行交往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提高儿童对交往的认识,纠正不符合预定目标的交往行为。老师可以帮助儿童找出他们不正确的交往行为和相应的观念;针对这些行为和观念告诉儿童应该怎么做,让他们按老师提供的交往行为去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儿童就可能将教师的这种口头指导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角色扮演。按照预定的训练目标,通过安排儿童充当同伴集体中的不同角色来改进儿童人际交往。具体做法是:有计划地安排受排斥者和受忽略者扮演集体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几种角色。扮演在某一集体活动中希望加入进来的人或要加入他这个集体的人;让他扮演冲突关系中的双方角色,分别扮演冲突的主动、被动角色;让他们体会引起冲突和解决冲突时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角色扮演中,老师要辅以口头指导,让他们练习各种情境中所需的语言、语调、表情、行为等交往策略。

正向行为强化。运用物质的或口头的表扬,强化有效的同伴人际交往行为。具体做法是:教师留意观察学生的实际交往活动,针对这些学生作出的那些符合训练目标的正向行为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不适当的交往行为时,老师应及时告诉他什么地方错了,应该怎么办,鼓励他们在综合利用以上训练手段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所属的集体进行教育,改变集体对这种儿童的固有看法,使他们体会到一个良好的集体气氛,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一次建议”引发的思考

一天下午临放学的时候,张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写有“张老师亲启”的信。张老师拆开信一看是一封署名为张欣欣的“建议”:“老师您好,我想了好几天才决定应该给您提个建议:

您上课时对同学们说,不让吸烟,可是同学们不服气,尽管我们是学生,但是也是大人了,为什么老师要求我们不吸烟,但您自己还吸烟?我觉得学生跟老师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我建议老师应该带头不吸烟,身教重于言教。不知提得是否正确,请您考虑。”

这是一位刚刚入学不到半个月的初一学生写给班主任老师的建议,这是有着快30年教龄的张老师从来没遇到过的事情。

一个初一的学生公开地向老师发出了“挑战”,这既反映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平等心理,也反映出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敢说敢为的特点。为此,张老师想得比较多。首先应该在全班表扬张欣欣同学的做法,通过这件事进一步使同学们有一个明确的成熟意识,使同学们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同时树立起共同管理好班集体的风气;其次张老师将这封信送到校长手里,建议学校在教师的管理方面多下些功大,使教师的榜样作用真正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学校很快采纳了张老师的意见,首先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给全体教师宣读了张欣欣的建议,让班主任老师对张欣欣同学的做法多做宣传工作,尤其强调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规定在学校公共场合下不允许老师吸烟,并专为吸烟的老师挪出一间吸烟室,同时让全校的同学监督。这项规定公布之后,不仅老师中吸烟的人少了,而且很少听到某某同学偷偷吸烟的反映。

张老师的做法无疑会给我们一些考师以教育指导学生方面的帮助,同时也从事实上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友爱的关系,对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只要是合理的、正确的我们要虚心接受,教师也应该勇于在学全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其结果不仅不会降低你的威信,反而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否则的话,处理本当,不将学生时建议当回事,或者因伤害到自尊心而“报复”学生的错误做法,只能导致师生之间的冲突、对抗,并由此带来学生心理上的挫折。

事实上,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师生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分析起来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首先,由于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容易使一些教师产生“权威”意识,而且这种意识时常被“教师角色”心理强化,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产生“居高临下”心理,因此可以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有时即使发现自己的做法不对或不合适,为了维持自尊心也不去改正。可是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讲,不仅随着生理成熟发展,心理独立意识增强,更因为社会的发展,信息媒体的增大更使他们的自尊心和平等意识加强,因此也就使他们在内心深处非常反感教师或家长的“专制”行为。

其次,由于知识水平、年龄、社会阅历、情感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师生之间存在着实际差异,如果教师不将教育的主体观念放在学生身上,过分强化自己的中心地位,并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那么对于比较敏感的、又非常喜欢表现自己的中学生来讲,很容易在知、情、意通道上跟老师筑起心理屏障。

第三、由于在学校中师生之间不能自由选择,所以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不可能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都让自己喜欢。此时一些教师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学生观,便很容易造成偏爱某些学生、厌恶某些学生,由此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甚至会给一些自信心比较差的学生带来比较深的心理伤害。性格比较内向又怯懦的学生可能出现自卑或者拒绝上学,而性格比较倔强、攻击行为又强的学生则会出现反抗或者报复的行为。

所以说,教育工作者也好,家长也好,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讲,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去思考他们,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应从任何一点小事做起。

健康的情绪生活是预防精神病的有效措施小鸣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在文体活动比赛中多次获奖,平时也非常活泼、热情。但是,近两个月来,小鸣性格上出现了令人不解的变化,她不与同学说话,下课后躲着大家。同学们不明白,她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孤僻呢?有一天,小鸣的母亲突然来学校“告状”,她说:“小鸣在班上是不是有人欺负她?她回家就哭,说同学看不起她,还天天骂她。昨天她说有同学举着一张大纸,上面写着:小鸣不要脸!在她眼前身后来回晃动。怎么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请老师好好管教一下这些同学。”

班主任老师认真、反复调查,找了不少同学了解情况,发现从来没有同学骂过小鸣,至于在纸上写字在她眼前晃的事也根本没有。有几个同学说出了一个情况,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叫小鸣到前面黑板上演算数学题,其他同学做对了,小鸣却做错了;老师说:“以后别粗心,想好了再做,你不是一直数学成绩不错吗?”以后,她就变得沉默不语了。班主任想,小鸣一定是患了心理疾病,就建议家长一定要带小鸣去心理门诊咨询一下。

小鸣的父母陪同她来到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医生为小鸣做了各种心理测查,家长叙述了以上的情况。

当心理医生试图与小鸣进行交谈时,却发现她目光呆滞,毫无表情、不能回答心理医生提出的问题。分析心理测查结果,她已经不能顺利完成问卷的填写,并且只小声念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原来,14岁的小鸣患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她的典型症状就是“幻听,幻视”和妄想,表现为孤僻,幻想和追究一些荒谬或无意义的问题,她必须立即到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发病多数在青春期,发病可急可缓。发病年龄较小的,起病多缓慢,症状也多表现为阵发性加剧。发病急骤的,病程发展则较快,常于短期内达到高潮。起病后,患者逐步表现孤僻,情绪不稳定,如出现不着边际的幻想和执迷于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一些空洞的议论。随着病情的发展,情感障碍愈加明显,此时,情绪波动极大,忽而大哭大笑,大发雷霆,或者其语言和行为怪异,令人难以捉摸,但对周围的事物则表现为情感淡漠。言语思维障碍表现为,患者言语杂乱,语句不连贯,常有思维中断,有时喃喃自语,很难与之深入交谈。妄想大都荒谬,零乱而不固定,常有象征性思维。

幻觉内容丰富,多以幻听、幻视居多,性器官的触幻觉也较常见,幻觉多是离奇古怪,变化多端。青少年因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对各种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有限,是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高发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其发病率在精神病中居首位,占精神病住院病人的一半以上,而在慢性精神病人疗养院里则可占患者总数70%左右,发病年龄以青少年和壮年时期为多。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可归纳为五年方面,即:①思维障碍,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妄想等;②情感障碍,由幻觉或妄想引起的兴奋、恐惧、焦虑、忧郁或突然的情感爆发;③意志行为障碍,表现为意志活动减退,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不主动参加活动;④感知觉障碍,出现各种形式的幻觉和幻想性错觉;⑤其他异常表现,如注意力涣散,自我意识障碍,缺乏自制力等。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经多学科的研究,一般认为有下列原因:一是遗传因素影响,例如卡尔曼等人对108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成员进行的调查,发现患病率较当地一般居民高9~16倍;他还调查了953对孪生子,其中268对为单卵双生,二人同患精神分裂症者占86.2%,而685对异卵孪生子中,同病率仅占14.5%。二是精神因素,外界环境中的有害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诱因。三是躯体因素,病程长的患者,可见到软脑膜轻度浑浊,皮质轻度萎缩和脑室扩大;其它如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感染和病毒有关等假说,都未得到充分证据。四是病理生化机制,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生物胺的代谢异常,是发病基础。五是病理生理机制,根据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类型多为弱型。

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般是以医药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在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十分重要。这牵涉到如何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的问题。因此要求病人的家属、亲友、同学和邻居等,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采取对精神病人同情、关心和爱护的态度,不应对他们采取反感、厌恶、冷漠、歧视或恐惧的态度。要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社会环境,不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是对精神病人最好的进行有效治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由于缺乏精神卫生知识,许多人以为精神病很可怕,把精神病患者看作“疯子”。其实,精神病只是心理疾病一种,这类疾病也完全可以预防的。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情绪活动是最容易引起心理障碍的。所谓精神刺激,都与人的承受能力有关,如果能够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建立正常的和健康的情绪生活,是预防各种精神病的有效措施,也是易于做到的。如果发现中小学生出现异常情绪和行为,应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或到精神科进行检查,千万不要贻误了治疗时机。

消除自卑培养自信心

父母二人带着正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来到我们心理诊所,反映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较好,性格也比较开朗乐观,对事物感兴趣,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但近一段时期,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精神状态不佳,常处于忧郁状态,特别是对父母交给他的事儿缺乏信心,总怀疑自己是否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说自已不是学习的材料。父母不知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特来这里求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