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心态消极时,请聆听一下他的心里话
许多家长苦恼道:“孩子长大了,翅膀长硬了。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有什么事情也不喜欢跟我们说,动不动还嫌我们烦。”家长总是会埋怨孩子,却从来不会从自身寻找其中的原因。
有些家长工作比较繁忙,根本就没有时间跟孩子交流;有些家长脾气很暴躁,不愿意与孩子交流:还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小,就算跟他说,他也听不懂。这样的家长,就算孩子心情不好,想找他们倾诉,他们也会常常表现得不耐烦,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倾听,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渐渐无话可说,有什么事情也不告诉父母。
最近这几天,爸爸发现天天有点闷闷不乐的,不像以前那样爱说爱笑了。星期六早上吃完饭,爸爸就对天天说:“儿子,看你这几天好像不太高兴,爸爸带你去广场放风筝去。”
广场人不少,爸爸见天天放风筝的情绪也不高,便说累了,找了地方坐下来。爸爸说:“你长大了,谁都会有心事,我虽然是你的爸爸,但也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你有困难或者心事,可以跟爸爸说一说,看我能不能帮你,即使帮不到你,也能为你分担一些。”天天想了想,就说:“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一件事生我气了,有一周没有理我了。”
爸爸试探性地问:“因为什么事情,可以告诉我吗?”
天天垂头丧气地说:“我没有经过他的允许,就翻看了他最喜欢看的《动物百科全书》,他发现了,要把书抢回去,结果在拉扯中,书被撕成了两半……之后,他就不理我了。”
爸爸听了儿子的话后,终于明白儿子为什么一直不开心的原因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能跟我说这件事,说明你信任我,我很高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改正错误。既然你知道自己有错在先,不该不经别人的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那就有时间找他聊聊,向他道歉,买一本新的还给他,相信你们会和好如初的。”
天天高兴地说:“爸爸,您真好,我现在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当孩子遇到什么事情,表现得不开心时,善于倾听是父母与孩子最重要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家长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了解他心里想什么,想要什么和关注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心他的,使得日后的沟通更容易。
如果家长能以平等的心态倾听孩子心里话,孩子就会得到安全感和被信任感。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家长虽十分关爱孩子,却很少把孩子看做是有人格尊严的人。如孩子有事情想跟父母诉说时,很多家长不等孩子把话说完,就训斥孩子,严重的还会打骂孩子。即使孩子有事,也只能将话咽回去。
那么,请家长静下心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声音吧。
第一,要用心听孩子的倾诉。每个人遇到不开心、不顺心的人和事时,都喜欢找个人倾诉,心情就会变得好些,孩子也是一样的,也需要通过聊天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要耐心地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悲伤,讲自己的快乐,并给予安慰。
第二,要用心接受孩子的不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性格和爱好都不一样,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不要小看他的生活经验,他们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会看到我们忽略的问题。家长要用心去接受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与之沟通。
第三,要用心去理解孩子。有些孩子往往因为表达能力不强,让人不易理解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孩子的话一般是最真实、最纯洁、纯真的话,只要家长用心倾听,用心理解就能够听懂。
因此,当孩子闷闷不乐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了解他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赶走消极情绪,这样才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
哭一哭,也是释放坏心情的好方式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些不满意或是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的状况出现,这些状况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坏心情。这时,家长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宣泄这些负面情绪,不要认为男孩就是小男子汉,遇到什么事都不应该哭。其实,如果孩子长期受到压抑,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很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障碍。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霍桑效应”,它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会有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满足、能实现的却很少。对那些没能实现的意愿和没能满足的情绪,不要过分的压抑和克制,而要找方法将它宣泄出来。
其实,把“霍桑效应”运用到对男孩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合适的,男孩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及不满,在无法充分表达出来的时候,家长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分享喜怒哀乐,说出不快和意见,如果“说”还无济于事,那么可以给孩子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他放肆地大哭一场。
晓光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因为一次迟到,和老师发生冲突,这位老师当时情绪很激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晓光两巴掌,还让他在教室门口罚站两节课。晓光感到很委屈,回家以后,跟父母说了这件事,眼泪一直在眼圈里打转。但是,父母却认为这完全是晓光的错,给他讲了一大堆道理,说“老师也是为了你好,你迟到会影响别的同学,以后早起一会儿就不会再迟到了”之类的话。
晓光越听越气愤,不禁哭了出来,爸爸大声说:“你是男孩,这么一点小事,哭什么哭!”晓光一赌气回了自己的房间,一直闭门不出,第二天也不肯去上课了,无论父母怎么做工作都无济于事。之后,晓光再也没去学校,每天在家以上网玩游戏度日,最后竟然足不出户,还经常对父母发脾气。
我们知道,晓光既不是上网成瘾,也不是患上了心理疾病,仅仅是因为老师的两巴掌,以及父母的错误做法,才在孩子心里打了一个“死结”,从而让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只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不想和任何人来往。
所以,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态,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具体来说,除了在男孩心情不好时让他大哭一场,还可以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
男孩可能不太愿意向别人倾诉,家长不妨告诉孩子:有什么事不想告诉别人,但是憋在心里不说会不舒服,你可以写在日记或博客里,把心事写出来,就会感到轻松一些。或者学会向别人倾述,虽然并不一定能获得帮助,但是倾诉过后,自己的心情会变得坦荡舒畅。此外,还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叫一番,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也不错,大汗淋漓也能帮助放松心情。就晓光被老师打一事而言,要讲清楚:晓光迟到不对,老师打人也不对。晓光要做的是:今后不迟到,老师要做的是:为人师表,打人违法。
方法二: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发泄角”。
实验证明,孩子用粗笔涂鸦的方式化解愤怒的效果最好。对于男孩子来说,投掷飞镖,或是练习跑步上篮,都能让他释放坏心情。特别是对那些感觉被父母和老师冤枉的孩子,掷飞镖是发泄愤怒最有效的手段。
方法三:积极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感受。
当孩子出现消极感受,如愤怒、伤心时,有时会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而只能借助不正当的方式宣泄。这时,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感受。如果孩子因为对伙伴的不满而发怒,家长可以重复一遍孩子的话语,帮助他理清思路,弄清楚他想怎么做,再告诉他你的想法,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他一起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方法四:当男孩发泄情绪之后要给予适当的拥抱和安慰。
家长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境平和下来,冷静地制止他的不良的宣泄行为,然后轻轻拥抱他,耐心询问一下他想要怎么做。疏导孩子的情绪,并对孩子说你知道他的感受。孩子感受到你的安抚,就会产生安全感,情绪将慢慢平静下来。家长一定不要用大声斥责或打骂的方式去刺激孩子,激化他的情绪。如果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应该先把孩子拉倒一个相对安静、可以独处的地方安抚。
总之,家长一定要积极帮助孩子及时清理坏心情,让他拥有阳光的心态,这样在未来的人生中才会健康茁壮成长。
正确看待男孩的攀比心,然后再纠正
现在的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出去看见别人有什么都要,无论别人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只要自己没有,都要百般要求父母买下来。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表示很无奈。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男孩有了自己的思想,无论吃喝穿,都会要求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但由于孩子缺少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社会上的攀比之风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孩子天性就存有好奇心,往往就会有从众心理,盲目模仿别人。
童童今年9岁了,爸爸是一名中学老师,妈妈在一家个体小公司当图书编辑。父母的工资不多,因此满足不了童童日益见长的虚荣心。他看见很多同学都有专车接送上下学,而自己的妈妈用电动车接送他,渐渐地,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每次,他都叫妈妈送到学校门口的小拐角处,自己走进学校,不用妈妈送进去,好像生怕同学或者老师看见似的。童童的姑姑做房地产生意,所以很有钱,家里有好几辆车,都是豪车。姑姑开的是宝马,所以当他姑姑来家里玩时,童童就百般讨好她,让她接送他上学,姑姑平时很疼爱他,就满足他的要求,接送他上学。
当时,妈妈并没有在意儿子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之处。后来老师打电话给童童妈妈,说有时间让她来学校谈谈。后来妈妈才知道,儿子竟然四处告诉同学,他姑姑才是妈妈,而平时接送他的妈妈,只不过他家的一个保姆而已,妈妈听到这些,心里特别难受。儿子这么小,就产生了严重的攀比心理,担心以后他会不会为了面子做出极端的事情来,想到这里,妈妈非常担忧。
孩子渐渐长大,自然就会观察周围的人与事。也许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当他发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人有我也要有,人好我要更好”的攀比心理。由于孩子判断是非能力和自制能力比较弱,只想别人有什么,他也要。若家长不同意,就大哭大闹。无论孩子要求是否合理,倘若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要什么就给,只会助长孩子的贪婪欲望和虚荣心。一旦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就容易受挫,不利于培养孩子今后的人格健康发展。
孩子产生攀比心理有很多原因:一是家长爱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二是父母因为疼爱孩子,宁可苦了自己也不想委屈了孩子,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这样无形中让孩子形成了错误的观念,认为别人有的,他也应该有,产生攀比心理;三是受周围人的影响,有很多孩子不断拿自己家有什么来向同学炫耀,就会刺激那些没有的孩子,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拥有自己想要的,很可能就会产生不良的行为。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呢?
首先,家长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拒绝。家长可以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但不能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孩子的什么要求都满足。如果孩子因为攀比心理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要讲清道理并回绝。如果孩子哭闹,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哭闹也没有用,父母是不会同意的。切忌因为孩子哭闹而同意孩子的要求,否则孩子肯定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要求。
其次,教会孩子要学会珍惜。如果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父母可以用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或者为家人做事的方式,作为奖励送给他。让他了解生活的不易。同时让他知道还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让孩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最后,帮助孩子树立理智的消费观念。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让他知道,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不要盲目追求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如果自己需要这个东西,再贵也要买,如果自己不需要,再便宜也不买。
当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时。家长一定不要慌张,充分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引导孩子在学习好习惯、意志力等方面与人攀比,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对男孩的嫉妒心不能听之任之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男孩爱嫉妒别人,对于超过自己的人,轻则只是表现出不高兴,闹情绪;严重的还会说别人的坏话,贬低别人,甚至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
男孩产生妒忌之心,往往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由于孩子缺乏自我认识,常常将自己与他人做比较,发现别人在哪方面比自己强,就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可以说,嫉妒心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很强的妒忌心,就不能掉以轻心,要了解孩子妒忌的缘由在哪里。一般孩子会产生嫉妒有以下几种原因:1.孩子总觉得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自己也想拥有;2.孩子总认为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强,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必须有。
阳阳今年十岁,家里有个姐姐,只要妈妈给姐姐买东西,没有给他买,他就会抱怨爸爸妈妈太偏心,喜欢姐姐,不喜欢他。妈妈就对阳阳说:“姐姐买的是学习上的必需品,你需要的时候,妈妈也给你买呀!”阳阳依然不高兴地说:“你给姐姐买的东西比给我的多!”妈妈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一天,阳阳的姐姐过生日,妈妈给姐姐买了一条漂亮的小裙子。大家都夸姐姐人长得漂亮,穿上那条裙子更好看。阳阳很不高兴,就趁着姐姐没有穿那条裙子的时候,用剪刀把裙子剪坏了。事后,他还向妈妈和姐姐炫耀他的“能力”,姐姐被他气哭了,妈妈也骂了他一顿,但他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孩子嫉妒心过强,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很多不良情绪,长时间的妒忌情绪,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这就需要家长认真分析孩子的妒忌心的原因,再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有一次,妈妈给赵晓生买了一套百科全书,同学楠楠向他借书,他撒谎说没有。妈妈知道后,问他明明有,为什么不借,他却说:“楠楠学习成绩比我强,老师们都喜欢他,我才不想借给他书呢!”妈妈很发愁晓生的嫉妒心,觉得不能再这样听之任之了。一天,妈妈特意邀请楠楠来家里玩,两个人玩得很开心,而且,晓生了解到楠楠的父母都忙着做生意,很少陪他玩,还不准他养小动物,家里只有外婆陪着他。楠楠说,他很羡慕晓生有父母的陪伴。晓生终于知道,自己也有被人羡慕的地方。只是每个人看到的快乐不同罢了。后来,晓生再也不妒忌别人了,还跟楠楠做了好朋友。
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使得家长非常担心,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来引导嫉妒心强的孩子呢?
第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妒忌。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妒忌的危害性。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只靠自己努力就行,还要靠大家的帮助。当孩子产生妒忌之心时,家长多关注孩子,及时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勿作出损人损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