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三天读懂心理学
46282200000028

第28章 成功心理学:想成功,请播下成功的种子(1)

坚持定律:你是否在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梦想是个人孤独时的心理寄托,用梦想摆脱孤独的空虚;用寄托充实自己孤独的心灵。别看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心灵永远是自己的;属于自己的就有自己的心灵深处,这就是梦想的源泉。

生活的河流是无止境的,此刻的你,是否还在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此刻的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梦想。

梦想,是每一个人固执的伴侣;它不分贵贱地总是守候在你的脑海里。有人说梦想是心灵真诚的渴望,也有人说梦想是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应;但不管梦想是什么,总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因而梦想也是财富,我们因有梦想而富有。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老师给所有的孩子布置了作业《我的梦想》,其中的一个孩子写到:“我的梦想是在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中有自己的别墅,院子里有漂亮的庭院,鲜花四季盛开……”第二天,老师让这个孩子重新写一篇作文,可是,固执的孩子向老师解释道:“老师,可是这真的是我的梦想。”后来老师说:“如果这样的话,你的语文成绩只能是不及格。”孩子委屈地流下了泪水,但是第二天孩子交上来的作文还是和原来一模一样。

20年过去了,当老师已经是两鬓苍苍的时候,老师带上学生们去旅游,终于到了青山绿水的所在,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建有一所别墅,别墅的主人热情的招待了他们,老师终于想起来了这个人就是20年前,为了自己的梦想拿到了一个最低分的小男孩,老师感慨地说:“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唯一没有被我的分数改变了梦想的人。”

也许,梦想的确不能保证一定能造就人的辉煌,但成功的人却总是因为有梦想才成功的;这就是梦想的魅力,因为梦想激励我们去成功。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应当花1~2年时间认真做一件事,或学习一项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技术本领。也应该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理。平平静静地,摒弃杂念,安心做一件事。世界至今,诱惑已太多,能够一直坚持的人必将离梦想越来越近。那些渐行渐远的人都缺失一份始终如一的坚持与定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内部动机愈强烈,则人的外部行动愈坚决,成功的可能性愈大。当我们注意那些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时,就会发现,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从拥有梦想开始的。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我们不能失去梦想,但是否社会更应该考虑如何制止那些阻碍别人梦想实现的可能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叫多数人有梦想实现的可能。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师在教室里给每个小孩桌前放一块软糖,并告诉他们,老师要出去一下,等回来后如果发现谁的软糖没吃,老师会再给他一块。老师回来后,发现有的孩子把糖吃了,有的没吃。17年以后——当原来的孩子长大成人,心理专家对那些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没吃软糖的,即能够推迟享受的,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些马上吃软糖的,几乎没有取得多大成就。

同样的,无论是在球场上、在商场上、在战场上,还是在政坛上,那些不为眼前利益所动,能够推迟享受,坚持把最重要的事做好,并能忍得住寂寞,坚持自己梦想的人,总是会比轻易放弃的人得到更多、更好吃的软糖的。

目标定律:你的奋斗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心理学家提醒人们,不要好高骛远。期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计划是有害的。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力量不足,能力不够,就会导致挫败,从而丧失信心,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只要我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就是值得肯定的。

目标在一个人的奋斗中相当重要。有人说,这个世界是由四种人组成:第一种人让事情发生;第二种人看着事情发生;第三种人想知道发生了何事;第四种人则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制定目标的人就是第一种人,他们有能力按照自己的目标,让事情发生!

可是现实人生中,制定目标的人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缺乏享受充实生活的欲望。局限性的思维阻碍我们进步。就像一个故事里讲得,有一个渔夫,他每次都将捉到的大鱼放回河里,只留下小鱼。一个男人看见渔夫这种不寻常的行为,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渔夫回答:“因为我家只有一只小平底锅。”大部分人在生活中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只带着一只“小平底锅”。

很多人都拥有才能,比实际用到的多得多;而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少才能,而在于我们运用自己的才能。

芸芸众生,只有3%的人在生命中拥有明确而具体的成就计划;10%的人对于自己的目标拥有相当不错的概念;50%的人曾经想过;而剩下的37%的人,则是想都没想过,没有任何目标。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将往何处去都不知道,又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已抵达目的地呢?你的目标必须明确,而且有时间的限制。贴张备忘录,时时用视觉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实现目标。

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曾做了一项对应届毕业生的研究调查,发现有3%的同学在还没有毕业时,就拟定了他们的人生目标。20年以后,也就是到了1973年的调查显示,这3%的同学比其他97%的同学更富有、更成功。

因为这3%的同学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制定目标要确实写下想做的事情,列出达到目标以后可以得到的好处,还要列出达到目标必须要克服的障碍。

只要自己是3%的一员,对于未来有着明确的计划。做到这些计划时,就会成为那些“让事情发生”的人之一!

在我所认识的一对父母中,他们为让自己的孩子不低于别人,到处带着孩子去学艺,想早点开发他的智力。

孩子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周末他们的家里可谓“门庭若市”,各科家庭教师轮番上场,古筝、钢琴、绘画、奥数……但是孩子上了六年小学,成绩却要倒着数,繁重的学业负担,逼得她厌学,作业偷工减料,上课走神精力不集中。

为此,这对父母伤透了脑筋,偶然的一次,心理学家的一句话让这对父母大彻大悟:“目标不要太高,让孩子跳一跳,够得到。”

在后来的一些日子里这对父母经常和孩子促膝而谈,后来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从此以后,孩子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回家话也多了,谈同学、谈目标、谈理想;在中考揭榜时,名列前茅,“目标不要太高”也许它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其实,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目标要实际,如果野心太大,很快我们会因目标无法达成而感到沮丧。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当然,我们崇尚远大的人生目标,也敬佩有远大目标的人,但是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应该更理智。不要因为歌星很风光,就想做歌唱家;杨利伟是航天英雄,就立志做航天人;刘翔是我们的骄傲,就发誓成为体育健将;比尔·盖茨很富有,就梦想自己也要腰缠万贯……

其实我们不应盲目地追随,因为我们只看到他们很风光的一面,对这其中的详细情况知之甚少或是一无所知,他们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时,都是从实际出发并付出艰苦的努力才实现的。

所以,设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才能逐步达成更大的目标。与其说:“今年我要赚100万”,不如说:“这个月我要赚10万”。明确的目标必须要有时间性,如果这个月的目标是10万,一星期过后只做到1000元,那么,就要加倍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注意随时检视并调整目标,借着检视目标及其发展情况,随时加以调整,让目标更切合实际。

将大目标分成一系列的小目标,再以倒退法决定达成目标的所有步骤;让自己更清楚地知道每周及每月该完成的事项,逐步达成梦想。

很多人都知道目标管理的重要性,但成功的人依旧微乎其微,关键在于是否落实行动,想成功的人就从此刻赶紧重新定制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开始让希望及梦想实现。

准备定律:你做好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了吗

在我们面对失败时,请先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心理暗示,明确自我的目标。如果可能,请大声地说出或者用笔列出这个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原因,这些都有利于自我确定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会很容易获得心理上的爆发力,相信你会如同一颗有着凹点的高尔夫球一样,飞向成功的目标。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是不容易穿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因为人有这样一个弱点:当对某件事情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

1942年,反法西斯的盟军胜利登陆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发表了讲话:“我们已经胜利登陆,德军被打败,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谢和祝贺!”

可是,当时谁也不知道,在登陆之前,除了这份讲话稿子之外,艾森豪威尔将军还准备了另外一份截然相反的讲稿,那其实是一篇失败的讲演稿子:我很悲伤地宣布,我们登陆失败了,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决策和指挥的失败,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并向所有人道歉。除此以外,艾森豪威尔将军还做了许多失败的准备:怎样向罗斯福总统汇报;登陆失败后怎样避免士兵们士气的低落……艾森豪威尔渴望赢得登陆战争的胜利,但是在登陆开始之前,他已经为失败做好了准备。

凡俗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做每一件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面对失败,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拿创业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创业者的自信和激情。但凡事都应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尤其是像创业这样大的举措,更要在创业之初先要做好一种失败的心理准备,这既非“胸无大志”,也不是“未战先降”,更没有什么“不吉利”的。

这是面对创业一种必要的、理智的、客观的思想储备。只有如此,你才能更清醒地把握住自己的创业脉搏,从而做到“一时之胜不足喜,眼前之失亦从容”,直到最终获得真正的成功。当然做好承受失败的准备,也不意味着惧怕失败,德国心理学家霍尔曼在成功心理学中提出过非常着名的“凹点”心理。由于这条心理学定律来源于高尔夫运动,又被人称作“高尔夫”特征心理。

高尔夫刚兴起的时候,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很喜欢用旧球,特别是有划痕的球。一些善于打高尔夫的人甚至在新球上特意弄出并不美观的伤痕,因为有伤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着更优秀的飞行能力。

后来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从此,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

在成功心理学中,霍尔曼指出:有阅历的心灵,有着更持久的战斗力,因此,也更容易达到个体所制定的目标。

阅历,主要指经历的失败,以及这些失败在心理上所留下的痕迹。如同高尔夫球表面的凹点。虽然不美观,但的确有利于提高心理的承受力,换句话说,霍尔曼的意思是,成功更青睐遭受过挫折的心灵。

所以,做好失败准备的同时,自然就会对未来可能到来的失败有所免疫,不会被打击得一蹶不振。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一次次给心理的冲击,一次次命运的打击,要记住,一起来的除了伤痛,还留下疤痕和凹点。然而正是这些经历风雨的心灵,有着超乎想象的持久力。它会让你到达遥远的目的地。

除了为自己得到这些“凹点”感到高兴外,我们更应该注意在失败袭来时,如何尽快地将自己从不快乐的漩涡中拔出来。和“凹点”心理配合的是爆发心理素质。

打击和伤心的建设性在于明白,明白了就可以为人生的下一站作准备,如果不懂这一点,只会让自己的痛苦白白承担,因为你的心还在老地方。

就如同高尔夫球的飞行,除了自身表面的凹点起到作用外,也离不开击球的瞬间。而要求这一瞬间的最主要因素是爆发力,爆发力越大,高尔夫球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同理,我们经历挫折的心灵也需要一种爆发力。而这种爆发心理,往往取决于你的个人态度。越是态度明朗的人,越容易获得心理上的爆发力。

在我们面对失败时,请先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心理暗示,明确自我的目标。如果可能,请大声地说出或者用笔列出这个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原因,这些都有利于自我确定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会很容易获得心理上的爆发力相信,你会如同一颗有着凹点的高尔夫球一样,飞向成功的目标。

求变心理:奥巴马为什么能在总统竞选中胜出

2008年的美国大选投票率空前高涨,过去不爱投票的青年人、少数族裔等也表现踊跃。这充分说明,变革的呼声在美国已高涨到何等程度。正是这种变革的呼声,将一届参议员都没有任满的奥巴马送进了白宫。

变——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奥巴马,这个在2008年将“变革”喊得最响亮的人,成为美国建国200多年来首任黑人总统。

奥巴马堪称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他的成功当选正是因为研究透了美国人的心理——在困境中“求变”的心理。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发表演讲:“今夜,缘于我们今天和在这次选举中所做的一切,在这一决定性时刻,变革已降临美国。”

从正式从政到当选为美国国家元首,奥巴马仅用了11年的时间。2007年2月,当奥巴马宣布参选总统时,还有约半数的美国人在互相打听:奥巴马是谁?

然而,就是这个一度被人讥讽为“菜鸟”和“零售政治家”的黑人,最终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对手,成为白宫的主人。奥巴马的胜利,实际是变革的胜利。

党内初选时,奥巴马的竞争对手是鼎鼎大名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与希拉里相比,奥巴马的政治阅历、资源、人脉都逊色不少,但惯于基层造势的他,牢牢抓住选民的“求变”心理,高举变革大旗,最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