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三天读懂心理学
46282200000025

第25章 教育心理学:社会的未来看教育(1)

挥洒爱心:爱心成就梦想与奇迹

爱心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也不能进行攀比,更不能强求。它是资源撒播出来的,是芳香的。心理学家认为,现代家庭心理教育其实存在很多不足,一些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的疏忽而变得内向,甚至冷血、犯罪。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十分重要。

爱心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也不能进行攀比,更不能强求。它是自愿撒播出来的,是芳香的。心理学家认为,现代家庭心理教育其实存在很多不足,一些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的疏忽而变得内向,甚至冷血、犯罪。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十分重要。

前不久,在北京市怀柔区进行了一次关于亲子教育的试验。试验是这样进行的:

在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让所有的孩子和妈妈都戴上眼罩。然后,让所有的孩子在黑暗中通过触摸每个妈妈的手来找出自己的妈妈。结果,有5个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经过深入了解得知,那些找到自己妈妈的孩子,几乎都是妈妈首先感觉到是自己孩子的手,然后,通过暗示帮助他们做到的。严格地说,没有一个孩子能通过触摸找到自己的妈妈。

试验并没有到此为止,主持人让所有的妈妈在黑暗中通过触摸每个孩子的手来找出自己的孩子。结果,所有的妈妈都找出了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爱与被爱的直接体现。母亲向孩子注入了全部的爱与精力,而孩子却连谁是母亲都感觉不到。这其中可能有其他原因,但这也不得不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多注重引导,比如,引导他如何去挥洒爱心。

张大姐40多岁,没什么文化,为了贴补家用,她一有时间就去工地帮人搬砖头。她最开心的是说起她的宝贝女儿。她的女儿叫思思,很懂事,平时经常做家务,而且学习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张大姐一说起她的女儿就眉飞色舞的,她说:“思思刚考完试,100分!满分!她的老师告诉我,这次考试中,其实思思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已在旁边扣了一分。这是一道连线题,左边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是1吨、2公斤、3克。看似简单的题,思思却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画了道连线。”

听者正纳闷,明明做错了一题,为何又是满分呢?原来,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这段话是不算分的,但却打动了老师。思思的这段话是,“我妈妈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有3克就好了。我妈妈太累了!”

思思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确,有爱心就能成就梦想,成就奇迹。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孩子挥洒爱心呢?心理学家表示,方法有4个。

办法1:悄悄教育。

每个孩子都会有缺乏爱心的行为表现,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动机导致,而是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但是,如果教育跟不上,偶发的行为会形成稳固的习惯,以后再纠正就难了。因此,当宝宝出现不友好行为的时候,父母要当机立断地制止孩子,可以采取把孩子抱走、转移注意力、与孩子讲道理商量解决办法等方式中断宝宝的不适宜行为。然后,贴在孩子的耳边说悄悄话,悄悄话的内容是告诉孩子在哪些地方错了。为什么要说悄悄话呢?因为孩子有自尊心,在批评的同时维护他的自尊心是他健康成长的保证。

办法2:强化友好行为。

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友善行为,就要及时地亲吻、拥抱或赞扬孩子,也可以采取奖励孩子小礼物等方式鼓励他,受到鼓励的孩子比较容易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宝宝表现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低得多。

办法3:拓展的交往范围,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

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是培养不出真正爱心的。因为在家里,孩子属于“弱势群体”,理应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成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必须得把孩子带出去,与社区里的人照面,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父母才会发现宝宝在没有“特权”和“优惠”的情境下,能不能识别他人的好意,能不能回应别人的好意,如果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宝宝的应变能力怎样。这些都能反映宝宝“爱心情商”的高低,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宝宝表达爱心的技能。

办法4:和大自然交朋友。

与大自然的花草、植物、动物和谐相处,也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缺少的内容,是锻炼孩子爱心迁移能力的捷径。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应该在关心孩子的前提下,有效地让孩子挥洒爱心,这样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的在社会上生活。

播撒阳光:让孩子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中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常把“孩子”和“阳光”、“花朵”这些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些本该纯洁无瑕的祖国花朵,却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病”困扰。

某心理专家针对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两至三成中小学生有“心病”。

1984年,北京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占83%,到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09%。1998年全国12省市调查中,“问题”儿童比例上升到134%。近些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调查,但据文献报道,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的比例约216%~32%。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因此,引导孩子播撒阳光,让孩子生活在明媚的日子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名13岁的男孩,原本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最近被误会,挨了骂,心里一直不愉快。学习能力忽然下降,并失去了学习兴趣。在频频上网仍然寻找不到快乐后,他最终竟然选择跳楼自杀。自杀前,他声称在人间已经完全过不下去了。

一名12岁的女孩品学兼优,钢琴考到了8级,忽然厌倦了学习和弹琴,上钢琴课前她甚至抓住老师家院子的铁栏想逃走。女孩的“退步”受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爸爸妈妈为此连续三天唠叨,让她颇感压力巨大。一周后她竟然也想跳楼自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呢?其实,这些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制造的压力之中,感觉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当遭遇到挫折时,这样的孩子往往想不开,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最近,一群来北京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孩子备受大家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孤儿,他们的父母都是因为感染艾滋病而去世的。虽然,这些孩子都有与患病父母共同生活的经历,但是来北京之前,经过严格的体检,证明他们都是健康的孩子。

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孩子有70多个,分别来自不同的省份,虽然他们都是健康的孩子,但社会上还是有一些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对他们表示不屑。通过此次夏令营,双方的老师和同学与这些孩子打成一片,共同吸收阳光。孩子们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样高兴过。

有一个叫做小美的姑娘,在8岁时就没有了妈妈,一年后爸爸也离开了她。小美在父母去世以后,一直跟叔叔一家过,村里乡亲们也都经常帮助她。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美总会暗自伤神,想起曾经幸福的家,想起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几次,小美都想一死了之,死了说不定还可以去天上跟父母团聚。

但幸运的是,小美的叔叔一家对她十分关心,不仅掏出所有的积蓄鼓励小美好好上学,还为小美购买了一本心理咨询的书,希望从书上,小美能找到叔叔婶婶回答不上的问题的答案。

渐渐地,小美不忧伤了。在温暖的春风迎面扑来的时候,小美感觉阳光真迷人,生活是多么美好。

不过,其他孩子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据心理学家说,4~6岁的学龄前儿童,就可能出现“心病”。对他们来说,主要的问题是离不开家长、和小伙伴相处困难、孤僻不合群等,这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

而对7~18岁的学龄期孩子来说,如果出现以下四方面的异常,都可能预示着中了“心病”的招。比如,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考前焦虑,等等。家长们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总的来说,孩子的心病主要还是得靠亲人、朋友帮助解决。

在心理学家看来,孩子的心病如果得不到正确治疗,后果难以想象。先抛开社会问题不说,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大脑受到明显损害、病程延长,难以治愈,这种影响,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因此,让孩子生活在阳光下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多陪孩子聊天、散心、去游乐场等。

读初三的东东学习很自觉,平时成绩也不错,不过每次大考却发挥不好。这不快要中考了,他每天晚上做作业到12点仍完成不了,看了这本书,又翻那本书,好像哪一本都没有看完。越是着急,东东就越焦虑,整天愁眉苦脸的。

小伟也正在上初三,他的毛病是经常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是分心。平时的成绩中等甚至偏下,最近几次数学模拟考试都不及格,连老师也认为他无药可救,他自己也心灰意冷。但好在家里及时做了一些思想工作,用爱的阳光温暖小伟的心房,帮小伟顺利甩掉思想包袱,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

传递温情:做个有圣诞老人精神的父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父母在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一天夜里,我在外面收到儿子发来的短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说可能晚一些,有什么事吗?他说他心情很差,妈妈也不在家。作为父亲,我的第一反应是,儿子需要我,我得马上回家。

我在商店买了一个礼物,到家已经很晚,儿子房间已经熄灯,我看了看被子里的他,正准备转身退出房间,他却突然说:“爸爸,我没睡。”

我赶忙掀亮台灯,坐在床边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儿子坐起来幽幽地说:没发生什么事情,就是很绝望,作业永远做不完,考试永远不及格,刚才做着作业,突然很想哭、感觉要崩溃了……

儿子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三,马上就要中考。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7点多到家,通常做完作业要到11点才能睡觉。星期六要上一天课,星期天还要上半天家教,每周只有半天休息时间,非常辛苦。

听了儿子这些话,如果我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可能会很简单地说:“哦,原来这样啊!我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呢!学生总是要做作业的,男孩子怎么能哭,好好睡觉!”如果真是这样一句话带过,那么有可能从此再也听不到孩子的心里话了。说不定,孩子还会做出什么傻事来。

所以,我没有潦潦草草应付孩子的烦闷,而是向他传递着父亲对儿子的温情。

有心理学家说过,大脑中有个叫杏仁核的东西,主管着情绪。当我们接受外部刺激时,大脑中的视丘会把这些信息用两条途径传送到杏仁核,一条直接通到掌管情绪记忆的杏仁核;另一条则是先送到理性中枢的大脑皮层后,再传到杏仁核。为了确保自身性命的安全,我们大脑对这两条通道有着先天设计上的不同,直接通向杏仁核的道路简单而狭窄,因此,运送量低而时速快,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状况后,往往在极短的时间作出情绪反应。比如,H1N1型流感在墨西哥流行期间,电梯里有人咳嗽,我都想立刻夺门而逃。但当我知道这个电梯里咳嗽的人只是不小心被呛到,和流感没关系,这个分析报告会被送到杏仁核,情绪就会变得平稳,我也就不会夺门而逃。

一般而言,青少年由于知识和阅历的局限,外部刺激发生后马上会直接输送到杏仁核。

因此,目前这种情况下,我首要的是处理儿子的情绪。我冲他微笑着说:“不及格怕啥!不就是一门外语不及格吗?中国人有13亿,大多数都不会说外语。咱讲究的是学以致用,既然你的梦想是将来做一名物理老师,那好像和英语也扯不上啥必然的关系。”

见儿子有些放松,我又开始讲到:“你是爸爸妈妈的最爱,我们希望你能健康、快乐,而不希望你一周连半天的休息时间也没有。实际上,备战中考,我们的心理要有能力储备,压力越大心理能力越大,才能不被它压垮。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压力,因为我们可以做到——越压越有力。而这种压力,并不是整晚的熬夜,复习,应该试图去寻找新的学习方法。我相信你能做到。”

儿子睁大眼睛听我说话,不停地点头。我看他的情绪已经正向转化,心里很高兴,摸摸他的头说,那今晚就安心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最后,我变戏法般拿出那件礼物送给他,儿子开心地笑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表面上我对儿子进行的是情绪疏导和压力认知教育。实际上,我主要是在传递一种温情给他,一种可能只有母亲才有的温情,但此时他的母亲不在家,这个传递温情的重任,就由我肩负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温情传递十分奏效,儿子因为成绩优异,中考前被直接保送进入重点高中。

做妈妈的也应该注意为孩子传递温情。生活中,有时候妈妈正忙家务活时,孩子还黏乎乎的,这时,多数妈妈都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妈妈自己没在意,但孩子往往会受到莫大的委屈。

有时候,妈妈带着孩子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孩子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也有的妈妈会笑着对别人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虽然是对别人说的,说者无心,听者却有心。孩子记在心里,会产生抵触情绪或自卑感。

心理学家建议:如果孩子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做好,妈妈就应该拿出母爱的宽容,再次耐心地教育引导。

激励心理:激励是孩子成功的巨大动力

四川大学心理学专家格桑教授指出,在某一阶段,物质方面的奖励,能使孩子在精神上产生满足感、情绪上产生愉悦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大人就算已经预知会遭到失败,但仍应该让孩子试试看。而一旦发现孩子能做好这件事情,或已经做好了这件事情。家长就应该适当地作出奖励,激励孩子的成功和再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