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故事可谓财商教育的经典案例,有时我们要问问自己:是日复一日地挑水,还是集中精力营建一条输送财源的管道?
财富需要创造,需要用智慧创造。拥有一颗智慧的大脑,财富离你也就不远了。
慧眼效应:有一双捕捉财富信息的慧眼
心理学家说普遍的急躁不安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有很多人也养成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通过某些“技巧”“点子”“窍门”“谋略”“捷径”迅速成功、迅速致富,甚至有些人走到投机、诈骗和阴谋诡计的道路上。但是,一般获得成功的伟大人物之所以能够收获一生的美满果实,是因为它们早已具备一双慧眼!
美国有一个老妇人由于生活陷入了困境,只好把家里的一只黑色玩具猫拿到街上叫卖,标价500美元。这只猫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外形既不美丽又显得有些陈旧。老妇人叫卖了一会儿,无人问津。
后来有一个年轻人来了,他发现这只猫没什么特别的,眼睛却似乎与众不同,好像是珍珠做的,少说也值千元。他花了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回去鉴定后,猫眼果然是珍珠做的。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朋友当即又花了200美元买回猫身。他用小刀刮猫的躯体,当黑漆脱落后,露出了金灿灿一道金色印迹。原来猫身是金子做的。
同一只玩具猫,由于这三种人不同的眼光导致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老太太看到的是500美元;如果第一个买主想得深点,他也不会丢下猫身不要;第二个买主却想:既然猫眼是珍珠做的,说明这只猫很特殊,猫身材料也不会差。
其实生活中并不乏有价值的东西,只是由于我们短视而缺少发现的眼光。
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后,又一学员登上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着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
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放弃了争夺金靴子奖,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
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大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你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也许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的是,个人缺少的智慧也许仅仅是因为自己没有一双捕捉财富信息的慧眼!
还有下面的这个例子:一堆垃圾给你,你会要吗?1974年美国自由女神翻新,留下一大堆废料。为了这些垃圾,美国政府向社会广泛招标,没人敢应标。业内人士都知道,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就会遭到环保部门的起诉,就可能出力不讨好,而且这些垃圾也没多少回收的价值。
一个正在法国旅行的犹太商人知道这个信息后,立即停止旅行,赶往纽约。接下这档不划算的买卖,他进行别具匠心的处理,他让人把废铜熔化,做成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小自由女神,又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他甚至把那些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点石成金,把它们包装起来出售到花店。
他化腐朽为神奇,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那堆垃圾换来了350万美金,每磅铜的价格竟然翻了1万倍。那些业内人士纷纷为自己的短见而懊悔不已。
在浮躁尴尬的年代,在物欲横流的日子里,你需要一双穿透眼前的迷雾,看到灿烂的阳光的慧眼!
前后效应:后来者可以居上
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你是否起步晚了?你是否深深自责,如果当初早一点……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总是背着“情绪包袱”去生活,那么,你就不可能带着良好的心态去拼搏的,更谈不上获得人生的成功了。
生活中,有人往往把周围环境当中每件美中不足的事情放在心上,对周围事情的指责和消极的念头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使他们很难再去体验欢乐。
他们认为一切事情都要糟下去,而且不自觉地促使自己造成不愉快的局面,使他们的预言实现。但是,如果想改变这样的心态,就要做到充足的自信,相信自己作为后来者却可以居上。
一路行来,人人都在不停地丧失也不断地赢得,人最需要的是找好自己的位置,不必与人争一日之短长,能战胜自己的无知、怯懦和惰性,发展自我,以长足的发展后来居上。
举个通俗的例子,曾经是中国影视四小名旦之一的演员徐静蕾在经历了众多题材影视作品的重复表演之后,面临难于突破自身模式的瓶颈,在片约缺少、没有电影可拍的时候,开始考虑转型。
中国虽然优秀导演很多,但是,她依然逐渐进行向导演职位的转换,终于有了不俗的成绩;在其他众多女性中独树一帜。
在追逐财富的路上,同样永远没有早晚!
拿微软来说,它们是电信业的新兵,但是,没有人怀疑微软的潜在霸主地位。几乎在每一个市场微软都不是最先进入者,但是,微软总是善于在迷茫而无序的市场中,做得最好,跳出最优美的舞姿,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还有世界快餐连锁企业霸主麦当劳,被后来居上的肯德基所战败,后者不断有新产品推出、分店也不断另开、规模也不断扩大,其中经营理念的不同是个关键因素。
麦当劳主打产品为更适合欧美人口味的汉堡;而肯德基则是以鸡肉类的产品为主,与麦当劳相比更适合于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口味,因此,更容易为中国消费者接受。
而且肯德基邀请了40余位国家级食品营养专家,成立了“中国肯德基食品健康咨询委员会”,他们在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以及产品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成功者来说,他们不畏惧自己来得稍微晚了点儿,他们善于用“情绪吸尘器”清除掉自己的烦恼念头和悲观情绪,在不利环境中也设法发掘出积极因素来。他们在头脑里储存的是“来得正好、亲切、重要、喜欢、高兴、了不起”一类的词语。
相反的,不想求改变,心里一直失望地认为“我的起步晚了,想赢不可能”的话,就难以扭转你所处的环境或条件。
黑暗的心情会在心底播下不良的种子,而这种不良的作用会反复地传达下去。因此,还是要尽量以明朗的心情努力比较好。假设现在被厄运打垮,也应该把持着“过去已成过去,今后情况一定会变好”的心情。这种将心中由黑暗改变成光明的方法,会慢慢地改变周围的环境或条件。
所以我们应该抱着“环境或条件虽然不好,我也要做做看”的心情去奋斗。如此,就会在心底播下好的种子,并且由于这样的作用,环境或条件就会慢慢地变好。
后来者居上,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它需要有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不断实现赶超和跨越。最重要的是心态决定一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对手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
当然只靠明朗的心情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一边努力一边培养“我要做给你看”“后来者居上”的思想才行,这样,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一条宽阔的道路。
有无效应:财路在绝望中产生
创造财富的道路上,很多人经历过挫折,内心痛苦已达到一个临界点。他们认为自己是这世上最不幸的人,自己的痛苦是天下最深切的痛苦。于是,他们不仅要承担事件本身带来的痛苦,还要承担把这些痛苦看成是生活的绝望。
心理学家说,如果这样,人的痛苦就会扩大化、绝对化。而人在痛苦绝望时,会伴有灾难化认知,觉得自己已经完了,跨不过这道坎了。这些心理会使其一蹶不振,丧失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甚至导致自残、自杀等。
一头老驴,掉到了一个废弃的陷阱里,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他是老驴,懒得去救他了,让他在那里自生自灭。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地希望。每天还不断地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按理说老驴应该很生气,应该天天去抱怨,自己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他的主人不要他,就算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仍在他旁边。可是有一天,他决定改变他的人生态度,他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他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无论人生走到哪一步都不能够绝望,同时,我们还要从心理学上深入了解绝望的心理机制。
1975年,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用狗做实验,生动地演示了绝望心境形成的过程。
塞里格曼把狗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第一步:先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是狗无法逃脱的,里面还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实验者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
第二步:随后,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
而把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前面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却发现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这个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后来有很多学者采用其他动物进行重复实验,均得到了与上面相同的结果。
当然,我们不能用人来做这种残酷的实验,因为它对人造成的心理创伤也许是无法恢复的,这不符合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