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企业的职业人士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综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要明白,工作重要的是互动、参与。无论你是销售经理还是业务主管、抑或是营销负责人,你所做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协调类工作,协调说到底就是让所有你管辖范围的人和事无边界地互动。只有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的人都参与,也能最大限度地集中所有人的思想和创意。只有参与才会关注,关注才会支持,关注才会认识。
不要一味地埋头苦干,工作需要交流、需要走动、需要互动,一个人冥思苦想是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想法的,就算产生了不错的创意,也会因为缺乏关注与理解而执行不力,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而且,重要的还在于取得成就后的分功,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马蹄疾时,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是应多想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恩惠,让三分功给别人。人们总是喜欢和崇拜不自私的人。
宽以待人,不把功劳全揽在自己头上,正是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气度,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分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
当然,如果对待明显含有敌意的“抢功”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太懦弱。在一些分工不明确或者职责不清的公司,有时候一个人会承担好几个职位,经常会出现同事之间“抢功”的事情。有时事情干一半,被调去干别的事情,结果都是别人的功劳,或者由于各人的沟通方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常常会出现自己辛辛苦苦干的活却被别人抢了功,心理不平衡。同事争功还会引起办公室矛盾,影响工作。
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生活,深入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这有利于我们抚平各种情绪。只有心平气和才是更加理性和有效的。如何面对爱“抢功”的人,而不是抱怨对方,或者说如何把这个负性事件变成对自己有利的情况呢?
首先可以与这位“抢功者”谈一谈,让他知道你并不是温驯的小绵羊,他的那些伎俩,不是不知道,只是没达到与他撕破脸的地步。
在其他的同事面前,不要说这位同事的半句坏话。大家总是欣赏厚道人,如果你是一个新人,不能没立住脚就学会了搬弄是非,这样会惹人反感。
有时也需要对这位同事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对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重要。在夸你这位“抢功”同事的同时,也说说你工作的不易,都完成了哪些工作,遇到了什么困惑,当做是请教他人,再把这些人的建议运用到工作中。没几次,大家都会了解到你做的工作实际被那个同事“抢功”了。
找借口心理:别总是给自己找借口
“找借口心理”从本质上来说,容易使人们一旦发现自己有过失或是错误的时候,就会挖空心思去寻找一切客观的理由来掩盖自己主观上的错误,难免有一天自己会深陷借口的泥潭,不能自拔。
找借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工作当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
“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无法满足他”。
“我可以早到的,如果不是下雨。”
“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
“我没学过。”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现在是休息时间,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
“我没有那么多精力。”
“我没办法这么做。”
其实,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根本就不愿说出来。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就拿迟到来说,试想想,如果你与某人约好时间见面,而他迟到了,见面张口就说:路上车太多了,或者是他在门口迷路,等等,你会怎么想?生活中只有两种行为:要么努力地表现,要么就是不停地辩解。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迟到的原因,除了有的人确实有实际困难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举个例子,恋爱中的男青年约会常常会到得很早,可是婚后若夫妻感情不好,下了班也总是找借口晚点回家。
职场上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员工对工作兴趣大、热情高,即使上班路再远,也会克服困难早起保证准点上班;而如果对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兴趣,或是跟老板、同事闹意见,又不擅长或无力直接用语言表达不满,就容易出现莫名迟到或消极怠工等无意识现象。
这种心理机制在精神分析学中称之为“被动攻击”,也就是用被动消极的方式来象征性地表达对别人的不满。当然,我们并不能解决“路上堵车”的问题,我们也不太可能等外部条件都完善了再开始工作,但就是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控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越是环境艰难,越是敢于承担责任,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就一定摆脱借口!
现在的企业有这样一种怪圈现象: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一个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负责,也没有一个人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有一篇流行的文章叫《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说是在西点军校,学员应对长官的问话永远是四句话:“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因为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听起来,没有借口显得冷漠不近人情,可是仔细想一想,如果凡事都寻求借口,那么,生活将会变成怎样……
美国超人气激励大师卡米洛·克鲁斯博士说借口常以辩解、托词和谎言的形式出现。如果说借口主要是用来骗人的,那么欺骗你自己更可怕。因为你等于自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而且相对于改变别人、改变世界而言,改变自己更为困难!
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无任何用处,与其把诸多时间枉费在寻找借口上,不如主动反思、检讨自己的不足以及寻找改进这些不足的建设性方法。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的一段名言:“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跟着改变。”
杜绝一切借口。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人,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却又讨人喜欢的人。
塑造完美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可以很重要,只要你懂得把自己放在最适合的位置、最适合的领域以及最适合的时间点上。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你应该给自己这种探索自身潜能极限的机会,你应该知道你的优势在哪里,你应该比现在生活得更好,具备核心竞争力,让你找到完美的自己!
职场中,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个人核心竞争力的获得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有最低点,但永远没有最高点,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获得技能,而是学习如何更快、更深入地学习,甚至如何创造新的知识。已经掌握的知识是“静态”的,而学习方法是不断进步的。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是在职场中崭露头角的新人,也应该有自信,能够驾驭自己的事业。
后来者肯定会比先驱学得更快、更深入,至少会少走弯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一定要跟在他人后面学习,因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螃蟹的营养,而是胆量和自信心、是核心素质的提高。
对于我的一个朋友小麦来说,她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自信心、胆量和优势。她是公司办公室文员,所有职位中最低的一个。工作很简单,但每一项她都像“垃圾筒服务”一样把它做极致。
“垃圾桶”服务的缘由是这样的,有一次,她的领导把一份重要的文件给扔在办公室的废纸篓里,后来就被清洁卫生的人员给清理走了,当领导焦急万分的时候,所有人也都只是跟着叹气的时候,小麦主动说:“您等一下,我去垃圾中找!”
“你不开玩笑吧?”大家都睁大双眼。
“不是开玩笑,我以前做过垃圾筒服务。”
她快速从公司楼下的小店里买了6双橡胶手套,在楼后等候零工的市场上找了6个民工,分头在垃圾筒细细寻找。
在她看来,无论领导的要求自己能否做到,都要努力为他排忧解难。
那天,终还是没有找到,但整个单位的人都十分感动。
这其实也是一种核心素质,它不是简单地学会一种知识。而是知识、技能的一种提炼、升华,是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迅速捕捉新的信息,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主动进行思索、反省,并敢于抛弃现有的一切,果断采取行动的一种素质。
这种素质能帮助我们比他人学习得更快、更深入、更正确认识自己、更敢于负责、更快适应环境、更容易融入团队;又能使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中,永不失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不断创新、寻求职业发展机会。
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在工作中如何如何努力,然而有时候,仅仅由于一点错误,有时候就被炒鱿鱼,还有的时候成为老板心情不好的时候的“出气筒”,其中的根源都是因为不具备这种不可替代性,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个误解,那就是女性会认为自己结婚生子,可能影响到自己的职场前景,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这样。
像故事中的小麦,后来她怀孕了,对于竞争激烈的职场来说,却并没有丝毫影响到她在公司里的价值,领导保留她的职位,虚席以待,而且,小麦的产假比任何同事都长,重回公司的时候,上级领导给她的唯一的批评就是对工作太认真,不知道多休息,照顾好自己。
对于变化莫测的职场,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未来,我们唯一可以下的断言是:唯一可以确定的东西就是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其总是担心自己的事业和未来,不如从此刻开始,就提高自己,把自己提高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上,你将无往不胜!
个人空间理论:同事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换到心理学也对,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所以,当你戴上心理学的眼镜去看职场的时候,你会发现,职场也需要心理学。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与人共事,共处,一定要知道要点,那就是保持距离!
有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会场中有一排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在6号和10号位子上已经分别坐上了两个人,这时,你走进了会场,你与他们互不相识,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是哪个位子呢?
心理学家发现,第三位进会场者一般选择第8号位子,第四位进会场者一般选择3号或4号位子,这里,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是互不相识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陌生人之间自由选择座位时一般遵循这样的法则:既不会紧紧地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但同时,也不会坐得离陌生人太远。
如果你真的紧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那么,这个人就会急促地把身子移向另一边,有的甚至会移到另一个空位子上去,你这时会感到很尴尬。为什么相互间会有这么别扭的感觉呢?这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
但是,假如你坐得离那个陌生人太远也不行,因为这可能会无声地伤害那个人,他可能会感觉到你是在嫌恶地躲避他。因此,挑选两者之间的位子,一方面可尊重别人的个人区域,另一方面又可以与他人保持一种距离,避免别扭。
这其实也是维护个人空间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当人数增多时,个人区域就会变得很小,这样,即使每个人都紧紧地挨着陌生人坐下,也谈不上相互间的伤害,而且谁也不会有别扭的感觉,这就是一种可以预测的、无声的空间选择规律。
对于职场来说,这一点同样适用,同事和同事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是同事、朋友,就有共同语言、互有好感的人,对于异性同事的交往来说,如果你没有意思将这种关系发展为恋情,就应当将感情投入限制在友谊的范围内,即使很有好感,也不应表露出来。如果对方射来丘比特之箭,也应明智地将其化解。千万不要给对方以默许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