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三天读懂心理学
46282200000017

第17章 职场心理学:你的“工作”还好吗?(2)

就是这么一次简短的面试,小李发挥出了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了成功。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际上,任何一个舞台都有我们展现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一位心理学家曾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体温又不至于被扎。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距离效应”,即刺猬定律。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其应用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中。其实,这个定律在职场的反应也很强烈。试想一下,当你应聘的时候,面试官想找到人才,你想找到工作,双方因为各自的需要而坐到了一起。但面试官担心你不适合公司的发展,你也会担心面试官是骗子、公司不能给你发展空间。因此,在谈话的最初,你们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试着在谈话中缩短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但谈到投机之处,也要注意保持距离。因为距离太近,会显得你急功近利。那你也不可能就这样和面试官拉小锯吧?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合适的距离来发掘你的核心竞争力。

乐乐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满怀希望要进一家规模很大的外企。她认为自己英文口语流利,专业知识学得透彻,手里还握着一张烫金文凭。所以,面试时乐乐显得很自信,对答如流。看得出,面试官对乐乐很满意。接近尾声,她想面试官肯定宣布她过关,谁知面试官突然拿起简历,自言自语念了起来,看到大学校名时突然讲:“温哥华有两所比较不错的大学,海边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山上的西门菲莎大学……”

乐乐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她对这两所大学十分熟悉,于是她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说,一味地描述着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优越……就在这时,乐乐看到面试官的脸突然间变成了老古式闹钟。显然,面试官对她的“滔滔不绝”很不耐烦,而此时,她已没有机会挽回局面了。

事后,乐乐经过些许的伤心,很客观地总结了自己此次面试——这是一次失败透顶的面试,整个过程,作为应聘者的自己只是在吹嘘自己和母校,并没有让面试官看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幸运的是,乐乐在经历过这次失败后,总结了教训,相信她在以后的面试中一定会发挥长处,赢得自己心仪的职位。

心理学家提醒:对于半罐水就响的人,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失败、就是挫折、就是教训。有时候,你越想着要赢得这个职位,发挥就越差强人意。而如果你平静地对待面试,一心只想着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说不定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阿雯去面试时,坐在既是老板又是面试官的“太上皇”对面,她努力使自己镇定。那位面试官的提问,阿雯基本都能回答上来,但一看面试官不置可否的样子,她自己都产生怀疑。每回答完一个问题,面试官只是点下头,接着问后面的问题。阿雯感觉面试官是在玩题海战术,她只好拿出耐心跟他“死扛”。最后,阿雯觉得能把面试官所有问题回答完已经是奇迹,能否被录取已无所谓。不过事实证明,阿雯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她在四天后收到一封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上写道,你把你的全部核心价值都发挥出来了吗?我们期待着。

心理学家认为:面试官有时会在求职者面前“作秀”,目的就是给你施加压力,看你能否调节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潜在核心价值发掘出来。要知道,有些工作就是“高压作业”,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抗压能力。因此,遇到难以搞定的面试官,才是体现求职者应变能力的时候,如果回答问题发挥得好,往往易被用人单位录用。

竞争心理:爱拼才会赢

心理学家表示:有的求职者盲目瞎闯,容易“铩羽而归”;有的求职者急于求成,甚至对招聘主管阿谀奉承,结果也适得其反。其实求职是要讲究技巧的,只要多加思索,善于总结,完全可以在众多的求职者之中脱颖而出。

在求职的过程中,被用人单位拒绝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不必焦虑和气馁,失败的原因或许是你的经验不足,也有可能是所学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应聘就被好单位录用的概率是较小的,所以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信心,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事实上,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会青睐做事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人。

一家大型的电脑公司在招聘销售员。只有高中文化的王强得知消息后,前来应聘。人事部的部门经理见王强身材矮小,穿着破旧,于是就拒绝说:“我们公司现在不招人,过段时间再说吧!”不料过了两个星期,王强真的又来到了人事部,经理很为难,找了个借口又把他打发走了,可是没过一个星期,王强又找到了经理,经理实在没辙了,就笑话他说:“你这样穿得破破烂烂的,怎么去做销售员啊!顾客一见你早被吓跑了!”王强回去后,专门买了一套新衣服,把自己收拾得仪表堂堂之后,又去找经理,经理有些不耐烦了,就耐心对他说:“你对电脑啥也不懂,你怎么去卖产品啊?”没想到,两个月之后,王强又找到了经理,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认认真真地学习了两个多月的电脑知识,我现在对电脑知识的了解,足以应付销售所需,而且,我越来越喜欢电脑这东西,我还会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经理最终被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当即录用了他。半年后,王强已经是这家电脑公司的销售主管了。

更多的时候,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因此,求职者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面试的时候,应主动出击,在面试官面前谈一下应聘后的工作打算,以及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你虽未正式“登场”,但是,已经提前进入了角色。这样,面试成功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一家着名的外资企业打出了招聘高层管理人员的启事,优厚的待遇吸引来了很多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经过几轮厮杀后,胜出的竟然是一位只有大专学历,而且从来没有在外企工作过的应届毕业生。在谈制胜法宝时,他说,自己早就对这个公司的产品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充分掌握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主要的竞争对手,因此,提出的建议也是可行的。

和许多企业一样,外企也是需要真正的解决问题的人,即使学历再高,理论在深,提不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也是没有用的。在应聘前下番工夫、做番调查,对公司的情况有所了解,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认真的劲头也让企业觉得是真心的、忠诚的。

心理学家认为,竞争与拼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爱拼才会赢,只要你坚持拼搏,成功总有一天会属于你。

有三个毕业生同时到一家优秀的大公司应聘采购主管。他们当中一人毕业于某知名管理学院,一人毕业于某着名商学院,而第三人则是一家普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很多人看来,这次应聘的胜出者必定是知名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或者是着名商学院的毕业生。而那位普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却并不因此而有任何的自卑感,他没有因为竞争对手的强大而放弃。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乐于去竞争。他深信这样一句话——“爱拼才会赢”。他想只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未必就会输给这两个知名学府的毕业生。

经过一番测试后,三个人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最后招聘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知名管理学院毕业生的答案是430元。

总经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就当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杂费就30元吧!”答者对答如流。总经理却未置可否。

着名商学院的毕业生的答案是415元。对此他解释道:“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没做任何表态。但当他拿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该同学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某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5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听了,不觉露出了会心一笑。

写到这里,最后的结果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总经理留下的是那位普通民办学校毕业的学生。因为总经理相信,哪怕是把最普通的任务交给这个毕业生来做,他也会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

这个毕业生之所以能够在与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比拼中应聘成功,固然有他想问题细致认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敢于去竞争。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毕业的学校比不上另两位竞争者而自卑而放弃,而是积极地去竞争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结果给自己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拼搏才是硬道理,求职者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经验等不如别人,就轻言放弃。只要你敢于去竞争去拼搏,那么成功的大门就始终为你敞开着。

心态很重要: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人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人的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广泛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磨炼,对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笔财富。翻开名人传记,你会明白一个永恒的人生真理:心态就是一切。积极健康的心态,会引导你迈向成功;消极颓丧的心态,会令你一蹶不振。成就大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脆弱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业的。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其实都是心态的一场较量,例如,一家着名的保险公司很想雇用一些表现更好、更稳定的业务员,于是便找到了一位心理学家出谋划策。

心理学家对保险公司老板说,面对别人反复的拒绝仍能保持乐观,这种能力在成功的推销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他断定,在他的“乐观尺度”上得分高的新业务员,最初两年的业绩将高于其他同事40%以上。

这位老板接受了他的建议,以“乐观尺度”上的得分为基准,雇用了一批新业务员,这个特殊的“乐观小组”在正常的筛选过程中都不及格,但其第一年的业绩却比通过“正常筛选”而乐观程度稍逊的同事高出20%多,在第二年里更是高出几乎60%。

这也就是说具有百折不挠,能为工作努力的人,就可以在工作中做得出色。

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稍微遇到打击,便退缩害怕,那么今天的工作做不好,明天就要去努力找工作了。

每天不想起床,不想工作的人,可以听一听心理学家、教育家詹姆士的话:“我们这一代人的最重大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

心态的改变才是努力工作的根源,为了让自己努力工作,可以经常暗示自己:工作不是为了领导,为了工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采取行动促进周围同事技术水平的提高,使自己始终被有实力的竞争者所包围。

而且,最新的研究显示,工作是让人感到生活幸福、心情快乐的关键因素。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如何才能快乐”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们对几百个人进行了采访,试图找出让人感到充实快乐的因素。他们发现,彩票中奖以及工作中达到了目标最能让人得到一时的快乐,但却不能持久。相反,他们发现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更让人充实。该大学哲学系的本特·布鲁尔德领导了这一研究,他说:“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性。从我们的研究看,积极的人最快乐。到海滩放松一下看起来非常诱人,但如果你在海滩上待久了,你的满足感也就消失了。”

一位畅销书作家说得好:“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清楚,我们每天来到公司,同时也带来了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我们可以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地度过一天;我们也可以带着不满的态度,毫无耐心地去激怒同事和顾客。但是,如果我们带着阳光、带着幽默、带着愉快的心情上班,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一天。我们可以选择一天的时光怎样度过。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谈论这种选择,最终达成共识:只要我们工作一天,最好还是让这一天过得快乐。”

这种感觉有点像逛街一样:你可以面无表情地走马观花,抱怨着,无奈地辛苦着;也可以充满好奇和美感地浏览、鉴赏和选购,你不仅能够从中得到购物的乐趣,而且能够从中了解时代的变化、市场的需求,欣赏他人的智能和创造力,锻炼谈判和交涉的能力……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心态下,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

英国心理学会的专家埃维里尔·雷蒙也在理论上给予了支持,说:“努力工作让人产生一种满足感,但只有做适合的工作你才会有这种感觉。工作必须与一个人的能力相一致,否则会让你情绪低落。”

适合的工作能找到吗?心理学家认为,工作其实是人们应该努力达成的生活目标。当一份工作可以让人同时发挥技能、获得乐趣,以及感到有意义时,那就是一份你合适的职业。

每一个工作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及价值,就看我们怎么挖掘。如果身为银行柜台服务员的你,只认定这不过就是一份“收钱付钱”的活动,那枯燥之心情必可想见。

然而,若能仔细察觉你的工作表现为顾客所带来的变化,这下你就必然会重新定义这份工作了:“因为我的帮助,顾客们才能不再困惑,因而解决财务困扰,重拾快乐平和心境。”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的工作,捡拾工作中的乐趣,永远不必为明天找工作发愁!

分功心理:别把功劳全揽在自己头上

美国残疾退伍军人协会多年来依靠一封精心制造的筹款信,获得了高达18%的捐款回复率。后来,该协会希望能提高捐款回复率,便请教了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家的建议之下,该协会开始随信附送一份小礼物,结果他们获得的回复率一下子达到35%。其实,这份礼物非常简单,只是一套个性化的地址标签。对于捐款人来说,重要的并不是礼物,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另外的东西。

看完这个心理学小故事,你猜到了这些退伍军人得到了什么吗?那就是心灵上的共识。

如果你曾经在不经意中发现自己正对着一个同事微笑,仅仅因为他或她先朝你微笑,那么,你就知道这个原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了。如果你希望在办公室内培养积极的态度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真正的先行者优势——只要你能率先展现出自己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就能引导同事或者下属做出同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