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求职路: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都存在职业困惑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源是明确自己最根本的喜好,也就是什么样的状态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满足。应届毕业生有所迷惑是正常的,如同我们小时候不太确认自己的志向,但是,无论前进的方向是否准确,必须走出第一步,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在之后的行动和实践中找准自己的目标和认识真正的自我。
60%的职业困惑来自于职业方向不明确,也就是说,当你不了解自己,对未来感觉茫然,就会产生职业困惑,从而不喜欢自己的职业,缺少突破。当然,尝试需要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大多数人仍然迷茫着。看不到明天的希望,忍耐坚持?考研充电?还是跳槽、转行?犹豫不决,难于决定。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职场新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填志愿听家长的,选专业听老师的,找工作看同学的,所以一踏上工作岗位就感到迷惘。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你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做自我评估。建议你找个清幽宁静的处所,拿出笔和纸,诚实面对自己、解析自己。列举出你目前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列举出你目前的劣势,以及不足之处;列举出你目前能掌握到的各种机会,以及如何寻求更多的机会;列举出你能确知的威胁,以及你可以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威胁;最后,你还要确定你的个性特征,诸如有洞察力的、自信的、外向的、有说服力的、有企图心的、精确的、有决断力的、有勇气的、勤奋的、锲而不舍,等等。尽量多写,写得愈多,愈能真正了解自己。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李颖所在的某进出口贸易公司一夜之间裁员过半,那天早上,她刚到公司就接到被裁的通知,公司要求她马上办理工作交接和离职。整整四年了,李颖一直在行政岗位上埋头苦干,平日里只要谁忙不过来她都会去做帮工,大家对她的评价都非常好,但是,却被残酷地裁员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颖通过网络和报纸收集了很多招聘信息,文员、助理、秘书、外贸跟单,只要有这些职位需求她就急不可待地投简历,几乎每天都要发出去近百封邮件,但是,求职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尽管李颖有五年的工作经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三个月下来得到的面试机会只有四次。有一天,李颖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职场规划的文章,按照提示,李颖认真地对自己做了一次深刻的剖析,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和清晰的定位。李颖从小就有做一名教师的梦想,上大学的时候,只要是站在讲台上就特别有成就感,而且她的性格温和,外语也非常不错。由此,她认识到自己最适合做外贸行业的培训师。通过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李颖明确了方向感,不再困惑。接下来,她专门投外贸培训方面的岗位,没想到就在简历投出去第四天,收到了三个面试电话,在一系列的面试后,很快就得到了两家公司的认可。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后,李颖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班,由于工作的方式和自己的性格特点非常匹配,她每天都感觉到有用不完的激情,工作时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愉悦的氛围让参加培训的人也深受感染。如今李颖已经提前结束了试用期,为公司担任初级培训师工作,为公司的新进员工进行外贸流程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薪资待遇也比前一家单位高出一倍多。
从近期的调查发现,有高达72%的人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裁员、减薪、就业难等问题显得惊慌失措,因为平时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意识,所以在职场危机到来时没有任何的应对方法,甚至产生很多负面的连锁效应。有的人很长时间找不到破解之法,也有人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很快走出低谷,更有少部分人通过自己掌握的职业规划知识轻松地避开各种危机。
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和价值取向去选择职业,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你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所以,了解你自己是职业发展的关键。
有了对自己的清晰认识之后,还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盖尔·希伊在《开拓者们》一书中,访问了6万多个各行各业的人士,发现对自己生活满意的人都致力于实现一个其实际能力所难于达到的目标。所以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明确职业目标后,在求职过程中不断与那个目标看齐,并有计划地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
一些人追求重视金钱地位,诸如世界级的演员、跨国的企业家等;另一种人注重行动本身,追求有所作为,重视的是自身的价值,为人类所作的贡献,诸如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等等。那么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吗?是想得到财富、地位和被人承认?还是解决人类某项问题?两种人各有所求,也各有所得,优劣好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很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刘静是人民大学2003级新闻专业的学生,她的学校和专业找工作一点也不难,但是她不喜欢搞媒体,毕业后就想尝试做建材销售,如愿以偿后,没过一个月就辞职了,因为她听那些老业务员说,做销售就是做“烟酒”,于是她硬是赔了公司一些钱后跳了出来。后来,父母托关系把她送进了某家电视台,可是她认为在电视台里,根本赚不了钱,还浪费时间,没什么前途。最后又跳了出来,父母为她伤透了心,如今的她依然每天抱着一大堆简历在人才市场寻找自己“成功”的岗位。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要清晰地告诉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做什么、拥有什么、排除什么、追求什么、以及获得什么?这有点像是一个小孩得到妈妈的同意,带着10块钱在糖果店柜台前,自由选择任何他想要的糖果。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需求都不知道,而是盲目地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可想而知失败是自然而然的。由此而来的焦虑、压抑和不安将使人更加消极和被动。
小王是2004级体育学院的学生,在他刚入学的时候,在和老乡的聊天中得知,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好找工作,于是一进入大学他就给自己定了明确的目标。平日里除了扎实地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攻英语。由于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他的英语水平迅速的提高,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毕业的时候,他从网站上搜到某大型外企招聘外语能力极强的经理,他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竞聘,令人想不到的是,他非外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竟然打败了来自全国各地英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就连有很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外企员工都不是他的对手,小王最终获得了这份工作。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把失败和不如意归咎于命运,看到别人成功,总是嫉妒别人命好,却不知别人为此而付出了多少努力,遭遇了多少次失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命运怎么可能垂青于你呢?
除此之外,还要丢掉好高骛远的毛病。要停止空梦,开始行动,如果动机不转换成行动,动机终归是动机,目标也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没有一个人是说成功就能成功的。要成功就得付出努力,这话一点也不假。请记住:行动是命运的种子!
知己知彼:认识自我,并了解自己要进的公司
心理学家提醒:很多求职者认为,选择最热门的职业就意味着对自己最有前途。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职业重要的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把自己心中的标准和现实中自己的行动作对照,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职业,然后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让自己更明白、更清醒、更踏实!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在今天的职场,同样适用。在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之后,去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将应聘的职位,成功的概率一定大于那些毫无准备的竞争者。心理学家建议:在面试之前,应该对想要进入的公司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掌握一些基本信息,让面试官觉得你对公司感兴趣。事实上,这既是对企业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试想一个对公司漠不关心的人,公司又怎么可能对你感兴趣呢?
自己才是自己的最佳导师,要清晰分析认识自己内在的优势和劣势,从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学问、技能、思维、道德水准、观念、人际关系,等等,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的职业和性格兴趣相匹配,我们将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就如同先辈说的那样:“所谓的天才,是把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所谓的庸才是把人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有些人做销售,慢慢地积累资金和经验,继而创造了自己的事业,让我们非常羡慕,但是,这成功的范例并不适合我们。让我们去做并不一定能做成功,所以要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陈芝是某审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2006年7月份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里找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刚刚做了一个多月,她觉得在这样一个小公司没有发展前途,于是辞了职去找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快,陈芝如愿以偿地在一家保险公司当上了会计,可是没过一个星期,保险公司让她去向客户推销保险,陈芝感觉被人欺骗,于是愤然辞职。后来,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了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可是这个公司是家民营企业,规模小,只有她一个会计,公司的各种税务报表、各种账都要做,她又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出了很多差错,最终,被老板炒了鱿鱼。后来,陈芝在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总经理助理的职务,刚刚上班一个月,就有半个多月花在请各色人等吃饭喝酒上,她忍受不了,再次辞了职。之后,她找熟人在一家通讯器材店里做销售员,每月只有几百块钱的报酬,根本不够开支。于是陈芝不得不辞职,重新加入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每日往返奔波。
专家认为,陈芝的失意,主要是她既没有认识自我,也不了解自己即将要进入的公司。最终造成了双方的格格不入,互不满意。不是被炒鱿鱼,就是自己主动辞职。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向应聘者提问,问对方了解多少个该公司的产品,知道多少说多少。令他吃惊的是,这些求职者大多数连一个产品都答不出来,少数几个人能说出一两个产品的名字。招聘主管感慨地说:“在求职前不了解公司,对公司这么陌生,进了公司也创造不出什么价值。这样的人,我们肯定不会用。即便由于其他原因将其录用,不久他也会因无法适应公司而自动退出,或被迫退出。”
鉴于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求职前,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你应聘单位的情况,包括对公司的历史、价值观、产品等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企业文化,记住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注重严谨的企业,不会太多废话,说话套路是:明确目标——识别关键因素——问题解决方案。而关注员工的企业,会经常对别人说“很好”“很有道理”等。了解的基础上最好结合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对公司的相关情况作出客观适度的评价,以表示你关心公司的成长,给招聘单位留一个良好的印象,同时,还可以缩短与招聘者的心理距离。
杨彤是2007年某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毕业后和所有的人一样,涌入了人才市场,投了简历后不久就接到了公司的面试通知,对方是一家在世界有数十家分公司的香港公司,靠着扎实的专业水品和健谈的性格,很快杨彤就通过了前两轮的面试,几天后,她接到了复试的通知,得知这次面试官是一位50多岁的英国人,且她所竞聘的这个岗位的同事全是30岁以上的英、美籍人士,这就意味着她在工作中只能用英文与同事交流,但杨彤主修的是西班牙语,英语水平实在不熟练。怎么办呢?杨彤继续查着该公司的有关资料,发现该公司最近正在招聘一个高级职位,职位要求必须精通西班牙语。于是杨彤便在复试的时候,微笑着向主考官讲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并用西班牙语作了精彩简练的自我介绍。在与主考官简单地交流之后,杨彤真诚地表达了自己想得到那个要求西班牙语的高级职位。主考官惊奇地说道:“众多面试者中,只有你花了心思来了解公司。公司需要你这样的员工,那个高级职位,呵呵,你会如愿以偿地得到。恭喜。”
可见,不清楚自己要进的公司的情况就盲目地去应聘,大多不会成功。而事先了解自己要应聘的公司和岗位,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言:成功之门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敞开,但一定会给内心清醒的人带来希望。面试之前,我们不妨先检验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认识了自我,是否了解了目标。
刺猬定律:挖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心理专家指出,很多时候,老板在给你加薪或者是提拔你时,往往不是因为你过去的成就,而是觉得你很有潜力。如果公司解雇你,会造成巨大的利润损失。所以我们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让对方看见我们的潜在核心价值。
心理学家表示:在求职的过程中,应聘者的资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同时也要充分地挖掘和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家公司要招一名总经理助理,前来应聘者多达30多人,面试时,这家公司的老总亲自来坐阵。
这位总经理将所有应聘者都聚到一起,然后开始演讲,要求每位求职者听后发表感想。结果,其中的29位求职者都是对老总的话予以肯定,并对老总表示崇拜。而其中的一位小李却对老总说:“总经理,我想指出您的错误,可以吗?”老总点了点头。小李认真地说:“在您刚才所讲的故事中,至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那个皇帝不是唐太宗,是唐玄宗;第二,故事发生的时代也不是隋朝,而是唐朝。尽管我不明白您讲这个故事跟今天的面试有何关系,但我还是想指出来,希望您别介意。”
老总耐心听完后露出了微笑,当即表示录用小李。老总对大家说,其实自己是故意犯下两个错误。他相信大多数人都听出来了,因为讲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只有小李一个人将他的错误指出来了,而小李的做法正是一个助理应该做的。老总还说,他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副手:要善于发现错误,并且敢于大胆地指出错误。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总经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