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46164900000011

第11章 探索生命的需要(9)

最后,我要重申一个事实,尽管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人类似乎从来就没有长久地感到过心满意足。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容易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忘记幸福或视它为理所当然,甚至忽略了幸福的价值。对于许多人来说,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即使是最强烈的快乐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失去新鲜之感。只有体验了丧失、困扰、威胁、甚至是悲剧的经历之后,才能重新认识其价值。

对于这类人,特别是那些对实践没有热情、死气沉沉、意志薄弱、无法体验神秘感情,对享受人生、追求快乐有强烈抵触情绪的人,让他们去体验失去幸福的滋味,从而能重新认识身边的幸福,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

自我实现、自我发挥和自我发展的感觉,越来越彻底地发展和享用自己的资源、潜力的感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成长、成熟、健康以及意志、自由的感觉。

基本需要的满足现象

性格特质

沉着、镇定、平静、内心安宁(与紧张、不安、不愉快、心绪恶劣相对)。慈善、友爱、同情、无私(与残忍相对)。

健康的慷慨。

宽宏大度(与狭隘、卑鄙、渺小相对)。依靠自己,自尊、有信心、信任自己。安全,宁静感、无危险感。

友好(基于性格的敌意相对)。对于挫折的更大的忍受力。

容忍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感兴趣,接受个人差异,从而不再有成见和一般性的敌意(但仍然留有判断力);更崇高的兄弟、同志感情以及手足般的爱,对他人的尊敬。

更具有勇气,更少有畏惧。

心理健康以及它的所有产物;远离神经病、精神变态人格、也许还有精神病。更加深刻的民主(没有担忧,对于值得尊敬者的真切的尊敬)。松弛;更少紧张。

更加诚实,真诚,正直;更少假话、更少虚假。更强的意志;更能从责任中得到享受。

人际关系

对于朋友、爱人、领导等有更高的趣味,对人们有更好的判断力,是更好的选择者。对于妇女、儿童、雇员,以及其他权力较小的少数派或者团体的尊重。更吸引人,更加美丽,更加善解人意。

更好的公民、邻居、父母、朋友、爱人。更加民主化,更少权威主义。

更好的心理治疗家。

政治、经济、宗教、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开放。

更少无缘无故的敌意,更多的善意,对他人更有兴趣,更容易与他人趋同。

认知

各类认知更加敏锐、更有效、更现实。改进了的直觉能力;成功的预感。

伴随启发和顿悟的神秘体验。

更多的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更少地投射和以自我为中心。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进(指变得更真实、更现实,对自己和他人更少危害性,更加全面,更加整合和具有整体性等等)。

更具有创造性、更多的艺术性、诗意、音乐、智慧、科学。

更少刻板得像机器人一般的习惯;更少陈规和旧框框;更少强迫性的标签化;透过人为的范畴和成规对于个体、独一无二性的更好的感觉;更少分类化。

许多更基本、更深的态度(民主、基本的尊重,对他人的爱、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对妇女的尊重等)。

更少掺杂感情的学习(即喜爱熟悉的事物,尤其对于重要事物更是如此)。无目的的学习和潜移默化的学习的更大可能性。

更少需要简单事物,更以复杂为乐。

意动-感情

肉体充分满足和厌腻的感觉,包括食物、性、睡眠等方面,以及一些附带后果,如幸福、健康、精力充沛、欢欣、身体惬意。

感到安全、平静、有保障,危险和威胁感消失。

感到有所归属,属于某个集体,感到自己与集体的目标和胜利联系在一起,感到被人承认,有了一个位置。

爱和被爱的感觉,值得爱的感觉,爱的趋同作用的感觉。自我信赖、自尊、自信的感觉,相信自己的感觉;值得尊重、具有声望、领导能力,

以及独立的感觉。

自我实现、自我发挥和自我发展的感觉,越来越彻底地发展和享用自己的资源、潜力的感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成长、成熟、健康以及意志、自由的感觉。

好奇心的满足,更多的学习和了解的感觉。

对于理解的满足,这种满足越来越哲理化;向着范围越来越广、包容性越来越大、

越来越单一的哲学或宗教靠近;对于联系和关系的理解更加圆满成熟;价值信奉。对于美的需要的满足,使人颤抖的激动,对于美的震惊、高兴、狂喜,对称感、适

合感、条理感或完善感。高级需要的出现。

暂时或长久地依赖和独立于各种满足物,对于低级需要和低级满足物的不断增强的轻视和独立性。

厌恶和爱好的感情。价值观的改进;趣味的提高;更好的选择。

愉快的兴奋、高兴、欢乐、幸福、满意、平静、安详、狂喜,它们的强度更大,出现的可能性更大,感情生活更加丰富、健康。

狂喜、高峰体验、极度兴奋的情绪、意气风发以及神秘体验的更频繁的出现。抱负水平和挫折水平的改变。

走向后动机和存在价值的运动。

其他各类

改变了关于天堂、地狱、尤赛琴、美好生活、成功与失败等的图景。走向高级价值;走向高级的“精神生活”。

所有表现性行为的变化,例如,微笑、大笑、面部表情、风度、步态、笔迹;趋向于更富有表现性、更少做作、模仿的行为。

活力的更替、倦怠、睡眠、安静、休息、清醒。充满希望,关注未来(与心情不佳、冷漠、无精打采相对)梦幻生活、幻想生活、早期记忆的变化。

基本性格之上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变化。脱离充满了得失、输赢、竞争对手的生活方式。

当某些作者试图解释动机并给它下定义时,折磨他们的许多问题都是由过分追求行为标准、外部可见标准产生的。动机最初采用的标准就是除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以外的人所采用的标准属于主观性行为。

生存长期缺失基本满足的特征

根据“基本需要”所能回答的问题和操作“基本需要”的方法可以给基本需要下定义,我首先要问的是心理变态的根源:“是什么东西造成了人的精神病呢?”我的回答

(我认为这是对心理分析的回答的一种修订和改进)简单地说就是:神经病从其核心和起源来看,似乎是一种缺失性疾病;它起源于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称之为需要的东西,这些需要是和对于氨基酸和钙的需要是一样的,即它们的缺失就会引起疾病。

事实上,有许多神经病的起因并不复杂,只是由于一些心愿,如成功、安全、归属等,未能达成而造成的。我的“资料”是通过12年心理治疗工作和20年人格研究搜集起来的。一项显著的对照研究(在同一时间同一操作情境中做出的)检验了替代疗法的效果,这一研究证实:当这些缺失得到满足的时候,病症就趋于消失。当然还有许多复杂的情况存在。

由于一些诊疗学家、临床学家以及儿童心理学家拥有了这些结论,这就使得一年比一年更有可能以一种自然的、流畅的、自发的方式,作为实际经验的概括化,来给需要下定义,而不是仅仅为了显得更客观就过早地专断地下结论,先于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在知识的积累之后这样做。

如果产生了下述情况,那么它就是基本需要,或类似本能的需要。它的缺乏导致疾病;

它的出现防止疾病;它的恢复治疗疾病;

在某种(十分复杂的)自由选择的情境中,被剥夺的人较之其他满足,更乐于得到它的满足。

它处于低潮时在健康人身上是不活跃的,或在功能上不出现。

基本需要还有两个主观特征:一方面体现为惬意感或体验良好,另一方面体现匮乏感或缺失感,就如同有什么东西丢失了似的。

关于定义的最后一个结论是:当某些作者试图解释动机并给它下定义时,折磨他们的许多问题都是由过分追求行为标准、外部可见标准产生的。动机最初采用的标准就是

除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以外的人所采用的标准属于主观性行为。在我感觉到欲望、要求、向往、希望或缺失的时候,我就被激发了。严格说来,尚未发现与这种主观报告相关的客观可见状态,也就是说,还没有找到动机的恰当的行为定义。

不错,我们不应放弃对主观状态下的客观指标的探寻,在我们终能如愿以偿地发现我们想要找寻的指标时,心理学就会发展到下一个世纪的水平。但是,在我们发现它之前,我们不应该自认为已经具有了它,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我们已有的主观数据。不幸的是,我们不可能要求白鼠提供主观报告;然而,我们却能够要求人这样做。在我们具备更好的资料来源之前,我们根本没有制止这样做的理由。

由于这些不能满足有机体的需要,所以把它称为缺失性需要或匮乏需要。这些缺失就像为了健康的缘故必须填充起来的空洞,而且必定是由其他人从外部填充的,而不是由主体填充的空洞。这样做是为了说明它们,以及它们与另一类动机、而且是非常不同的动机加以对比。

对于我们“需要”钙和维生素C的说法,任何人都不会产生疑问。我要提醒你们,我们有以我全相同的方式“需要”爱的证据。

心理学家已形成一个新认识,那就是他们必须事先努力使自己保持成长或者自我完成的趋向,而且这些必须平衡、体内平衡、降低紧张、防御以及其他自保动机的概念之上。这是有多种原因的:

心理治疗

趋向健康的压力造成治疗的可能性,它是心理治疗的一个绝对必要的条件。如果没有这种追求健康的趋势,那么,只要治疗超出防御痛苦和焦虑的范围,它就成为不可解释的了。

脑损伤的士兵

哥尔德斯坦的著作是众所周知的。他发现,为了阐明在脑损伤之后人的智能的重新组织,创造自我实现的概念是必需的。

心理分析

一些心理分析学家发现,著名的有弗洛姆和霍尼,如果不假定神经病患者具有一种趋向成长、完善发展、实现潜能的冲动,那么,即使是理解神经病,也将是不可能的。

创造性

通过研究健康成长着的和健康成长起来的人,尤其是把他们同态的人对比研究的时

候,给一般创造性问题带来了许多光明。尤其是艺术理论和艺术教育,特别需要成长概

念和自发性概念。

儿童心理学

从儿童的日常行为和谈话中可以得出,健康儿童对成长和向前运动充满了喜爱之情,也愿意学新的技能和知识。这恰恰是同弗洛伊德的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他的理论把每一个儿童都设想成危险地悬在他达到的第一种顺应、每一种静止或平衡状态上。按着这种理论的说法,勉强的、保守的儿童,仍然必须不断地被推上台阶,从他偏爱的安逸休息状态进入一种可怕的新状态。

然而,弗洛伊德的这个概念仍然不断地被证实,对于不安的惊恐的儿童来说,大部分确实如此;就全人类来说,也的确是这个现状,但就健康幸福、天真的儿童来说,这个现状则不能令人满意,此概念也与实际不相符。在这些儿童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对于成长、成熟的渴望,他们像扔掉一双穿破的袜子一样扔掉过时的顺应。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清晰地看到对于获得新技能的渴望,而且也看到重新享有它时的最明显的快乐,这就是K·经勒所说的功能渴望。

对于各种派别里的这些作者来说,著名的有弗洛姆、霍尼、荣格、C·比勒、安吉

尔、罗杰斯、G·奥尔波特、沙赫特、林德。对于一些天主教的心理学家来说,成长、个体化、自主、自我实现等等,全都是标示模糊地觉察到的领域的大致同义的术语,而不是严格确定的概念。我认为,现在确定这个还行不通,而且也与需要不相符,这种不是从熟知的事实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定义,容易起阻碍和歪曲的作用,而不是起好的作用。因为在先验的基础上任意地制造出定义,就很可能是一种错误和误解。关于成长,就我们对它的了解来看,现在还未达到足以妥善地给它下定义的程度。

成长的意义即可以由正面加以说明,也可以借助反面来衬托、体现,即它不是什么,例如它和平衡、体内平衡、紧张、降低是不同的。然而,这不是给它下定义。

成长概念的倡导者提出这一概念的原因有二,一方面他们对现有理论不赞成;二是这些理论没有某些新理论在内;部分是因为在旧的价值体系崩溃之后,确实需要能提供关于更好的、新的、人道主义的价值体系的理论和概念。

然而,眼前这个论述大多是从直接研究心理上健康的个体中引伸出来的。采取这种做法,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固有兴趣,而且也是为了给治疗和病理理论以及价值理论提供比较牢固的基础。教育、家庭教养、心理治疗和自我憎爱分明的真正目标,在我看来似乎能通过这样的直接接触来揭示。成长的最终产物是能够教给我们在成功过程中需要懂得的知识。

另外,我也直率地推论出这种直接研究好人而不是坏人、健康人而不是病态人的体

积法,以及对于普通心理学各种可能的积极后果以及消极后果。我应该预先告诉你们,在某人重复了这个研究之前,这些资料不能看成是确实的。投射的可能性是很现实的,当然这不可能被研究者自己察觉到。现在,我准备对健康人和非健康人的动机生活的差异做一下论述,即对由成长性需要激发的人和由基本需要激发的人做一下对比。

就所涉及的动机状态来说,健康人的安全、从属、爱、尊重和自尊等等基本需要已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他们现在主要是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激发(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个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