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入门
46116100000015

第15章 铜镜(1)

我们可以想见,在古老的石器时代,人们的日用品中并无镜子一类的东西,人们为了整容照面,得到清溪旁才能看到倒影,到了青铜器时代的殷商时期,人们发现可以用“鉴”这种盛水器来映人面容,所以古时往往将“镜”称为“鉴”。后来,又发现只需打磨光亮的铜片便可照人,这样,铜镜的制作便开始了。再后来又发明了在铜镜表面镀“玄锡(汞)”的工艺,使得其照视效果更好。唐太宗有句名言,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端品行;以史为鉴,可以治天下。”此中之“鉴”,即指铜镜也。

由于使用的便利,铜镜很快便广泛流行起来。现在我们可以从不少古代的文字记载中得知这一情况。《战国策》中有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很有趣,邹忌是个美男子,因此每每揽镜自许,后来听说有一个叫徐公的男子更美,于是邹忌便问自己的妻子、小妾及来访客人打听,要比较自己与徐公谁更美,得到的回答是对他众口一词的称赞。后来徐公一日来访,邹忌才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

邹忌经过思考悟出,自己之所以受骗,是因为妻子爱自己,小妾怕自己,客人有求于自己。于是邹忌便从这一事件中受到启发而向齐王纳谏。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铜镜的流行程度,因为能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总是常见的,这样人们才容易理解。

铜镜自流行伊始,除正面磨光外,也如同当时常见的铜器一样,在镜背铸上种种象形图纹或原始的禽兽花纹,并另铸字铭。

中国铜镜的起源现在暂时是以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为起始;材料是铜锡合金;形制是以圆形为主,兼有多种形状;在纹饰方面则随着时代的习尚变化而衍进,以至完全变成民间艺术。

春秋战国以后,虽然随着“礼崩乐坏”和铁器的兴盛,青铜器的运用逐渐减少,但作为美饰工具的铜镜工艺却不断发展进步,且在汉唐时期达到顶峰,并一直延续至明末清初。

铜镜本身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其“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备焉,莫镜若也”。它铸造精致,形态多姿多彩,纹饰华丽,铭文丰富,在“……东西古代文化圈之金属中,中国之镜鉴为特征最多之工艺品”。中国的铜镜实际上是诗、书、画的综合体,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铜镜背面所铸的各种花纹与铭文,都代表着当时时代的特定背景,反映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与时代风尚,又因镜背面积有限,其上所铸内容便极具典型性,这就为后世人们认识与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铜镜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铜镜并非自问世以来即一成不变,而是随时代不断演变,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所以它是古代墓葬断代的标准器之一,所以铜镜在考古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铜镜各部位的名称中国古代铜镜种类众多,名称也非常复杂,叫法不一,这里,根据铜镜研究中已有定论的名称及最新的一些资料,作一些简要的介绍。一面铜镜,可分为形制、镜面、背面、钮、钮座、内区、中区、外区、边缘、铭带、镜铭、主题纹饰等。形制,即镜形,指铜镜的平面形状,如圆形、方形、菱花形、葵花形、有柄形等。

镜面,即镜的正面,打磨得很平亮,可供人们正衣冠,饰面容。背面,即镜面的反面,一般都铸有花纹、字铭。钮,在镜背的中央,有孔,可以从中系带,可以用手把持或系在镜台上。常见的有弓形(桥形)、乳状、弦纹、圆形、兽形钮等。钮座,即在钮的周围,紧连着钮的装饰部分,如素圆钮座、花瓣钮座、连珠钮座等。内区、中区、外区,是指镜背铸有纹饰的各部分,也有的铜镜不分区,有的镜背以钮为中心,以各种形式的圆圈组成几个同心圆,靠近钮的部分为内区,其外为中区、外区。

边缘,指镜背的最外缘。铭带,指铸有铭文的部分。镜铭,指镜背上所铸的文字。

主题纹饰,指镜背纹饰中的主要部分。镜背分内外区者,一般以内区纹饰为主题纹饰。

二、中国铜镜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的铜镜,以圆形穿钮为基本形式(西方多为带柄镜),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个性特征,技艺高妙,形制多样,内涵丰富,集诗情画意于一身,是诗、书、画的综合体。

首先,我国铜镜属圆板具钮镜系统,镜形多为满月形,但也不拘泥于圆形,各种形状层出不穷,如古人又把铜镜称为“菱花”,就是根据镜形而来的。

再从主题装饰图案来看,历代皆各具特色,既有创新,又有继承,种类繁复,不能尽数。其中的重要题材当推各类珍禽异兽,特别是对龙凤淋漓尽致地刻画,表现了古代人们浪漫的遐思,不懈的追求。看那战国时代蜿蜒游走的蟠螭、蟠虺,到明清时代腾云驾雾,与大气相生相依的云龙;再看那战国时代天真稚拙的凤鸟,到唐代活力充溢的双鸾,还有那灵秀吉祥的凤鸟,都无不回响着远古时代那些神秘图腾的余韵。更有那些名称奇异,甚或无法命名的各种怪兽,都体现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及无限的创造力,神话故事也是中国铜镜的一个重要题材,工匠们或发思古之幽情,模拟出前人的种种传说;或凭思绪上天入地,率性地探究仙人的生活,甚至异想天开地让仙人共舞,兽人同欢。这些图案或直率、或婉约、或露骨、或含蓄,宣泄着作者们自身的追求,使那小小的镜背如同万花筒般五彩纷呈,变幻无穷。

我国古铜镜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在它那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上,也反映在那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上,特别是战国、两汉、唐代的特种加工镜,如涂朱彩绘镜、螺钿镜、金银镜、金银错镜、鎏金镜、包金镜、漆背加彩画镜、金银平脱镜、彩漆绘嵌琉璃镜等,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卓越的创造与贡献,使青铜工艺更加华美壮观。宋代又将铜镜称为“照子”,宋镜虽然没有战国和汉唐的华丽繁缛,但却更注重铜镜造型的精巧和变化,出现了很多特殊形状的镜式,纹饰的布局也更为灵活随意,丰富了中国铜镜文化。

在铜镜艺术中必须一提的还有铭文。铭文的书体是书法艺术的折射,它经过了篆书、篆隶、隶书到楷书,特别是隋唐铭文,大多是字形扩大的正楷体,字体清晰,笔法纤巧而不苟,表现出十足的瑰丽和华美。另外,铭文的内容也仿佛是诗经的重现抑或继续,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及亘古不变的情感。

汉代铭文种类极繁,除纪年、纪事、纪名外,还可分为四类。一类为男女间的赠答,哀感顽艳,脍炙人口,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服者富贵蕃昌,长相思……君有行,妾有忧,行有日,返无期,愿君强饭多勉之,仰天太息长相思,毋久。”“见日之光,美人在旁”,“久不见,侍前希,秋风起,予志悲”,“愿长相思,幸毋相忘”等。一类为用于庆祝的,如“长生”、“长宜子孙”、“君宜高官”等。有歌功颂德,宣示威武的,如:

“王氏作竟四夷服,多贺新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服,风雨时节五谷熟”,“官位尊,众显禄食,长保二亲得天力,寿如金石佳且好”等。还有一类为表现神话传说的,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徊徘名山采芝草,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