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入门
46116100000014

第14章 古钱币(2)

先秦货币中,“齐法化”刀币的出土和存世量较大,其中“三字刀”最多,每枚不过几百元,品相特好的不过一两千元,但“五字刀”就贵多了,如“既墨之法化”要10000万元以上,若有“六字刀”、“七字刀”,价格就非同小可了。再说布币,一般“空首平肩”大布属于早期布币,留存量相对较小,一枚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与刀币不同的事,布币的铸造地多,钱文也多,各地所铸的布币存世量也有所区别,较稀少的有“商布”、“高布”、“毫布”、“羊布”、“宗布”、“羔布”、“工布”、“于布”、“兹氏布”、“耶山布”、“榆乡布”、“杜丘布”、“平阳布”、“平周布”、“阴平布”、“鱼邑布”、“安阴二”、“卢氏涅金”、“离石”等,一般要10000万元以上,而特别珍贵的“安周布”、“丹布”、“文布”就要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一枚了。而另有一种三孔圆足布,因为传世量极少,每枚都在十万元以上。

唐代发行的钱币种类比较单一,传世量也比较大,像一般的“开元通宝”不过数十元左右,但有些背文传世较少的则价格稍高,如背左“蓝”字、背上“太”字、背下倒“平”字、背上“福”字等,就在1000元左右,而背上下“永”字的“开元通宝”因传世很少,就要在5000元以上了。“乾元重宝”也差不多,因传世多寡而各有差异。

五代十国币制较乱,钱文众多,但因为战乱频繁,朝代更替又快,因此这一时期的钱币因存世量少反而值钱,其中属于比较稀少的有楚马殷“天策府宝”光背铜质楷书折十,价在20000元以上;前蜀王衍“乾德元宝”楷书大钱也在20000元以上;闵王审知“开元通宝”铜质背巨星者要100000万元以上等。

两宋钱币钱文版别众多,传世多寡不一,其中传世较少的有北宋真宗“咸平元宝”光背宽大型在10000元左右,北宋神宗“熙宁通宝”铁母铜质在20000元左右;北宋钦宗“靖康通宝”铜质在10000元左右,银质在数万元左右;南宋孝宗“乾道元宝”背上“正”字者在10000元左右;西夏文的几种钱币都比较稀少,其中惠宗“大安通宝”光背西夏文或汉文隶字都在数万元以上。

元代以纸币为主,铜质制钱铸造不多,大多在千元以上;其中忽必烈铸“中统元宝”

多在万元左右,背四星和光背篆字者则在数万元左右;元成宗铸“元贞通宝”中大型均在10000至30000元之间;元惠帝铸“元统元宝”中大型也都在10000元左右;元英宗“至治通宝”楷书在10000元以上。

明代在各地设有铸钱局,除正面年号外,往往在背面铸刻产地或其他字纹,因此研究明代钱币必须了解其背文,如朱元璋铸“大中通宝”一般的在千元左右,而背上“京”字、“济”字、“鄂”字等则在10000元左右;明熹宗“天启通宝”背文“天启元年”者在5000元左右;明孝宗“弘治通宝”楷字光背折十钱在20000元以上;明神宗“万历通宝”光背折五十大型者值100000万元左右。清代铸币比较规范,传世量也比较大,所以各个时代的年号钱多比较便宜,但其中有些大钱或特殊背文钱因传世量少而价钱较高,如顺治铸“顺治通宝”背二龙戏珠折四十大钱在20000元以上;康熙铸“康熙通宝”背上“已”满汉文“福”、柏上“寅”满汉文“福”、背上“丑”满汉文“福”、背“宝源”折十大钱等价值10000元左右;嘉庆铸“嘉庆通宝”背“宝川”折十形5000元左右;咸丰铸“咸丰通宝”背“宝泉十文”大钱在20000元左右。另外,除历朝历代正统王朝铸造发行的钱币外,还有各时代农民起义政权、地方割据或叛乱政权等也有铸造发行钱币的,如唐史思明的“得壹元宝”,价格在1000元至8000元之间;北宋李顺“应运元宝”在5000至10000元之间;明末张献忠“西王赏功”大型金银钱则高达数万元以上。还有前段时间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叫“寻找工字银元”。讲的是红军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模仿“墨西哥鹰洋”铸造了一种加刻“工”字的银元,因为极其稀少,据说现在市场价已经达到人民币20万左右,进一步验证了钱币市场“钱以稀为贵”的硬道理。

还有各个时代除正常流通的铜铁制钱外,还有用来作为样钱的“雕母”钱,往往用精铜乃至黄金制造,十分精美,非同类一般制钱价格可比,另外还有铸模用的“范钱”,镇库用的“库钱”等,皆比一般制钱价值要高。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因为古钱币市场并非一个标准的交易市场,最后价格的形成往往受几个方面的影响:(1)受买卖双方对该古币的价值认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成交价格大致会在二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2)受买卖双方对该古币增值期许的影响,买卖双方根据自己对该古币现在或经后的增值能力提出自己愿意接受的价格。(3)取决于买方的经济承受力以及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4)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另外还有辟邪用的“压胜钱”(或曰“厌胜钱”),喜庆用的“吉言钱”,重大纪念活动专门铸造的“纪念币”等等,都属于古钱币的范畴。

若各位要加入古钱币的收藏大军,对目前市场古钱价格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则仅有此“偷工减料”的一点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当前有关古钱币的专门论著并不少,一定要找几本古钱谱和市场参考价格的专业书籍来读读,定能对诸君有所帮助。

三、古钱币的作伪及其鉴别五年前,我们系(历史系)一个学生在菜市遇一农妇,言家中拆老房时发现十余枚古钱,问该学生可有兴趣购买。因我上课时曾与学生讲,过去建房时常于梁上柱脚等处放置钱币,以图兴旺吉利,我小时便有这样的发现经历。该生闻农妇言之情形与卞老师所讲不谋而合,便不问钱之真伪,正好手中刚领了困难补助300元,在巨大的利润空间诱惑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以300元购得古币十枚,计有:“光绪元宝”两枚;“开国纪念币”(“袁大头”)六枚;“四川军政府造双旗纹二十文铜币”两枚。得手后该生欣喜若狂,当晚找到卞老师“估价”。

不用我告诉答案,诸位恐怕早已明白结局的悲惨:十枚古钱,除“四川军政府造双旗纹二十文铜币”两枚为真币外(当时市价十元左右),其他悉数皆假。接下来这位吃困难补助的学生三个月没沾荤菜,再不敢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写此文前又去古钱市场逛了一圈,竟然发现这不起眼的“小古董”居然也是赝品充斥,上至春秋战国,下至中华民国,各时代皆有假币兜售,其中伪品比较集中在这样几种古钱类:(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布币,其中又以各种铭文的平首圆肩方足布居多;(2)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明刀”和“齐去化刀”;(3)新莽时期布型币“大布黄千”以及少量“错刀”;(4)太平天国铸“太平天国”背文“圣宝”折五十大钱(真币市价在20000元以上);(5)“光绪元宝”龙纹银币;(6)袁世凯“开国纪念币”等。

这些伪品大多具有以下特点:(1)大多以合金铸造,钱体肥瘦不均;(2)锈迹漂浮,没有吃透钱肉;(3)钱文字体滞涩瘫软,不够挺拔,如新莽“大布黄千”的拖笔没有真品挺拔秀丽的悬针篆意;(4)纹饰边沿模糊,字体排列不够精整等。

古钱伪仿之法极为多样,手段也各不同,常见者有如下几种:

1.仿原币形翻铸这是一种原原本本的伪造方法。先用真品古钱品相上佳者制成沙范,再用古钱或别的古铜器熔化浇铸成形。但这只是“形似”的一步,因为这样翻铸而成的钱颇显新意。所以下一步就是要使之古旧“神似”,即做旧,其法常用铁屑、铜屑、硝酸盐以及其他有腐蚀性的物质混合成膏样,涂在新翻钱之上,并埋入地下。经三伏盛夏以后挖出,于是铜铁屑就变成红、绿锈斑,与出土古钱无异,但若仔细辨识,仍会发现。因为新翻钱上往往会粘上一些细小的沙粒,因为多是沙型钱范,表面也较粗糙,泛出新铜的气色,故明眼人不难识破。

2.起字改刻即是用没有字的或光背古钱,选大小相同的古钱进行仿造。欲仿的钱品一经选妥,就要照钱谱上的图样和文字描下再雕刻在上面,再用造伪锈的做旧之法,使其生锈如真。或者一般常见的古钱上挖去一字或两字,再熔铜填补,或用其他物质填充,再刻上珍品钱名,或胡乱加刻文字,星月花纹,造成“新种”。

3.合拼法有些古钱,其文字排列颇为奇特,如五铢钱两面都有相同的文字,或是正合背或是反合背。泉货也有两面都没有文字的,这样就为伪仿此类古钱提供了客观条件。其方法是将相同的两枚古币,分别磨去一面,使之成原币的一半厚薄,再将此两半焊粘合一,这样就制成双面或合背钱。由于这两半都是真古钱,所以粘拼的合背伪钱极难识别,但知道有这种伪造方法后,可以仔细审视出钱体上的缝隙或粘合痕。另外如将此类伪钱轻轻摔打,大多有某种异样的破器声,以此也可以大体识别。如果是银元,伪仿者可能会将银元从中剥开,挖去内里的白银,再填以铁、铜或其他东西,然后焊粘起来,此类伪钱可从其裂缝处看出破绽。有些较拙劣的仿品,只要在边口稍稍锉磨,即会出现铜红色。

另外还有一种合拼方式,就是将两枚完全不相干的古钱合拼在一起,如左图;先找来一枚普通北宋大钱,挖去其内部文字地章,只保留外缘,然后嵌入开元通宝小平钱,改制成一枚罕见的宽缘开元通宝大钱,从两枚普通古币摇身一变成为一枚珍稀古钱,讹取高价。

伪仿古钱采用各种各样的作旧方法,手段有高低之分,高明者如像上面介绍的翻铸的作旧,低一些的则简单地埋于地下一段时间或在表面涂以漆作成绿锈,更拙劣者则是在仿钱上直接涂抹泥土以充出土真品,集古币的人只要留心细致观察,并经常审视,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识别伪钱的眼力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马健先生《钱币的投资价值与市场价格》,《收藏》杂志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