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蛾体翅覆盖鳞片,口器虹吸式,幼虫除3对胸足外,一般还有5对腹足,腹足端部生有趾钩,这是蛾体态共同点。菇蛾品种不同,翅膀、体态长短,大小、色彩各异。谷蛾成虫体长5~8毫米,翅展10~16毫米;头项有显著灰黄色毛丛;前后翅均有灰黑色长缘毛,体及足为灰黄色。卵长约0-3毫米,扁平椭圆形,淡黄白色,有光泽。幼虫体长7~9毫米,头部灰黄色至暗褐色,虫体色浅。蛹长6.5毫米,体形稍细长,腹面黄褐色,背面色稍深。印度螟蛾体长6.5~9毫米,翅展13~18毫米,身体密被灰褐色及红褐色鳞片,下唇须向前伸,末节稍向下。前翅狭长,基部2/5翅面灰白色,头部3/5红褐色:有3条铅灰色横纹,中横线内侧的横纹呈波形,外缘线内侧各有一条;后翅灰白色,缘毛暗灰色。
防治方法:
(1)控制虫源。耳房应安装纱门纱窗,防止成虫进入室内,减少虫源。野外栽培注意环境卫生,清除周围杂草,杜绝虫源。
(2)人工捕杀。成虫不喜光,多停在暗处,结合菌袋翻堆时捕杀;初孵化幼虫多爬到接种穴上,应及时进行捕捉;预蛹前期2~3天老熟幼虫外出活动,应加强预测其活动盛期加以捉捕。
(3)药剂防治。发现虫H密度较大时,每批银耳采收后,耳房内可用克蛾宝2000~3000倍液,或用夜蛾净1500~2000倍液喷洒,也可用5%0锐劲特悬乳剂1500~2000倍液等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