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银耳
45992600000047

第47章 菌种通常表现出哪些生理病害?

(1)不吃料。正常的条件下接种5~7天后菌丝仍不能定植吃料。这种情况多属菌龄太长,菌种过熟,基质水分和营养枯竭,菌丝失去活力。

(2)退菌。接种后10天左右,耳友菌丝呈白色延伸至10厘米时,靠接种口的菌丝由黑色逐步变淡灰;菌丝前端由白色转为粉红色,停止生长。这多是气温低,制种时无保温设施,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致使耳友菌丝失去生活力,造成衰弱至死,俗称“死灰”。

(3)菌丝难结团。在栽培中常出现袋内耳友菌丝生长良好,分泌黑褐色素正常,但穴内菌丝久久不能形成“白毛团”。其原因多为银耳菌丝遇到高温季节,菌丝活力减退;此种病状往往被误认为“杨梅霜杆菌”危害。

(4)幼耳停止发育。接种18~20天进入幼耳生长阶段,袋内耳友菌丝满袋,由黑色逐渐褪为灰白色,分泌出不均匀的块状黑色菌丝,导致幼耳停止发育。此类多因耳友菌丝长期使用而退化,无法在培养基中分解和吸收养分提供给幼耳生长。

(5)畸形变异。子实体发育期,耳片长短不齐,稀密不匀,耳片偏薄,朵形不圆,菇农常称为“疯癫菇”,其品质差,产量低。其原因与菌种传代次数过多,发生变异有关。特别是长期沿用基内分离育种方法,既缺乏保种设施,又没进行提纯复壮,导致种性变异。

(6)耳蒂黑斑。子实体采收时,发现黄色耳蒂中常有深浅不一的黑色斑点。加工时通过挖蒂,而又造成朵形松散不成朵,影响商品价值。其原因长期沿用一种单一的分离制种方法,加上培养过程条件不适,致使银耳菌丝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萎缩、发烂、发黑,有效的芽孢照常生长,包裹了萎缩的烂黑芽孢子,形成耳蒂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