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竹荪
45979200000057

第57章 竹荪的生理性病害有哪些种类?有哪些防治措施?

竹荪的生理病害是指因管理不当,竹荪在出菇阶段往往出现菌蕾萎烂、外膜增厚、破口抽柄困难、子实体变异等不良现象,此称生理性病害,会直接影响竹荪的质量及经济效益。生理性病害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如下:

(1)缺水性萎蕾。菌蕾色变浅黄,外膜收缩皱折,手抓菌蕾内外滑脱,撕开肉质呈白色,质地柔软,闻之无味。

检测:翻开培养料,菌丝萎黄,基料干燥松散,含水量40%~45%。

产生的原因:堆料播种时水分不足,或将料晾干、晒干;通风过量,或罩膜不密,有破洞;光照过强,水分蒸发量大。

预防措施:夜间灌跑马水于畦沟内,清早排除,补充基料水分;喷头朝上喷雾状水增湿,提高空气相对湿度,然后罩膜保湿;调节荫棚遮盖物,避免强光直射。

(2)渍水性萎蕾。菌蕾褐色,外膜皱纹清晰,手抓菌蕾向外滑脱,撕开肉质呈褐色或紫黑色,质地脆,闻有呕吐物味。

检测:基料黄色,菌丝雪白粗壮,下层基料黑色,菌丝少,折断基料明显渍水,含水量70%以上。

产生的原因:场地整理欠妥,畦面四周高于中间,畦沟超过料底;喷水过量,基料积水;覆土过厚或土质板结,透气性差,水分蒸发难。

预防措施:挖深畦沟,排除积水;挖去畦床两边外沿覆土,用毛竹管插进畦床料内,让空气透进基料,蒸发掉内含水分,然后再行覆土;增加通风次数,适当延长通风时间;畦内凹陷,积水难排的,应采取剖开沟,让积水流出后复原。

(3)病毒性烂蕾。菌蕾黑褐色,外膜收缩脱节,摇动即断,手捏肉质呈豆腐渣状,色极黑,闻有氨水味。

检测:去表层覆土,可见菌丝发霉,基料2厘米以下菌丝正常。

产生的原因:放线菌或其他杂菌感染菌蕾。

预防措施:受害部位及四周5厘米处撒上石灰粉,2天后清除残余,重新堆料覆土;减少或暂停喷水,降低土壤和空气相对湿度,抑制杂菌滋生蔓延;加强通风,使畦床内空气新鲜。

(4)外膜增厚、破口困难。菌蕾饱满,膜纹粗,色深褐色,多发生在后期,久停不变。检测:撕开外膜可见比正常情况增厚2~3倍,且质硬,拉而不断。

产生的原因:气温较高,为防御和抵制外界不良环境,菌蕾内部加强新陈代谢,细胞内营养不断输入到外膜,使其不断增厚。

预防措施:用刀片在菌膜尖端划开“×”字形口,使营养液外流,即可收缩抽柄。如果1天后仍未抽柄,可在早晨剥开外膜,并喷水罩膜保温2小时,即可抽柄、撒裙。

(5)菌裙粘连不垂。抽柄正常,菌裙紧粘在菌盖的边沿,难以撒裙下垂。

产生的原因:多因罩膜不密,保湿差,畦床内干燥,相对湿度低于75%,致使菌裙闭守,无法伸张而粘连。

预防措施:重水喷洒,罩紧盖膜,1~2小时后揭膜通风;畦沟灌浅水以增加土壤相对湿度;减弱荫棚光照。

(6)子实体鹿角形。菌柄正常抽出,菌裙2/3收缩粘贴,另1/3垂直或向上,呈鹿角状。

产生的原因:缺氧,没有进行常规通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当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1%时,菌裙难以形成,甚至溃烂)。

预防措施:增加通风次数,适当延长通风时间;荫棚南北向草帘打开一个通风窗,使空气流畅;用井水或泉水喷雾增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