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季节:人工栽培的竹荪有春种秋荪和秋种春荪。春播在惊蛰前后,秋种则以白露、秋分为宜,严忌在酷暑和严冬时栽培。
(2)优良荪种的鉴定:优良种初为纯白色,正常的适龄荪种转色后均有明显的色素。长裙竹荪多为粉红色,间有紫色;短裙竹荪则紫色较多,这是识别荪种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生长良好的荪种菌丝常呈洁白晶亮的线状或丝状,气生菌丝长,短裙竹荪似绒毛团,棘托竹荪则无白线头状四处伸展,表面菌丝壮实浓密。衰老退化的菌丝根本看不到气生菌丝,易萎缩吐黄水珠,甚至自溶,严忌用于生产。
(3)场地选择:可选择枝繁叶茂、水源充足、土质肥沃、空气新鲜的竹林、果园和常绿阔叶林作场地,但以楠竹林为最佳,其中尤以长过野生竹荪的竹林地最为理想,也可与大棚蔬菜(如黄瓜、番茄、辣椒等)和农作物(如玉米、棉花、甘蔗等)间、套种。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应搭建简易塑料小棚,覆盖薄膜、草帘,进行园田化栽培。
(4)培养料堆制发酵:
其一,方法。将准备栽培利用的废竹料或其他阔叶段木(可选用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切成宽厚各1~2厘米,长10~20厘米的小碎片,再将其全部浸入0.5%的石灰水中浸泡7天,闻之有酸味后再加拌其他辅料和药剂及适量菜园、果园土,按所要求的料水比进行堆制发酵,先撒一层石灰粉垫底,再将拌制的料堆成宽、高各1米,长度不限的料堆,每次拌料一般不超过1000千克。培养料堆制方法有常规堆料法、快速控温堆料法及太阳能后发酵堆制法,其基本形式是堆顶成凸形,两边基本直立。堆制发酵的培养料含水量一般不低于75%,覆盖塑料膜后在58℃~60℃料温下维持5~7天,其间翻堆3次,闻之有浓烈的酸酒味时即可开堆降温到30℃,并立即投入栽培,严忌久置,以防变质或感染杂菌。
其二,堆闷发酵的优点。①均衡调节料、水比和酸碱度。②以强制性高温使料堆发生糖化反应,并促使各种好热性有益微生物快速繁殖并产生抗生素、微生物多聚糖和酚类化合物。③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添加的土壤也得到了充分的腐化,便于竹荪的直接吸收利用。④由于培养基的基质得以充分分解,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且浓度越升越高,可有效抑制杂菌及病虫害的发生与繁殖。
(5)栽培方法:一是畦栽,即在选好的场地整畦、铺料、播种;二是间作套种,即在室内制好菌袋后放入林果园、蔬菜地或大田作物空行间出荪。下面介绍园田化床畦栽培法:
先在选好的场地上整地作畦,畦宽1~1.2米,畦深25厘米,长不限。床畦挖好后,喷洒1次重石灰水,待床底稍干后撒一层草木灰,然后铺一层10厘米厚的发酵料,在料面撒一层蚕豆大小的竹荪种。依此放第二层,厚度为5厘米,重播表层菌种。要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利于菌丝速生旺长,提早封床,以防止杂菌滋生和病虫害入侵。播种量为每平方米用种1.5~2.5千克,用料20~22千克。共铺料两层,播两层种,最后畦床上覆一层5~10厘米厚的、用0.5%的敌敌畏或敌百虫拌过的消毒灭虫的腐殖土,覆土和遮盖面积均需超过床畦40~50厘米,使整个床畦呈龟背形。最后将料面稍压平实,插上一支温度计,悬挂一支干湿计,以利于观察和调控温、湿度。
(6)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开好排水沟。竹荪菌丝活性弱,生长缓慢,既不耐水,也不耐旱,故应在床畦边开设排水沟,遇有风雨或干旱,应加以遮盖或灌水,以防旱或保湿。
其二,播种后的前期发菌管理。主要是控制外界气温偏高和畦内料温升高,防止高温烧菌,为此可结合早、晚通风和用排水沟蓄水的办法来降低床畦温度。
其三,后期管理。主要是增加光照和灌水次数,拉大昼夜温差,以诱光和变温催菇。冬季灌水半月1次,春季灌水每周1次,夏季灌水较少,如遇梅雨季节还要注意排水。灌水的水势要稳,以防冲散床畦覆土层。如属林地或菜园、大田的脱袋栽培,一般应掌握在覆土10天以后灌水,保持土壤经常湿润,防止外湿内干,影响出荪,因为结实性的竹荪菌索必须借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和高水分的溶解输送伸至地下30~50厘米,才能长荪。覆土约2个月后,开始出现大量幼小菌蕾,这时,要提高土壤含水量到70%为宜。10天后继续增加土壤湿度到75%和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每天轻喷水2~3次。当菌蛋长到鸡蛋大小,顶端凸起呈尖嘴桃形时,表明该菌次日清晨将破壳放裙,此时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到95%为最好。
(7)采收与加工:竹荪放裙时间极短,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竹荪放裙后,仅几小时就变软倒伏。竹荪子实体呈钟罩形,成熟的标志是菌冠上的孢子胶体自溶滴落。一般每平方米可产3~4千克鲜荪,一次播种,连收3年。竹荪采收后,可晒干或烘干,确认纯干后用塑料袋或砂贮藏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