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对联
45860900000005

第5章 政治家与对联(5)

1930年,邓小平和张云逸率领红七军从右江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途经广西北部重镇三防时,他们将沿途搜集到的一些民谣和对联加以整理、张贴,用于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其中贴于团防局大门口的一副对联:

七寨诸公,牛公羊公狗公。谁谓无公?公里暗藏私,公心奚在?

公道何存?似此办公真刻薄;三防总局,烟局酒局赌局,都是骗局!局分上下口,局内者甘。

局外者晋!何时了局颂升平。

此联对仗工整,字句铿锵,讽刺深刻,入木三分,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1939年4月,邓小平带领一伙年轻人从西安到延安,一路上讲故事说笑话非常热闹。邓小平给大家讲的是一副对联:

列为无产者;宁不革命乎?

邓小平问大家:“你们谈谈这副对联的形式和意义有什么特点?”

一位青年战士说:“这副对联嵌着列宁的名字。”邓小平高兴地说:“对!

这叫嵌名联。我们工农无产阶级战士,就要永远记住革命导师列宁的教导,消灭剥削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副很好的格言联和述志联。

1994年春节期间,九十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上海新建的现代化浦东大桥时,情不白禁地吟咏一副对联: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女儿毛毛在旁高兴地说:“多少年没听到您作诗了!”邓小平说:

“这不是诗,这是我送给上海人民的一副对联。”

邓小平故居长联

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的邓小平故居,有两副楹联。一副是四川省文联主席马识途的大作: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助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另一副的作者叫刘利,是省楹联协会理事,在省建材工业局供职。他撰写的“小平故居长联”轰动海内外,并广为流传。联曰:

小事宏观大事微观,成事纵横观,败事主客观,牢树英雄宇宙观。隆焉壮也!深谋善断,手理万机,争朝夕,筹议维新。忆曩昔峥嵘岁月,旅法留苏,备尝艰险话长征:中原逐鹿,桂岭打狼,淮海缚龙,巴川捉鳖。为解放鸿基,殊勋屡建。抗群魔,枉重灾,竟落得抄家削籍乐抱初衷无悔:耿耿兮,怀萦积愤,笃行马列志弥坚。十年浩劫几度沉浮,不减英雄本色。九州思治,回挽狂澜,净扫红羊甘受命。昭雷顺民情。错冤假案全甄:洗余污,消余悸,废墟拨乱,弘扬务实精神。倏闻鼙鼓乍喧,仰赖才通韬略,军威赫赫滇陲震还我金瓯推贤荐智,古崇尧禅舜谦:惩佞诛奸,近斥江欺林篡。高风亮节彪炳千秋,举世尊称当代伟人。堂堂仪貌,秩秩德音岱岳登峰天下小;平时剑气战时勇气,穷时傲骨气,达时豪迈气,素标俊彦凌霄气。卓尔康哉!灼见真知,身兼数任,辨是非,指挥若定。看今辰锦绣河山翔鸾集凤。犹记忧欢图永固:厂矿扩权,农渔包产,税盈同课党政分工。对共和绪业,构想常抒。统一国,存两制,已会签复港收濠喜传夙愿将酬:拳拳者,腹置专诚,早合台澎心更切。廿纪嘉猷双番增殖,倍钦俊彦襟灵。亿户脱贫,振兴华夏,紧催赤骥欲腾空。律科孚众望残陋陈规尽破:开自锢,启自封,肃弊纠偏控占攻尖领域。漫谓特区刚辟,敬蒙汁盖研桑,捷报频频琼岛彰琢斯玉璞,引技融资,外促欧交美贸:择优蕴粹。内裹体改枢移。裕庶强邦。晖荣百族,环球盛赞亚洲奇迹。奕奕神功,皇皇正道乾元转斗阶平。

这副长联共五百字。上联侧重历史性政治风云和武装斗争的描写,展示了一幅辉煌灿烂的人生画卷。歌颂邓小平善于以小见大、以大窥小、纵观全局的辩证思维和马列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下联侧重现实性经济建设和远景构想,刻画了一代伟人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的光辉形象。赞扬邓小平困境时不向邪恶低头、顺境时宽宏大量的风范,以及爱国为民的英雄气概。全联引史焕彩,化典生辉,文字精当,笔触流畅,遣辞协律,格调典雅,堪称当今联坛鸿篇巨制。联语在上下联起笔和收笔处,重复镶嵌“小平”二字,自然顺当,匠心独具。

据有关资料介绍,1994年冬,小平故居经修葺后对外开放,刘利从成都回到家乡广安参观了小平故居,发现门楹无对联,遂萌发了为小平故居恭撰对联的强烈愿望。他立即动手搜集资料,构思制作,三易其稿,花费三年心血,于1997年1月定稿。此联当年参加中国楹联协会等单位举办的“言志联创作有奖比赛”荣获一等奖中的第一名,先后被各大报纸转载,好评如潮,使这副对联得到了广泛流传。

挽邓小平的长联

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据《文汇报》介绍,撰写邓小平故居长联的刘利先生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潜心创作,又撰写了一副长达三百字的挽邓小平同志长联。长联问世后,刘利先生如释重负,他“终于偿还了这份乡情”。联云:

一世风云,赫赫雄威震。八斗韬才,狠抓拨乱纠偏:神州防震荡。争朝夕,兴废运筹,抒构想绘宏图,赢得英声远播:总设计师民共仰。奕奕皇皇,清徽不可泯。广树丰碑五岳小九垓再誉新功:

农户脱贫,商家转轨。收复金瓯国国陲。殷期宝岛回归谈六条卓见,寄语台湾,例当仍步前踪,雄张两制,尧天舜甸笑开颜,椽笔十车,工联百副,咸颂伟人烈概,肃对九三苟老,劲节嘉猷,长使环球申敬仰。

三番劫难,铮铮浩气横。满腔义愤怒斥推波助澜:沧海任横流。搅乾坤,是非颠倒,枉奇冤,罹黜罪,惊闻恶谤狂呼:大走资派党同诛。纷纷扰扰正道岂容污。普沾渥惠四川先亿众频传胜事;渝宫题字,蓉馆拟名倡修铁路酬群志。倏报巨星陨落盼七月良辰,推轮香港,孰料竟成遗愿,浩叹千秋,蜀水巴山悲失色,白花万朵。赤帜半竿,倍增悼者疚怀,痛伤亿一乡亲,葵心泪眼,永教锦里动哀思。

上联侧重“一国两制”的独特构想,其中不乏叙述小平同志政治生涯中的精彩片断。如“殷期宝岛回归,谈六条卓见,寄语台湾,例当仍步前踪,雄张两制,尧天舜甸笑开颜”,指的是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京大学教授杨力字时,谈了大陆和台湾统一的六条设想,即海内外广为传诵的“邓六条”。按照“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促成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提供光辉范例。

下联侧重写邓小平十年浩劫的磨难,不难理解。在下联的后半部分展示了小平生活中的花絮:“渝宫题字”指小平在重庆检查工作时为市文化宫题写宫名:“蓉馆拟名”指小平为成都金牛宾馆拟定馆名:“推轮香港”意即坐着轮椅让人推着去香港看看。这句急转心愿竟成遗愿,恰当渲染增添了全联悲壮气氛。

通读这副挽联,气势宏大,脉络贯通,韵律低回,透出作者对邓小平的绵绵哀思。

董必武联壮志豪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一大”在上海开会期间受到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市南湖继续举行。董老自然对革命圣地南湖有着深厚的感情,解放后他曾两次重访南湖,并为南湖革命纪念馆写了一副抱柱楹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南湖湖心岛有座建于五代的烟雨楼,楼名取自唐代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意。这里晨烟暮雨,吞吐奇丽,是着名的风景区。董老撰联不状南湖佳景,而是触景生情,盛赞这个革命圣地的历史意义。这与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南湖时吟诗联对的意境相比,别开生面,更胜一筹。

另有一联悬挂在位于河北邯郸市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的烈士纪念堂。陵园建于1949年,纪念八路军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的烈士。

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昭日月:

作献身金鉴,死留正气壮河山。

“金鉴”,原意指光可照人的铜鉴,联语喻意为榜样。董老阐述的是革命的生死观:为革命而生,“有光芒昭日月”;为革命而献身,“留正气壮河山”。此联格调高昂,恰似一曲明心励志的正气歌。

195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为纪念福建厦门市集美镇获得解放,投资兴建了一座集美鳌园,历时四年竣工。董老撰联一副:

旋乾转坤,移山倒海;济人利物,震古铄今。

1965年2月,董老为四川成都武侯祠撰写过厅联一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时古今情。

上联集杜甫《蜀相》诗句,指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频烦”即频繁。下联指刘备和诸葛亮隆中相会,结下了流传万代的深厚情谊的佳话。

董老还有一副自勉联:

生活恰如鱼饮水;进修浑似燕衔泥。

董老是功勋卓着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但他从不躺在功劳簿上娱怀取乐,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以革命利益为重,密切联系群众。上联以“鱼饮水”为喻,告诫自己生活要大众化,不能脱离群众,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下联以“燕衔泥”为喻,告诫自己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断学习,不断汲取,做一名永葆青春的“进修”者。这副对联看似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实属天然浑成,朴实自然,不失为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佳作,称得上是修身养性的一副良药。

贺龙以联辨敌友

红军长征的时候,贺龙带领队伍途经慈利县的一个小村庄。在敌人的挑拨下,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四处躲藏。有一位叫楚狄知的私塾先生,平时胆小怕事,也跟着躲进深山岩洞。他因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受不住洞中的艰苦生活,便偷偷溜下山来,躲进村边的小树林里探听动静。他亲眼看到红军战士和留在村里的群众一起劳动,促膝谈心,亲如一家,心里备受启发。他想回山洞动员躲在那里的群众回村,刚走出树林就被红军哨兵发现,把他当作奸细抓住了。楚狄知连声解释说自己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哨兵却不肯放过。

这一情景被站在一旁的贺龙看得清清楚楚。贺龙走过来说:“既然你是教书先生,我出一对联考考你怎么样?”楚狄知认为一个当兵的粗人没有多少文化,自己教了一辈子的书,还能被考倒,便连声答应。贺龙看了看他那一副饱受饥寒的狼狈相,脱口而出:

白眉白须披白发,钻山钻洞,白受一番惊吓,吓煞吓煞,望先生此后莫听白匪鼓吹邪话;楚狄知一听,大为惊讶,没有想到这位扛枪杆子出身的红军战士,竟有如此超群的文才,一口气吐出五个“白”字,真乃绝妙上联。

他望着这位站在面前头戴五星帽、臂挂红袖章的战士,急中生智对出了下联:

红星红牌挂红旗,分田分地,红得万众欢喜。喜也喜也,愧老朽如今才识红军伸张正义。

他用了五个“红”字对五个“白”字,对仗工整得体。贺龙连声称赞,“先生才学过人。我是贺龙,让先生受惊了,抱歉,抱歉!”

楚狄知一听才知与自己面对面的是身经百战的贺龙将军,而且如此和蔼可亲。他感慨万分,于是又赠一上联:

两副对联认得将军是英才,敬仰敬仰!

贺龙立即回敬下联:

一场误会错将先生当奸细,误会误会!

两人哈哈大笑,从此结成了朋友。

谢觉哉早期对联

谢觉哉延安时期被尊称为“五老”之一。1905年,谢觉哉考中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末一科秀才。这是谢家祖上第一个秀才,他的父亲决定设宴受贺。可是谢觉哉并不开心,他忧国忧民,对家庭有一种叛逆心理。他在收礼的地方公开贴出一副对联:

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倒票”,指作者预测局势将发生变化,秀才的功名也将成为一纸空证明。果然,就在中榜不久科举制被废除了。上联说谢觉哉对科举功名存有疑虑:下联就应考“两三月”来对考官“打躬作揖”的揭露,和对那些送钱送物前来祝贺的地方绅士的嘲讽。

谢觉哉中秀才后选择了教馆生涯,开发民众智力。二十四岁时,谢觉哉看到乡间缺医少药的状况,于是弃教从医,随岳父学中医,以解救民间疾苦。他和岳父在乡间行医问诊的两年中,目睹官吏横行,豪绅肆虐,百姓生灵涂炭。他越来越深刻地感到“社会的病大于人体自身的病”,这在谢觉哉挽早逝堂弟的对联中可看出:

性命等于小尘埃。频年苦里愁中,剩下皮囊归昊土;世界若无大改革。自此生而死去,有何趣味在人间。

“昊土”,即大地、自然。此联贵在悼寻常人物,却触及社会变革的大题旨。真切地告诉人们:如不彻底改造旧世界,百姓仍会在死亡线上挣扎,最终命归黄泉,这样的生活绝无趣味。联语表明作者决心投身到改革现实世界的洪流中去。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谢觉哉参加了革命,l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谢觉哉自1927年离开家乡后,一直没有顾上回家。1944年春节延安热闹非凡,谢老兴奋之余,不觉产生思乡之念。于是在窑洞门前贴了副春联:

容颜非旧,情景依然。佳节倍思亲,近二十年在外:

不问归期,只求健在,至亲在元语,自八千里来书。

谢觉哉在延安时,家里来信说他岳父满八十大寿,非常想念他。谢老十分尊崇岳父为民除病的医德和医术,但因公务太忙回不去,便精心撰作一副寿联寄回去。联云:

天锡退龄,长为乡关除疾苦;我携巨枣,待来杯酒话沧桑。

“锡”通“赐”。上联赞岳父行医乡梓,因为民“除疾苦”

而“天锡遐龄”下联对自己不能当面祝寿深感遗憾,表示待革命胜利后,将携带陕北大枣与老人家把酒共话沧桑变化。联语以期望与老人后会表达愿其高寿的良好祝愿,又以“话沧桑”的许诺体现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谁知辗转多时,信尚未收到老岳父便已去世。家人接到这副寿联后只好当作挽联,悬于其岳父灵前。

吴玉章的贺挽联

延安时期“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反清革命二十年。1925年孙中山病逝,吴玉章撰送挽联:

为东亚造和平,拯斯民于水火;与列宁相伯仲,极世界之荣哀。

上联称颂孙中山先生“造和平,拯斯民”的功业。下联表达了他对孙中山的认识和评价。“与列宁相伯仲”,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吴玉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党中央考虑到他和国民党深厚的历史关系,决定让他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做促进国共合作的事情。因此,他在国民党中和民主人士里结交了许多朋友。国民党的抗日爱国将领范竹先壮烈牺牲后,党中央和延安各界于1938年11月为范竹先将军举行追悼会时,吴玉章和董必武联笔撰联:

三友见精神,松本道,竹直身,梅花亦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晓节;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为民,子女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

联语里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喻,称颂范将军“格高气苍”

的民族气节及其“一门尽忠义”的遗风。

另一位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1940年初秋以身殉国。重庆各界为张将军举行公祭时,吴玉章撰送挽联:

降志图存,岂让汉奸轻借口;盖棺论定,只须殉国便成仁。

联语针对国民党内主战与投降路线斗争的情况,大力赞扬张将军的殉国成仁的抗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