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温州人
45812200000009

第9章 生意不分贵贱,挣钱才是硬道理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我为什么总是没钱?做大生意,没有资本;做小生意,没有面子。我做什么好呢?

温州人:生意不分贵贱,不管做什么生意,只要能挣钱,我都会去做。我总是在想:我怎样才能挣更多的钱?

当全国房价一路飙升的时候,温州人就成为众人争相指责的对象。众多的媒体及大众都认为,温州“炒房团”是造成房价无限上涨的元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对付”温州炒房团的这种“无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行为。

更有甚者,许多人极其痛恨温州人,似乎温州人是造成全国人民贫穷的元凶,似乎温州人应该像当年批斗地主一样得到“应有的打击”。

一时间,温州人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各种各样的骂名全部落在了温州人的身上,温州人到底惹谁了?

有一首民谣这样说:“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其实,温州人只是最早经商的一个群体,只是最早致富的一个群体。这就是他们所有的罪过。

在许多人眼里,做什么事首先是面子,有些生意尽管能挣钱,但有失体面,就宁可挨饿也不愿意去做。而在温州,做生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挣钱。

楚剧演员夏艺,下岗后以替人“哭丧”为生,被人们尊称为“哭丧艺术家”。很多家里亲人去世了以能请到他去“哭”一场为荣,当然,他也以“哭丧”的方式谋生赚了个钵满盆溢,并建立了自己的哭丧队伍。他是怎样把一种风俗习惯变成一项大产业的呢?

夏艺出生在一个贫困农家,父亲在他6岁时就去世了。因为生活艰辛,母亲常常爱哼唱楚戏里的哭腔来发泄自己的郁闷。夏艺从小耳濡目染,也能哼唱出一口好哭腔。夏艺高中毕业后被市楚剧团聘为胡琴手。在剧团,他一边学操胡琴一边继续向老演员们学习楚戏哭腔。

1979年,夏艺结婚了,婚后不久生下一对龙风胎。夏艺的母亲那时身体还很健康,他们一家的日子过得很幸福。1993年,不幸接连向夏艺袭来:先是妻子下岗了;接着儿子得了心脏病;母亲这时也一病不起。为给母亲和儿子治病,家里已是债台高筑。

最后,夏艺的儿子和老母亲还是相继去世了,夏艺痛不欲生。他在为母亲送葬时,不由悲从中来,在母亲的灵前大声痛哭起来。因他平日喜欢唱楚戏里的哭腔,又加之情到深处,所以哭起来有板有眼,拿腔拿调,让人如同听了一场痛断肝肠的楚戏,催人泪下,来参加丧葬的亲友无不说他哭得好。以至于丧葬过去好几天,还有人津津乐道他的“哭丧”。

后来,夏艺一个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夏艺前去哀悼。同学的母亲是一个哑巴,他是父母唯一的子女,可他因为丧父过度悲伤,急火攻心,嗓子嘶哑得说不出话来,不能放声大哭。而本地风俗是人去世了要放声哭,否则,死者来生就要变哑巴。同学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见夏艺来了,便想让他来替自己当孝子哭丧。夏艺虽不同意,但经不住同学恳求,又见他确实哭不出来,就勉强同意了。

于是,夏艺穿上孝衣,扎上孝巾哭诉起来。起初,他哭得没感情,但后来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情不自禁,那眼泪就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哭声也就充满了感染力,让在座的宾客都眼泪汪汪的。大家都夸他哭得好,够义气。

那天,夏艺哭完后,一位宾客要了他的电话号码,说是自己的妈快不行了,到时想请他去哭一场。夏艺连忙拒绝,说自己是正规剧团的专业演员,不是做那种下三流“哭丧”事的人,今天只是特殊情况。夏艺的同学这时候开导他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你的‘哭丧’技术这么好,丧家又迫切需要,你为什么不能改换脑筋,以‘哭丧’为职业呢?”

晚上回到家,妻子陈华芳听了这事情后却高兴不已。她为丈夫算了一笔账,全国各地每天都有人去世,丈夫按一天只哭一场,每场收费200元计算,一个月就可以净赚6000元啊!经妻子这么一算,夏艺也怦然心动:没想到哭中还蕴藏着这样大的商机。但他还是绕不过心中的那道坎,以干这种事为耻,所以迟迟没有行动。

不久,那位宾客的母亲真的去世了,他给夏艺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是陈华芳接的。她毫不犹豫地替丈夫接下了明天去“哭丧”的任务,想趁此机会逼夏艺出道。夏艺回来后得知此事,埋怨了妻子一顿,但事已至此,第二天他只得硬着头皮去“哭丧”。但这次因为不了解对方家里的情况,惹怒了其儿媳,并由此引起了现场的骚乱。但是他决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把“哭丧”当个正经事做好。夏艺首先努力掌握了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哭法,后又掌握了定点定时流泪的技巧。妻子陈华芳也跟着他一起学习“哭丧”,终于两人都能够做到流泪收发自如。

1996年春节一过,夏艺、陈华芳决定出山。由于经过精心准备与训练,这一场“哭丧”夏艺夫妇表现得很好,名声一下就传开了,不断有人请他们夫妇去“哭丧”。1996年5月,夏艺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招聘了十几个人办起了一个乐队,妻子陈华芳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从此,夫妻二人专门从事“哭丧”。

有人问夏艺,你对目前所从事的这种职业有什么看法?夏艺诙谐地说:“社会进步了,经济增长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眼泪流不出来了,‘哭丧’职业就应运而生了;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我现在想开了,看透了,凭本事生存,能赚钱养家就行了。”

在温商的观念中,如果你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和面子,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舍弃面子比放不下面子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舍弃面子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舍弃面子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面子的顾虑。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那些宁愿吃低保,也要保住面子而不愿努力打拼挣钱的人,温商是最瞧不起的。

你会说,当初温商不也一贫如洗吗?但他们能丢掉面子、顶着压力努力赚钱,“自救者得天救”,温商能赚钱而且赚了钱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了赚钱,可以不要面子,但是也要为了面子,拼命赚钱。金钱是人生成功的象征,可以改变你的一生。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在著名的《雅典的泰门》中对金钱的魔力有着绝妙的论述:“金子!黄黄的、发光的、金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一句话,拥有了金钱,你就拥有了改变人生的筹码。

曾经有人说,温州人发家是靠“五把刀子”,即菜刀(餐饮业);剪刀(服装业);劈刀(皮革业);剃头刀(理发业);螺丝刀(修理业)。这形象地比喻了温州人不计生意贵贱,只要能够赚钱的经商观念。

如果你总觉得做这个没面子,做那个有失身份,那么许多机会就失去了。反过来讲,如果人人都选择“有面子”的生意做,市场竞争必然很激烈,“钱途”就相对暗淡;如果你反其道而为之,做别人不愿意做的生意,占据市场空白点,那么市场就是你的,还怕没有钱挣吗?可见,只要把想致富的想法真正落实到行为上,踏踏实实地去经营,诚诚恳恳地待人,生意就会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