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温州人
45812200000010

第10章 赚钱是第一任务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做生意,最关键的是找到最挣钱的生意,只要利润高,肯定能够挣到钱。

温州人:赚钱是第一任务,不管做什么生意,我们都没有完全的把握,但是,最好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这样就更不容易把握了。

经商的第一任务是赚钱,温州人深深懂得其中的道理。温州人认为,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定要稳当而踏实,从小生意入手,做一些稳当的生意,只要能挣钱,用自己的辛苦和勤奋去获得第一桶金,在时机成熟后,再去拓展自己的事业。

温州人的特点是不怕吃苦,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只要有钱赚他们就会干,这种性格的形成跟温州的历史环境有关。温州自然条件不好,山多地少,为了生存温州人也不会顾忌什么面子,机关单位局长的老娘摆摊都无所谓。

比如,在有的人眼里,擦鞋这个职业很难堪,宁可什么也不做,也不去擦鞋。如果生活所迫没有办法也要到离家远一点,熟人少一点的地方去擦。有的地方,东门出、西门进的待业青年很多,而在温州,人人都很忙,大有公司老总,小有作坊的老板,也有在自家门前擦鞋的擦鞋匠,可谓大能力挣大钱,小能力挣小钱,而不像很多人大钱挣不来,小钱又不想挣,死爱面子活受罪。

温州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也是他们最大的发展动力,就是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价值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温州文化”。温州人认为挣不着钱丢人,看厕所、擦皮鞋挣钱不丢人,为了不丢人而去看厕所、擦皮鞋,自己养活自己,并且通过擦皮鞋、看厕所积累资金,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有些人却认为:“挣不到钱不要紧、没饭吃不要紧,我可不干看厕所、擦皮鞋这些丢人的事。”这就是与温州等先进地区就业观念上的差距,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有的人擦皮鞋是为了谋生,而温州人擦皮鞋是为了创业。以擦皮鞋谋生者也许一辈子都擦皮鞋,而温州人却注定不会一辈子擦皮鞋!这就是温州人的创业观。

南存辉,从昔日温州城内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几经奋斗终成资产超过亿万美元的年轻富豪,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连续三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变迁之巨,其实就是一部现代版的小鞋匠的故事。

南存辉的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小存辉从六七岁开始,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田螺去街上卖。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因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从此,校园里少了一个学子,人们的视野里却多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鞋匠。13岁至16岁,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南存辉回忆起这段“非常经历”时,脸上还是流露出了一些得意,“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胆大心细,脸皮厚一点儿,质量可靠一点儿”。

在修鞋时,南存辉就发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当时乐清柳市有很多供销员在全国各地跑供销,他们带回了很多信息,由于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工厂卖出的都是整机,并且大多是成批量卖的,机器的一个零件坏了往往很难买到。具有商业头脑的柳市手工业者抓住了市场需求,把坏机器拆掉卖零件,不少先行者开始制造机器零件,慢慢地柳市出现了装配作坊。16岁的南存辉再也沉不住气,他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四处借钱,最后在一个破屋子里建立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四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40元。

三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南存辉鼓励他的伙伴们继续努力,并跟他们说:“我们要干,就要讲究质量,不能赚昧良心的钱。”南存辉在创业的开始就知道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对此,一位在柳市低压电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退出“舞台”的老板说:“当年产品好坏都有人要,我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想到这是条末路。南存辉看得清,他胜我衰,质量是关键。”

10年后,南存辉正式创立了温州正泰集团。此时,摆在南存辉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坚持自己的绝对控股;另一条是走分红入股、分担风险的道路。

南存辉选择的是后者。对于自己当时的选择,南存辉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这是当时的客观环境决定的。当时他并没有太多的钱,高薪待遇他付不起。另外,虽然看起来是让出了股权,但实际上跟随股权让出的还有风险。温州人每个人都不喜欢给人打工,你不给他分红,他就会认为是在给你打工;给他股份他就有老板的感觉了。这也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南存辉在温州那些民营企业家群里是出类拔萃的,不光在于他的创业经历,还在于他超前的眼光,他不光超前认识到了质量的重要性,还首先打破了温州一贯的家族企业的做法。1991年,南存辉拿出家产,与美商合资创办了柳市镇历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并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把自己的家产交出去与别人一起经营管理的做法,遭到了他家人的不理解以及别人的一些非议。但南存辉有自己的想法:“家庭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打破家庭经营。只有走现代企业制度之路,才是家庭企业的出路。”南存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提升“温州模式”开拓了道路。

南存辉成功的例子,是成千上万温州人创业的缩影。从不起眼的小生意、小买卖做起,赚钱才是第一任务,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在创业的道路上疾驰。

温州最大的民营企业正泰集团的党委书记原来是乐清市委的机关党委书记,另一个不相上下的德力西集团的党委书记兼副总裁在上任几个月前还是温州市委宣传部的资深副部长。他们都放弃公务员的饭碗到了民营企业干事业。

一位记者在温州打车时,得知出租车司机竟然是温州市政府某局的一个副处长!记者感到万分意外,但是这位充当司机的处长却微笑着说,像他这样下班后干“私活”的公务员多了,不信到周末路边集市上去转转,那些卖花卖鸟的小摊贩中说不定能找出几个局长呢。这位处长认为,只要符合市场规则,一个人能赚钱说明他有能力。

这就是温州人,不管是打工还是在机关当干部,每个人都非常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他们能够放下面子,讲究实效。因此,温州人迈出了许多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