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栽培草菇发菌期的管理主要如下:
1)温度的管理。在整个出菇期间,草堆中心温度应控制在36℃~39℃。草堆中应插上温度表,每天定时观测。
草堆的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好。若温度过高,堆温达到50℃~60℃时,可减薄顶层的堆草,以降低温度,此后草堆中心温度应控制在36℃~39℃。若温度过低,3天后温度还达不到55℃,则是水分不足或草堆不实,急需采取补水及踩踏措施,加厚顶层的堆草。寒潮侵袭容易造成死菇,遇此情况应加盖塑料薄膜或临时加厚草被以保温。酷暑闷热也会死菇,此时白天可以引入常流水或增加淋水次数,但每次淋水量不宜过多。
2)水分的管理。在整个出菇期间,草堆含水量控制在65%~70%之间,播种后第3天就应检查草堆湿度,将草堆掀开,从草堆的上、中、下抽取数根稻草,紧拧,有水渗出但不往下滴,表明合适。若水分不足,一方面应引水喷浇浸润菌床;另一方面需在草堆周围的草帘上早晚各喷1次水。
种菇后至盖固定草被期间如常下大雨,要检查草被是否漏水。盖固定草被至出菇前期间,遇晴朗天气,每天中午淋水1次,淋湿草被为止,以促进草菇菌丝生长及出菇。出菇期间,晴天一般早晚各淋水1次,经常保持草被有适当的湿度,从而确保草堆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草被太薄的蒸发量大,如淋水不足,会使草堆过干。此时还未有小菇,可以揭开草被在草堆两侧泼水;如已有菇,则用削尖了的竹筒插入草堆内灌水。
3)透气。如果盖的是薄膜,应每天定时把薄膜从畦边翻起,增加通风透气,以后每天上午或下午用同样方法掀膜1次。3~4天后菌丝已经大量生长,到第7~9天出现原基扭结时,可以把薄膜提起5~10厘米,进一步加大通风透气。注意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可以采取向草帘间歇喷水的方法,但不宜直接向草堆浇水。井水的温度较低,对幼菇不利,也不宜使用。
草菇下种后要经常检查草菇菌丝的生长情况,如果种后2~3天菌丝便开始生长,4~5天菌丝能向上下草层及草堆边缘扩展,说明接种成功;否则,应检查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塑料薄膜覆盖草堆能人为地控制和调整草堆的温湿度,有效地促进草菇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同时能减少强风、暴雨、低温等恶劣天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