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的智慧
45712500000033

第33章 要与对手实现双赢

一个成功的赌徒应该是什么样的?按照庄子的说法,就是“呆若木鸡”,不到关键时刻不显露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不过,在“实战”中,器度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要做成功的靠赌博发家的大户,便不能斤斤计较,更不能因小失大。

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水浒传》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林冲正是卖了一个破绽,让洪教头失去戒心,急躁进攻,才轻松取胜的。这段描写十分精彩——“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人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人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一般人会理解成这是林冲的“以退为进”的战术,实际上,这是林冲在实战中器度和策略的体现。如果器度不够,就无法做到先退;如果策略不足,就无法看清对手的弱点。所以,单纯的以退为进是没有好处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器度能够容忍对方的攻城略地和气焰嚣张,然后靠着策略撕破对方的防线,这才是高明的做法。

春秋初年的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器度,有谋略,策略高。

中国人素来崇尚智慧,热衷谋略。所谓“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形象写照。因此,历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人圣,谋略运用炉火纯青,风风雨雨等闲而过,把握主动永不言败。春秋初年的郑庄公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一。

郑庄公与共叔段都是姜氏之子,可是由于姜氏生郑庄公时难产,于是对庄公遂生厌恶,想立她的小儿子共叔段。姜氏想方设法把共叔段安置在要地,后来在郑武公那里讨了京这块地方,共叔段便大大方方地做起了“京城太叔”。祭仲对郑庄公说:“都城过了百雉(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是国家的祸害,如今京地超过了它本应有的限度,不合先王之制,你将来要控制不住的。”郑庄公便说:“姜氏要这样,哪能避开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不如早给共叔段安排个便于控制的地方。”郑庄公只是回答说:“你等着瞧吧!那小子多行不义,必会自取灭亡。”

后来那个“京城太叔”共叔段划出属于自己的地域。郑大夫公子日说:“一个国家容不得两个国君的,你打算把郑国送给共叙段,那我就侍奉他;你要不甘心让位于他,那请我除掉他!”郑庄公又是极为平淡地说:“用不着了,他会自己赶上灾祸的。”

这正是郑庄公政治智慧高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遇事能忍,器量不凡。苏轼在《留侯论》里面有一番话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人。

当他的母亲姜氏与胞弟共叔段串通一气,给他多方制造麻烦的时候,他能做到隐忍不发。共叔段想占好的地方,他就把共叔段分封到京地;共叔段贪欲不足,大修城邑,图谋不轨,他也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忍下一时之气。

共叔段自私得很,又把原来划出的地域正式收为自己所有,到了郑邑庆延。于封说:“土地广大了会得民心。”郑庄公却说:“共叔段不义,不能笼住民心,土地占多了就要垮台。”

共叔段继续修葺城墙,并开始制造甲衣武器,准备步车兵车,将要袭击郑国。姜氏欲为内应,为共叔段开城门。郑庄公听到共叔段袭郑的日期,说:“太好了!”便派于封率大队人马伐京,京人背叛共叔段,共叔段最后仓皇而逃。

孔子说“过犹不及”。真正高明的战略家对战略目标的设定都是非常理智的,绝不会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不做赌徒。

从隐忍不发到及时出击,正是郑庄公政治智慧高明的第二个表现,就是有谋略,出手狠辣。郑庄公在胞弟逼宫问题上的隐忍,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而属于韬光养晦,后发制人。

他不曾马上实施反制,是他不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和对手摊牌。所以,郑庄公在隐忍的同时,私底下一直在作充分的准备,以求一招制敌。

可笑的是,他的对手却对此茫然无知,把郑庄公的克制隐忍、妥协退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于是乎步步进逼:共叔段动员军队企图偷袭郑国国都,谁知他忘乎所以的举动,恰好为郑庄公痛下决心全面反击提供了机会。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他予对手以迎头痛击:“克段于鄢。”一举端掉国内动乱的祸根。

可见,不出手则罢,一旦出手,就又准又狠,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也是郑庄公战略意识高度成熟的显著标志。

共叔段与姜氏二人可谓确实自私透顶。姜氏因生郑庄公时难产便不想让他继承王位;共叔段不仅自私,而且爱耍小聪明,时而划分疆域,时而扩充地盘,时而修兵买马。

庄公不动声色,任其弟为所欲为,只是说:“等着瞧吧!等着瞧吧!到时候他会自己碰到灾祸的。”等共叔段准备暗袭郑国时,庄公才出动军马大加讨伐。

共叔段为了争王位只能偷偷摸摸,灭郑也只能用“暗袭”的方式,而郑庄公争王位却是堂而皇之,灭掉共叔段也完全可以采用“大加讨伐”的姿态。

共叔段目光短浅、胸无点墨;而郑庄公则胸怀大志,让共叔段自己露出尾巴,然后以正义之师出师讨伐,故而一举获胜。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现之三为善后能稳。孔子说“过犹不及”,真正高明的战略家对战略目标的设定都是非常理智的,决不会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适可而止,见好便收,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能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郑庄公在这方面的作为,同样可圈可点。当挫败共叔段的叛乱阴谋,迫使他逃窜共地后,郑庄公便不再追击,因为他知道,共叔段此时已惶惶似丧家之犬,实在不值得继续花工夫去对付,自己的精力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果然,经过一番努力,他成了春秋时期最早的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