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45670000000007

第7章

很多幼儿园会为小朋友开设手工课,家长可要求孩子将自己的“作品”带回来。另外孩子在与玩具玩耍的过程中,家长应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告诉孩子玩玩具会有哪些花样,让孩子自己动手来装扮自己的玩具。当孩子对玩具“付出心血”之后,自然也就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了。

玩具本身是没有思想,也无法与人沟通的,但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玩具互动起来的时候,玩具就会成为他的好朋友。这样孩子就不会轻易地“抛弃朋友”了。

13.懒惰:长这么大从没自己洗过衣服

家长倾诉

小白十分爱干净,尤其爱穿白色的衣服。老师也经常夸奖小白衣服干净整洁。但这都得归功于小白勤快的妈妈,因为小白从没自己洗过衣服。

周末的时候,小白又提醒妈妈:“妈妈,你快帮我洗衣服吧,我明天还要穿,再不洗明天就干不了了!”

小白说完好一会儿都听不到妈妈回应,便去卧室找妈妈。一看妈妈正躺在床上。

“妈妈,你怎么了?”

“妈妈有点不舒服,要不小白学着洗衣服吧,妈妈教你。”妈妈对小白说。

“我不洗!”小白马上回答道。

“那你帮妈妈拖下地板吧,待会儿有个阿姨要来看妈妈。家里这么乱不太好。”妈妈又说。

“我不会,等妈妈病好了自己拖吧。”小白说。

“那妈妈以后也不帮你洗衣服了。”妈妈故意说。

“那我拿给奶奶,让奶奶帮我洗。”小白马上又说。

这下妈妈不知道说什么了。

专家分析

懒惰包括行为上的懒惰和思想上的懒惰

人人都有惰性,谁都不愿意整日劳碌奔波,孩子更是如此。但是,父母应该明白,后天的环境对孩子品质的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少年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影响。因此,人就有勤快和懒惰之分。有的人总是很勤快,他们能在自己的奔走之中体会到快乐,“惰性”所能发挥的效力就少得可怜了。

自立,从最浅显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也能知道它一种不依赖他人、凭借自己力量拼搏的品质,试问一个懒惰的人如何做到这一点?从事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小白外在的懒惰实际上是他内心依赖性的显现。

懒惰分为行为上的懒惰和思想上的懒惰,以下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行为上的懒惰

有调查表明:中国城市小学生每日做家务的时间几乎是全世界各城市最低的。美国孩子日均劳动时间为1.2小时,而中国孩子日均劳动时间不足12分钟。不要说干家务活,懒惰成性的孩子就连自己的事,诸如收拾房间、整理书包等都懒得去做,恨不得父母时刻在身边为他服务。这些都属于行为上的懒惰。

其实儿童的心理是与“惰性”有违的,因为孩子的好奇心理总是很重,他们愿意去尝试映入自己视野的新鲜事物,也愿意变换自己的角色去体验新鲜的过程。但家长出于爱护的心理,总是害怕孩子会不小心伤害到自己,便把一切本该让孩子自己动手的事情都包办了。

比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显得有些笨拙,家长就嫌孩子动作太慢,或看不惯,于是便三下两下帮孩子穿好;孩子要学大人的样去洗碗,便会得到“放下放下,别捣乱了,等你大一点了再洗……这个样子会把袖口弄湿的”或者是“这些都不用你做,把成绩提上去才是你最应该做的”等容易挫伤孩子积极性的答复。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牵扯的,家长做得多,孩子自然就做得少了。久之,当孩子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再埋怨孩子“生性懒惰”似乎就不太合适了。

思想上的懒惰

思想上的懒惰表现在对待问题态度浮躁,稍微遇到点儿难题就求助于别人,甚至让别人代自己完成。

思想上的懒惰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创造力的发掘都是不利的。没有一个科学家的成果是坐享其成得来的,他们都是从思考点滴小事开始,才有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当然,我们并不指望每个孩子都成为像爱因斯坦、牛顿那样的大科学家,但是我们让孩子明白:思维上的懒惰是迈向成功的大敌,一个不会自己思考的人也必然无法自立。

一般来说,孩子不愿思考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思考还是一件很费神的事情。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引导,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他们自然会把思考看成一件乏味的事情。另外,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当孩子问家长一些问题的时候,部分家长往往会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之类的话来敷衍孩子。这样在无形中,孩子探索欲望的火苗就被浇熄了,孩子自然不会再思考下去。

教子处方

让孩子找到勤劳的乐趣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正在擦桌子,儿子就在一边看着妈妈。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去接电话。这时,儿子拿起抹布,模仿妈妈的样子擦起了桌子。妈妈回来一看,十分开心,对儿子说:“儿子,你这么小就知道帮妈妈分担家务,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听到妈妈夸奖自己,儿子高兴极了,干得越来越起劲。

从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并不是天生懒惰的。其实,家长只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让孩子从劳动或思考中体会到乐趣,就不怕孩子会因为懒惰而无法成才。

以下是为家长提供的几点建议:

1.激发孩子劳动的兴趣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孩子思想上的懒惰而言的,比方说家长可以装作不明白问孩子一个在他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当孩子告诉你答案的时候,要对孩子说:“宝贝真棒!你要好好学习,妈妈(爸爸)还有很多问题要慢慢向你请教呢!”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会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并逐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当孩子遇到问题来请教家长的时候,不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答案,而最好为孩子指引一个思维的方向,让孩子自己慢慢摸索,让孩子自己动脑筋。当他自己开动脑筋,最后找到答案的时候,那种欣喜和满足是靠别人给予答案所无法比拟的。

2.和孩子一起快乐劳动

家长应尽可能地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劳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劳动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再意味着单调和乏味了。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展开“竞争”,比谁做得好,赛谁做得快,从而调动孩子的劳动热情。如给盆花除草、松土、施肥、浇水、修剪枝叶等。可以和孩子约定看看一星期或一周之后谁的盆花最漂亮。

另外,家长还得注意,自己最好不要太勤快。让自己变得足够“懒”,才能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他的积极性。像是日常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他独立完成。养成习惯之后,孩子就不会觉得繁琐枯燥,而是会把这些事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当然,孩子懒惰陋习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寒,想让懒孩子变得勤快也绝非下一时之功就可以的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家长们必须得有足够的耐心。

14.虚荣:长大了我要当明星

家长倾诉

菲菲最爱跟别人说:“长大了我要当明星!”

这天晚上,菲菲和妈妈一起在沙发上看电视,是一个歌伴舞的节目。

“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唱歌演节目。”菲菲对妈妈说。

“为什么呢?”妈妈问菲菲。

“叔叔阿姨们都说我长得漂亮,像小明星,那我长大了不就成了大明星了嘛!”菲菲说得眉飞色舞。

“那你想唱歌,还是想跳舞啊?”妈妈又问。

“当然是唱歌了,唱歌别人都知道是谁,跳舞好多人,都分不清谁是谁。”菲菲说。

“菲菲,你这样想就不对了,每个人将来都会有自己的职业,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别人都会尊重你的。”妈妈语重心长地对菲菲说。

“我不嘛,我就要当明星,穿漂亮的裙子,在舞台上唱歌!”菲菲丝毫不理会妈妈的话,又自顾自地开始“欣赏”节目了,好像站在台上就跟自个儿似的。

专家分析

对尊重的扭曲理解是导致虚荣心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渴望受到尊重,被别人重视,但是在选择如何去赢得别人关注的途径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态度与方法。有的人认为,只要自己谦逊、勤恳,并有所作为自然会为人所关注,这是一种正确积极的态度。而有的人则是一味地排除周围自认为有碍于自己体面的因素,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家长的工作是买菜或者修鞋的,便拒绝他们参加自己的家长会。这样的孩子不从自身角度出发,而是企图通过外界的光环来令自己生辉,这显然是不成熟、不自立的一种表现。

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以不正当的方式保护自尊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关注、钦佩、羡慕、崇拜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恰当的社会情感。适当的虚荣心可以激发孩子努力的劲头,但前提是要有正确的态度。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有可能使孩子的态度偏离正轨的原因:

受“攀比”风的影响

在前面提到,“攀比”的不良风气,已经浸染了不少孩子的心灵。他们比吃,比穿,“攀比”就好像是激流一般,使孩子的心田慢慢失去防护能力。他们千方百计地求助于家长来满足自己的求胜心,实际也就是虚荣心。当家长无法满足他们的时候,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幻想。整日沉溺于幻想之中的孩子,在学习上也必然表现为懈怠和兴趣缺失。

与懒惰有关

有的孩子很聪明,很有能力,也很想取得好成绩,但就是不愿付出努力,不肯用功读书学习。这种孩子往往抱着侥幸心理,要么希望天上掉馅饼,刚好砸到自己头上;要么动用旁门左道,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表面的荣耀。

受他人虚荣心的影响

我们可以对比不同生活条件下的孩子,一般家庭优越的孩子虚荣心更强。为什么呢?欲望是人固有的本质,富裕的爸爸妈妈有可能本身也存在着优越的心理,并通过让孩子穿名牌、吃海鲜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孩子的欲望沟壑也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深,他们总想成为最受瞩目的一个。这样,虚荣心只会越来越膨胀。而生活条件较差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但对于一样东西渴求很久又偶然得到的话,他们更多的是怀揣着珍惜的感情来对待手中所拥有的东西。这样便能让欲望停留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而不至于演化成过分的虚荣心。

另外,在学校里,老师为了班级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总是派出个别尖子代表集体“上阵”夺魁。家长、教师在不经意间已经将自己的虚荣心转嫁给了孩子,在给孩子罩上光环的同时也在暗示孩子怎样让师长为自己感到骄傲,怎样去满足成人的虚荣心。

无论是大的环境,还是小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都会滋生孩子的虚荣心。让孩子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夸奖,以及尊重的涵义才能从根本戒掉孩子过分的虚荣。

教子处方

将孩子的虚荣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过分虚荣不仅会伤害他人,还会伤害自己。这么说,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未免有点儿“一棍子打死”的感觉。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虚荣心代表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表明他们期待着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以赢得大家的认可、称赞。孩子的虚荣心大多出于单纯而强烈的不服输的心理。因此只要将孩子由虚荣心激发的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它就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具体应怎么做呢?

1.把孩子的虚荣心遏制在萌芽状态

当孩子的虚荣心初露端倪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具体的表现,比如向家长索取新的文具、书包等等。家长此时应引起注意,不要立即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更不能对孩子严厉训斥,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引导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物质观,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班上老师最喜欢班上的谁啊?”、“班上学习好的那些同学,他们的文具是不是都是新的呢?”等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要受到别人的尊重爱戴关键还是得看学生具体的表现,而不说谁外在最华丽,谁就受欢迎。

2.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适度的夸奖可以让孩子拥有信心,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过分夸奖,就会使孩子像事例中的菲菲一样,飘飘然不知所以。这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生活态度。所以,父母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也不要过分贬低孩子,只须给孩子适中客观的评价即可。

3.引导孩子看清虚荣背后的实质

很多孩子往往对外在华丽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很容易被事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们知道,现象和本质并不能完全等同起来。有些人通过勤劳致富,而有的人则通过歪门邪道牟利,虽然这两种人可能当前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但实质却不可混为一谈。

家长应培养孩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究意识。比方说当孩子提出一项要求之后,家长可以与孩子“谈条件”,如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并要求孩子不能敷衍而是认真完成。当孩子体会到稍许的不易时,再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其实很多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之后才拥有自己渴望的东西,仅仅有虚荣心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还是得提醒家长要掌握好分寸,合理引导孩子的虚荣心发挥其正面的作用。因为一个全无虚荣心的孩子也很可能就是一个不思进取的孩子。

15.不求上进:差不多就算了,第一名又不能当饭吃

家长倾诉

妈妈到学校参加淘淘的家长会,回来之后心情很不好,但还是努力作出一副和悦的表情。对淘淘说道:“淘淘,你对这次的成绩满意吗?”

“妈妈,上次我考37名,这次考了36名,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呀!”

“那这一段时间你都努力了吗?怎么老师说你上课经常调皮捣蛋、不认真听讲呢?”

“我听讲了妈妈,能听懂的我都听了,一直到听不懂了我才不听呢!”淘淘还振振有词。

“有了问题更应该认真听,课下多向老师、同学请教,怎么能越不懂越不听呢?”妈妈的语气有些严肃了。

“妈妈,你别生气,我下次肯定还进步呢!”淘淘看妈妈脸色不对立马换了口气。

“你应该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看看人家考第一的同学是平时是怎么要求自己的。”妈妈说。

淘淘低着头发呆,嘴里还嘟囔着:“差不多就算了,第一名又不能当饭吃……”

专家分析

得过且过是懒散的外在表现

争强好胜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很多孩子都有这种心理。如果家长能合理引导,使这种心理得以健康地发展将使孩子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外在的力量总是通过个人的内心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内心的强大是一个人自立的根本要求。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对自己要求不严,凡事都持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单单是“贪玩”、“不懂事”等字眼并不能很好地概括和解释孩子的这种态度,而采取激烈的惩罚措施逼迫孩子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也是行不通的,甚至还会由于儿童特有的逆反心理而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因为从孩子入学到大学毕业,学习将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如果孩子能自始至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必然能打磨出一个意志坚韧、目光高远的青年。但是对于孩子的懒散、懈怠,家长也不能过于着急,应首先了解孩子此种心态的根源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会使得孩子持有“得过且过”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