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泣,家长要沉得住气。你可以先延迟一分钟,让孩子在还没有撑破信心之前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这样,孩子不至于产生恐慌。之后,再慢慢地多延长一些时间。哭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一种必要信号,但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在孩子等待的时间里,告诉孩子你正在做什么,孩子逐渐地会开始接受妈妈做事和妈妈出现在自己面前之间有一个因果关系。慢慢地,孩子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内心的烦躁就会消减。如此操练一段时间,孩子对“延迟呼应”的态度就会从“愤怒”变为平和了。
家长也可以在孩子有一些要求,比如想要一件玩具或是什么食物的时候,迟一会儿给他,并告诉孩子不立马给他的原因。比如,“嘘!玩具正在睡觉呢。等他睡醒了你再跟他玩。”“你摸摸,稀饭很烫,等凉了再吃,不然会烫到嘴巴的。”等。
对于较大一些的孩子,也有不少可具体操作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想去动物园时,妈妈可以告诉他:“这儿有4个苹果,宝贝每天吃一个,吃完了就到星期六了,爸爸妈妈就可以带你去动物园了。”这是利用视觉辅助,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
2.教孩子学会善解人意
由于任性,很多孩子都会对父母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如果孩子很懂事,可以理解父母的辛苦,便会善解人意地给父母足够的时间来帮助自己完成心愿。
生活小事铸就孩子的高素质,父母可以使孩子在平素的日积月累中慢慢懂得还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学会善解人意、习惯于等待。比如,孩子要求和妈妈一起看动画片,此时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妈妈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等办完事再和你玩好吗?”如果孩子不肯,你可先肯定孩子:“要是把重要的事耽误了,妈妈会着急的,你是懂事的宝宝,你愿意让妈妈着急吗?”“不愿意。”“那你就等妈妈一会儿,好吗?”孩子一般会答应的。再比如如果四岁的孩子将玩具散落一地提出到外面玩,你可以答应他的请求,但前提是让他把玩具放回原处。
让孩子习惯并平静地接受延迟满足,离不开表扬和奖励,而且是需要长时间的作用。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要表现地过分心急,同样对待孩子也是。另外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易控制的事做起。在多年的观念传递之后,孩子就会把它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3.让红绿灯带给孩子启示
带孩子过马路时,教他观察前方的交通指示灯,告诉他“红灯停,绿灯行”。这不仅仅是在教孩子交通和安全的知识,也是很好的训练孩子忍耐力的机会。孩子会亲眼看到,当红灯亮起时,同一方向的所有车辆和行人都必须停下来,等待绿灯亮起才通行。这让他渐渐了解,忍耐不仅仅是对他作出的个人要求,而且人人都有需要等待的时候。
4.和孩子玩“不许动”的游戏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平常在家里家长可以和孩子多玩“不许动”的游戏。喊出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的口令,往往比要求孩子“别乱动”管用得多。而且孩子还会觉得很有意思。无论游戏的参与者本来是什么姿势,口令完毕都必须立刻保持不动。如果有人先忍不住说笑或有小动作,这个人就要被惩罚。“不许动”之类的游戏能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11.怯场:一考试就出状况
家长倾诉
露露上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回来都会主动回到自己的房间学习,所以一直都是让爸爸妈妈很放心的孩子。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经常夸奖露露,说她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得也十分出色。
但是有一点令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十分奇怪,就是露露每次考试,无论是平常的小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与她平日的表现完全不相符。
又快到期中考试了,爸爸妈妈决定让老师帮忙一起观察一下,看看露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考试的前一天晚上,露露吃得很少。
“露露,今天的饭不好吃吗?怎么吃那么少?”妈妈装作随意地问道。
“不是,我不饿。”露露说完就回自己的房间了。
平常露露吃过饭,会看一小会儿电视,然后再回自己的房间学习,一会儿再回去睡觉。可今天露露吃过饭,立马就回房间了,也没有看书,就直接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露露也是只喝了一口牛奶就走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妈妈接到老师的电话,让她快赶到学校医务室,露露在考试的过程中晕倒了。
专家分析
解决怯场问题要从外界和孩子自身两方面入手
很多家长都反应:自己的孩子平常很听话,学习也很主动认真,但就是考试怯场,考试成绩也总是不理想。这使得家长十分苦恼,既害怕孩子压力太大,也担心怯场会影响孩子的前途,毕竟每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要经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考试。如果无法正常应对的话,自然无法自立起来,毕竟成长的路上要面临诸多比考试更大、更艰难的场面。
考试怯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它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情绪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在考场看到较难的题目会马上心慌意乱,导致对简单的题目也无法解答;还有就是看到平日练习过的题目也会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对储存在头脑中的材料无法记忆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失利。
考试怯场最直接的生理原因是大脑皮层中由于情绪高度紧张而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又因为免诱导规律而使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产生抑制。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中紧张的兴奋中心把其他该兴奋的地方给压抑住了。
由怯场的生理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要让孩子以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坐在考场上沉着应对,就要消除干扰性的优势兴奋中心。而情绪的高度紧张很明显是由于压力所致,因此,还得从分析造成孩子过度紧张的压力来源于哪里: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现在很多家长都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在社会中扮演一个出众的角色。常会说“你要是考不好就太给爸爸妈妈丢脸了”、“你吃得比别人好,穿得比别人好,怎么成绩就比别人差呢?”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话在孩子心中形成巨大的冲击,造成孩子越努力就越紧张,而越紧张,成绩也就越不好这样一个在家长看来无法理解的“怪圈”。于是,家长又采取了给孩子补脑,请老师补课等措施,却没有想到,这些东西造成的压力正是孩子陷入“怪圈”无法自拔的根源所在。
还有一种家长同样对孩子寄予厚望,他们往往因为某些原因没有通过读书过上富裕的生活,便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这同样也会对孩子形成巨大的压力。
学校的制度与环境
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做很多努力。一些学校抓住了孩子的这种心理,试图通过使孩子自尊心受挫的方式刺激他们好好学习。比如:座位按成绩排名依次排序、将分数张榜公布等。这种压力过大,必然使孩子觉得每次考试都会决定自己下一阶段的命运,紧张情绪自然无法避免。
这些外在的因素通常叠加起来作用在孩子身上,使得孩子负荷沉重。其实,即使是成年人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也经常会有感到吃力的时候,更别说孩子了。再加上不少孩子自我期望值也很高,当成绩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便会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因此,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得从外界和孩子自身两方面入手。家长不要太过看重孩子的成绩,同时锻炼孩子学会自我调控,这样才能治标又治本。
教子处方
教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由上述分析看来,造成孩子压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的两个大方面。目前,要改变学校体制还不太现实,因此还得依靠每个家长调整自身的心态,多给孩子鼓励,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让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逐步将自己的心态固定在平稳的位置。
那家长应采取什么方法来让孩子调整心态呢?
1.给孩子制造些当众表现的机会
让孩子当众表现自己,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容易怯场的孩子往往一感受到考试临近的气氛就会害怕,尤其是走上考场的时候,更是会为那种紧张的气氛所俘获。因此有必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胆量。孩子经历过了比考试更紧张的场面,再面对考试自然就不那么紧张了。
比如,家长可以先在家中办一个小小的演讲比赛,请一些亲戚朋友来看,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拥有自信。自信是勇气的源泉。还有,如果孩子唱歌很动听,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参加一些演唱比赛等活动,这样都可以让孩子肯定自身的过程逐步勇敢起来。
2.教孩子在考场上给自己“解压”的技巧
在考场上为自己减压的小技巧有很多,比如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转移注意就是暂时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以外的事物上,使紧张程度缓解。比如,当考场上过于紧张时,做做深呼吸,然后闭目静心,想象蓝天白云、清泉流水、无垠的草地等等能使自己心绪平静的场景和事物;或者认真听老师讲考试注意事项,想想考完之后可以愉快地玩上一会儿等等,都会使自己平静下来。
3.保持孩子在考前的生活习惯
不要为了孩子的考试而特别地为孩子加餐或做新花样的饭菜,这样容易使气氛紧张。按从前的步调,不紧不慢即可。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指导孩子在考前把该准备的用具准备好,放在比较保险的地方。有的孩子会因为用具准备不齐全,临时发现,瞬间产生紧张情绪。
最后,提醒家长,周末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放松身心对于调整状态也有不小的益处。
12.“喜新厌旧”:刚买了玩具又要新的
家长倾诉
周末,妈妈带着妮妮去逛街。
“妈妈,你给我买‘米奇’!”妮妮指着橱窗摆着的“米奇”玩具说道。
“上周不是刚给买了一个,比这个还大吗?”妈妈说。
“那个‘米奇’的衣服不如这个好看,我就要这个!”妮妮摇着妈妈的手臂嘟囔着。
妈妈拗不过妮妮,只能买下来。
回到家中,电话响了。是在外地出差的爸爸打过来的。
妮妮从妈妈手中抢过听筒,“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回来给我带礼物吗?”
“爸爸后天就回去了,妮妮想要什么礼物呀?”爸爸在听筒一边问道。
“我想要一个‘白雪公主’,还要一个‘狮子王’……”
“妮妮,今天不是给你买玩具了吗?”妈妈打断了妮妮的话。
“那爸爸我就要两个吧,你记得给我带回来。”妮妮撅着嘴说道。
第三天,爸爸果然给妮妮带回了“白雪公主”和“狮子王”。妮妮的玩具都快组成一个王国了。
专家分析
总要新玩具不仅仅是孩子“玩性”大
许多家长在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时候,常常会感叹自己小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玩具,而自己的孩子所拥有的玩具真是花样繁多。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揭示了孩子们与玩具相关联的一个大环境,即物质条件的优越是孩子们可以拥有诸多玩具的前提,而这个前提在很多家庭已经成立了。
孩子“喜新厌旧”在很多家长眼里是儿童“玩性”的一种体现,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欲望总是从简单到沉重,到最后带给人负累的。同时,家长也要明白,孩子不停地更换玩具也体现出其意志的不稳定性。因此,这实质上也是孩子不自立的一个缩影,一经放大,将能清楚地看到孩子性格以及素质上的某些缺陷。
孩子可以轻易地得到新玩具,往往会刺激孩子总是不停地要新玩具。说到这里,家长可能已经不难理解,是什么在中间发挥作用,使得孩子如此“喜新厌旧”了。当然,孩子不断要新玩具的原因很多,家长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无暇顾及孩子造成孩子对玩具的依赖
现在的父母工作大都十分忙碌,有时候周末还要加班,当孩子提出要爸爸妈妈陪伴的时候,父母常会用“去跟你的机器人玩去”、“让熊宝宝陪你玩儿啊”等诸如此类的话来哄孩子。我们知道,两个要好的朋友之间在一起常常能待很长的时间,因为彼此之间要分享很多的事,有说不完的话。但如果对方总是默不作声,那么就会给交流造成困难,使得交谈很快中断。玩具毕竟没有语言交流的功能,跟玩具玩实际上还是孩子在自己和自己玩儿。于是,孩子很快便会对手中的玩具失去兴趣,并渴望从新玩具身上寻找到新的乐趣。
家长与孩子的“合作”
孩子好奇心都很强,都喜欢探究新事物。在堆积木时,看到一种新玩具他们往往就会扔掉积木去玩没见过的东西。为了迎合孩子,一些父母抱着开发孩子智力的目的经常买来新玩具吸引孩子,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喜新厌旧的习性。
给孩子提供的玩具难度不适合
有些家长希望通过一些智力游戏,让孩子边玩边开发智力,但是忽略了玩具的难度是否适合孩子的智力。昂贵的玩具未必是好玩具,同样,难度不适合的玩具再好也没有价值。操作复杂,规则多的玩具,对低龄儿童而言毫无意义。
习惯都是长时间养成的,家长应从孩子最初接触玩具的时候就注意孩子对待玩具的态度,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玩具。当孩子真正对某件玩具产生了感情,也就不会轻易地要求买新玩具了。
教子处方
让孩子和玩具互动起来
玩具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成为童年画板上的浓重的一抹,但孩子对待玩具不正确的态度却隐含着很多后患。家长不应该一味的纵容孩子,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当你不断地满足孩子对玩具的要求的时候,他便会开始想要拥有这个玩具以后的东西。而当孩子长大之后,现实无法总能满足他对新事物的渴望,问题就出现了。因此,家长还得让孩子从小自立,不要总是指望着从别人给予的新玩具中发现乐趣。
那家长应具体怎么做呢?
1.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让孩子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孩子平时不在意的玩具,也许在别的小朋友眼里就是“宝贝”,看到别人玩得开心,或者玩出了新花样,孩子可能会发现旧玩具的新价值。同时,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不觉得孤单,也会减少对玩具的依赖,家长也要多和孩子玩,使孩子觉得生活丰富充实,不再过多地依赖玩具。
2.让孩子明白节俭的道理
孩子总要新的玩具,会给家庭带来本不必要的支出。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大的小朋友,他们根本连一件玩具有没有。让孩子在比较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当他从观念上有所意识的时候,便会开始懂得克制自己对新玩具的渴求。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使孩子在与玩具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乐趣,把旧玩具玩出新花样。这样,孩子便不会轻易地丢到旧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