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山
水墨画发源于中国,先后传播影响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国家;近百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的大量移民,水墨画亦远传欧美各国,水墨画已不再是中国人独有的艺术,它已成为东方美术的精粹,人类美术史上的一大源流。
近百年来,西方绘画艺术在其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想激荡之下,加上科技和经济力量的助威,已形成一股波澜壮阔,统御世界画坛的声势。反观具有优良传统的东方绘画,却未能在同一时代中发挥出其内在的光华,反而呈现出彷徨瞻顾的状态,实在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事实上,东方绘画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道家及佛教的影响。在审美价值上已充分体现着这三家哲学精神内涵。“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东方绘画的主导思想,强调人性与自然的融和,将心象世界与现象世界居于同等地位,并延伸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法则,寻求精神美与自然美的圆融,最终达到“美”与“善”的统一。在创作上进入一个“两仪一元”的境界,这就是老子所谓的“道”。“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实在,也是一切运动发展的终机之能,它既是理性的,亦是非理性的。就理性而言,称为“理”;就非理性来说,则称之为“气”,理气合一就是水墨画所欲体现的本源。也因此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始终没有摆脱浑沌神秘的自然被动状态。
西方绘画在逻辑思维的认识上,一般只具有一个机向,可以说是“单机思维”的认识。呈现在“不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思维法则上,因此若从西方美术史来分析,可以清楚看出西方绘画出现两个极不相同的走向。第一个走向是依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等的哲学思维,强调“理性”、“理念”,并且以严格的形式逻辑在绘画形式上追求对自然形象的“模仿”、“反映”及“再现”。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美术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的印象派为止,追求理性美术已延续了两千余年。第二个走向则从印象派后期开始,否定了以往的“理性”和“客观性”的原则,转向“非理性”或“反理性”的思维特征,整个绘画思想受到“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哲学思维的影响。西方美术在这一百年来风起云涌,多采多姿、分门立派,使现代工业社会平添了一阵热闹。可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又从顶峰滑落下来,而感觉到彷徨无所适从。
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西方的物质文明已发展到顶峰,并且潜伏着种种危机,而东方的精神文明却蕴含着一股衍生的力量及成功的契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一项会议的总结上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这些当代人类智者之言,不应理解为孔子的《论语》是人类未来的圣经。而是意味着东西方的文化由对抗碰撞转变为交汇互补的新时代。东方的艺术文化,必须在由农业的自然经济进入工业的开拓经济的过程中,在融汇西方的现在艺术文化中,使浑沌神秘的传统形态转化为系统科学的形态,才有可能在21世纪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东方艺术家们较西方的艺术家们,更有条件融汇东西。现代东方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东西互补中进行着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意象论的提出,揭示了东方神秘艺术文化的谜底,也是人类艺术的本体论的答案,得到了学者与艺术家的共鸣。我们应自信地在自己的深厚文化艺术中,配合着现代的思潮,振发出艺术的新境界。
(本文原载《1991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9-11页。本书收录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