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45641900000008

第8章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3)

所谓的经验,是指哲学一元论意义上的经验。学习经验强调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学习者在经验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强调活动中学习心理与经验世界的双向互动。人关于自己和世界的观念来自于经验,所以对于学习者学习的真正实现来说,课程就必须经验化。但是当前我国课程只停留在作为内容的外在知识层面而忽视了经验的内化,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等待着接受外在的知识而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为了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过程,就得使课程成为学生亲身经历的经验。经验学习的机制主要表现在“转化”“同化”和“顺应”三方面。“转化”就是通过知识内容与环境的融合,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条件,创造出作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同化”就是内在的心理经验图式将学习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主动反应形成的各种经验吸收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顺应”就是能动地把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心理经验图式,以应对经验世界变化着的情境和问题。

(三)价值的学习

学习者融入现实生活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学习,实际上包含着在知识和经验学习基础上的价值学习。价值学习遵循价值认识规律,价值认识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大致表现为价值感知、价值理解和价值体验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正是通过价值认识过程,个人的价值观得以形成和发展。也就是说,价值学习过程就是个人的一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价值观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发展性、社会历史性、导问性和系统性,它实质上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价值观是经过选择获得的。这种选择必须是自由的而不是被迫的;是从可选择的范围内进行的,选择时必须同时具备其他可选择的内容;是经慎重考虑后的选择。因此从根本上说,价值的整合就是建构价值学习的自由选择机制,这种选择机制必须贯通学习者的价值认识、理解和体验的全过程。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为了实现价值的学习,课程组织就需要遵循价值观发展的选择性和过程性来充分开发和超越信息技术的虚拟价值。其具体含义为,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全方位地研制多媒体课程和网络课程,使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的所有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学习生活世界——虚拟的生活世界,从而使学习者在虚拟的生活世界里通过自由选择,简捷实现价值感知和价值理解。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又超越信息技术的虚拟限定,开发信息化的社会性议题和实践活动形式,使学习者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尝试社会问题的解决,真正地实现价值体验。

这样,课程组织就需要进一步认识和解决虚拟的学习生活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连续性问题。在课程组织过程中存在一个现实的危险或陷阱,这就是多媒体网络课程可能引发学习者满足感,虚拟生活世界,失去投入到社会性问题解决中去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价值感知和理解与价值体验的断裂。不过,这一威胁虽然存在但不是主流,主流是虚拟学习对真实实践活动学习的促进。所以,一方面,我们在研制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必须认识并强化虚拟的正面影响和作用。与流行的臆测相反,课程体系里虚拟的生活世界,更能培养学习者参与实践活动的强烈意向性,更能激发学习者走出虚拟世界进入真实生活加以亲身体验的兴趣。这样,课程组织就需要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并定向于学习者投入社会真实生活的意向和兴趣,发现、探究和解决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另一方面,我们在研制社会问题中心学习议题和实践活动形式中,需要实现信息化。这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选择的议题或活动内容应该主要是信息文化的内容,或至少是关于信息文化的内容,这样就既与多媒体网络课程相关联又与信息时代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二是在组织学习者开展社会问题中心的活动学习中,既贯穿信息化思想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使学习者在价值感知与理解以及价值体验的发展中获得内容和形式相统一。

三、环境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学生的被动学习是由“他我灌输”的教学及其环境导致的,要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就需要将教学环境建构为学生学习的自我经验的实践环境。文化哲学把生命的实质理解为一种自我经验,所谓自我经验是把变化带入我们的生活过程。它实质上包括着由自我感觉、自我估计和自我判断所构成的自我认识,这种认识决定了我们对生命的立场以及对他人的态度。自我经验常常会打破尘世经验的局限,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原始动力,由不经意的经验引起许多新的自我经验。人在生活中引起自我经验常常采用“向内审视”的自我陶醉的方式,或扮演各种角色的积极的表达形式和行为方式。自我经验的实践所依据的是一种信念,那就是发现和承认自己的想象和愿望会导致真正的我的突破和自我实现。

把学习过程就当成自我实现肯定是不全面的。但是必须承认教育和教学过程与目标,只有通过学生学习的自我实现才能真正达成,而自我实现就是自我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学环境优化,仅仅达到学习化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化到人的学习的自我经验的层面。经验自然主义指出:经验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整体;经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经验具有能动性。儿童的本性是在活动中适应环境,不仅仅要顺应环境,还要改造环境。由此深入地分析,儿童与社会、兴趣与训练、禀性与教养、知识与行为都是统一的,统一在经验、活动之中。由于原有的环境是庞杂的,办学校实质就是要造就一种特殊的环境。这样,学校就至少有三种功能:第一,简化环境;第二,使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第三,创造更全面的平衡的环境。这样的功能要求教学环境的优化,必须实现教育经验化或学习经验化。

我们把教育内容一直被当成与人分裂甚至对立的、需要从外部灌输给儿童的东西,因而内容逐渐地成了异化物,为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者所厌恶。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学环境的优化,需要变革组织方式和实施样式,把教育内容转化为教育经验或学习经验。所谓的学习经验,在这里意味着教学环境的优化,不仅要进行文化内容选择,而且要以一定的方式和样式使教学环境渗透着学习经验。泰勒曾经学习经验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其能对之产生反应的环境里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环境优化中,使选择的内容与学习是适切的,创建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将内容整合到教学环境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唯有这样,内容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学习经验并与学习者产生相互作用。

从内容到学习经验的转化,关键是与人的注意、兴趣和想象相适应。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在自我经验的方向上,就可以有三种基本策略:首先是依据注意的规律,使教学环境的因素及其结构,在声色光以及形状上能够长久地引人注目;其次是依据兴趣心理学,使教学环境里的各种因素闪烁着激发、维护和滋养学习兴趣的亮光;三是依据想象心理学,使教学环境里既充满刺激人想象的各种因素,又具有放飞人的想象的各个空间。这样,教学环境就成为人在活动中自我感觉、自我估计和自我判断的人的学习世界,成为人实现自我经验的场所,从而成为的优良的教育环境。

四、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的基础

从文化意义上来讲,活动是生命的本质所在,但是从教育文化的意义上来讲,学习活动是人的学习生命的本质所在。已有的教育被知识授受的死程式所主宰,教学环境也被教条化,充斥的是各种冷冰冰的说教,活动以及学习活动被抹去了,即使有也仅仅成了一种点缀。人的生命,人的学习生命被放逐或禁锢,学生在黑暗的禁锢中和沉重的压迫下,学习的天性被遮蔽,生就的热爱学习被扭曲为讨厌或厌恶学习。

团体的领导者

一、教师是团队成员

二、教师是师长

三、教师是学者

……

新课程强调建构民主的管理模式,在学校推行分散式领导,而不是把学校命运都寄托在校长一个人身上。教师和校长可以像同事一样合作工作,对学生的管理模式遵守民主信仰原则,并且对学校和自身的实践会做出批判性的研究。在中小学,教师作为学校的带头人给它带来灵感及方向,因为教师更了解课堂上的情况,更能鼓励学生,更能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更能把学校创造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化社区。毫无疑问,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也是建构新课程的关键。

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要起领导表率作用,他们的梦想要实现,他们就必须有实权。所以,教师赋权是全球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一流的教育是无法通过外部强制实现的。现在已经到了改变在振兴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那种由上而下的做法的时候了。最终领导必须放在学校层面上。一所学校的任务和各项政策的框架确定下来,就应放手让校长和教师们去领导,以目标效益,而不是每天的具体程序来要求他们。

一、教师是团队成员

在学校里,教师一旦获得自主权,就要像团队成员一样携手工作。教师应把整所学校,而不应仅仅是他所教的某个班作为学习知识的场所。事实上,那些教师不仅仅在每个课堂里出色地教书,而且在一起探讨问题的学校里,学生学习的成效的确最佳。教育实践要求和强调教师之间保持良好同事关系的重要性。首先,教师们实际上愿意集体合作。研究表明,教师之间合作,可以使得教师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作为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学校应留出固定的时间用于教师的教学交流与合作。一些学校采取的办法是,在学年初和学年末都留出几天时间供教师们在一起讨论教学工作,教师每周碰一次头。当然,我们知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的一些学校里,学生的家长和社区的其他成员每周都利用半天的时间组织全校性的集会或一些其他项目,以便让教师们腾出时间来在一起研究工作。

无论我们的工作安排得有多么紧,我们都要给校长和教师留出在一起制订教学计划的时间,并且不仅是横向的,同时也纵向地组合起来,这一点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当教师在一起制订计划的时候,往往是分层次进行的,同时需要不同年级的教师在一道工作。

二、教师是师长

在中小学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领导者。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指路人,也是学生的师长,鼓励学生们主动地去学习,去严谨地、创造性地思考。教师的责任并不是把自己脑子里的知识移植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教育就是培养动脑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