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水果蔬菜美容健体方
45530000000002

第2章 利用水果蔬菜美容保健(2)

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茎叶。味甘,性凉。入肝、肾、脾经。和脾,利水,止血。治湿疹、肥胖、痤疮、紫癜、鼻衄等症。脾胃虚寒者少食。《千金要方·食治》谓之:“杀诸毒,根主目涩痛。”

白菜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及其变种山东大白菜、浙江黄芽菜的叶球。味甘,性平。入胃、肠、肝、肾、膀胱经。解热除烦。治坏血病、烫火伤、冻疮、接触性皮炎、漆疮。《滇南本草》谓之:“主消痰,止咳嗽,利小便,清肺热。”

菠菜

为藜科植物菠菜的带根全草。味甘,性凉。入肺、胃经。清热除烦,解渴通便,悦颜色。治消渴、目睛不明、口臭、黄褐斑等。体虚便溏者不宜多食;草酸钙结石者不宜食用。《食疗本草》谓之:“利五脏,清肠胃热,解酒毒。”

芥菜

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嫩茎叶。味辛,性温;无毒。入肺、大肠经。温中利气。治漆疮瘙痒(漆接触性皮炎)、痈、接触性皮炎、坏血病。阴虚燥热甚者宜少食。《本草求真》谓之:“芥性辛热,凡因阴湿内壅而见痰气闭塞者,服此痰无不除,气无不通,故能使耳聪、目益明也。”

枸杞菜

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苗。味苦、甘,性凉。入肝、肾经。清热补虚,养肝明目,悦颜色。治夜盲、虚劳、脱发、面部黑斑等症。《食疗本草》谓之:“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茼蒿

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味辛、甘,性平。入肝、肺经。消痰饮,降压。治脂溢性皮炎、痤疮、肥胖、洒渣鼻等。泄泻者禁用。《千金要方·食治》谓之:“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

蕹菜

为旋花科植物蕹菜的茎叶。味甘,性寒:无毒。入肠、胃经。清热解毒,行气消肿。治蜈蚣咬伤、带状疱疹、核黄素缺乏症、毒蛇咬伤。脾虚泄泻者不宜多食。《饮食辨》谓之:“性滑利,能和中解热,大便不快及闭结者宜多食,叶妙于梗。”

红薯

为薯科植物甘薯的块茎。味甘,性平。入脾、肾经。健脾益气。治面生黑斑等。烂白薯食之使人中毒,忌食之。《随息居饮食谱》谓之:“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

木耳

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味甘,性平。入胃、大肠经。凉血止血,和血养荣,止泻痢。治贫血、须发早白、紫癜、泄痢等症。便溏者忌服。《本经》谓之:“盛气不饥,轻身强志。”

茴香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茎叶。味甘、辛,性温。入肾经。行气止痛。治心腹气痛、口臭等症。阳盛,宿有痰、湿热者少吃。《千金要方》谓之:“丰霍乱,辟热,除口气。”

莴苣

为菊科植物莴苣的根和叶。味甘、苦,性凉。入肠、胃经。清热利水,通乳,洁齿除口臭。治湿疹、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等症。多食使人视力模糊,停食自复。《日用本草》谓之:“味苦,寒平。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祛口气,白牙齿,明眼目。”

萝卜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根。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解毒,散淤。治烫火伤、冻疮(轻度)、疖肿。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生食。《本草纲目》谓之:“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淤血,甚效。”

莼菜

为星莲科植物莼菜的茎叶。味甘,性寒;无毒。入肝、脾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治疔疮、痤疮、肥胖、牙龈肿痛、湿疹等症。脾胃虚寒者少食。《医林纂要》谓之:“除烦,解毒,消瘦。”

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肥大根茎。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清热润肺,凉血行淤。熟用,健脾开胃,止泻固精。治贫血、紫癜、鼻衄、痤疮等症。脾胃虚寒者少食之。《日用本草》谓之:“清热除烦。凡呕血、吐血、瘀血、败血,一切血症宜食之。”

金针菜

为百合科植物萱草、黄花萱草或小萱草的花蕾。味甘,性凉。入肝、肾经。养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紫癜、贫血、面生黑斑等。食用黄花菜,以加工的干品为好,不宜食鲜黄花菜以及腐烂变质品。《日华子本草》谓之:“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芋艿

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消疬,散结。治牛皮癣、烫火伤、疖、赘疣、鸡眼,蛇、虫、蜂螫伤,脓疱疮。脾虚胃弱,有慢性胃病者忌之。《名医别录》谓之:“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

毛笋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味甘,性寒。入胃、大肠经。清热消痰,利尿消肿,止泻痢。治酒糟鼻、脂溢性皮炎、肥胖、水肿等症。脾胃虚寒者宜少食。《本草求原》谓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发起者,笋尖煮汤或入药,俱佳。”

番茄

为茄科植物番茄的果实。味甘、酸,性微寒。入肝、脾、胃经。生津止渴,益颜色。治热病口渴、水肿、痤疮等症。脾胃虚弱者宜煮熟食。《陆川本草》谓之:“生津止渴,健脾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

黑大豆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活血利水,解毒。治黄褐斑、身面浮肿、麦粒肿、须发早白等。不宜与龙胆等同用。《本经》谓之:“除痈肿;煮汁饮,止痛。”

土豆

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味甘、辛,性寒。入胃、大肠经。解诸药毒,消炎止痛。治烫火伤、湿疹。土豆发芽,须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层,再用水浸泡,防止多食中毒。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应少食。《本草纲目》谓之:“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

绿豆

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味甘,性寒、凉。入心、胃经。清热解毒,清暑利水。治丹毒、痈疮肿毒、烧烫伤、下肢慢性溃疡、湿疹、痱子、疖病、痈、接触性皮炎、多发性疖病、雀斑、黑斑。脾胃虚寒滑泄者忌食。《本草纲目》谓之:“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清热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脉,无久服枯人之忌。”

豆浆

为黄大豆或黑大豆加工而成。先以水浸1日左右,将浸胀之豆,带水磨碎,滤去渣,入锅煮沸即成。原汁浓者名豆奶,用水稀泽者名豆浆。味甘,性平。入肺、胃经。补虚,清火,化痰,补虚养颜。治贫血、咽痛、痤疮、紫癜等。脾胃虚寒者宜少食。《本草纲目拾遗》谓之:“清咽,祛腻,解盐毒。”

豌豆

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味甘,性平。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利小便。治产后缺乳、身体赢弱、糖尿病性皮肤病等。《本草拾遗》谓之:“消渴,淡煮食之良。”

蚕豆

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健脾利湿。治水肿脚气、湿疹、水肿。食蚕豆后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者忌之。《本草从新》谓之:“补中益气,涩精,实精。”

赤小豆

为豆科植物赤豆或赤小豆的种子。味甘、酸,性平。利水祛湿,消肿解毒。适用于湿疹、下肢丹毒、痈肿、瘾疹、维生素B(下标1)缺乏症。《药性论》谓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蛋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胃。”

冬瓜

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味甘、淡,性凉。入肺、大小肠、膀胱经。利水消肿,轻身驻颜,悦泽肌肤。治水肿腹胀,热痱,面生黑斑等。内服煎汤60~120克。外用作面脂外涂。虚寒肾冷,久病滑泄者忌食。《饮膳正要》谓之:“主益气,悦泽驻颤,令人不饥。”《本草蒙箜》谓之:“藤烧灰洗黑斑……入人面脂作尤。”《本草纲目》谓之:“冬瓜瓤洗面澡身,去黯,令人悦泽白皙。”

绿豆芽

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浸罨后发出的嫩芽。味甘,性寒。入心、胃经。清热解毒。可用于寻常痤疮、痱子、带状疱疹、湿疹。脾胃虚寒者宜少食。

芝麻

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滋养肝肾,活血脉,乌须发。治冻疮、荨麻疹、青少年白发、白癜风。脾弱便溏者忌服。《玉楸药解》谓之:“疗皮燥发枯、肉减乳少,医一切疮疡败毒,消肿。”

荞麦

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消瘰疬。治烫火伤、鸡眼、丹毒、疖等。脾胃虚寒者忌用。《本草纲目》谓之:“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南瓜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清热利水,消炎止痛,解毒杀虫。治火药伤以及烫伤、烧伤。气滞湿阻症者忌服用。《随息居饮食谱》谓之:“凡时病疳症,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豆腐

为豆浆用盐或石膏点后,凝成豆腐花,再用布包裹,滤去部分水分而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生滓润燥,清热解毒。治口臭、丹毒、皮肤瘙痒、烧烫伤、下肢慢性溃疡、体癣。脾胃虚寒者宜少食。《本草纲目》谓之:“清热散血。”

黄瓜

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味甘,性凉。入胃、小肠经。清热,解毒,利水。治烫火伤、花斑癣(汗斑)、痱子、白癜风、面部黑斑。平素有胃寒者忌食。《滇南本草》谓之:“解疮癣热毒,消烦渴。”

苦瓜

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脾、胃经。清暑,解毒,明目。治痈肿、花斑癣(汗斑)、烫火伤、扁平疣。胃寒体虚者慎用。《泉州本草》谓之:“主治烦热消渴引饮,风热赤眼,中暑下痢。”

韭菜

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叶。味辛,性温。入肺经。解毒散血。治漆疮瘙痒、带状疱疹、蜂螫伤、稻田皮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阴虚内热,以及疮疡、目疾患者均应忌之。《药材学》谓之:“新鲜的捣成泥剂,治疗创伤、溃疡及妇女滴虫性阴道炎。”

丝瓜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鲜嫩果实。味甘,性凉;无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治天疱疮、雀斑、疖肿、痱子、神经性皮炎,预防麻疹。脾胃虚寒溏泻者忌之。《本经逢原》谓之:“丝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

鳝鱼

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肉或全体。味甘,性温。入肝、脾、肾经。祛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养血止血。治贫血、足痿无力、面黄肌瘦、痢疾等症。虚热者不宜多食。《滇南本草》谓之:“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