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醒着的时间里,有1/4是在学校,而且主要是在由一个老师主导的大教室里面度过的,然而,我们却几乎找不到什么青年甚至成年人认为这段时间是过得好的。虽然,大学学历已经成为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但是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大部 分退学的年轻人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目的。每年,每100名升入9年级的学生中,只有68名在4年后能够正常取得毕业证书。这一数据对许多人来说是意外的和失望的,但在这之后数据还会进一步恶化:那些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只有40名直接进入大学,其中,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仍然留在大学的,仅有27名。最后,最初的100名学生只有18人在三年内取得大专文凭,或者在6年内取得学士学位。如果我们承认,只有接受两年以上的大学教育,才能胜任21世纪的工作,那么,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对于80%的青少年来说都是失败的。
现在,对于某些青少年来说,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期望会对获取大学学历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然而,即便在这些案例中,许多人也会感到容易分神,难以始终保持坚韧的毅力。虽然我们在工作中曾接触到很多青少年,在学校问题上与父母相持不下,但是就像雷这样的孩子,可能从来都没想过与谁为敌,可是最后却变得令人不安和有心事。
●雷的经历
雷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他看起来消瘦,脸色苍白,蓬松的金色头发之下有一张略显羞涩的脸庞。他总是面带暖暖的微笑,虽然刚满10岁,已经能够跟身边大部分成年人愉快地交谈了。在家里,他会发脾气,但不经常发生。他在学校不是一个“明星学生”,但是他一直很努力并且也做得不错。
从9年级开始,事情发生了转变。起初,他的父母把他的成绩下滑归咎于日益繁重的课业负担。雷的朋友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但雷的成绩却仍旧继续下滑,直到他的成绩从原来的B+变成了在及格线附近徘徊。在这期间,雷的性格没有改变。每次成绩报告之后,他都被告知需要更加努力,许多次与父母长谈之后他都作出了同样诚恳的承诺。每次,他的父母都让他们自己相信,原来的那个雷会回来的,直到下一次成绩出来。每次雷都说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他的老师认为,他看起来已经不再关心成绩的问题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确是不关心的。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完没了的青春期会一点一点地消耗他们“为未来做准备”的动力。对于雷来说,这种压力也在慢慢积累,直到某一天,某一个时刻,他的动力会戛然而止。雷曾经问他父亲(一名儿科医生)有关大学的问题,他能上一所好大学吗?你是怎么选择大学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雷早就听说从9年级开始,他的成绩会对上大学有影响,为了能够进入好的学校,他长期以来都严格要求自己。
也许是感觉到了儿子的紧张,雷的爸爸试图帮他看透这些事情:“你知道吗,雷,一所好的大学的确非常重要,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即便你进入了大学,你也需要好好学习。对于我来说,大学之后在医学院的那段日子也非常重要,所以,大学并不等于一切。”
父亲的话像一颗闪光弹,在雷的脑海中迸发出炫目的光芒,但却与雷的父亲的预期不同。突然之间,雷意识到,高中生活对于长大成人并不是那么事关重大。他不止有4年的时间,而是14年。至少他会像他父亲那样,有自己的事业的。虽然雷没有表露出来,但是这种想法在他脑中如火焰般越燃越旺。如果他今晚学习了查理曼大帝时期的历史,又能在他20岁时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如果他强迫自己进入一所好的大学,岂不是等于让自己在入学之后被迫更加努力地学习?难道还不是时候考虑他想要什么吗?
对于这些,雷从未向父亲透露一丝一毫,所以,雷的父亲一直以为自己清晰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漫长的人生中,并非所有事情都依赖于在高中时期的成功。雷仍旧希望努力好好学习,但是他发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般充满动力了。没过几个月,这次谈话的意义就越来越明显了。显然,雷的父亲无法收回他所说的话,因为这一切都是真的。雷突然顿悟了,但曙光常常是隐现的,这意味着,逃离青春期的路途看起来充满了无数的障碍,而且这些障碍似乎与现在或将来的生活没有关联。而正是这样的路途影响着大部分青少年的学习动机。
●作为另一个高中的大学
即便是对于那些最有动力的学生,也会有一种从一个圈跳入另一个圈的感觉。本书中所提到的所有青少年几乎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感觉。对于学术精英,目前高校扩招的潮流成为这一问题的集 中体现,并且这一潮流已经变得相当普遍。对问题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多,对这方面书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高中,名列前茅的那些学生,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参加课外活动(毋庸置疑,能扮演领导角色更好),而这并非因为他们对这些活动感兴趣,而是因为他们想要以此赢得大学招生老师的芳心。从现有的统计资料来看,大学录取的最高荣誉——常春藤盟校奖,仅能使300万名高中毕业生中的极小一部分受益。
但讽刺的是,最高奖项甚至也与我们曾经所认为的有所不同,那永无止境的青春期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说。举例来说,已有研究表明,常青藤盟校毕业的精英并未比其他同等条件但是毕业于还算不错的公立学校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待遇。那些顶级的学校可以选择更加优秀的生源,这些孩子也会在未来有更好的表现,对于那些同样被顶级学校录取,但是最终的选择相对而言更为普通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名望对他们的影响就没有了。但是,不论是看未来的收入,还是看能否进入享誉盛名的研究生项目,从普通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跟那些顶级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没有差别的。
为什么好学校对学生的未来没有产生更多的影响呢?最合理的解释之一是:随着青春期的延长,大学已经成为高中生活的延伸。回头想想我们对于高中对未来生活的作用的认识,即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相比于就读于一个还不错的高中,能够在顶级高中读书,虽然势必是有益的,但并不会意味着未来的生活就大不相同了。虽然,有的高中能够具有很多优势,但真正有影响的是学生在学校里以及离校之后怎样做。至少对于整整一代人来说,我们认为,高中只是某条道路上的一小站,至少对于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来说也是这样的。
这种认识逐渐被延伸到大学教育上来。对于有好成绩的学生来说,受教育的时间被延长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毕业于好大学的最大意义就是有利于进入一个好的研究或其他专业项目,或者在工作中有一个好的起点。但是,事实上,不论来自何种大学的学生,只要他们在大学中是认真努力的,都会得到这种机会。对于那些有成就的人来说,在哪里就读研究生,比在哪里就读大学要重要得多。最后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毕业之后做的事情对他职业的影响才是最大的。通常多年之后,大家才会明白这个道理,雷也如此。
了解这些之后,面对大学招生的狂潮,家长和高中学生应该会稍稍安心。这其中也透露了一条重要的警示:与其拼命让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大学,还不如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以让他们能在进入大学之后快速成长。对于面临入学压力的青少年来说,大学招生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全新的,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帮助。但最终,这一过程只不过是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如何面对挑战、结果和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效的机会。
我们听过无数的成年人说,因为荒废了高中生活导致自己只能就读于不太好的大学,在那里学习之后继续拼搏。美国总统候选人叙说自己在少年时期吸食可卡因的经历,或是在大学班级近乎垫底的成绩,似乎是向我们说明,进入大学仅仅是一小步,并不等于未来的成功(抑或平庸)。相反,在大学招生狂潮结束之后,学着以成熟的方式学习和生活对青少年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给父母的建议是:对大学招生的事情放松些;重点培养孩子对于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不要过度依赖父母的帮助和敦促,引导他们走进尽可能好的大学。
但这仅仅是指大学时光。如果大学真的成为另一所高中,那接下来会怎样呢?这是否是在说高中生活是怎样的,其与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在全过程中都很明显,从最底层需要补习阶段到最先进高级的课程和学生。
●6x 2-2x-20
观察教室里发生的一切,我们会发现,像雷这样的青少年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最近,我看了一个有关老师试图在代数辅导课上解释如何分解一元二次多项式的视频。由于这门课程是毕业所要求的必修课程,不少上学年没能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的学生,已经是 第二次参加这个课程了。我是在跟我的同事研究老师如何能调动这些心不在焉的学生积极性的时候,发现了这个老师的问题之所在。
6x 2–2x–20=?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并且,对于他们当中95%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在未来也没有意义。他们再也用不到这些东西,走出教室之后,也不会再关心这些,并且很有可能立刻就忘记了。或许还有人曾经告诉他们学习古代梵语对高中毕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敢打赌,大多数读者现在正试图在一分钟左右解决上面这道题目,我们也敢打赌,即便做不出这道题目,你的生活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事实上,即使在大学校园里,也极少有人以求解一元二次多项式为工作。然而,这却成了学生从青年走向成年道路上的一道门槛。这个班里的学生或许在学业上不是最具天赋的,但是他们足以认识到他们被要求循着成年人安排的路径一步步前行,而这条道路本身却丝毫没能让他们从中受益。
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不只是对像雷那样学习成绩欠佳的孩子产生了影响。学校所教授的大部 分内容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这其中的因由,但这已经成为他们追求好工作道路上的障碍。我们要求他们无比详细地掌握这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知识:1812年战争中重要的将领;ADP在细胞能量运输中的具体作用;综合除法。不论综合教育和文 化资本有什么价值,也不论为了学习而学习有什么意义,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大部分成年人不仅不使用这些信息,甚至也不去思考这些问题,那么,青少年就有理由去质疑这些东西与生活的相关性。学校对于学生们曾经是否具有吸引力尚不得而知(参见本章开头的引用),但是,不仅仅是学校已经变得与之前不同了,不好好学习,甚至辍学的代价也显著增加。那些早早离开学校,并借此摆脱漫长青春期的人,通常会发现,他们难以找到那些能够真正让他们有能力做一个成年人的工作。
●让学生成为老师
本书并非批判通才教育,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信息驱动的时代。即便那些没有直接用途的知识,通常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训练大脑的目的,更不用说对这样知识的精通了,知识本身还可以向人们传递审美价值和文 化价值。但填鸭式的传授方式是不可取的。虽然接触高等文 化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学校能够提供的接触方式仅限于书面和理论,缺乏现实联系。
大量的学生辍学,剩余学生的热情也几乎消耗殆尽,只是为了一个文 凭而苦苦坚持,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应当认识到通才教育的崇高目标并非通过更严苛的标准或者更多的测试就能实现。我认识的许多有才华的弗吉尼亚大学的学生说他们的高中那几年就是一种浪费,其中一个人说:“我在课堂上什么也没学到,只不过在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考完试,第二天就全忘了。”
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像是成人智力的惰性,仅仅基于一个人本该用一生的时间最终获得的知识来设置中学的课程,而不考虑青少年在人生的这一阶段最应该和最不应该汲取什么。不论是网络游戏、体育运动还是音乐或者政治,青少年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复杂知识的学习能力是超乎想象的,但他们必须亲身投入以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争辩核心课程、文 化资本或者高奖金测试的优势,但如果我们没办法调动青少年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这些争辩都是无用的。也正如雷的故事所展示的那样,你可以把孩子带到老师那里,但是你没办法迫使他们思考,你能做的,则是让他们远离教育的过程。
●把教室变成我们想的那样
如果我们已经阐明,美国目前有缺陷的教育体系需要作出实质性的改变,接下来,本书中所列出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着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开始改变教育在青少年面前所呈现的样子,从改变高中课堂,到改变学校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