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义门陈
关于江州义门陈,虽早有所闻,但这次看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的专题节目,才决心实地寻访。百闻不如一见,新建的五祖堂和义门陈文史馆,古老的东佳书院和相关遗址,让我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引发诸多思考和期待。
千年之问
义门陈,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陈旺迁居德安建庄,到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奉旨分庄,经历332年15代,义聚不分家。聚居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凝聚力之强,不仅为我国封建社会所仅见,也为世界家族史所罕见。
“聚族三千口人间第一,同居五百年天下无双。”从唐僖宗中和四年(884)下诏,首次旌表称“义门陈氏”开始到分庄,先后有8位皇帝以赐匾、封祖、加爵、赐联、题诗、免徭役等多种方式,予以嘉奖和呵护。其中,宋仁宗就下诏8次,直到下诏分庄的次年,他躺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赋诗:“江州久著义门庄,庄上分庄世派长”,“子孙各知遵义范,永继舜德有重光”。
历代朝廷的旌表,使义门陈声名鹊起。官员刮目相看,世人竞相仰慕,陈氏族人更是倍感荣耀,更加自觉地维护家风传统。
朝廷所以这样高密度地旌表义门陈,原因就在于树立义门陈这一“家崇孝悌之风,门尚敦睦之义”的样板家族,有利于教化百姓,稳定天下。朝廷从多次旌表到最后赐旨分庄,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分庄,说到底也是一种旌表,把一个样板家族裂变成散布全国的334个样板家族,其示范、辐射效应不是更大,更有利于天下的稳定与教化吗?
当然,朝廷的旌表只是义门陈聚居同爨的外部原因,那么,其内部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千年之问。从朝廷到地方,从皇帝到百姓,从中国人到外国人,从古到今,人们都持此问。
唐昭宗曾问义门陈第三任家长陈崇:“你们为什么能累世义聚不分家?”陈崇答曰:“吾家男妇一公无私。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说田中苦。”
几十年后,改朝换代了。宋太宗问第八任家长陈兢:“汝义门所以义聚,何也?”陈兢答曰:“公也。公则无私,无私方可义聚。”
两朝皇帝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两任家长答的是同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义门陈的治家之道;这个答案,就在1020年前面世的《义门家法三十三条》及依法治家的实践中。
答案解读
《义门家法三十三条》是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由陈崇制定的,全文不足3000字,通篇体现了忠孝仁义的儒家理念,闪耀着民主和智慧的光芒,在维系陈氏义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义门陈一部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家法”序言开宗明义就是:“家正则天下定,是治家之道。”结束语是:“崇所虑者,将来昆云渐众,愚智不同,苟无敦睦之方,虑乖负荷之理。唯深远计,今设之以局务,垂之以规程,推功任能,惩恶劝善。公私出纳之式,男女婚嫁之仪;蚕事,衣妆,货殖,饮食,须令均等,务求和同。令子子孙孙无间言,而守义范也。”
序言说明了制定“家法”的初衷和指导思想,关键词是“均等”、“和同”,这是贯穿整部“家法”的思想主线,也是“一公无私”内涵的体现和本质要求。
为了“令均等”、“求和同”,“家法”确定了具有特色的家族管理体制。头三条便是确立家族领导成员及其职责。第一条:“立主事一人,副二人,掌家内外诸事。”“不以长少,但择廉谨才能之人任之,不限年月。倘有辞状乞替,请众详之。若年老衰弱,相应择人替之。若健壮仍不许退。若才能不称,则须择人代之。”第二条:立“库司二人”,以掌财权,规定“此二人亦不以长幼,但择公干刚毅之流”。第三条:立各田庄负责人,田庄是家族的经济基础,庄首由家长指派,接受家长和库司的监督,“不得父子同处”。家长是最高管理者,库司是掌财权者。辈分相压原是封建家族统治的本质特征,但“家法”却不设辈分、年龄、任期限制,推功任能,突破了封建传统观念,具有进步意义,从而保证了家族管理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为义门陈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
“家法”确立了吃大锅饭的家族经济制度。义门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土地归家族所共有,家族与田庄分层经营。男性成员要“执作农役”,妇女则从事蚕桑纺织。家族成员普遍劳作,衣食住行通过生产自给解决。全族成员集体就餐,分次进食,按启蒙儿童、女童、婆母新媳、老人分席。分配生活消费品包括妇女日用粉脂等“均出入”,“唯均唯平,度其盈缩”,适当照顾老残病等特殊需要。保持节俭,低水平消费。
“家法”确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规定男子“皆只一室,不得置仆妾”。这是防止私房膨胀,稳定义聚,避免“间言”,遵守义范的重要措施。“家法”还对结婚年龄、用度等作了具体规定,由父母之命上升为家族之命。同时,还规定新妇必须下厨房劳动,体现人无贵贱,平等平权。
“家法”确立了书屋、书堂两级学校教育制度。书屋系蒙馆,凡陈氏儿童7岁入学,15岁出学,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书堂即东佳书院,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稽有成就者应举。书堂建有专门校舍,置有学田,作为固定的教育基金。笔纸墨砚,均由家族供应。这所具有私立大学性质的书院,还向外姓开放,迅速成为江南著名学府,造就了大批齐家治国的人才。教育“均等”是最大的均等,氏族成员素质的提高是“和同”的基础。在宋代,富绅大户自行办学虽较普遍,但像义门陈这样分层次办学,设置学田,并对外开放,则属开先河之举。
“家法”确立了惩恶劝善的司法制度。设立“刑杖厅”,对诸如酗酒、赌博、斗殴、妄使钱谷等给予惩罚。“家秉三尺法,官省五条刑”。史载,义门陈“百年服刑者三”,可见家法森严,守法自觉,家风良好。
在制定“家法”的同时,还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义门家范十二条》,900余字。基本内容为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孙、隆师儒、谨交游、睦邻里、均出入、戒游惰等,对修身齐家、构建和睦家族作用甚巨,直到今天仍泛着光芒。
陈崇是义门陈的杰出家长,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教育家。他制定的“家法”、“家范”,体现了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义门陈是践行这一思想的具有血缘关系的原生态氏族公社。当时就有人评价说:义门陈“室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一;庭闺之内,无有间言,少长一并,合德同风。皆崇之功也”。(宋?胡旦《义门记》)还有很多诸如“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等赞誉和“同犬同槽”等故事流传。后世学者说义门陈是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比西方“乌托邦”还早600年等等,皆非空穴来风。
研发畅想
“天下陈氏出义门”,义门陈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家族文化符号。千百年来,义门陈后裔来德安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近年更呈骤增之态势。宗亲文化风生水起,旅游休闲时尚潮急,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打义门文化牌,不失为时下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
我边看边问,边走边想,冒出两点想法:一是组建中华义门文化研究中心,立足江西,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发掘、整理、研究义门文化资源和中外大家族文化,占领学术高地;二是打造江州义门文化城,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义门文化城似乎可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以德安县爱民乡岩泉村为文化城核心区,恢复重建东佳书院,把它建成集教育、培训、观光、游乐、休闲、休假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二是以车桥镇义门陈村为中心,建立义门陈遗址公园。义门陈村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留有大批古迹、石刻、遗址、古墓葬等文化景观资源,需要有计划地发掘、保护,维持原生态原真性,全景式展示义门陈文化历史,使其成为见证千年历史沧桑、感受浓厚儒风雅韵的文化圣地。
三是筹建义门国际博览园。系统介绍、全面展示中华历代“义门”文化和国际著名大家族及名人,为人们了解、借鉴义门文化,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家族、和谐社会,提供独特的人文视角和生动直观的形象教材。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我看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宜先重建东佳书院。在义门陈所有遗址遗产中,东佳书院文化品位最高,自然风光最美,人文景观资源最多,开发利用价值最大。
据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徐锴《东佳书院记》载:书院“因胜据奇,是卜是筑,为书楼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田二十顷,以为游学之资。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
两副宋代对联也证实了东佳书院当年的盛况:
近百贤,延千隽,育才于院,可谓义门义天下;
聚千卷,藏万轴,储书于楼,敢称东佳佳宇中。
接官厅内,尽是进士、博士、大学士;
迎宾路上,又来侍郎、礼郎、尚书郎。
东佳书院鼎盛时,学子达到400多人。仅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应举登科者即达45人,任朝官18人,地方官员209人。另有“八文龙”、“九才子”、“五马”之说,人才辈出。历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纷至沓来,晏殊、欧阳修、陆游、苏轼、黄庭坚、寇准、岳飞、杨亿、朱熹、文天祥等都曾在此留下诗文、题词、对联或碑刻,其中历代诗词300多首,文化遗存数百处。
山水佳处,人文蔚,书声琅。东佳书院坐落在东佳山麓,风景极为幽美,建筑群落恢宏。当年,欧阳修在此讲学,留下“奇峰巍峨,三岩空兀。一岩如堡,临空北悬;一岩如虎,伏颠东腾;中岩赤壁,陡然下坠”的佳句,并作“山石岩泉流白水”的千古绝对。苏轼挥毫将下榻的别墅命名为“一字园”,并赋诗一首。从族谱保存的书院全景图看,东佳山麓,永清潭畔,御书楼、大学院、赏莲亭、三藏阁、集贤院等20余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烟罗幽景似仙居”。(晏殊《赠东佳书院》)
义门陈是中国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一座尘封了千年的文化富矿,令人敬畏。其于史有据,影响及于全国;于今有益,亟待开放开发。如今,东佳秀峰翘首以待,紫岩飞瀑热忱呼唤,欧阳下联尚待应对,天下陈氏寻根而来。我辈缘何而不为?何时方可为?晚为之不如早为之,有志者定当为之!
2010年5月
我理想中的滕王阁景区
南昌市决定改造滕王阁景区。作为在南昌生活了40年的市民,我举双手赞成;
作为多次游历过滕王阁的常客,我关注滕王阁改造设计思想和景区管理理念。
南昌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滕王阁无疑是其首屈一指的文化资源、旅游景点。如
果说没有八一起义南昌就不能叫英雄城的话,那么没有滕王阁南昌就可以不叫南
昌了。
滕王阁是南昌市的一座地标建筑,是江西省的一个文化窗口,也是中华名楼文
化的一个偶像品牌。长期以来,序以阁传,阁以序传,其千年不衰的魅力源于名楼、
名文、名人三位一体的文化。古往今来,天下游人到此无一不是慕名而来的文化之旅,
即为领略名楼风韵、名文文辞、名人风采而来,为追求美而来。毛泽东主席手书“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赠给养病中的亲人欣赏。江泽民总书记两度登楼,朗
朗背诵《滕王阁序》全文,并说这篇序文是小时候读的,几十年里并没有刻意读它,现
在依然能背,人的记忆奇了。这就是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力量。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653年,现楼是第29次重建,落成于1989年。当年,江西省省委
书记白栋材对南昌市市长赵志坚说,重建的滕王阁要比岳阳楼、黄鹤楼高。现在的滕王
阁规模、质量确为历代之冠。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楼内商业气氛太浓,配套设施陈旧,
展出内容单薄,高雅文化气韵出不来;主楼周边被高耸的水泥森林包围而成了孤岛,
原始环境、历史风貌消失了,当年“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
登高壮观的意境也出不来。
这些缺憾,不单是我个人的感觉,也是我所接触的许多贵宾和友人的共同印象。
这次改造,决心大,时机好,应该有新的思路、新的布局、新的气象。
一
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开济,是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
国宾馆、北京天文台、北京科普博物馆、天安门观礼台等重要建筑的设计者。他说过:
“自己最满意的是天安门观礼台,而不是几大馆。其设计思想、设计技巧是:该当配
角的就当配角,观礼台就是天安门的配角,配角成功了就是贡献。”“天安门城楼本身
就不应当再搞任何设计,可是又有了需要怎么办?这个设计越不显眼越好,高度不超
过红墙,颜色是红色,琉璃瓦绝对不用,让观礼台与城楼浑然一体,这叫‘此地无声
胜有声’。”
天安门观礼台的设计思想值得滕王阁景区改造借鉴。如果把滕王阁主楼比喻为
“红花”的话,那么,这次以主楼延伸为任务的景区建设应该是“绿叶”。“绿叶配红
花”,应是基本设计思想,一切安排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红花”,千方百计衬托、扶持
“红花”。
如何才能当好配角?优化周边生态环境是最最重要的一条。江西生态环境好,
南昌叫“中国水都”,滕王阁景区要尽可能多现当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的意境。主楼两侧高层上有“挹翠”、“压江”两亭,楼需耸翠方可“压江”,
江水需绿方可“挹翠”。景区应该满眼皆绿,四季有花,树木扶疏,草地常青,绿水
长流。根据南昌气候特点和土质情况,宜广植香樟、槭树、翠竹、玉兰、桂花、迎春、
含笑、杜鹃、菊、梅等花木。八一广场改造,成功之处甚多,但铲除草坪,石铺地面,
实在可惜。广场草坪原是城中“绿肺”,现在全被石块封闭,不渗水,不散热,不环
保,不为市民认可。最近,南京的“梧桐事件”,惊动海峡两岸,结果是地铁让树。
这引发南昌人的一段苦涩回忆。当年,八一大道等路两旁也是梧桐树,从八一大桥到
火车站全程郁郁葱葱,结果毁于一旦,全城的梧桐树被砍尽挖绝,南昌市至今没有一
条完整的林荫道。生态无价,滕王阁改造要千百倍地注意珍惜和改善生态环境。
当配角就不能搞大广场。除滕王阁主楼外,景区建筑物(包括周边)都不能高、
不能大、不能洋。青云谱庭院深深,给人以清幽、雅静之感。颐和园的长廊,使游客
频添诗情画意。八一广场已经够大够气派了,秋水广场也有相当规模,滕王阁景区一
定不要再搞大广场了。
或许是北京天安门广场给中国人的印象太深了,如今全国盛行大广场主义。张
开济大师说过:“天安门广场整个设计是错误的,大而无当,整个广场连个人坐的地
方都没有。不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不让人觉得美,没有亲近感。当时受苏联的
建筑设计思想影响较大,用建筑来表现社会主义的伟大。这是很落后的设计思想。”
这是大师晚年的悟道之言,值得我们深思。
就我亲眼所见,莫斯科红场并不大,却庄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小而繁华;白宫
南草坪小而秀美;日本东京皇宫前广场也不大,而且是碎石铺地,完全不用水泥和石
块,广场一点也不气派,倒是广场旁的一片松树林秀色可餐,让人流连忘返。此外,
欧洲维也纳的美泉宫,巴黎的凡尔赛宫,都是碎石铺路,草坪见长,树木葱茏。我国
的天安门广场,原本就大,改造后超大,原来是封建帝王思想和前苏联建筑思想的产
物。据《江西晨报》近日报道,滕王阁现广场有3500平方米(未算绿化面积),隧道
建成后将扩大到4900平方米,增加的面积应建成绿地,现有广场的绝大部分也应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