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跃上葱茏
45441200000023

第23章 梦绕庐山(8)

蒋介石毫无和谈诚意,谈是为了打。一个月来,围绕着召开五人小组会议的艰难谈判没有取得进展;名义上成立了五人小组,但是没有开过会,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而在这一个月内,内战步步升级:国民党占领了江苏北部的一些重要城镇,特别是胶济铁路全线,用飞机轰炸延安;人民解放军则完成了对大同的包围,在陇海铁路的徐州和郑州间发动了进攻。马歇尔不仅意识到军事形势的严峻,同时提醒蒋介石,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国民党既面临着庞大军队的吃饭穿衣问题,还要在交通运输不足和被破坏的情况下,恢复国家的经济生活。马歇尔有全局眼光,不像蒋介石两眼盯着战场,而对政治、经济崩溃的危险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在南京,周恩来继续坚持要国民政府给予发布停战命令的保证,作为中共同意参加五人小组会议的先决条件。4日,即下山的次日,马歇尔便会见周恩来。周恩来说,不能想象在战争继续的时候,共产党会提出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的名单。5日,马歇尔、司徒雷登又与周恩来作了一次长谈。周恩来再次表示,如果国民政府保证五人小组关于改组国民政府委员会办法的会谈一结束就发布停战命令,他将高兴地参加五人小组的会谈,甚至准备作出让步,但必须明确三点:(一)改组国民政府委员会是否按政协决议程序办理?如是,则应由政协综合小组最后商决。(二)在商定改组国民政府委员会办法后,政府是否同意立即停战?(三)政府是否放弃8月6日的五项条件。马歇尔、司徒雷登表示对后两项无法保证。

会谈中,周恩来大义凛然,唇枪舌剑。他问马歇尔:你是否认为存在战争状态?你和美国对此抱什么态度?美国方面能否给予保证,如果共产党参加关于改组国民政府委员会的会谈,就可以发布停战命令呢?周恩来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美国继续援助国民政府引起了共产党的许多忧虑”。马歇尔理屈词穷,但仍然竭力辩解说:“我不认为战争是在继续进行,但我不能提出停止冲突的保证。我不愿讨论美国援助国民党的问题,因为这会导致无休止的争论。”司徒雷登也赶忙帮腔说:“我们不能作出任何保证,但能答应我们能做的一切。我们可以说,我们希望双方都参加联合政府,在此之前我们希望结束战争。”周恩来使马歇尔、司徒雷登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窘境。

6日上午,周恩来与马歇尔、司徒雷登继续会谈,并提交改组政府问题谈判的历次记录即《七、八两月谈判要点总结》,表示不能再无限期地忍耐下去,要求美蒋表示明白的态度。

七上庐山(9月6日至10日)

6日下午,马歇尔便带着周恩来的“要点总结”上庐山了。这次上山主要是为五人小组的活动问题与蒋介石磋商。7日、8日,马歇尔与蒋介石作了两次长时间的谈话,他记录了这次谈话的主要成果是:

(一)蒋委员长同意下列各点:

1.如果共产党接受以下建议,则停止冲突的军事条款将由国府委员会解决。这一建议是:五人小组实施恢复交通的协定及以前商定的停止冲突和满洲军队重新分布的条款,并实施一项其中将规定共军驻防地点的军队整编协定。2.他同意江苏地方政府的问题由国府委员会解决。

(二)蒋委员长声明:

1.他希望看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恢复工作。随着司徒雷登小组达成协议并经政协综合小组批准,他将重新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会议。2.他说,在停战令发布之前,共产党必须指派其国民大会的代表。

(三)对下列诸问题虽未作说明,但我所得到的印象表明如下:

1.国民大会召开之前,不进行行政院的改组。2.蒋委员长想使国民政府军队对最近在热河等地占领的地方继续实行军事占领。3.由于同意让一般的地方政府问题,特别是江苏地方政府的问题由国府委员会解决,由于记着以上的2.字,他认为,事实上他的五点要求或五项规定所包括的一切问题,都由三人小组自然而然地照顾到了。

这次谈话成果,马歇尔下山后即以备忘录形式递交给周恩来。从表面上看,蒋介石似乎在有些问题上有点松动,但在停战等根本问题上,蒋介石还是寸步不让的。

8日,马歇尔与蒋介石谈话后,即偕夫人凯瑟琳、驻华美军司令吉伦将军、军事顾问团团长鲁克斯中将、海军顾问组组长莫雷中将等参加了蒋介石举行的茶会。9日为中秋节,马歇尔、凯瑟琳夫妇又应邀随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到含鄱口,于月色朦胧中举行野餐。同去者还有美齐兰司令、陆军鲁克斯、海军莫雷、空军麦克康龙将军等。遥望鄱阳湖上,波光月影相映成趣,宾主尽兴而返。

八上庐山(9月13日至17日)

这次上庐山之前,马歇尔在南京同周恩来就蒋介石的谈话备忘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蒋介石的无理要求理所当然地被周恩来拒绝。周恩来重申:发布停战命令没有保证,共产党就不愿参加五人小组活动。周恩来尖锐地指出,蒋介石的所谓五人小组实施恢复交通的协定、军队整编协定等建议,都是企图拖延和谈,加紧军事进攻的惯用伎俩。他再次建议召开三人小组会议,以解决所有的军事问题。

周恩来针锋相对的斗争,使马歇尔再次陷入困境。他对司徒雷登说,国共双方都拒绝从自己的立场上后退,我们事实上又回到6月底的僵局。但是,马歇尔仍不死心,他留司徒雷登在南京继续与国共代表商讨,自己则又上庐山与蒋介石面商。

在庐山,马歇尔呆了5天。他向蒋介石通报了周恩来的态度。蒋介石闭口不谈停战,却重弹老调说,一旦五人小级对组织国民政府委员会作出达成协议的表示,他就同意召开三人小组会;关于国民大会,共产党需要做的就是提交他们的代表名单,任何拖延都不是国民政府的过错。蒋介石的顽固,周恩来的强硬,使马歇尔感到没有什么斡旋的余地了。

16日,马歇尔在庐山收到南京总部发来的电报,是周恩来递交给他的三份备忘录:

第一份备忘录,回顾了美国对中国政府的援助是帮助国民党打内战,不符合杜鲁门总统的美国对华政策声明,并就美国向国民党军队出售军用物资一事提出正式抗议。

第二份备忘录,回顾了谈判情况,要求马歇尔向国民党政府转达中共对局势的看法,尽早安排三人小组会议,讨论发布停战命令的问题。

第三份备忘录,是周恩来宣布他即将赴上海,并说马歇尔一旦决定召开三人小组会议,他接到通知就返回南京。

马歇尔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立即面告蒋介石。蒋介石仍然顽固地坚持直至五人小组会议召开,并就组织国民政府委员会问题达成协议,他才授权国民党代表参加三人小组会议。

至此,马歇尔已经无处可调、无和可谈了。蒋介石的“真面目”是执意要反共,马歇尔的“真面目”是真心要扶蒋。马歇尔的“调处”和蒋介石的“和谈”,如同播云弄雾,可以掩盖“庐山真面”于一时,却不可能永久。直到这次下山,马歇尔还貌似中立,抱怨说:“双方的态度仍旧是无法和解的。司徒雷登博士和我曾经通过五人小组的建议作为导致停战的步骤,竭力打开僵局。我们曾对蒋委员长施加强大的压力,尽力取得他对这项建议的同意,但又遇上共产党拒不参加该小组会议。”同时,他指责共产党揭露美国向国民党出售军用物资是“不顾事实真相”的“怀疑和歪曲”。马歇尔的这番告别辞,既是为自己表功、诉苦、辩解,更是为蒋介石开脱、哀鸣。

据《庐山志记载》,马歇尔17日下山,白天还是风和日丽,晚上突然风大雨狂,气候骤变,像是天人感应,马歇尔的谎言,美蒋“和谈”闹剧已是天怒人怨,该收场了。

告别庐山

马歇尔下山抵达南京的第三天,周恩来在上海会见《联合报》记者,声明:“已暂时退出南京谈判,不再与政府及美国代表进行‘无意义’之磋商”。他还强调指出:美国政府实行错误的对华政策,已使内战波及全国。

9月21日上午,蒋介石离开庐山,下午凯瑟琳和宋美龄也同时下山。

和谈闹剧落幕,马歇尔无功而返。

马歇尔是一位职业军人,他的立场和观点是鲜明的,他的履职是勤勉的,然而错误的政策必然导致失败的结果,这是不以马歇尔的意志为转移的。1947年1月,马歇尔被召回美国。

马歇尔离开中国一个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蒋介石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方针,变为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1948年8月,蒋介石又在庐山呆了10天,匆匆地也是最后地离开了庐山。这时的所谓重点进攻变成了防守。蒋介石下山一个月后,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开始了,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陆解放,蒋介石逃到台湾。

回望庐山,马歇尔、蒋介石当年精彩演出的和战双簧,是蒋家王朝从进攻走向覆灭的开始,是美蒋勾结反共反人民的历史闹剧。

“长江入海方无限,庐岳撑天始有峰”,河山不二。庐山支持抗日,但不支持反共,马歇尔、蒋介石走了,庐山绝代风华,更加秀美。

1993年3月初稿

2009年1月修改

天绘金园

庐山是我的故乡。从6岁开始到上大学时离开,我是喝着庐山沁人心脾的清泉、听着东林寺悠长的钟声长大的。我与庐山有着太多割不断的情愫。

稍懂点事时,我便知道庐山含鄱口下有座植物园。每当走进“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大门,不禁肃然起敬,犹如走进了植物科学的殿堂。后来,读到我国第一代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教授早年所写的文章,“以植物与人生的关系之密切,恐怕举凡一草一木,没有不可利用的。植物的富源,当更富于金矿,因为世界上的金矿有开发完尽的一天”,才知道植物对国计民生的重要。特别是在热带雨林遭到大面积砍伐,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物种急剧减少的今天,更明白了植物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的重要意义。

我大学毕业后返回江西,辗转工作在教科战线,及至近年主持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工作,才对庐山植物园就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庐山植物园是我国第一座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大型正规化的植物园,1934年由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老一辈著名植物学家创办,致力于长江中下游山地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植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植物学研究和科普工作。以松柏类植物和杜鹃花的物种收集为其特色。特别是“三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献身科学、报效祖国、艰苦奋斗、以园为家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奋发图强。

庐山植物园建园已有70余年了。天绘人为,弹指一挥间。庐山植物园从一个野兽出没、野草过人的荒凉之地,变成了规模宏大、物种丰富、满眼叠翠、四处泉流的植物王国,经过了多少风雨与坎坷!多少智者为此付出多少心智与血汗!

如今,庐山植物园已在中国建立起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誉之为“华夏之绝艳宝地!”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赞誉为“金山上的金园”!

2004年,庐山植物园建园70年,为了庆祝,也为了总结历史向前看,我的老师汪国权先生,以70岁的高龄,倾其资料积累,夜以继日地撰写了长文《庐山植物园创建和发展》,并主编了这本图文并茂的纪念文集。长文系统总结了庐山植物园70年的历史,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人与事;纪念文集中还发表了许多首次面世的照片,弥足珍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书是庐山植物园的一部信史,也是中国现代植物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纪念文集付梓前,汪老师索序于我,我只有遵命。

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