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45429600000008

第8章 学会调节情绪(2)

顾名思义,个别教学就是面向个体的教学,而不是面向抽的“大家”或全部的教学。个别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样说还是比较抽象,通俗地来讲,个别教学就是为每一位学生制定适宜的计划,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到情绪教学辅导中,那就是针对有情绪问题的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也就是说,这个计划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学生,然后帮助其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至正常要进行个别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的方式很多,比如可以从侧面了解,最好还是同学生当面谈话,以做深入了解。教师在谈话中以何种形象出现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情况?从衣着上来讲,教师西装革履,学生会以为今天又是来接受再教育。如果教师身着T恤衫和牛仔裤,给学生一种非常有活力和有朝气的感觉,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一下子会缩小许多,学生会认为这位老师是自己人,会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教师听;从表情和言谈举止上讲,如果教师脸上一本正经,语调生硬,空话套话层出不穷,且学生只有听的份儿,怎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换一种做法,对学生笑脸相迎,谈笑风生,幽默风趣,以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给予学生极大的尊重和信任,谈话效果与前者相比较,就会有天壤之别;从是否善于倾听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师一味只顾“教育”自己的学生,而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经布道,就使一场目的为了解情况的谈话变了质,变为一场批斗教育大会,学生垂手而立,诚惶诚恐,表面上看来已经感动得痛哭流涕,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是假象,是做戏给教师看,以满足教师虚荣心的。既然是了解情况,就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讲述,教师应该成为一个谈话的积极倾听者。在谈话中间,教师每时每刻都应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好好说吧,我在认真听着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不愿意讲,那简直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需要指出一点是,学生的情绪问题大都与他们心中的隐私有关,有时当不愿讲,教师就不能强求,不能为了”教育“学生就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隐私,学生自己有隐私权,教师无权践踏如果学生愿意讲给教师听,教师要为学生保密,我们的工作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而不是别的一些什么目的。

情况了解之后,教师就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情绪障碍。下面的例子是一位教师为名考试焦虑的学生制定的教导计划:1.了解该生考试焦虑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从中分析出考试焦虑的原因——上次没考好,家里人不高兴,自己非常害怕几次又考砸。

2.家访,教师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解释考试焦虑症发生的原因,取得家长的合作,为学生减压,并让学生在家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转移对考试的注意力。

3.找一个成绩好,但也曾经有过失手经历的学生与这名学生交流经验或座谈,让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并对考试失败做出正确归因,如上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自己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当,怨不得别人,下一步我所要做的就是继续努力或改进方法。

5.上述步骤须在两个月内完成。

当然,教学计划一经实施,不一定立竿见影,故我们要对计划实施后的效果做反思。效果不佳,就应重新修订计划。

参考资料

一、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整个心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小学生以学习活动为其主导活动,因而其大量的情感内容主要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学习的成败,集体的地位,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使儿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同时,小学生的各种社会性情感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大大充实儿童的情感世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情感表现还是比较外露、易激动的,但其情绪逐步深刻。例如,关于儿童恐惧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动物等方面。小学生虽然也同样害怕黑暗、怪物、生病,怕被车撞倒,怕被狗咬伤等等,但更多的是对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联系起来。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加,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5岁儿童会因为父母下雨取消野餐计划而感到愤怒,小学生则可能了解到实际原因而产生失望感;学前儿童常因父母的各种规定(吃饭、睡觉、洗澡)而产生愤怒,小学生则经常在同伴交往中或在学校情境中受到戏弄、讽刺、不平等待遇等而产生愤怒;学前儿童常用哭泣等直接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小学生则逐渐学会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虽然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与学前儿童相比,他们的情感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随着儿童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他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小学生尚未面临升学、求职等重大压力,因而其基本情绪状态一般是平静而愉快的。

4.小学生对表情模式的认知特点

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情是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如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手势以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等,心理学中常把这些与情绪有关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动作。其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它是人类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产物。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面部表情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儿童发展早期,婴儿借助于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并传递生理和心理的信息,如通过皱眉、微笑、哭声和烦躁不安的动作,向成人表达他们的情绪,传递他们的机体是处在饥饿、饱足,还是病痛或不舒适的状态的信息。同时,他们也通过对对方表隋的辨识,了解或推论他人的情绪状态,这种对表情模式的认知水平也反映了儿童对情绪认知理解的发展水平。

(1)小学生以照片表情模式辨认。对小学生辨认基本情绪面部表情的彩色照片的研究中将高兴、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轻蔑等六种面部表情的彩色照片作为实验材料,让儿童进行辨认,结果发现?①对高兴表情的认知开始较早,从学前儿童开始就已经正确辨认。②小学生对轻蔑表情认知一直在不断发展、提高,从五六年级起,这种认知水平的发展趋向稳定,基本进入能正确辨认阶段。③对惊讶表情的认知也一直发展着,从六年级开始,进入正确辨认阶段。④对恐惧表情的认知发展,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三年级,一直处在发展之中。其中在小学一年级时表现较为明显的进步,在小学四五年级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大约在六年级,开始进人较为稳定的正确辨认阶段。但这种稳定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时候还会有起伏,表现出恐惧表情认知的不稳定性和相对困难程度。⑤对厌恶表情的认知,从开始到小学四五年级一直处在发展之中,由小学六年级开始进入到正确辨认阶段,在此之前会有一时期出现辨认成绩波动的现象。

总的看来,小学生对脸部照片表情认知一直处于发展、提高之中。从小学六年级以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

(2)小学生声音表情与活动录像表情模式认知发展。以高兴、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轻蔑等六种感情诵读“你这个小家伙真淘气”这句话,让儿童辨认。结果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对声音的认知发展进入了正常辨认阶段,即日常生活中成人通常理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