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以林为主与多种经营的关系,要想坚持以林为主,必须开展多种经营;不搞多种经营,以林为主就成了一句空话,二者是辨证的统一。 在处理这一关系的过程中,总场始终注意二者的关系,不因搞多种经营而忽视林业生产。 今年又明确提出,从1994年起,根据各林种造林实际需要予以投资,总场每年从多种经营收入中拿出10万元左右用于治沙造林。二是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持生态稳定的关系。石羊河林场管辖范围大,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且有部分林木因地下水位下降而死亡,失去了应有的防护作用。
近几年在上级业务部门支持下,对比较好的残败林地实行统一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更新改造工作,建立防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长效益与短效益相结合,林茂粮丰,立体高效的新格局。
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确定发展项目。经过大家讨论,一致认为从本场的财力、物力实际出发,先办自己能办到的事,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林种结构,适度规模发展经济林;二是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开展以经济作物为主体的林瓜、林粮间作套种。两项工作同时起步,有计划地发展。调整林种结构,就是改过去单纯的营造防护林为以营造防护林为主、适度规模发展经济林。 各分场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营造经济林,从1984年以来,新增经济林面积近2000亩,全场平均每人5亩,大部分已开始挂果,有部分已进入盛果期,初见成效。 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开展林瓜、林粮、林药间作套种,建立立体、高效示范基地。 这是石羊河林业总场多年来在干旱荒漠地区探索的一条生态、经济效益并举的新路子。 通过几年的经营,效果十分明显,使过去成材无望的杨树林恢复了生机,加快了生长速度,成材有望。 灌木林长势喜人,开花结实,充分展示了绿色屏障的作用。
3.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全员满负荷工作制,提高经济效益。 多种经营生产目的就是效益;没有效益的多种经营就没有生命力,就激发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石羊河林业总场目前开展的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多种经营,虽无大利,但也无大害,总的是风险小,完全适合场情的各个方面,只要经营得当,每亩平均纯收入不少于80元,遇上好年头可达到100元以上,效益是可观的。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林场和职工收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承包责任制。 近几年,根据多种经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政策和措施也相应的做了调整。 从总场到分场,采取并岗减员,大力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实行全员满负荷工作,要求人人为振兴林场经济作贡献。 推行了满负荷工作制以后,2 000多亩经济林由70多名职工承担管护抚育,林瓜、林粮、林药间作套种面积也由过去的2 000多亩增加到5 000多亩。自营面积的扩大,也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加。林场每亩纯收入80至100元,承包职工除过工资和生产资料费用,少者落几百元,多者落几千元。
4.加强领导、实行系列服务,使多种经营生产向科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多种经营生产从指导思想、政策调整方面,要使职工有利可图,国家有利可得。 首先是要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三要靠服务。 总的一句话就是总场、分场两级领导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生产者服务的思想, 帮助职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职工本身无法解决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狠抓了机械设备的更新配套。毛主席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古人也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说的是生产工具的重要性和先进性。 多种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自营面积不断增加,没有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不可能提高生产力。生产力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因此,近几年总场、分场在机械购置上花费近百万元,更新了大中型机械,新购一些小型机械和配套农具,基本上满足了主要工序作业的需要。 有几个分场由于领导重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置设备,因而,职工在多种经营生产中从种到收的各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二是抓技术培训,实行科学种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每年冬闲时对全场职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积极吸收农业上较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每个生产者都能掌握主要作物的栽培技术,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是狠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种什么,种多少,场里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同职工商量做出统一安排;田间管理上领导和技术人员面对面进行指导,使职工不误农时地精心劳作;产品销售上更是注重市场信息,搞好服务,解除职工卖难的后顾之忧。
三,石羊河林业总场多种经营生产虽搞了多年, 但种植业从规模、 效益上可以说刚刚起步;加之工业是空白,养殖业水平低下,很不尽人如意。 但从总体上考虑,石羊河林场的多种经营是有前途的。 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强,又有一支吃苦耐劳的职工队伍,只要各级领导带领职工真抓实干,科学经营,前途是光明的。 为此,我提几点建议:
1.要注重多种经营的经济效益。 多种经营生产要取得良好的效益并不那么容易,除自然灾害外,这些年来果品和多种经营产品销售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听天由命,任其自然,在市场上没有主动进攻的胆略和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边学边干,勇于开拓,使我们的思想意识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规模生产,产品要上档次,上水平,在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在市场供求信息的指导下,必须组织规模生产,认准的某一产品要形成批量,质量要高,小打小闹不行,产品质量不高也不行;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更不行。 立足市场,为市场需求而生产,在流通上做文章,使各类优质产品转化为商品,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种植甘草。 石羊河林业总场所属各分场地处民勤县境内,绝大部分林地过去有大面积天然甘草分布,所产甘草在国内外同“岷当”一样,享有“民甘”之盛名,历来不存在销路问题,就目前看,仍是供不应求。 我建议在调整作物品种方面,重点要放在甘草上,要规模种植。 种植上要总结今年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有计划地进行,每年以千亩速度向前发展,3年后就可出效益。甘草的附加值比较高,一旦形成规模,有了一定的产量,就可办小型甘草浸膏厂、甜素厂,加工增值。
4.发展草食牲畜业,推广小尾寒羊的养殖。小尾寒羊是我国著名的多胎绵羊,具有繁殖率高、成熟早、生长快、周期短等特点,经济效益比较高。 全场除大滩苗圃,其他几个分场都具有养小尾寒羊的条件,首先是有种植粗精饲料的土地,每个分场种植300至500亩紫花苜蓿不成问题;其次有一定的天然草场,可供短时期放牧;三是各场都具有经营管理的经验。 要把小尾寒羊的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来对待,先小后大,有计划地发展。
牧业的发展可提供大量优质肥料,用于经济林建设。
5.认真抓好林机具配套和服务工作。 我认为石羊河林业总场多种经营生产,现在离不开土地,就是将来也离不开土地,离不开种植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加工业。 要提高种植业的效益,从根本上减轻职工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就要下气力抓机械配套,开展系列化服务。 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今后切不可放松,力争在一两年内,使全场各个分场的主要生产工序实现机械化。
我先后在石羊河林场工作近30年,对林场的感情比较深,对它的过去和现在较为了解,对今后的发展我也比较关注。 石羊河林业总场在武威地区来讲是一个大场,是一个林场群,直接承担着北部风沙的治理,它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影响着民勤的经济建设。 因此,通过场庆总结过去的30年,宣传过去的30年,使全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了解石羊河,进一步认识林业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国有林场在全区林业建设乃至全区经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原系石羊河林业总场场长、行署林业处处长)
葡萄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王所锋
石羊河林业总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境内, 地理位置为东经103°02′~104°02′,北纬38°05′~39°06′,受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影响,年均降水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644毫米,干燥度大于5.3,是典型的干旱荒漠地区,也是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最佳地区之一。
2001年以来,我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借助民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走绿色、环保、节水、高效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发展以“三红”为主的酿造葡萄3 500亩,以世纪无核为主的鲜食葡萄3 500亩,使全场葡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回首我场葡萄产业发展的历程,有艰辛,有喜悦;有付出,有收获;有经验,有教训。 但最值得回味的还是葡萄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 因为葡萄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在葡萄定植、成园的过程中,如果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就不能达到一次定植一年成园的目的,就会影响葡萄产业经营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在葡萄产业发展中,要始终把握和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必须选择好的土壤。 我场在葡萄种植初期,由于论证上的原因,对土壤的选择和要求不严,使一些葡萄园建立在了漏沙地和土壤板结比较严重的土头地上,造成了葡萄苗木成活差、生长发育差、成园难。 因为漏沙地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头地透气性能差,建园后不好改良,导致园内葡萄生长参差不齐,葡萄质量不高,效益低下。 通过8年的不断实践,我认为最适宜葡萄生长发育的土壤是沙性土壤。 因为沙性土壤透气性能好,葡萄定植后生长发育快。 防沙林试验场300亩世纪无核葡萄园当年定植、当年成园,主要原因就是园地土壤好。 因此,今后发展葡萄种植产业,要尽量选择沙性土壤建园,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葡萄定植必须要有营养沟。 我场所处的区域内土壤结构类型比较复杂,既有盖沙地、厚覆沙地、土头地,又有漏沙地和盐碱地。 如果在葡萄定植前不进行土壤改良,很难成园。 而改良土壤的最好办法,就是开挖营养沟,通过机械开沟(沟深80~100厘米,沟宽80~100厘米),施以足量的有机肥(一般每亩施熟化羊板粪6~10方)和作物秸秆、杂草等,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然后将沟内挖出的沙土掺匀填入沟内直至沟平,并立即灌水,使土壤熟化。 葡萄定植时,在营养沟上再用机械开沟(沟宽100厘米,沟深30厘米,沟底宽为60厘米),并用人工将沟整好,然后在沟内挖定植穴,穴深宽为40厘米。 葡萄定植时要视其土壤情况合理进行掺沙,葡萄定植后在苗木基部再覆沙,这样不但能使土壤保水,而且土壤不板结、透气好,有利于苗木的生根发芽和生长。
三、加强葡萄的松土、除草,并合理浇水。 葡萄园的经营管理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从葡萄定植后就要把管理的各个环节抓好,否则,就会影响建园的质量。葡萄定植后的1~3年内要抓好松土除草工作,要视其土壤的疏松、干湿、板结情况,勤松土、勤除草,为苗木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地理条件。 同时,要视土壤干湿情况,合理灌水,在幼苗期不能大水浇灌,要尽量多浇次数少浇量,这样既淹不坏苗木,又能促使地温上升,有利于苗木生长。
四、抓好补苗工作,这是葡萄成园的关键,也是葡萄经营效益的关键。 一个葡萄园,如果缺苗太多,既影响葡萄园的整齐度,又影响葡萄园的产量和效益。 因此,在葡萄园或葡萄基地形成后,就要抓好补苗工作,尽量不出现缺株断行的情况,保持园内葡萄整齐,提高葡萄经营的整体效益。
(作者现任石羊河林业总场党委书记、副场长)
立足林业 发挥优势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徐开尧
作为一个行业,自身经济实力不足,既会影响自我发展能力,又会从不同侧面影响行业的社会地位。
在林业投资和生产经营不断矛盾变化的新形势下, 石羊河林业总场为了增强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国家和上级林业部门的具体支持下,从1984年开始,在坚持以林为主的前提下,在历来小量种植农作物和小片经营林果业的基础上,利用、开发和不断扩增生产资源与设施,积极发展以林果业为龙头,以农作物经营为基础,以养殖业为补充,兼以运输业、机械修理及商业流通等多业并举、各项生产同步开展的多种经营。
多种经营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建场初期到改革开放前, 由开垦土地起步,以种植粮油、蔬菜为主,适度发展养殖业,重在解决职工吃粮问题;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以经济林为主,兼顾种植业和养殖业,重在弥补造林经费不足;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以经济作物为主体,开展林瓜、林粮、林药间作套种,重在增强林场经济实力;从2001年到现在,以葡萄、红枣、甘草、草畜四大节水型产业为重点,全方位推动产业发展,重在振兴林场经济,增强快速发展能力。
多种经营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用多种经营收入弥补了国家几十年一贯制的造林、育苗投资的不足,每年在造林、育苗和成幼林抚育等林业生产上的补贴,由最初的近十万元增至数十万元,甚至达到后来的百万元,由于资金投入有了保证,才确保了国家下达的造林、育苗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总结几十年来的多种经营,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