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风沙线上的绿色长城
45424200000026

第26章 产业建设(7)

一、端正指导思想,以积极的态度组织多种经营生产。 在多种经营的实践过程中,如何从林场实际出发,处理好以林为主和多种经营的关系,往往发生厚此薄彼的现象。 先是被以林为主束缚住手脚。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林场自身存在的客观实际困难,在总场、分场两级管理层和生产职工中,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开展多种经营存在着畏难情绪,害怕“离轨转向”,成为“不务正业”;有的认为治沙造林林场,应当由国家投资;有的过分强调地理条件,认为种植业缺水源,养殖业无草原,加工业无资源等等。 据此,总场组织干部职工展开讨论,分析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在实践中不断统一思想认识,逐步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再加上借鉴社会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林场实际扬长避短,最终使多种经营得以顺利开展。 后来,由于多种经营的效益驱动,在林农间作中出现了重农轻林的现象,甚至有育苗面积减少、苗木质量下降等问题。 为此,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认真对待,把正确处理好以林为主和多种经营的关系作为林场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进行专题讨论,严肃强调指出:不论是新垦地,还是残败林改造地,宁可种不成,得把树栽上;农作物种植不能挤占育苗地。

二、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多种经营的基础和后劲。 几十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发展多种经营必须树立长期的战略思想,逐步建立长效可靠、全面配套、综合利用、适应变化的生产设施、设备和基础,始终注意克服短期行为,在组织开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同时,认真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本生产条件。 尤其在机井配套、高低压输电线路、机械更新添置等方面舍得资金投入。

三、不断深化改革,全面调动干部职工经营管理和生产的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初,林场开始打破“大锅饭”、“铁饭碗”的初步改革。 种植土地的工人实行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全奖全罚的责任制;果园职工实行定管理任务、定产量指标、定投资数额,按增减比例奖罚的制度;对机车驾驶员实行任务包干、联产计酬、超额分成的办法;对护林人员实行划点定片、规定任务、按工作量和验收标准给予奖罚的任务包干制。 针对生产大包干、管理大锅饭,工人大包干,领导铁饭碗,从1988年开始,推行了分场场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 由于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把完成任务的好坏与职工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仅全面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也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全场经济形势越来越好。

四、创新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以葡萄、红枣、甘草、草畜等节水型产业。 2001年以来,总场确立了“走好一条路子,抓好两大工程,实施三大战略,主攻四大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为指导,抢抓机遇,发展林场产业经济。

从2001年到现在,以葡萄、红枣、甘草、草畜四大产业为重点,全方位推动产业发展。 建成了红崖山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扎子沟生态经济型林业示范园区和大滩日光温室葡萄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我发展优势的产业体系。 围绕节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了以美国青提为主的鲜食葡萄和黑比诺为主的酿酒葡萄产业,以灰枣为主的枣产业,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紫花苜蓿和小尾寒羊为主的草畜产业,以林果为主的日光温室。

葡萄产业是林场首选的支柱产业,已发展到7 000亩,其中鲜食葡萄3 500亩,酿酒葡萄3 500亩。 鲜食葡萄引进了17个品种,建立了12亩的品种园,在红崖山分场、防沙林试验场、大滩分场、大滩园林场修建了葡萄保鲜库,世纪无核鲜食葡萄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达到了绿色食品的规定标准,获得质量A级认证。

红枣产业已发展到3 000亩,以枣粮间作、枣草间作、枣药间作等形式,构筑起了生态、经济复合型的防护林体系。 在小坝口中心苗圃引进新品种15个,培育优质红枣苗100亩,完成了山西梨枣矮化密植栽培试验120亩,年出圃优质枣苗30万株。

以甘草为主的高效特色种植业是林场的一个主导产业。 以节水为前提,压缩小麦、玉米面积,发展食葵、棉花,主抓甘草种植,种植达3 500亩。

草畜产业按照“立足大项目,扶持示范户,普及小群体,招引专业户,形成大规模,获得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草畜产业作为发展非公经济的突破口。 全场种植良种苜蓿2 000多亩;羊饲养量达到8 000只,牛饲养量达到500头,猪饲养量达到500口;职工养殖示范户达到30户,小群体80多户;累计修建标准化暖棚、牛、羊、猪舍400多间,折合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以美国青提和红提为主的日光温室鲜食葡萄产业,现已发展到196座。

(作者原系石羊河林业总场纪委书记)

抢抓机遇 科学决策

积极发展日光温室葡萄产业

李文藻

水资源问题是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的本质,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而节水的根本途径是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建立节水高效型农业。 因此,以节水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

2007年国庆节期间,温家宝总理对民勤防沙治沙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视察,给武威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年底国务院批准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为全面做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形成节水高效的产业体系,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武威市出台了《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规划》。

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日光温室建设是统筹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两大目标、实现节水和增收的有机结合点,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解决关井压田后耕地减少情况下确保林场职工收入持续稳定、 依靠科技支撑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日光温室葡萄栽培,它使葡萄的采收上市季节实现了提早或延后,为鲜果周年供应市场在栽培时间上提供了保证,能使人们在果品淡季吃上理想的新鲜葡萄,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品位。 同时,由于日光温室栽培的葡萄抢占了市场空当,使其销售价格大大超过了使用常规方法栽培的葡萄,可使栽培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因此,日光温室葡萄产业建设是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一条有效途径。

自2007年以来,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紧紧围绕“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中心,积极稳妥地在5个分场开展了日光温室建设,并及时栽植了鲜食葡萄。 截至目前,全场共建日光温室196座。 其中大滩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建设规模达到123座(大滩分场52座,义粮滩分场40座,葡萄中心31座);扎子沟分场建设规模达到61座;大滩园林场建设12座。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决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发展新型产业。 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关井压田、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形势下,总场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在总结已发展3000多亩大田鲜食葡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思路,把日光温室鲜食葡萄作为林场职工增收的新型支柱产业来抓。 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在大滩分场场部所在地麻雀滩创建日光温室示范园区,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 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日光温室180座,并在有条件的扎子沟分场、大滩园林场适度发展。 由于受本地消费水平的限制,温室葡萄的市场定位重点在外销,若是零星发展,没有产量规模,很难销售。 全场打破分场界线,动员职工发展日光温室向园区集中,以便于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 为了把科学规划、标准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关键措施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总场成立了日光温室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日光温室鲜食葡萄产业建设。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日光温室葡萄的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总场及时出台了《关于发展日光温室葡萄有关政策的规定》,既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保证了日光温室葡萄建设的质量和长远效益。

(二)广泛动员,领导带头,干部示范,职工参与,实行全员创业促发展。 日光温室葡萄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后,针对温室基础建设投资大、涉及职工多、干部职工接受程度不一的实际,总场和分场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宣传发动。 通过召开班子会、行政会、党员会、职工会、组织外出观摩、专题研讨会、入户动员,算账对比、领导带头、干部示范、大户引路等形式,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达到了凝心聚力,增强了职工发展日光温室葡萄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开创了全场动员、职工参与、全员创业,共筑增收致富平台的生动局面。 实践证明,新型产业发展初期,要消除职工发展产业的思想顾虑和风险顾虑,其最好的办法,就是领导带头,干部示范,从而带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促进新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统一管理,分户经营,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为提高全场温室管理水平,在总场统一规划的原则下,以分场为单元统一搭建温室,温室建成后,分场及时将温室分配于职工个人经营。 在温室管理上,总场坚持设计、技术、防虫、营销等按要求统一管理、统一行动,建立起规范化的技术操作管理体系。 即:统一进行整地、施放基肥;统一打点、挖穴、栽植;统一确定品种选择、苗木准备;统一栽植密度、栽培行向;统一架式、修剪;统一施肥、浇水;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统一膨大使用和果穗管理;统一采摘、包装、保鲜贮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使用、统一市场运作、统一市场销售;最终形成统一的“石羊河”品牌。 在温室经营上,职工个体既是温室的投资者、投劳者、经营者,又是温室的受益者。 总场、分场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舍得投入、增加投入,并根据葡萄生长习性,逐月下达技术方案,由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指导职工实施。 实践证明,这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日光温室新型产业得以实现良好发展。

(四)坚持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示范带动相结合,全力提升温室葡萄经济效益。自2007年起步到目前为止的两年多时间里,在日光温室葡萄产业发展中,总场确立了边建设、边生产、边试验、边示范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科研与生产、技术服务与示范带动相结合的新路子。 在品种选择上,共引进栽培鲜食葡萄品种20个,以美国青提、美国红提为主栽品种,适当发展矢富罗莎、乍娜、夏黑等早熟品种。 并且试验探索出了青提一年栽培、二年丰产的技术措施。 总场坚持把日光温室葡萄栽培技术服务放在首位,抓在手上,高薪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定期来场,到生产一线给职工进行技术指导;本场技术人员常年坚持进棚手把手地为职工进行技术服务、示范操作;总场、分场每年定期举办日光温室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人员、生产职工的技术水平,把职工培训、促进产业增收与科技创新服务紧密结合来。 在生产中,强化科技试验研究,及时总结试验成果,为生产实践服务。 如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不同品种不同修剪方式试验;打破休眠试验;温度、湿度、光照、物候期详细观察和记录;日光温室增温措施研究等。 同时,为了提升温室葡萄产业发展档次,积极采取职工示范户示范、领导和技术人员带动、其他经营户跟进的考核管理办法,示范户挂牌经营,严格示范户考核标准, 经考核验收合格的示范户,可享受借款扶持和奖励。

(五)拓展市场,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品流通销售。 为了切实解决好葡萄销售问题,总场、分场两级采取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市场拓展,一手抓科技服务,一手抓流通销售的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模式,先后组织分场、科室负责人到广州、深圳、重庆、四川、银川等地考察市场,研究省外市场动态,开拓本地市场,发展产销衔接关系,千方百计拓展市场空间。

同时,强化职工的产品质量意识,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在全场形成重视品牌、争创品牌、打造品牌的良好环境,走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道路。

二、五个突破

日光温室葡萄栽培和管理,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上实现了如下几方面的新突破。

(一)葡萄高密度栽植,产量高、增效快。 为了有效地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温室葡萄采取高密栽植,栽植株行距设计为0.5米×0.5米×1.2米,亩栽植葡萄可达1 570株。紧靠温室走廊的葡萄采用小棚架整形,有效利用温室走廊可增产15%以上,其他全部采用水平篱架倒“L”整形,由于小棚架和水平篱架的相结合,使温室内的土地和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从而保证了温室葡萄的高产量。1座标准温室(实栽葡萄面积1亩),第一年定植的葡萄,第二年产量可达1 500千克,进入第三年,产量可达2 500千克以上。

(二)修剪技术简单易学,便于掌握。 温室葡萄采取一边倒简易修剪方法,是对传统葡萄修剪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主干一边倒,每株葡萄四个结果枝,一个结果枝结一穗果,一年一更新,或两年一更新,或三年一更新,修剪技术很简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三)半自动化控制,管理方便。日光温室安装了电动卷帘机,5分钟就可拉起或放下草帘(或棉被),每天用电不到0.5度,不仅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节约了劳动时间,一个人可经营4~5个温室或再多一些。 此外还可延长光照时间(1.5~2小时/天),增加葡萄的生长量。 同时,由于自动卷帘机的使用,还使温室增强了抗御大风的能力。 另外,一部分日光温室采用棉被覆盖,保温效果明显好于草帘,为今后提高葡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四)以早上市为目的,反季节生产,周年供应葡萄。 日光温室鲜食葡萄的供应,由于瞄准的是大田葡萄的上市空档,葡萄上市或提前或延后,市场前景好,效益可观。促成棚在5、6月份葡萄成熟上市,比露地葡萄提前3个月上市。 这个季节在全国鲜食葡萄供应是个空档,价格较高。 延后栽培,利用阴棚既能有效利用土地,又可延迟到11~12月份,此时也是葡萄上市淡季,加之供应元旦、春节,价格更高、效益更好。 同时,采用高标准无立柱日光温室、简易温室、塑料大棚相结合;阴棚和阳棚相结合;促成和延后相结合;设施栽培与露地发展相结合;生产与保鲜贮藏相结合,以达到周年供应葡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