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法优点是给药方便,费用低廉,但给药后血药浓度不可预知,且不能达到与静脉或椎管内镇痛一样的效果,2004年后此方法已不是首选。临床常用盐酸哌替啶、安定。哌替啶在宫口开大3cm以下时使用,剂量为50mg~150mg,肌内注射,给药后15~20分钟起效,1~1.5小时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消退。注药后能迅速通过胎盘屏障,母体静脉注射后数秒钟即在胎血内出现,6分钟达到母血与胎血之间的药物平衡。因该药肌内注射后2小时在胎血内浓度达高峰,对新生儿呼吸中枢产生抑制。故需要估计产程进展时间,避免胎血内药物浓度达高峰期时新生儿娩出。
三、分娩期产妇疼痛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休息和饮食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未破膜者可以保持自主体位,卧床休息时多保持做出卧位,以左侧卧位首选;破膜者应卧床休息,抬头高浮者应抬高臀部。饮食宜温软,少辛辣刺激食物,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2.做好皮肤护理
指导产妇定时翻身,及时更换会阴垫,必要时行会阴部的擦洗、冲洗,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3.进行排便指导
嘱产妇每1~2小时排尿一次。破膜者借助便盆于床上卧位排尿,若排尿困难,报告医生协助导尿。
(二)专科护理
1.胎心监测
宫口开大小于3cm,每1~2小时听胎心一次,宫口开大3cm及以后,每30分钟听胎心一次,必要时行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
2.观察宫缩情况
宫口开大小于3cm以前每小时观察宫缩一次,宫口开大3cm以后每30分钟观察宫缩一次并做好记录。
3.检查宫口开大、先露情况
宫口开大3cm之前,每2~4小时检查1次,宫口开大于等于3cm时,每2小时检查一次,通过肛门检查了解宫口软硬度、宫口开大情况、胎先露下降情况以及胎方位等。4.观察羊水情况
破膜者注意记录胎膜破裂时间及羊水量、性状,并在破膜后立刻监测胎心。
(三)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向产妇介绍待产室、产房环境及临产、分娩及产程进展有关信息和知识,并给予放松技巧指导。关注产妇的情绪,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增加产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四)健康宣教
向产妇讲解自然分娩的过程,使其对产程的进展有详细的了解,并对其介绍非药物和药物镇痛知识,让产妇明白分娩疼痛的必然性和降低产痛的相关措施,让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镇痛方式,有效地降低分娩疼痛。
###第五 剖宫分娩镇痛及其护理
剖宫产手术是产妇分娩的一种方式,由于是侵入性及创伤性的操作,产妇在接受手术时及手术后,会存在疼痛的问题,给其带来不适,甚至痛苦。身心的不适与痛苦可使产妇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其休息、进食等,进而导致母乳量减少及产后身体恢复延迟。因此,做好孕产妇剖宫分娩的镇痛及护理,减轻产妇的不适,促进其身心的恢复是产科护士重要的工作目标。
一、全身性麻醉
全身性麻醉(general anesthesia)是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抑制其功能,以使患者全身疼痛消失的麻醉方法。该麻醉方式较少用于剖宫产手术,因为除了肌肉松弛剂外,目前常用的麻醉药及相关用药都很容易通过胎盘屏障,如丙泊酚大剂量使用时可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因此,全麻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控制很重要。药物作用时间更重要。一般认为,麻醉诱导至娩出时间小于10~15分钟和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小于3分钟可有效防止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虽然全身麻醉有其局限性,但也是剖宫产手术不可缺少的一种麻醉方式。特别是精神高度紧张或合并精神病,或者患者情况紧急,伴有严重低血压或凝血机制障碍,不适于作椎管内麻醉者,可选用全身麻醉。其优点是麻醉诱导期短,效果可靠,供氧充分,血流动力学易于维持稳定,对紧急情况下保证母胎安全更有保证。因此,应根据孕产妇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二、区域性麻醉
区域性麻醉主要指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从而使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是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的统称。
(一)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其优点是麻醉效果良好,麻醉平面和血压较易控制,对母婴安全可靠。其缺点是切开皮肤所需时间较长,可能出现镇痛不全。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成功率高,局麻药用量小,无麻药中毒风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药量少等优点。其缺点是麻醉时间有限,产妇易出现低血压。
(三)腰硬联合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是近年来国内较为流行的麻醉方法。其优点是起效迅速,阻滞完善,且能任意延长时间。其缺点是经由硬膜外给药时可能通过硬脊膜上小孔扩散进入蛛网膜下腔或置管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全脊髓麻醉。
(四)局部浸润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主要用于饱胃及有椎管内麻醉绝对禁忌者。该麻醉方式由于镇痛不全、宫缩依然存在、肌肉不松弛等缺点会造成手术操作的不便。并且大量局麻药的应用有引起母体和胎儿中毒的危险,现在已经被淘汰。
三、剖宫产术后切口的镇痛
剖宫产术后疼痛是困扰产妇的一个重要问题。术后伤口疼痛及子宫收缩痛会影响产妇的休息,进而影响子宫的复旧而出现产后出血等严重后果。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方式,其中首选椎管内镇痛,其次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者口服镇痛。在大多数病例中,其他镇痛方式仅被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
(一)静脉自控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是患者通过一个程序控制的输注泵来自我调节静脉用药剂量使其可以不经医务人员独立地治疗疼痛。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使用前已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静脉给予负荷量或者蛛网膜下腔给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但产妇使用PCIA后,药物分泌到乳汁中可对新生儿产生影响。哌替啶与吗啡比较,前者对神经行为影响较大,所以应优先选择使用吗啡或氢吗啡酮。
(二)椎管内镇痛
椎管内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是指将镇痛药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而达到止痛目的的一种方法。90%以上的产科麻醉科医师使用椎管内镇痛。以吗啡为主阿片类药物是鞘内单次注射的主要药物,可增加术中的镇痛效果和控制术后疼痛,延长镇痛的时间。但使用时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
(三)肌内注射和皮下给药镇痛
肌内注射和皮下给药镇痛(muscle injection,MI)的优点是给药方便,费用低廉,但给药后血药浓度不可预知,且不能达到与静脉或椎管内镇痛一样的效果,2004年后此方法已不是首选。经皮给药不是常规方法。
(四)口服药镇痛
口服给药是一种有效、廉价、节省劳动力的镇痛方法,但起效慢,一般术后12小时开始服用。可使用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或者阿片、非阿片类药物联合。曲马多为最经常使用的口服阿片类药物。此方法现在多作为术后24~36小时多模式镇痛给药。
(五)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术后镇痛的趋势。目的是通过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来增强镇痛效果,这样可降低所有药物的用量,镇痛效果比单个药物疗效更好,且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减少。如全身麻醉术后,用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联合IVPCA阿片类药物且每6小时静脉注射酮咯酸可提供24~36小时的良好镇痛,36小时后开始口服镇痛药镇痛。若是区域麻醉,则硬膜外使用吗啡或哌替啶,同时选择性使用可乐定或酮咯酸作为辅助用药,36小时后可用口服镇痛药,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四、剖宫分娩产妇疼痛的护理
(一)术中麻醉的护理措施
麻醉前或麻醉时应开放静脉通道补液,降低麻醉引起的低血压的发生率。硬膜外及蛛网膜下腔麻醉,操作完成后,产妇采用左侧倾斜30°体位,或垫高产妇右髋部,使之左侧倾斜30°,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加强术中巡视,及早发现麻药副反应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二)术后镇痛的护理措施
1.药物镇痛护理
护士观察镇痛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通知医生。
2.非药物镇痛护理
(1)舒适护理,房间温度适宜,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光线柔和,保证产妇睡眠充足,情绪稳定并协助舒适体位。
(2)转移注意力,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产妇注意力。
(3)心理护理,耐心听取产妇有关疼痛的诉说,表示同情和理解,给予心理安慰。
3.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表达疼痛,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当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指导产妇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告知镇痛后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镇静药应用后产妇会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告知产妇下地活动或上厕所时易摔伤,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六 分娩镇痛研究的新进展
分娩疼痛是必然存在的,为了减轻广大妇女的分娩痛苦,医务人员有责任、有义务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每一位母亲真正享受分娩得子的喜悦。但直至今日,虽对分娩镇痛进行长期探索及研究,尚未找到一种安全、满意、无痛的方法或药物。分娩镇痛至少能减轻产妇的剧烈疼痛,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分娩镇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娩镇痛研究有以下新进展。
一、腰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术
其优点是镇痛效果好,可做到完全无痛,尤其适合于重度产痛的产妇;产妇清醒,可进食进水,可参与产程的全过程;几乎无运动神经阻滞,产妇可下地行走。
二、硬膜外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的应用
罗哌卡因具有阻滞时间长、麻醉效果满意、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小等优点,其低浓度时可显示明显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分离。
三、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其优点为可减少用药剂量,易于掌握用药剂量,便于自行给药。
四、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术
它是采用在同一椎间隙进行的针过针穿刺方法,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的新技术。优点有镇痛起效快,用药剂量少,运动阻滞较轻等。
五、连续腰麻分娩镇痛术
连续腰麻分娩镇痛术是为了满足某些手术的需要或为了达到某种治疗上或麻醉技术上的目的,将麻醉药物分次或连续注入蛛网膜下腔的方法。其麻醉或镇痛效果比连续硬膜外镇痛或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更具优势,但人们一直存在着对腰麻后头痛的顾虑。
六、骶管阻滞镇痛术
该方法是经骶裂孔穿刺,注局麻药于骶管腔以阻滞骶脊神经,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优点为较长的骶神经阻滞时间和易使宫口松弛;其缺点为若满足第一产程的镇痛就需要更大的局麻药量,不能作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和起到延续镇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