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疼痛护理手册
45419600000029

第29章 分娩疼痛与护理(2)

全身麻醉药大多能通过胎盘屏障而抑制胎儿,所以使用剂量和麻醉时间必须严格限制。在分娩镇痛中,原则上能使用镇痛浓度就要避免使用麻醉浓度,氧化亚氮经流量挥发器给予其浓度为40%~50%,甲氧氟烷浓度不超过0.35%,此浓度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可无影响,氯胺酮则每次不超过15mg,总量不超过1mg/kg,偶可引起新生儿的肌张力增加和躁动不安。

第四 分娩镇痛法及其护理

分娩镇痛采用各种措施来减轻自然分娩时的产痛,分娩镇痛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

一、非药物镇痛

随着对非药物镇痛的研究与开展,非药物镇痛因其安全性被自然分娩的倡导者广为推崇,非药物镇痛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精神预防性分娩镇痛、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镇痛、水针镇痛、按摩镇痛、音乐疗法镇痛等方法。

(一)精神预防性分娩镇痛

焦虑和抑郁是产妇心理应激最常见的反应,过度的焦虑或抑郁可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率。精神预防性镇痛法,依据多数产妇临产时,宫缩、宫颈扩张和会阴部牵张所引起的疼痛导致的恐惧和焦虑,从而强调通过产前教育培训,使产妇分娩前在精神和身体上有充分准备。产前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解剖、生理、妊娠与分娩等知识教育,训练产妇采取特殊呼吸技术,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减少恐惧、紧张,使其在医护人员的鼓励(或暗示)和帮助下,能顺利度过分娩期。

导乐(Doula)陪伴分娩属精神预防性分娩镇痛的一种,产妇都期望家属陪伴分娩。WHO曾于1996年提出应鼓励使用陪伴分娩,家庭式待产由家属陪伴顺应了产妇的心理需求,能减轻焦虑,缓解紧张,但家属若缺乏分娩的生理知识,有时会显得比产妇还焦虑、恐惧而产生负面影响。导乐陪伴分娩是由美国医生克劳斯(Klaus)在近几年倡导的。Doula是希腊字,意思是由一个有经验的妇女陪伴另一妇女,发展至今导乐陪伴分娩由具有自然分娩经验的妇女在产前、产中、产后三个时段持续陪伴产妇,给予经验上的交流、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持续支持,生理上的帮助,使产妇精神松弛、注意力集中,顺利愉快地度过分娩期。

呼吸镇痛法是另外一种精神预防性分娩镇痛,Lamaze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呼吸法无痛分娩,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具体方法是首先给孕产妇讲解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产妇的精神紧张和思想顾虑,然后训练产妇在产程中的呼吸方法:宫缩开始时,均匀地腹式深呼吸,随着宫缩增强,逐渐加深呼吸,宫缩间隙期恢复正常呼吸;宫口近开全时,在宫缩开始浅呼吸,宫缩消失前张口轻轻呼气,不用腹压;第二产程宫缩开始时,先深吸气,然后屏气用腹压,宫缩停止后深吸气,并放松全身肌肉。除指导产妇呼吸外,产程中医务人员还可教产妇吸气时抚摩下腹部从两侧到中央,呼气时由中央到两侧,按摩产妇腰骶部酸胀处,以减轻产痛。

心理疗法使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可不用或用较少量的镇痛药物,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中,可在局限镇痛技术下,减轻产痛而完成分娩。

(二)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镇痛

神经电刺激镇痛的方法源于1965年Melzack提出的闸门控制的理论,其理论认为外周神经的刺激作用可激活粗神经纤维,抑制疼痛的上行性传递。20世纪70年代早期,直接置电极于慢性痛患者的脊髓附近。当置入电极前应用经皮电刺激测试时,发现没有手术介入的电刺激作用非常明显,从此,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在许多疼痛诊所成为止痛的标准方法。目前,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唯一禁忌证是带起搏器的患者。

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最早用于分娩镇痛是在瑞典,并引发了人们对它的进一步研究。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时电极被置于背部痛觉传递的传入神经以上,即脊髓背索的通路。第一产程时置一对电极于背部T1~L1脊髓通路的两侧(胸部),第二产程时置另一对电极于S2~S4脊髓通路(腰部)的两侧。电刺激器根据需要释放4HZ~150Hz双极双相方波脉冲,强度在10mA~55mA,而强度依患者自身宫缩情况来调节。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镇痛效果则取决于产妇的宫缩疼痛程度和她对电刺激器麻刺感觉的耐受程度。

(三)穴位镇痛

针刺穴位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原理可能为针刺后产生的一种神经冲动,通过脊髓传导至大脑皮质,干扰或抑制疼痛的信号传导而镇痛。常用穴位有: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针刺镇痛的优点是安全,但镇痛效果不完全,常也需要有中医针灸技术的医生才能操作。

水针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分娩镇痛方法。宫口开大3cm时,在第5腰椎棘突划一纵行中线,左右旁开2cm为注射点,由此点上下2cm,各4点。在各点内皮内注射无菌注射用水0.5ml,形成直径约1.5cm的皮丘。水针分娩镇痛法在临床应用中制止腰痛的效果极其显著,并可缓解腹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四)水中分娩法

水中分娩法是让产妇在充满温水的分娩池中分娩,当产妇宫口张开3cm感觉疼痛时,就泡在充满恒温、清洁、流动的水池中,用水温及水波不断地轻轻冲击产妇的皮肤和身体,促使腿部肌肉放松,宫颈扩张。而水的浮力则有助于身体发挥自然节律,便于翻身和休息,可使精神和肌肉充分松弛,由此减轻产痛,很好地休息;同时使子宫肌肉活动增强,分娩变得更顺畅、容易。

水中分娩主要用于第一产程镇痛,胎儿娩出时再回到产床上,而不直接在水中分娩。如果产妇愿意在水中分娩,就要到水中为产妇和胎儿接生;在产妇的丈夫或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下,接生人要注意保护产妇的会阴,所有在场的人员应通力协作,以确保母婴安全。

(五)其他非药物镇痛法

其他的非药物镇痛法还有音乐疗法、催眠法等。音乐疗法是待产妇规律宫缩开始后,选用她平时喜爱的舒缓、放松性的曲调播放,音量在70分贝以下,通过心理、生理途径调节人的循环系统,能使心率由快趋于正常,能放松待产妇的紧张情绪,减轻应激反应,有助于顺利分娩。

催眠镇痛的原理是经催眠术作用,患者能产生困意,闭上眼睛,全身松弛。事实上,她并未入睡,仅是通过闭上眼睛,帮助自己集中精力和松弛身心。催眠者可暗示产妇宫缩不是痛,而是腹压增加,分娩就是腹腔压迫的感觉。达到具备产程和分娩镇痛所需精力集中程度的能力,需要训练很长时间,催眠师也需要有专业资质,因此催眠镇痛在临床上使用较少。

二、药物镇痛

止痛药物可以精确定量,做到剂量个体化。目前的技术可以做到减痛分娩或者基本无痛的分娩。但是完全无痛的分娩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因此保留轻微的子宫收缩感觉是最好的分娩镇痛方法。药物镇痛的方法主要有区域镇痛、吸入镇痛、肌内注射阿片类药物镇痛等。

(一)区域镇痛

1.椎管内药物镇痛

区域性镇痛中椎管内药物镇痛是目前国际医学界公认效果最佳的分娩镇痛方法,椎管内药物镇痛是指将镇痛药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而达到止痛目的的一种方法。它分为连续性硬膜外镇痛、自控硬膜外镇痛两类,以吗啡为主阿片类药物是鞘内单次注射的主要药物,可以达到完全无痛,并保持产妇意识清楚,麻醉区外部位的神经反射存在。

椎管内药物镇痛的具体方法是在宫口开至3cm时采取硬膜外穿刺置管用药,用药过早可能抑制必要的疼痛反射而影响产程,太迟则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宫口开全即停药。关于镇痛药,多主张联合用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使用剂量,延长作用时间,提高镇痛质量,减少对母儿的不良影响。硬膜外阻滞镇痛所需要的麻醉药剂量只是剖宫产所需剂量的1/10或更小,风险很小,万一自然分娩失败,还可继续用于剖宫产的麻醉,节省了术前准备时间。

2.会阴阻滞麻醉

会阴阻滞麻醉即通过阴道壁注入局麻药,阻滞穿过坐骨棘的会阴部神经,以麻醉阴道下端、会阴和外阴后部。外阴前部由腰部的脊神经所支配,会阴阻滞麻醉适用于无禁忌证并发症,能积极配合的产妇。多用于第二产程,对于产妇在第二产程中的会阴部的疼痛能很好地控制。会阴阻滞完成后,还可以在不需要额外时间、设备的前提下行产钳助产以及外阴切开与修复。会阴神经阻滞仅能提供会阴部麻醉,不能完全解除与子宫收缩有关的不适,因此不能为众多产妇提供足够的镇痛。

3.宫颈旁阻滞

宫颈旁阻滞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分娩镇痛方法,其方法是把局麻药注射至宫颈旁的阴道后穹窿以阻滞子宫颈神经节,该神经节含有来自子宫、子宫颈和阴道上部的感觉神经。但来自会阴的躯体感觉神经不受阻滞,因此这种阻滞只对第一产程期间的疼痛有效。

宫颈旁阻滞的主要缺点是胎心缓慢的发生率较高,一般发生在阻滞后2~10分钟,持续3~30分钟。胎心缓慢的发生常伴随胎儿酸中毒、氧供减少和新生儿呼吸抑制发生率增加,程度与心动过缓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相关,偶有导致新生儿死亡的报道。

(二)吸入麻醉

吸入性麻醉药可以在亚麻醉浓度下提供镇痛作用,在产生镇痛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能会导致患者逐渐丧失意识,对于饱胃的产妇,就可能处于胃内容物反流而误吸的危险。吸入性镇痛可以采用持续给药或间断给药完成镇痛。常使用高浓度的氧和麻醉气体混合吸入,如40%~50%的氧化亚氮和氧气。另外,分娩期间的任何镇静都干扰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合作能力。但是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给予吸入性镇痛能够达到一定的镇痛效果。

(三)肌内注射给药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