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45407000000012

第12章 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管理(2)

工业项目总平面布置不仅要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路线、地上地下工程技术管线及绿化、美化设施的相互配置,而且要创造符合该项目生产特性的统一建筑整体。总平面设计方案关系到整个建设场地的土地利用、建筑物的位置和工程管网的长度。正确、合理的总平面设计方案,应做到工艺流程合理、总体布置紧凑,减少建筑工程量,节约用地,节省投资,加快建设进度,为项目创造良好的生产组织、经营条件和生产环境,创造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还能使项目建成后较快地投入正常生产,发挥良好的投资效果,节省经营管理费用。

2)单项工程设计

单项工程设计是指根据生产工艺设计所确定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类型、型号、外形尺寸、数量、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物的高度、跨度、宽度、面积、设计标准、结构形式,包括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布置,建筑物(群)的布局、结构形式。

单项工程的建筑设计分为建筑物的立面、平面设计和建筑结构设计两部分。立面、平面设计主要是建筑物的层高、层数、每一层的平面布置、面积,建筑物的跨度、柱距,以及建筑物的造型、内外部的装饰等。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结构构件的设计。

3)建筑物的立面、平面设计

工业厂房的立面、平面设计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厂房的层数选择

工业厂房根据生产性质和生产工艺要求,可分为单层和多层厂房。单层厂房对于需要大跨度和层高较高、生产时震动大和散发大量热气,以及有重型生产设备、超重设备的车间是经济合理的,如钢铁联合企业中的铸工、锻工、轧钢、装配等车间。

(2)厂房的高度选择

单层厂房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车间内部的运输方式。多层厂房的高度应综合考虑生产工艺、采光、通风及建筑经济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选择。因此,正确选择车间内部运输方式,对减少厂房的高度,降低工程造价有重要意义。多层厂房的高度与车间宽度有关,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加大宽度也能降低建筑造价。

(3)厂房(车间)的平面布置与柱网布置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之后,应本着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的原则,采用多方案比较,选择经济实用的厂房(车间)的平面布置方案。厂房(车间)的平面布置主要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保证生产线的合理布置,使设备布置与生产有一定的空间;各个工序之间有最短、最直接的联系;车间之间和车间内部运输方便,并适应全厂的工艺流程。同时要充分利用车间平面面积和空间,在保证生产安全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下,尽量节省厂房(车间)面积。

工业厂房(车间)的平面布置中最关键的是合理确定柱网,即确定柱子的跨度和间距。跨度的大小经常根据设备的布置情况、产品运输及生产操作所需的空间来决定。柱距是根据结构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和现实条件的可能性来确定,即根据设备外形、前后位置、各种物料的投入和流向、操作要求、公用动力的投入位置、产出物的输出方向等作通盘考虑。

(4)厂房的体积和面积

在不影响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厂房(车间)的体积和面积,以降低建筑造价。要尽量减少单位产品产量的建筑面积,这是衡量先进生产技术水平和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4)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根据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依据生产工艺需要及厂房的大小和建设场地的具体条件,合理选用厂房的建筑结构形式,一般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形式。目前,工业厂房建筑结构形式已向“轻质、大跨、空间、薄壁”的方向发展,并以薄壳结构、悬索结构、折板结构等装配式结构及现浇混凝土筒体结构,逐渐替代以往广泛采用的梁板结构。结构的造型必须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地选用,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建材资源,降低运输费用,切实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施工方便。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广泛采用新结构、新构件、新材料,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节省“三材”,促进工程设计的标准化、构件预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逐步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对于某些特殊要求(如恒温防震等)的厂房,应根据具体情况作特殊考虑。

3.3.2工程设计的目标

工程设计的目标是指业主对项目的安全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业主根据这些目标要求,向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文件,全面检验设计成果的质量。

1.安全可靠性——业主对设计标准的控制工程设计标准的选择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所谓安全可靠性,就是要保证工程项目的大部分或全部的使用价值不致丧失、投资不致浪费。

1)设计标准的内容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卫生标准及防灾抗灾级别等的标准或指标。

2)设计标准类别

①规范、规程、标准、规定。在总结前人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用规范、规程或设计标准、规定等规范形式提出的标准。

②业主标准。业主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使用期限、企业形象等规划条件提出的宏观标准,以及根据设备类型、性能、备件配置、操作特点等生产条件提出的微观标准。

③厂方标准。设备生产厂家订立的与设备有关的标准。

3)设计标准与设计目标的相互关系

设计的各项目标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所以,业主要求设计单位对设计标准选定时要将各项目标通盘考虑,严格控制,既不能为了降低造价而降低设计标准,又不能为了安全而片面追求高标准。对于非规范性标准,业主要经过详细调查、试验,并结合设计的三大目标综合平衡后,监督设计单位采用。

业主对工程可靠度的要求主要着眼于3个方面:生产使用上要有效和耐久;建筑结构上保证强度、刚度和稳定;总体规划上要满足防灾、抗灾的安全要求。

2.适用性——业主对使用功能的控制

1)适用性概念

适用性就是工程项目要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美观效果,既方便生产,又方便生活。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及质量,两者不可偏废。

2)业主对适用性的控制

适用性主要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形成的。业主应抓住以下环节:总体布置上,要便于运输和联系,避免干扰和矛盾;车间内部布置则要求工艺和运输流程衔接通顺,有必要的操作面积和空间,有必要的通风、照明、空调、防尘、防毒、防煤气、防火等设施,保证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工程的形象处理要统一而有序,要有合适的体形,比例要适宜,装饰要明快,与外部空间和环境要协调,要给人以庄重大方、充满时代气息的感受。

3)使用功能

适用性又表现为使用功能。使用功能包括基本使用功能和外部使用功能。以港口工程为例,基本使用功能是物资和人员的运输(吞吐量),要保证飞机和船舶的升降和靠泊,要保证货物和乘客的使用方便;其外部使用功能则是货物的集疏运条件,包括地面运输、水上运输和空中运输的条件、能力,并满足环境和社会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必须满足市场需求,不然就失去了建设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货物运输和乘客旅游就是市场需求。

3.经济性——业主对主要参数的选择

1)经济性概念

经济性是指保证工程安全可靠和适用的前提下,做到建设周期短、工程投资低、投产使用后经济效益高。

2)经济性与设计参数的选择

决定投资和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是设计参数的正确选择。设计参数有些是客观自然条件决定的,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如波浪高度、最大风速等;有些是人为决定的,如工作制度、管理方式等。业主提供的原始数据必须准确、有根据且经过检验;设计单位选定的参数必须先进、合理、具有科学性,有些关键参数业主代表应负责审定。设计参数的来源主要是:勘探和科研部门提供的资料,国家的规范、规程、标准、规定,业主(及设备厂家)提供的资料。

3)经济性的评价标准

采用先进技术、降低造价是设计部门的职责,但是投资“省”的设计并不等于是一个经济的设计。只有结合产品成本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品评设计的经济性。投资低、成本低的方案当然是最佳方案。但一般却是投资低的往往产品成本高,产品成本低的又往往投资高,这就是业主要把握的关键所在。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用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来综合评价项目设计的经济性。项目的经济评价,不仅要评价建设单位自身的效益,还要从社会效益来评价,从对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受益或受损(包括环境污染等)来正确评价。业主一定要认真审查设计单位的经济性评价文件,反复咨询调研,避免走入误区。

经济性的主要内涵是:节约用地、能源;回收期短,内部收益率高(与国内同类建设项目及国际常规相比);投资省、工期短;成本低、维修简单、使用费少。

3.3.3工程设计的各项控制

设计过程是指从选址、可行性研究开始,直到竣工验收、投产准备的全过程,即设计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所以,业主对设计的控制也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

对设计过程的控制,主要围绕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控制来进行。

(1)投资控制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是:初步设计概算不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总投资估算;施工图设计预算不超过设计概算;施工配合过程中设计变更引起的预算改变不超过批准的总投资额。

(2)进度控制

这里所说的进度是指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的实施进度决定于设计承包商所做的工程设计。设计所采用的总体规划、外部协作条件设计、主体工艺流程、设备制造及安装方式、主体建筑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都直接决定着项目实施进度。业主对设计所形成的项目进度的控制,就是要根据设计内容审查其实施过程所需的劳动力投入和时间进程,是否能在预定的计划工期内完成。

(3)质量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要通过设计加以具体化。对设计的质量要求是:

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适用、经济、美观、防灾、抗灾、安全、节约用地与环境协调,做到“造价不高质量高,标准不高水平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

(4)安全控制

这里所说的安全控制是指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安全的控制。全寿命周期安全控制的理念是从关注设计安全开始的。许多在项目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是能够通过在设计和采购阶段预先考虑来规避的。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将项目的建设、维修和拆除阶段所涉及的安全问题也包括在设计内考虑,防止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关于设计阶段各项控制的问题,将在第8章中详谈,这里不再赘述。

3.4对初步设计的管理

3.4.1开展初步设计的必备条件

1.委托初步设计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