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奇小百科(4)
45377900000003

第3章 名家与名着奇观(3)

《鲁滨逊飘流记》突破了当时文学规范的束缚,创造了新文学体裁。它以第一人称和日记、回忆等形式,真实地描写了人物的行动、环境和细节,开创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

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英国18世纪讽刺文学家斯威夫特(1667-1745年)的讽刺文学巨着《格列佛游记》,对英国文学有着深广的影响,被高尔基称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斯威夫特幼时家境贫苦,由叔父抚养长大。他曾做过显贵的私人秘书,会见过许多着名文学家,参与过文艺界和政治界的活动,后来又做过牧师、教长等。由于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毕生为爱尔兰进行不懈的斗争,因而受到爱尔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小说共四卷。第一卷写格列佛游历小人国的情景。这个国家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君主和大臣都很贪婪、残忍,党派之间相互倾轧,争权夺势,国家之间战祸频仍。小人国实际上是大英帝国的缩影,作者以此影射英国王朝的腐败。第二卷写格列佛游历大人国的情形,这里的居民有如铁塔,格列佛被当作玩物,送入宫廷。他在同大人国国王交谈中,竭力夸耀英国政体的完善、军威的无敌、武器的精良、技艺的高超,但是大人国国王对此一一做了尖锐的抨击,并提出必须建立开明君主、贵族和人民三方面势力均衡的法治,才能治理国家的主张,这实际上是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否定。第三卷写格列佛游历飞岛国的见闻。飞岛国有一块属地,如果居民稍有不顺,飞岛就飞临上空,断其阳光或把属地居民压成齑粉。作者通过对飞岛国统治者剥削、压迫属地人民的描述,表达了对英国政府残酷压迫爱尔兰人民的强烈不满。第四卷写格列佛在贤马国的游历情形,对英国的君主制度、司法制度、财政、教育、军队、殖民政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更进一步批判了掠夺者贪得无厌的本性,体现了斯威夫特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格列佛游记》表面上酷似奇幻而诙谐的儿童读物,实际上却是一部对当时英国政治、社会、法律、风俗、习惯暴露深刻、极富战斗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成功地运用了反诘、对比、夸张、影射等表现手法,显示了高度的讽刺艺术技巧,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进入了新的阶段。

柯南道尔与《福尔摩斯探案》

福尔摩斯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1859-1930年)在系列侦探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福尔摩斯是破案大王,他几乎成了神探的代名词。

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回忆录》、《血字研究》、《冒险史》、《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恐怖谷》、《归来记》、《最后致意》、《新迫近探案》等,都以歇洛克·福尔摩斯为主角,以华生作陪衬,解决各种疑案。柯南道尔受过高等医学教育,他把自己所学的化学、解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运用于福尔摩斯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上。福尔摩斯实际上是马车、煤油灯、电报传递时代,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进行推理破案的冒险英雄。

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犯罪现象,但对社会本质的揭露是不太深刻的。福尔摩斯的各篇故事,艺术水平不完全一致。但情节曲折复杂、场面紧张惊险,以逻辑推理破案的特点,创立了推理侦探小说的流派。

伏尼契与《牛虻》

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1864-1960年)极为敬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而把苏氏名言中提到的“牛虻”作为自己小说里的主人公,书名也题作《牛虻》。

《牛虻》主要描写19世纪意大利爱国志士为争取祖国的统一和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小说主人公亚瑟(即牛虻)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神学读书时就参加了革命斗争。当时他还是一个虔诚教徒,一次在神父面前忏悔时泄露了革命组织的机密,神父向政府告密,以致他和战友们被捕。正当亚瑟痛苦万分时,又发现他最崇拜的神父蒙泰里尼原来是他的生父。亚瑟受了这双重打击,对教会的幻想破灭了,从此与家庭和教会决裂。他在欧洲和南美流浪了13年,经受了种种考验,由一个思想单纯的少年变成了老练而勇猛的战士。他重新回到祖国,更名改姓,开展革命活动。以“牛虻”的笔名发表文章抨击反动当局和天主教会,同时组织武装,准备起义,后来不幸被捕。敌人用尽各种手段都不能使他屈服,最后英勇就义。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牛虻的战斗历程,是当年意大利人民的意志和理想,牛虻这个典型是当年意大利革命者的典型。”《牛虻》因而成为一部享誉全世界的名着。

歌德与《浮士德》

德国诗人歌德(1749-1832年)延续了近60年时间写成了长篇诗剧《浮士德》。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民间传说。歌德少年时期就看过有关浮士德的戏剧的书籍,上大学时有过写作《浮士德》的想法。歌德在诗剧中把民间传说加以改造,把浮士德提高为一个在人间不断追求最丰富的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最崇高的理想的人物,使作品成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整个欧洲的艺术缩影。

《浮士德》描写中世纪的博士浮士德外出郊游时遇到了魔鬼靡非斯特,两人订下了契约,魔鬼甘愿做他的仆人,帮助他享尽人间乐趣,如果浮士德一旦感到满足,便是魔鬼的胜利。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返老还童,开始了奇特的经历。他与少女甘小卿恋爱,为皇帝解决财政危机,跟美女海伦结婚,向海水索取陆地。但浮士德始终不为个人的幸福而满足,即使双目失明,成了百岁老人之后,仍然认为人应该不断地去开拓生活和自由。作品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

歌德代表作还有历史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格林兄弟与《格林童话》

德国雅科布·格林(1785-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1859年)是兄弟俩,他们整编了《格林童话》,其中有《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寓境奇妙的童话,在世界各国影响很大。

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研究者,两人同在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后又一起在图书馆工作,并且都任同一所学校的教授。

格林兄弟从1806年起,深入民间搜集传说和童话,后来将这些长年累月搜集到的材料经过整理、研究,合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共收有童话216篇,俗称《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欧洲各国中搜集、编写最早,篇幅最多,系统性最强的一部童话集。其中不少故事反映了日尔曼民族的质朴、幽默、机智和勇敢,揭示了人民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

《格林童话》中的有些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传统观念,如宗教、等级观念等。

但丁与《神曲》

但丁(1265-1321年)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他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贵族家庭,早年学习拉丁文、诗学、修辞学,并潜心研究古典文学。同时,对绘画、音乐、哲学等也颇有造诣,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

但丁所处的年代,正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的时代。

但丁曾被流放,流放后,他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社会,看到了分裂与内讧是阻碍意大利进步的根本原因,因此更坚定了他追求祖国统一的主张。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之后,他完成了《长诗神曲》的创作。这是他的忧愤之作,也是欧洲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着。